雖然這篇高雄聯合醫院病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聯合醫院病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產品中有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聯合醫院改建工程第一階段竣工 擴增大美術館生活圈區域發展 迎接輕軌二階成圓新時代來臨,隨之啟動的聯合醫院改建工程將成為擴增大美術館生活圈的重要引擎。位於美術館路上的輕軌C22站,即將成為市民就醫的交通首選,也將是附近交通壅塞現況的解方;為此,奉陳市長之命,我於去(109)年底即召集衛生局、工務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一口氣新增9起案例,其中7例是仁武的家庭群聚案,指標個案是在五月下旬到新北恩主公醫院開刀被感染後,回到高雄再傳其他六人。這讓高雄市長陳其邁相當不滿,動怒點名新北市疫調不實,因為該指標個案和恩主公群聚首例的病房緊鄰,醫院卻沒有匡列隔離,還錯失三次檢出機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寶瓶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0:03:24
#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海寧護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1:24:35
💙MQ暮洸二週年,我們公司決定付出行動挺醫護!!💪💪💪 想提供MQ暮洸熱賣暢銷商品 『MQ暮洸-極淨水潤洗卸膠』 免費寄送給雙北市前線抗疫的醫療單位,希望以急診篩檢單位或是防疫病房為主喲! 👨⚕️👩⚕️🧑⚕️有需要的醫院單位, 可以跟海寧 @brave0113 私訊聯繫!請提供我們寄送資訊。...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07:54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
-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3 20:38:25高雄一口氣新增9起案例,其中7例是仁武的家庭群聚案,指標個案是在五月下旬到新北恩主公醫院開刀被感染後,回到高雄再傳其他六人。這讓高雄市長陳其邁相當不滿,動怒點名新北市疫調不實,因為該指標個案和恩主公群聚首例的病房緊鄰,醫院卻沒有匡列隔離,還錯失三次檢出機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16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聯合醫院改建工程第一階段竣工 擴增大美術館生活圈區域發展
迎接輕軌二階成圓新時代來臨,隨之啟動的聯合醫院改建工程將成為擴增大美術館生活圈的重要引擎。位於美術館路上的輕軌C22站,即將成為市民就醫的交通首選,也將是附近交通壅塞現況的解方;為此,奉陳市長之命,我於去(109)年底即召集衛生局、工務局、新工處、捷運局及交通局等局處,研議以兩階段工程推動,此際,首階段工程已於近日順利竣工,今早我前往醫院慰勉辛苦的團隊同仁,期許他們再接再勵,為接下來的工作繼續衝刺。
聯合醫院刻正進行醫院門廳改建工作,係將原面向美術館路的急診入口,改至面向美術東四路,並分別進行醫院大廳擴建及部分病房整修,目前暫時調整大廳出入口調整至東側(面中華路),此外,為增闢鄰近居民及患者休憩養生綠意空間,將由市府工務局養工處於中華路與美術館路口之三角空地興建公園,由此,聯合醫院的新門面,將是綠意充盈;大美術館生活圈的未來,更是市民期待。
聯醫馬光遠院長表示,因應醫院門廳改建及相關擴建工程,聯合醫院可說是全體動員,從行政人員到志工伙伴、從醫護人員到協力廠商,為引導大家適應新動線,可說是下了一番苦功,他也透露了秘訣:「傾聽反映、及時補強」,凡事以病患安全及便利為優先,就能化解各種阻礙與困難。
此外,聯合醫院的室內空間,也迎來視覺上的大變革。9樓的綜合科病房,牆面採用木質色調,給人溫暖的感受,病房內各項設備及軟體,也朝向友善使用者與照護者進行調整,院方正籌備導入電子白板,讓病人管理作業全面電子化、減少紙本消耗,這樣的創新精神將持續落實於院內各項整修更新工作之中,我也拜託院方,施工期間仍要持續為患者提供如常的優質服務。
第二階段的將進行醫院北側新大廳新建工程,目前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院方與大山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趙元鴻計畫於設計理念中,落實減碳概念,將新建築2樓外推,自然形成一個能夠涵蓋兩個車道的門廳,除方便車輛接駁,也減少大廳日曬產生熱能,以減低建築物耗能;於外推建築的外牆,加上「外掛弧狀擴張網」造型,從設計中達到減少建築物耗能的目標,真正體現「綠建築」思維,這樣一來,也為醫院顯現為剛毅的外觀線條,增添幾許優雅柔美氣息,結合入口廣場的生態綠地,將聯合醫院打造為兼具藝文氣息、人文薈萃之感的綠能建築,呼應市府的「大美術館計畫」,讓醫院既時尚又有風格。
隨後,馬院長與我前往戶外員工停車場,可別小看這空間,自今年5月初,全國升三級警戒之前,院方已「超前部署」,將此處布置為「新冠肺炎社區採檢站」及「新冠疫苗門診」使用,落實感染管控原則也維持社交安全距離,至今已完成超過3萬人次的採檢量,也施打了超過6萬5,000劑新冠疫苗。由此,不得不感嘆,高雄能在疫情影響下,維持市民生活如常,全賴這些「醫療超人」的努力,我也代表市民感謝院方的堅持不懈,也期盼這樣的堅毅精神,能幫助輕軌施工團隊持續推進C20~C24站工程,實現111年底完工通車的目標。
# 輕軌成圓
# 優質社區醫院
@ 雄健康-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閉上眼與世界斷線時,你就是我的唯一代理人」
#感謝高雄市聯合醫院急診跟51病房醫護人員
開了這刀,原來「婚姻」有其重量與重要,配偶在我閉起眼時,成為了我與世界的唯一代理人,也唯有他,是我若三長兩短時,希望由他接過我的屍體為我送往安寧。
整個8月都在忙很多的事,我們的結婚登記、跨國的倡議行動、WorldPride2025(世界同志大遊行)在台灣的申辦、中秋節蛋糕的訂單,各種工作的重疊,好不容易到了一個段落,到了上星期六原本是安排了打疫苗的休假,可以好好休息兩天,但誰知星期五整天不舒服,還沒打疫苗就開始發低燒,也沒有食慾,原本以為是中暑,但到了晚上,右下腹部開始明顯的脹痛,
整晚的輾轉,看來應該是闌尾炎,到了早上終於受不了,叫信奇載我去聯合醫院。
到了急診,做好檢傷分類之後,打了一針止痛止後,我躺在病床上等待照CT,信奇在旁邊陪著我,然後護理師喊:「梁展輝的家屬在嗎?」信奇很自然的起身走了過去,因為我不是台灣人,護理師就問信奇跟我的關係是什麼?「配偶」信奇回答著。
確認是「登記」不是「註記」,信奇也趁機把跨國同婚的現況跟醫護說了一遍,大家都為跨國打氣加油,原來「登記」真的有差,我入院到出院都沒有簽過一份文件,都是信奇簽的,那些帳單、處置說明、麻醉書,通通都是。
因為現在疫情下,只能有1位陪院者照顧病患,也須要做公費PCR檢測,那個人就當然是信奇了,關係是什麼?「配偶」,然後他手上也帶上了一條住院的手帶,還有一張出入的磁卡,他名正言順的照顧著我,關係是什麼?「配偶」。
開一次刀,其實很多同意書要簽,「配偶」二字,原來有足夠的份量去說服全世界,信奇是我在這個世界的代理人;照CT因為要打顯影劑要簽、麻醉當然要簽、自費止痛要簽、住院要簽、術前說明要簽;我很記得在麻醉說明時,護理師跟麻醉醫強調說:「他們是已登記的配偶」,這個「已登記」我當下紅了眼框,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換來已登記,又還有多少人還沒可以登記?是感動也是激動。
躺在手術台上,麻醉打進身體時的一陣灼熱,很熱,我還在想是不是麻醉藥過敏,我是不是要死了?那信奇怎麼辦?但還沒回過神我就失去意識了。
我再張開眼,我覺得是過了1秒吧,我意識還留在是不是過敏,看到麻醉醫的臉,我應該是手術結束了,我開口第一句竟然是:「我老公呢?」麻醉醫說:「他在外面,你現在在恢復室,先睡一下等等就見到他了。」
到我再醒來時,被移動的感覺叫醒,看到經過一道門,我看到信奇的臉,他握著了我的手,是他掌心讓人熟悉又安心的溫度。
回到病房,沒有我想像中那麼不舒服,傷口也沒有我想像中痛,醫生說要盡快排尿,其實我已經想尿尿,但全身都使不上力,護理師說要不要用尿壺,我就說好。身體一直都是我比信奇好,我常笑他老了都是我幫他把屎把尿,但原來是他先幫我把尿。
記得上次住院做檢查時是自己一人,原來有另一半陪著會安心很多。信奇晚上也在醫院陪著我,幫我擦身體、幫我倒水、幫我拿被子、扶我下床,如果是我自己一個在醫院的話,也不會說不行,只是我就躺在床,下床沒人扶著也不會怎樣,就傷口會很痛,不擦身體也不會怎樣,臭而已;但他可以24小時在醫院陪我,是因為他是我「配偶」。
住院這幾天醫護總是笑談風生,有任何文件跟醫囑都是信奇接手,今天出院前要簽很多出院文件,護理師拿文件進來,看我手還打著點滴,就說「配偶簽吧」。
婚姻的重量,總是在生死之間顯得無比重要,但其他 #跨國同婚 的伙伴還要等多久?在別人眼中我們這次開刀的配偶身份是「平權」,但在其他跨國同志伴侶眼中卻是一種「特權」, 內政部 還要把跨國同志伴侶區隔多久?住院第二天時看到高同遊幫忙呼籲支持跨國同婚的活動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PRIDE/posts/4185284138252845 ),下方的留言讓我感到極度憤怒,那些以國族種族提倡婚姻隔離的人,那些對跨國同婚的抹黑扭曲,跨國伴侶還要承受多久?每當想到其他跨國伴侶的處境,再看到這些言論,心中的憤怒難以言喻,可以說出反跨國的話的人,你們只是幸運,沒有成為少數中的少數,你不是在支持什麼種族理念,你只是單純看著別人受苦會覺得快樂的變態。若果今天我跟信奇沒有勝訴登記,如果今天我手術失敗撒手人寰,我們就會如同其他跨國伴侶面對的事一樣,信奇只會是我的陌生人,而我的屍體,卻明明最愛在身邊卻無人領骨。
跨國同婚,我一定會跟大家一起走下去,9月11日也請大家跟我們一起上街,我們溫恭謙良了2年多,這是我們第一次上街,讓我們走在一起,終結少數人的不幸!
集合時間:2021年9月11日(六)上午9:30 (欲參加記者會聲援的朋友,請務必9:50前來)
集合地點:徐州路5號
活動流程:
10:00記者會
10:15跨國同婚辯論擂台
10:45跨國伴侶公民論壇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5GNXEGZtrdHwpRuL7
高雄聯合醫院病房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是身為人的最後考驗,一場漫漫人生的總清算。
▍此時需要的是信仰、是靈性對話,與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穩,
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慮惶恐。
現代醫學難解的心靈困境:
醫者、患者與家人如何面對即將迎來終點的生命,
給予顧全「身、心、靈」的照護?
科學有其盡頭,醫學也非萬能。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張明志醫師,觀察到許多癌末病人所經歷的症狀,皆屬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靈性困擾」。
諸如 #無名發燒、#吼叫、#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夢見自己死亡 等,許多容易發生在臨終病人身上的譫妄現象,在先進的影像檢查中,結果往往顯示一切正常;既無法以特定病理解釋,也難透過精神科藥物及治療手段解決,因而時常被誤判、忽視。病患的苦痛和恐懼真實存在,卻因科學的極限與家人的避而不談而被否定。
此問題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與家屬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張明志醫師大量列舉臨床個案為例,以其多年經驗,揉合古今各派別宗教、哲學與生死觀,引據聖經、佛典,也及老莊思想,為讀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癱瘓一個人的德性或修為,但也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與「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撫慰與力量。
▩■▩■▩■▩■▩■▩■
▍血腫科主任的靈性解惑,知生也知死的生命課題
Q:何謂靈性困擾?
A:意識或潛意識、自主或不自主、他人可察覺或不能察覺的,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
Q:怎樣的人容易有靈性困擾?
A:正在生死交關處,安寧病房或瀕臨死亡的病人較為多見。
Q:如何看待靈性困擾?
A:靈性的困擾,與病患個人的人文背景較有關。它不是大腦顳葉、額葉、枕葉的問題,也不是血管、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問題,而是病人面對生死關時所呈現之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奇特的靈性困擾,多數是在提醒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跑裡,已搖響最後一圈的鈴聲:是檢討成績的時候了。
▩■▩■▩■▩■▩■▩■
★-專業推薦-★
張醫師以其多年陪伴末期癌症病患所體悟的靈性關懷經驗,不分宗教信仰的理論及體驗,撰寫出最接近癌末病患的臨床關懷。藉由個案討論的帶領,讓讀者可體會各種癌末生理現象的靈性表達,合理解釋各種靈異的環節,以宗教關懷的理念去完美闡釋,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可啟發其靈性領域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習不到的體驗,是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才能有的親身體會及經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我們不能總是看著外國人的死法,來幻想自己將來必然的死亡情境。張明志醫師的這本書,正是極少數台灣本土化「臨死覺知」與「靈性陪伴」的紀錄,值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安寧志工,以及未來必然會成為家屬與末期病人的我們閱讀參考。──#許禮安(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專文作序-★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醫護聯合推薦-★
朱為民(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李春杏 (自由工作行動護理師)
張正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
楊育正 (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鄭安理(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榮譽院長)
蔡兆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
謝瑞坤(前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8月2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