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阿中部長這段時間,是照三餐給各種明槍暗箭所伺候。搞事的人的動機,當然是想趁著疫情延燒之際,好好撈一把政治資本。但他們如此惡毒對待阿中部長,我認為有更深層的原因。 ​ 追根究柢,陳時中所代表的價值,與國民黨外來政權,與新政治勢力的投機風氣,是格格不入的。 ​​ 這裡簡單側寫一下阿中部長這個人。可能寫得...

  • 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2 11:48:46
    有 5,731 人按讚

    阿中部長這段時間,是照三餐給各種明槍暗箭所伺候。搞事的人的動機,當然是想趁著疫情延燒之際,好好撈一把政治資本。但他們如此惡毒對待阿中部長,我認為有更深層的原因。

    追根究柢,陳時中所代表的價值,與國民黨外來政權,與新政治勢力的投機風氣,是格格不入的。
    ​​
    這裡簡單側寫一下阿中部長這個人。可能寫得不好,請大家莫怪。

    阿中部長的父親陳棋炎教授,任教台大法律系(輩份比翁岳生還高),是台灣民法學的權威。岳家是高雄望族苓雅寮孫家,省轄市時期曾經出過兩位市議長,一位是孫土池,另一位就是阿中部長的岳祖父孫媽諒。

    阿中部長的血統出身,是不折不扣的本土菁英。台灣民族發明的歷史不久,談不上有所謂的貴族階級,但如果真的有,大概就是阿中部長這類人。阿中部長曾經寫文章紀念他的父親,說父親對時間和工作進度的觀念非常嚴格,衣著一定得體光鮮,但是疏於錢財,社交和公益場合包禮數的時候更絕不吝嗇。這種作派,確實很接近在歐洲小說裡面讀到的貴族階級。

    上面好像是在鼓吹血統論。我必須強調,出身好的也有粗鄙無能的人,而出身低的也有鶴立雞群的人。但阿中部長本人,確實也稱得上是土豪凝結核性格濃厚的本土菁英。阿中部長曾說過,他的爸爸是「出世」,一輩子埋首書堆做學問教學生;但他本人是「入世」,參與各類社會運動、領導同業組織,急公好義不落人後。

    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這個經歷,對阿中部長至關重要。因為這個位置必須對內分配利益、凝聚共識、訂定規則,對外則爭取利益、與其他有利害關係的職業團體折衝尊俎。醫界的人都知道,台灣的牙醫界團結非常,不是個好相與的對手。會有這樣的評價,阿中部長有一定的功勞。

    這個位置是很考驗一個人的「政治德性」與「造法能力」的。

    「政治德性」最大的考驗,在於如何說服一個共同體,去接受一個當下並不受歡迎,但有益於共同體未來發展的改變。在1994年,阿中部長率領牙醫界,率先響應「健保總額制」,就是對其政治德性的考驗。我相信這裡很多人,尤其是醫界的朋友,一聽到總額制就倒彈;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總額制,無限膨脹的全民健保早就垮台一鞠躬了。牙醫師絕非照單全收的傻瓜,而阿中部長怎麼樣對內透過利益的分配、道德的說服,對外爭取牙醫界的利益、參與健保規則的制訂,去推動總額制,這正是他的政治德性的雛形。

    「造法能力」是個很抽象的概念。概略來說,就是面對不斷變動的外在環境,去發掘問題、訂定規則、推動改革、承擔風險。總之不能頭埋在沙裡裝作沒看到問題,而是要正面面對並且可長可久地解決問題。如果說有什麼例子可以說明阿中部長的「造法能力」的話,大概是他在三十年前,警覺到當時在台灣還是新問題的愛滋病;他首先推動愛滋病患者牙科門診,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整個台灣牙醫界的感染控制制度。在武漢肺炎肆虐的當下,牙醫師們面對滿天跑的飛沫,能夠大致避免感染風險,阿中部長過去推動的政策居功厥偉。

    (我不是牙醫界裡面的人,看事情不可能比局內人更真確,只能捕風捉影而已。對於一個政治人物,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大家就看一看笑一笑吧!另外,這篇文章裡面有些terminology,跟一位非主流歷史學家的學說有關,但我也不敢說我用得很精準。『德性』和道德不完全一樣;而『造法能力』是非常抽象的一個概念,我已經盡我所能但還是詞不達意。)
    ​​
    都說「疾風知勁草」。臨危受命指揮武漢肺炎防疫,才是最能展現阿中部長的政治德性的場合。我們看到阿中部長背後站的那些人,有的是地位崇高的台大教授,有的是日進斗金的開業名醫,有的是年輕的天才學霸,有的是老練深沉的資深官僚,更少不了要平行指揮各縣市的百里諸侯;如果沒有足夠高的人品,是無法把這個異質性的共同體統合起來打仗的。而面對到每天照三餐惡毒問候的政治對手,如果沒有足夠高的眼界,很容易就會被情緒帶跑而陷入泥豬打架的陷阱,最後出現差錯。

    但是政治德性高,絕不代表人人喜歡、人人愛戴。相反地,這樣的人,必定會像孔子所說的:「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也因此,外來政權的國民黨,與投機性格濃厚的新政治團體,勢必要仇恨阿中部長。因為阿中部長的存在本身,對他們的價值觀就是一種否定。

    國民黨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菁英階級一定是外來政權所獨佔的。本土族群不可以有菁英,只能有那種其實被外來政權給吃得死死的那種地方派系;更加不可以有能夠居廟堂之上、以本土立場做獨立思考、進而兼善天下的那種本土菁英。但是阿中部長就是這種本土菁英,這種人,在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眼裡,是一根欲除之而後快的釘子。如果外來政權還能再搞一次二二八,我看阿中部長這種人,恐怕要在清鄉名單中名列前茅。

    而近年冒出來的那些投機性格濃厚的新政治團體,阿中部長就成了他們的對照組。他雖然入世,但對高名厚利其實總是表現得淡淡然,卻又以鐵人般的意志力、穩定而滴水不漏的性格,在衛福部長與指揮中心的位置上做出巨大貢獻、得到崇高聲望。而那些號稱「戰神」、高學歷高智商,熱衷投機短期政治利益,但是意志力與性格穩定度又不夠強韌,保不住他們得到的政治資產。兩種人相比之下,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後者當然要恨前者入骨了。

    題外話,阿中部長的學歷真的不顯赫,也就北醫牙科大學部畢業,連台大都不是。而診所開業醫的職歷,更是那些學術象牙塔裡面的教授所瞧不起的(似乎走日式醫學教育體系的人,都會有這種象牙塔裡瞧不起塔外的現象。《白色巨塔》裡浪速大學醫學部的大教授們,個個都拿了財前又一的錢,但又打心底瞧不起這個滿嘴關西腔、庸俗不堪的婦產科開業醫)。再者,阿中部長是個純正的老台北,是跨世代的台北人都能夠認可的那種老台北仕紳;不是外地來到台北登龍門的打工仔。

    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種不平衡的心理:高學歷的社會邊緣人,瞧不起低學歷的社會賢達;象牙塔裡的知識份子,瞧不起象牙塔外的社會領袖;一直想要擺出「台北架子」的外地人,嫉妒那種天生就是台北仕紳氣質的人。

    我自己就不是台北人,我也絕不認為出身外地、來台北打拼,有什麼好可恥的。我更不認為,那些真正有台北仕紳氣度的本土菁英,會有什麼地域歧視的心態。我認為,真正的台北仕紳氣度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是那種一直想要擺出優越的「台北架子」的自卑轉自大的心態、憑著學歷文憑而非真才實學去論斷人的象牙塔心態、還有那種滿鼻子哼哼瞧不起人的破落外來政權貴族心態。
    ​​
    也無怪乎那位智商150以上的傢伙,要如此恨阿中部長入骨了。

    (圖片來源:中央社)

  • 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 在 柑仔帶你買文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8 21:43:20
    有 336 人按讚

    (這才是原圖啊各位)
    (後面還是高雄大學法律系教授謝董本人咧)
    (存圖重發的我就不評價了)

    特別欣賞這幾顆,好想被蓋 ❤️

    1.教授懇切的希望大家把中文學好
    「請加強中文」
    「學好中文遠比學法律迫切」
    「?中文」

    2.教授森七七兼自問自答
    「嚴重損害眼力」
    「無用/奇怪的廢話」
    「法律不是唬濫」
    「上課這樣教嗎?」
    「應該沒來上過課」

    3.教授放棄掙扎
    「相當深奧/難以理解」
    「相當具有創意」
    「你說了算」

    4.這2顆我怕爆

    「扣分至0」
    「同情」

    ⋯⋯被蓋這兩顆感覺不妙了啊⋯⋯

  • 高雄大學法律系評價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9 22:25:35
    有 232 人按讚


    老細,你改埋啲咁嘅名,又要我破費啦

    #中華民國臺灣化
    #重新理解蔣介石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八月新書 ══
    📙 《#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 ❖ #汪浩 /著

    ❖ 2020/08/05 正式上市!❖

    ►► 專文推薦──
    #明居正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臺灣智庫諮詢委員)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
    ═══。。═══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汪浩認為,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中華民國已名存實亡,徒留外殼。而所謂「借殼上市」,是指一間私人公司把資產注入另一間市值較低但已上市的公司,利用其上市地位,讓原本私人公司的資產得以跟著上市。本書《借殼上市》的書名概念,便是由此而來: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原本在野的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直接跳過中華民國憲法,重新行使總統職權。蔣介石以臺灣為反共基地,利用中華民國這個早已建國、受國際承認的空殼,從而建立「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並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 #臺灣主權未定論:臺灣到底是誰的?

    二○二○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就職演講上提及:「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臺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很明顯地,民進黨政府對於臺灣地位的看法,和汪浩的觀點可謂如出一轍――雙方皆認為,「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其歷史是從一九五○年開始,而非自一九一二年算起。然而,現任政府固然有中華民國臺灣的主張,卻缺乏完整論述,這就成了汪浩撰寫《借殼上市》的動機。

    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是「中華民國和臺灣究竟是什麼關係?」以及「臺灣的主權地位到底何去何從?」;另一重點則是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在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後,他的態度與決策,左右了臺灣往後數十年的外交政策與命運。透過國史館近年來逐一公開的兩蔣檔案,汪浩還原歷史,揭露臺灣當年在面臨內憂外患時,蔣介石心裡的擔憂與憤恨,反省與自勵。

    二戰戰敗後,日本於一九五一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正式放棄對臺灣、澎湖的主權,但並未明言將臺澎歸還給哪一國,造成「臺灣主權未定論」。因為缺乏明確的法源依據,直到二○二○年的今天,臺灣的國際地位依然備受爭議,國民黨認為中華民國擁有臺灣主權;民進黨內部主流觀點則認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 獨派訴求「修憲、正名、獨立」,將臺灣與中華民國徹底分離;也有人認為臺灣仍處於「戰後由聯合國託管」的狀態。

    汪浩指出,臺灣之所以會有主權爭議,不單單只是因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爭奪較勁,背後更牽涉了複雜難解、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美國、英國、蘇俄、聯合國等勢力皆涉入其中,特別是一向被視為臺灣盟友的「美國」,其主導的「臺海中立化」、「臺灣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策方針,雖然確保了臺灣不受共產黨武力侵犯,確立了兩岸分治的局勢,但也從此將臺灣陷於主權懸而未決的模糊狀態之中。

    ▉ #鑑往知來:還原歷史真相,走出臺灣新局

    不論你是藍的、綠的,統派、獨派,都無法完全否認中華民國在臺灣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兩者的關係無法一刀兩斷。汪浩呼籲臺灣的政治人物,不論黨派,都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歷史事實與國家意識,才能破解今日的國家認同困境,走出臺灣未來的新局。

    至於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他究竟是保臺反共的「民族救星」?還是白色恐怖下的「獨裁者」?汪浩表示,隨著兩蔣檔案的解密,臺灣人能夠更客觀地去評斷蔣介石的歷史功過。

    最後,惟有公平地理解歷史脈絡、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才能明白臺灣的主權地位何以至此,進而思考臺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而透過徹底落實「轉型正義」,臺灣人才能與過去「和解」,進而攜手向前、開啟新局。

    ═══。。═══
    ❖ 作者: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獲得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曾在倫敦、香港從事金融工作多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意外的國父》(八旗)、《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

    ❖❖❖❖❖❖❖❖❖❖❖❖❖❖❖
    ═══。。══════。。═══
    ◎═金石堂活動專頁:https://bit.ly/310My4o
    ◎═博客來:https://bit.ly/2Da8tOp
    ◎═誠品:https://bit.ly/2DfMh5D
    ◎═讀冊:https://bit.ly/39BWXHB

    ══ 借殼上市.完整解讀 ══

    活動訊息請持續關注八旗臉書
    活動時間以臉書單場公布活動頁為主:

    ═8/9(六)1400 (高雄三餘書店)
    ═8/16(日)1400 ( 新竹或者書店 )
    ═8/22 (六)1430 (台中誠品園道店)
    ═8/29(六)1830 (台北金石堂信義店)
    ═9/19(六)下午1500 (誠品台南文化中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