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位於北高雄的楠梓高中
📌交通:1.捷運紅線直達R21都會公園站👉再轉乘公車紅58A or 紅58B or 紅58C(直達車)or 29、97
2.可搭到捷運紅線R22青埔站轉乘7C公車也可騎Ubike順便健身運動😆
📌上學時間:禮拜一跟禮拜五免早讀,所以8⃣️點到校即可。...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位於北高雄的楠梓高中
📌交通:1.捷運紅線直達R21都會公園站👉再轉乘公車紅58A or 紅58B or 紅58C(直達車)or 29、97
2.可搭到捷運紅線R22青埔站轉乘7C公車也可騎Ubike順便健身運動😆
📌上學時間:禮拜一跟禮拜五免早讀,所以8⃣️點到校即可。
禮拜二要升旗,所以盡量7⃣️:3⃣️0⃣️前到校。
其餘禮拜三跟四則要7⃣️:4⃣️0⃣️到。
📌教官跟糾察隊會在校門口登記,穿便服或沒帶學校書包會被攔截記違規單,一個月內集滿五張一支警告!月初會重新累計
📌放學時間:基本上4⃣️點放學有上第八節要4⃣️:5⃣️5⃣️,好學的學生就會參加第九節或晚自習。高一高二高三的放學時間也不太一樣。
高一:星期一跟五免上第八節
高二:五天全上
高三:五天全上
📌班級:
1.高一一班~八班是普通班/九班為資優班(會考成績較佳的學生)
2.高二要分班選組(學術學程:社會組、自然組)、(專門學程:資應、休閒、應英)
*高二一班是社會組資優班、四班是自然組資優班
3.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可辦理轉組(But大學要走繁星就會失去資格)
*十班固定是體育班不可選組
📌服裝:體育服為藍色、運動褲深藍側面中間有條銀白色的「SPORT」
制服上衣為白色尖領襯,男生領帶女生領結,可加可不加,搭配米色格子裙。
(聽說楠高的制服在網路有不錯的好評
制服跟運動服可混搭!
制服上衣+運動褲是常見的搭配
*男生繡黃色學號,女生鏽紅色
各班可訂製班服於某一天穿。也可購買學聯會衣服來穿。
📌社團:分動態跟靜態,最High的非康輔跟童軍還有熱舞莫屬啦🤩其他的社團也都很棒,星光、天文、籃球、排球、網球⋯等(還是有一些會翹社團亂入別的社團的朋友,小心不要被主任抓到就好🤣)
📌福利社:冰、泡麵、關東煮都是滿搶手的商品,每個月不定時還有一週「麻古週」🤩對 沒錯 你沒看錯 就是手搖飲常見的麻古!每節下課都會擠滿人潮 要搶要快
📌學校活動:
1.高一除了打靶還有公民訓練
2.高二就是畢業旅行
3.高三要準備學測統測所以沒有ಥ_ಥ
4.校慶通常在第一次段考後11月某個禮拜五舉行隔天禮拜六就是園遊會
5.球賽:高一比籃球、高二排球、高三畢業前還有一個畢聯盃
📌午餐:營養午餐可訂可不訂,雖學校呼籲不能訂外賣,但還是有一些同學偷訂🤣其實可藉由關係比較好的老師「順便」訂啦🤣沒訂午餐就請家長帶 不然就只能吃福利社了
*很多地方也都有設販賣機(餓不死啦
📌學生團隊:
1.衛生糾察:打掃時間不用做打掃工作就屬衛糾吧 只需負責評分衛生組分配到的別班打掃區域(每班選兩個採輪班制的)
2.交通糾察:幾乎都要比一般同學早到校,要著裝完畢在校門口指揮交通或登記學生
3.禮賓生:星期二必須要很早到校,升旗典禮、校慶開幕、閉幕典禮都少不了他們
4.學聯會:為學生爭取一些福利,聖誕節還會舉辦活動
5.畢聯會:負責籌辦畢業典禮相關事宜
📌校隊:分為排球隊跟籃球隊,除了隊員還有徵選球經
📌其他:
1.手機:基本上放在黑板旁的「養機場」除非任課老師有需求,有些老師心地太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注意不要被巡堂老師抓到)
2.飲食:也是要看任課老師啦,有些老師不會很要求,而且第一節課有些老師還會通融可吃早餐
3.戀愛:學校對戀愛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大可小吧 走在路上目擊情侶摟摟抱抱的也是常態吧(先請求一副墨鏡
4.服儀:沒有髮禁要染要燙要剪要留完全自己高興✨也可以化妝啦畢竟女為悅己者容嘛😆況且打扮美美到學校自己看了心情也好
📌總結大概:
1.楠梓高中是高雄唯一一所公立的綜合高中(相當自豪😎?
2.之前我們高雄的前任韓市長還來我們學校說未來要推雙語學校(自豪+1😎?
3.好吧 我承認 學校的確有點偏僻除了對面早餐店、還有要走差不多5分鐘有一間7-11除此之外放眼望去都是房子跟田(?如果要去吃東西請坐公車到楠梓火車站
4.當初放榜進這所學校 很多人都問我楠梓高中在哪裡啊?我都只回答:在楠梓(os:我也不知道怎麼描述啊
✨楠梓高中蠻自由的啦 希望各位能在楠高有個青春回憶 祝各位乖乖上課all pass不然要重修!重修破千的同學 學校真的要好好感謝你的奉獻🥲
!歡迎在校生或畢業生隨時補充!
高雄哪裡可以打排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讚美,是語言中的鑽石
═════════════════════════
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
而學會真誠的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
現在台灣的交通真方便,從宜蘭到台北幾十分鐘就到了。有一次去宜蘭演講,記得那一天外面下著大雨。
我在市政府站下車後,趕快把雨傘撐開,後面跟著我下車的是位年輕人。他問我是不是黑幼龍先生?我說是啊!他說中學時受過卡內基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他表示自己個性太內向,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互動,特別是表達讚美和感謝。受訓後覺得好多了。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然後我們就在大雨中互相道別。
記得我走了幾步以後,不知哪裡來的靈感,我又轉過身去,看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的背影。我不由得想像,這位年輕人要是一直不好意思讚美和感謝他人,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學會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說過:「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好性格會為我們帶來好的未來,為我們帶來好事業,好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而這種好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自信、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幾年前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持續了七十五年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證明了幸福、健康的人之於他們的學問、能力,甚至與有多努力工作,都關聯不大。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這項報告證明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甚至身體有多健康。
學會真誠的表達我們的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此刻我要與你分享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體驗,即使給我一百萬元,我也不願意交換,我好想與普天下的父母分享這個體驗。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 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驅動力
父母也常對孩子有這樣的期望有多好!他們也會活出父母的期望,人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孩子?
知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人性心理學始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將重要感列為高層次的需求。
尼采更倡言,人一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重要感,有的人會藉著罵人、打人、惹禍來獲得重要感。真的很可悲。
能在家中藉著積極正向的方法,滿足周邊人的重要感,特別是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你們家會是三贏的狀況:孩子「好」,爸媽不操勞,親子關係更好。
■ 間接讚美讓人心服口服
一九七六年我們住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的鄰居和他十五歲的男孩從我們家前面院子經過。當時我正好在草地上跟小孩玩,他們經過我身邊時,鄰居對我說:「我真的為這個小子覺得驕傲。」
因為他的小孩剛剛通過童子軍羅浮第七級的測驗。我聽得出來,他是要講給走在前面的兒子聽的。但他這個讚美激發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誠的讚美我的小孩?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二兒子黑立國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一位好同學家住在阿拉斯加。放暑假的時候,他邀黑立國去玩,在他家裡住了一個月,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也跟著一起去了。
他們在阿拉斯加玩得很開心,常常一起去釣魚,到山谷健走去看大禿鷹飛翔。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醫師,跟我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家以後,請幫我跟你的爸媽說,他們真的很會教養好孩子。」
我知道,這位醫師是要讚美黑立國和黑立行,可是他用了這麼好的方法來表達對我孩子的讚美,真的令我羨慕。
我問黑立國,你們在他家有什麼特別好的表現嗎?立國說,他不記得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只記得每天早上一定會問候同學爸爸早安,會清潔自己的衣服、自己做早餐。
這些事讓我想到,他們在自己家裡也這樣做,我怎麼從來沒有讚美過他們呢?讚美有很多種方法和方式,有時用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還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來讚美,其可信度更高。
■ 問題式讚美可信度更高
三、四年前我女兒帶著小孩回台灣玩,住在我們家,有一天只有我跟十七歲的Andy 在家。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很自在的問Andy,請告訴我你的三個優點。
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是多麼愛耍酷,他立刻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放棄,我跟他說,一定有,於是我就先講了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等他回答。
一會兒後他說:「我覺得我很Positive(正向)。」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很愛打排球,雖然他們班上的排球隊屢戰屢敗,他還是很愛玩排球。
我就跟他說:「你還有一樣事情,證明你真的很正向。記不記得你跟上一個女朋友分手的事?你難過了一下子,立刻就恢復正常了,你們依然是同學朋友,你真的很正向,沒有因此陷入低潮。」這時他的兩個眼睛瞪著我,表情滿正經的。
接著我就問他第二個優點呢?他很快就回答我說:「我覺得我很關心(Caring)。」我也問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很關心別人,他舉出的是一件小事情,好像是牽一位老太太過馬路的經過。
我就告訴他小時候他就有這個特質,幼兒園老師跟我和他媽媽說過,園裡有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每天都不知道排隊領點心牛奶。
老師留意到,常常都是Andy 去牽他的手,帶他去排隊領食物,也常常會看到
Andy 牽著這個小孩的手散步。「哇!你真的很關心別人!」Andy 的兩個眼睛更有神了。
還有第三個優點呢?他說他很能自律(Self-discipline)。他很愛打電腦線上遊戲,又了解不該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電腦遊戲上。於是他就自己規定,只有在星期五、六晚上才可以玩,結果真的做到了。
我聽完後就跟他說:「你真的很自律,記不記得你曾經要求自己,在復活節前一個月不吃冰淇淋。小時候,特別是一家人去遊樂場玩時,幾乎人手一支冰淇淋。你一個人躲得遠遠的,眼睛閉起來,強烈自我要求做到自己的承諾。」
■ 你可以講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嗎?
哇!那一天我真的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我用問問題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優點,找到證據並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優點。相信他會因而更喜歡自己,再接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以後會更上進,變得更好。
既然讚美這麼有用,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強烈的重要感,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克服挫折感,為什麼我們還是做不到呢?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常常留意的、跟小孩說的,都是他的缺點、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做得很好的事情或者優點,都視為理所當然。
記得我在慢養父母班,上課的第一天早上,我請每位同學想想出孩子的三個優點。有位媽媽說她一個都想不出來。結果到畢業的時候,這位媽媽想到了孩子的四個具體的優點,她寫信告訴我,她是多麼的興奮,而且想再回來複習。
其次是我們由於不習慣,或者小時候也沒有受到父母的讚美,所以現在要說出口,會覺得很肉麻、很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海教父母班,有一對從河南鄭州來的父母,他們帶孩子一起來。當時這個訓練課程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舉辦,他們就住在旅館裡。所以在練習讚美的時候,我請他們回房間當面讚美小孩。十五分鐘後再回來上課。
回來後我問他們,練習讚美的效果如何?
這對夫妻彼此看看說,小孩在看電視,所以沒有讚美。可見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真的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到了,那種感覺真好!
其實表達讚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舒適圈,好比寫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話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是寫信的時候就能表達得很感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的四個小孩都會收到我給他們的信,信中常常是我對他們的真心讚美。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念書,也可以定期寫信,向他表達你的讚賞,效果也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好好保留你的信。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遇到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工研院的課程中,在練習寫信的那堂課上,有位女士寫信給婆婆。信中告訴婆婆,她多麼的感謝婆婆,生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給她當老公。結果婆婆感動得不得了,送了她一顆大鑽戒,她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這故事,全班同學都很開心。
■ 學員給父親的一封信,讓他永生保存
還有一位人力資源高階主管說,她上卡內基訓練的時候,寫信的對象是她爸爸。幾年後爸爸去世了,兄弟姊妹都回到家中,在整理爸爸的遺物時,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了這封信。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此信永久保留。」她當場把這封信內容念出來,家人都淚流滿面。
另一位高雄的電子公司董事長,他給我的賀年卡上寫了一段話。他說在培訓期間,我要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封信給最敬愛、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於是他寫信給父親,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過一段時間就去世了。但令他覺得安慰的是,爸爸是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走的。
這也證明了連我們成年人得到肯定後,也會覺得這麼的貼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會因重要感得到了滿足,而踏上一條康莊大道。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您可以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
我超級喜歡心理學,也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心理學,我很認真去面對我喜歡的事物,我也不太去講人的閒言閒語……
我有時講我的優點,會被說自戀。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場合,我通常不會講。但我喜歡跟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然後雙方都愉快。
肯定他人,然後自己愉快,這筆生意多划算。就不要講其他還附帶超多好處的,對人對己都有益。
祝願您,能覺察文化對我們的制約,多享受能看見美好的喜悅!
高雄哪裡可以打排球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我
認識多年的好友、老鄉開的健身房
位在高雄市苓雅區近85大樓那一帶
兩年前心運動新館剛成立時
應該是高雄市最大的純自由重量健身房
現在有沒有其他的我不知道
心運動對於我們肌力與體能的愛好者來說
完全就是一座天堂
我只能用「天堂」來形容
南部一向資源都不是那麼的豐富
不論是優質的研習還是優質的場地
而這也是我雖然身為高雄人
卻一直留在台北的原因
我沒有友威的勇氣在高雄發展
我害怕離開台北我會餓死
友威的能力來台北相信絕對不愁吃穿
但是他卻選擇留在高雄
除了將他的專業傳承給南部鄉親
他也積極的與北部優秀的講師配合
極力邀請他們下去南部開課
只為了讓南部能夠有更多的資源
南部的教練取經不用辛苦北上
省下車資、住宿等開銷
假如你想開始運動不知道從何開始
聽話 去找友威
假如你已經有在練但不知道哪裡有好場地
聽話 去心運動
假如你是自由教練想要租借場地上課
誒...這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可以問問友威
我也還在努力說服我爸媽
希望有一天能夠讓我爸媽也開始運動
高雄的朋友可以的話請幫我分享這篇
讓更多南部的朋友知道 心運動體能訓練中心-Mind Fitness
感恩惜福
平安喜樂
❤️
今天很特別,所以想上來跟大家說說話,可能會有點長,依照慣例可能要請大家慎入。
跟市面上的許多健身房、工作室比起來,心運動真的沒有那種長的像醫美診所的漂亮裝潢,也沒有特別獨一無二全台僅有之類的器材,但這個為了”訓練”而打造出來的空間裡,我們真心的希望每個人可以在這裡盡情的享受「屬於自己的訓練」,在這裡你不會因為把槓鈴重重的摔落而被白眼、也不會因為做著像動物爬行的訓練而被譏笑,更不會在你奮力對抗阻力而發出怒吼時抱怨,因為在這裡的大家,是為了享受訓練時所感受到的身體變化而來的,這也是這個場地一直希望大家擁有的。
在我們一對一個人訓練課和一對多小班教學課上,我們也一直堅持著扮演教導學員如何面對自己的身體、如何實踐自己的目標的角色,也許內容不花俏動人、也許沒有驚艷神技,但全心全意想讓學員做得更仔細、學得更多的想法,一直都沒變過,我們也不斷的學習、調整,為學員而努力進步著自己,我想這份用心也是我們這幾年可以累積數百位男女老幼甚至年齡層廣到12~72歲的學員支持的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來越來越多的「平民運動員」的加入尋求我們的幫助真的給我們很大的鼓舞,這群人不是頂尖拔萃的國家或職業選手,有籃球、排球、美式足球、足球…等等,喜愛著不同運動項目而投入著,他們都想在這自己喜愛的運動上,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滿足感與喜悅,這份心卻從來不輸給這些真正的運動選手,很高興能為這樣的大家提供服務,這真心會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我們擁有向前的動力。
終於發完感想了,而今天這特別的日子,除了是國慶日,也是心運動的創業五週年與新館兩周年,我們小小心意準備了一些禮物送給新朋友、舊朋友,以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繼續給我們付出努力與用心的機會,拜託了,感謝。
-----以下週年慶活動資訊請參考-----
(日期:10/10~11/20)
A.新朋友大禮包:
1.一對一訓練體驗課200元/人(50分) 限額 30名
2.購買(初次)場地包月制(以上) 心運動場地專屬自主訓練祕笈課2堂 限額 20名
B.全民有禮:(每人限購一組)
1.一對一訓練課 優惠套裝 5堂5000
2.一對二訓練課 優惠套裝 5堂6600
歡迎各位加入心運動,與我們一起邁向下一個週年慶,共同見證自己與心運動的成長~
高雄哪裡可以打排球 在 James Huang (黃政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aiwan Squash 創辦人 Tina 她是我姊姊。
小時候我們一起在球場打球,直到現在我還在堅持這條路,而她也一直在後面當我的推手。
長大自己當教練了才發現,其實自己還滿勇敢的,原來不是每個運動員都是如此....
---------------
以下轉自@Burtina Huang的文章
前言:
我掙扎了很久,決定把選手們不敢說的話,一次說清楚。因為如果連我這個不靠體育吃飯的人都不敢說了,我不知道還有誰敢說。
另外,如果各位看完,覺得我是針對少數協會主事者的攻擊,那也太抬舉這些少數者,而我也太自以為高尚了。在這樣的封閉獨佔的絕對權力下,沒有人能夠維持幾十年不腐敗,所以我說針對少數權力者的批評是過於自以為高尚;在接二連三各領域的國家代表選手站出來為體育改革發聲,他們賭上一輩子,如只是為了讓少數權力者感到難堪一些,那也太抬舉協會主事者了,這些人不值得國手們再賠上任何一分一毫的希望。
在體育圈裡,尤其是競技項目,本來就沒有所謂的人人有獎。體育的本質就存在著競爭,我們追求的是公平的競爭,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關係,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台灣競技運動的品質,走向國際。當選手赤裸裸的面對競技場,而背後的協會卻不用面對任何的競爭、批判 ,這制度的本質上就是錯的。那麼多選手倒下了,他們犧牲自己,要的是制度的翻轉,回歸運動的本質。
最後,以下言論,都只代表我個人。我個人願意全權負責。
前壁球國手 Taiwan Squash發起人 黃暐婷
===========================
為什麼台灣體育需要改革?
———————————————
台灣運動發展不起來之各項運動協會獨佔、封閉、缺乏競爭力:
台灣各個運動項目的頂尖運動員,往往缺乏該項運動所需的專業訓練資源,許多運動員甚至沒有被適當的對待,因為主導該項運動的協會,是由體育圈內與政治利益掛鉤的少數人主持,而且長期獨佔該項協會主導權,既沒有輪替,也無法制衡。
以游泳項目為例,台灣所有國手的訓練中心位於高雄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簡稱左訓)沒有游泳池,全台灣也沒有一座專業的逆水池供頂尖選手訓練,更不用說,前次世大運比賽泳池還蓋錯規格。諸如此類宛如外行主導的離譜事件,不只在游泳項目,而是台灣各項運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期待人治,而非法治。(阿我們不是民主國家捏?)
台灣在今年出了一位世界第一的羽球選手戴資穎,站到運動員最高峰的她,第一個反應竟是球衣不合身。賽事期間,她的袖子都必須反折偽裝成無袖,褲管捲或不捲都不對。羽球協會事後發表了回應聲明:往後會量身訂做戴小姐的球衣。事實是,台灣的國手們要穿完全合身的球衣需要點運氣,難怪羽球協會認為這位世界第一很難伺候,光看體育圈內大老們都紛紛表示教練和球員在此事件中也有責任就不難看出他們的思維。出問題了才改口球員應該事前主動反應問題,但會主動反應問題的選手,往往爬不到世界第一就先被取消國手資格或是逼得黯然退出體育圈。
其實,這些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在我的壁球選手生涯中,20年來,可不只沒有合身的球衣,運動的本質從來就不被重視。出國比賽,與壁球完全無關的某某老師會跟著上飛機,這些神秘的圈外人與協會高層,從不避諱談論要到哪吃喝玩樂,下了飛機就再也不見人影,只會留下一位倒霉的領隊帶著我們吃、住、比賽。一下飛機,通常隔天就比賽,沒時間熟悉球場是常態。即使我們擠出時間主動反應想要練球,也要看管理方的態度。吃和睡不是重點,但卻是選手比賽期間最容易影響身心狀態的一環。年輕球員曾經出國每天都到同一個餐廳只能選同樣的餐,而我卻遇過一次,在隔天一早全隊都要比賽的前一晚,協會秘書長帶選手們去吃六星級buffet吃到半夜,當下不知該開心還是難過。受傷第一時間連冰塊都不知道去哪拿,隨隊防護員是頂級夢幻奢望。沒有專業資源,選手們只好團結,但在隊友中場休息時給予建議,很可能被冠上藐視教練的罪名。反觀日本隊的協會秘書長在球員中場休息時幫忙遞冰塊、教練站在一旁讓更有實力的世界級好手給予隊友指導,香港隊在前一晚教練與選手會研究明天對手情報,在爭執中討論出適當的戰略。我以為那只是因為壁球在台灣是冷門才沒有這樣的「專業」,直到排球選手黃培閎也跳出來指稱排球選手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基本支援。
2016年台灣舉辦亞洲盃壁球錦標賽,台灣的年輕選手們被要求到場,在每場比賽中場休息時幫忙擦拭比賽場地,整整四天沒有任何薪水,沒辦法認真觀摩球賽,因為這些「清潔人員」必須躲在球場後方,總不能與觀眾搶位置吧!?!台灣有四男、四女參賽,比賽前一天到了飯店才拿到球衣,長褲褲管沒有一人是不落地的。賽事期間某天男子組比完賽等不到放飯,被要求吃中午工作人員剩的便當,大家怕隔天腸胃不爭氣,便自掏腰包買晚餐,必須請示核准離開飯店用餐。女子組在比賽前一天到球場練習,熟悉比賽場地,到了現場卻發現沒有規劃我們練習的時間。當時馬來西亞的女子隊正在練習,好心分我們一個場地,他們說他們已經來練習了四次,比賽前一晚不用練太累也好,而明明我們才是地主隊啊。到了比賽最後一天,冠亞賽事的觀眾席臨時拒絕所有球迷入場,僅供協會認可的VIP,引發觀眾與工作人員衝突。保留的VIP位最後根本沒人坐,協會只好要求工作人員和外國選手都上看台湊人數。少數的球迷擠在球場兩側狹小的走道上,剩下的多數只能爬到運動中心的二樓隔著玻璃窗看著無聲的比賽,不知道比分、聽不見判決、看不清楚選手。這個賽事花了八百萬台幣,協會網站寫著推廣壁球,卻拒絕遠道而來的球迷進入現場。事後球迷發起連署向體育署和中華民國壁球協會申述,全部石沈大海,至今沒有任何回音。
這些都只是賽事期間,非賽事期間呢?選手們完全感受不到中央協會的存在。假如你感受到協會的存在,那可能是最不幸的幸運:恭喜你榮獲協會重點培育選手。很快地,在台灣的環境下你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有限,外面的世界很大,其他國家選手的訓練好專業,他們對戰術、技巧的認知總是不斷嘗試突破,你也希望國家的錢可以用在刀口、可以讓選手們的實力更突破。這些建議即便再卑微,也很難不被貼標籤,所以聰明的你會選擇沈默,得到學校保送資格或是坐穩國手位置就好,台灣第一,可能是永遠世界的最尾巴。如果你真的想要打好球,更上一層樓,只有與協會撕破臉自掏腰包出國闖一闖,賭上自己的一輩子,面對絕對的孤獨。孤獨到有一天,你即便靠實力選上國手(啊!選拔的過程還不讓大家公開錄影),即便你很可能會為國爭取到一面獎牌,協會也能不讓你出賽,就像旅美擊劍選手蔡曉晴想要自費披上國家隊的球衣上場,被協會以「不能讓外界以為我們以財力選拔選手」為由,剝奪你的機會。
台灣頂尖的運動員只能在這個環境下,沒有專業的訓練資源,還要懂得陪笑、懂得沈默、懂得委婉。也難怪盧彥勳說,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踏上網球選手這條路:「我覺得這是一個受人尊重、尊敬,特別在國外,的一個項目、一個職業,我也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從我的口中我卻不願意讓我的小孩,以後變成我同樣的職業。」...「明明道路就已經是石頭路了,你還要在道路上放一大堆的針、刺,然後讓他們踏在上面嗎?」他說的委婉,圈外人又聽得懂多少?這是台灣運動員最堅毅、寂靜的求救。
台灣運動員的遭遇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1.你繳稅嗎?
教育部體育署每年都會撥款給各項運動協會,外交部也會補助各項運動協會於台舉辦國際賽事,然而這些人民的納稅錢去哪裡?怎麼用?沒人知道。
2.要發展文化軟實力嗎?
當我們批評金錢外交無用,每次出國遇到路人還是傻傻分不清台灣與泰國。一位傑出的運動員,卻能很輕易地把台灣推銷至海外,例如林書豪讓許多人認識台灣,即使他是美國籍的球員。我們在各領域都需要台灣之光,但我們投資了什麼?你看看韓國每年投資多少經費在文化休閒產業咧~
3.我們口中的「台灣之光」,被怎麼養成?
國家代表運動員(國手)與協會間的權力不對等,如遭遇不當對待卻完全無申述管道,同時國手與協會非傭聘關係,也無合約保障,更沒有為其權益發聲的團體,大部份參與賽事更沒有保險。他們是無聲的。而我們卻寄望這樣被對待的人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成為台灣之光。
4.最後,你看球賽嗎?
我們受夠中華隊一直輸球。
如果台灣體育需要改革,怎麼改革?
----------------------------------------
1.開放協會供民眾參與入會,禁止單項協會近親繁殖(三等親內不得同時擔任理監事)、理事長與秘書長防弊條款,立法委員不得兼任理事長、法案三讀後各單項協會半年內改選。
2.要求協會財務公開透明。
3.保障選手理事席次,不得少於全體理事總額五分之一。
其他國民體育法改革內容– 引述 黃國書 立委臉書:
1.長期被詬病的體育課借課問題,以附帶決議方式要求未來要進行課責。
2.於條文中新增體育班選手須有出賽限制、加強生涯輔導文字,保護體育班學生選手生涯 ,完善生涯規劃。
3.出場費、零用金制度入法,增設戴資穎條款(選手權益保障與申訴仲裁制度)。
4.將短期失能文字加入國家代表隊保險制度。
5.長期被詬病的協會壟斷的裁判、教練授證制度,由體育署做直接監督。
6.落實開放民眾入會精神,保障選手權益,規範選手理事須達五分之一以上,團體會員不 超過二分之一。
7.以附帶決議要求未來體育署協會考評應納入民眾評分、協會劣跡、選手權益受損等項目 ,避免與社會主觀認知脫節。
反方說詞1:開放協會給一般民眾參與,怎能維持協會的專業?
現在的協會就是沒有專業性,更沒有心。有心,人人都是食神。何況,我不認為一般路人會想繳年費參與協會會務,沒有半點了解就花時間、金錢在這裡實在說不過去。有私利、有企圖、有激情都好,大亂鬥也比少數人獨佔要好,至少有競爭。
反方說詞2:政府介入協會運作,違反奧運憲章,會害台灣失去國際資格。
可能體育圈大老的英文真的不太好(誤),協會確實應該獨立運作,政治不干預體育,但不能只拿這部分來講,卻沒有說國際奧會大喊運動員應為運動的主體,鼓勵各項運動協會成立運動員委員會,推廣運動並對社會大眾建立誠信的最佳表現便是開放、透明。更何況,奧運憲章找半天,也只有『舊版、1997年版的奧運憲章中的第四章第九款。其條文的主要精神,是「任何對於該國奧會以及相關協會有傷害的介入,國際奧會有權利對該國行使禁止權」。但是在新版、2015年的奧運憲章中,已經將第四章第九款的兩項說明條款拿掉,也就是現行條文變成,「任何對於該國奧會有傷害的介入,國際奧會有權利對該國行使禁止權」。對照舊版,新版的條文中,已經將協會的部分刪除,僅對於奧會有保護條款的規定。』–引述自體育改革聯會
目前改革的進度到哪裡?
---------------------------
國體法初審已經在今年5月2日通過了,卻在26日『立法會本會期最後一次進行大院院會時,從去年12月開始進行的修法過程中,從未參與審查過程,也未曾召開公聽會的親民黨,第一次出聲竟然就要求將國體法從二、三讀程序拉下,進行黨團協商。這次立法院將會加開三次臨時會,時間分別是6/12-7/4、7/10-7/21、第三次臨時會最快是8/21開始。第一次臨時會由於尚有年金改革、前瞻建設條例兩大議題,很可能無暇處理國體法二、三讀,因此最有可能在7月中的第二次臨時會,才能完成國體法最後修法程序。』–引述自 體育改革聯會
我想支持台灣體育改革,該怎麼做?
---------------------------------------
不論你是運動迷還是選手,想要支持體育改革,請加入連署:
http://votionary.com/FGT/
勾選你想加入的單項運動協會,等待國體法修正三讀通過,一起加入協會吧!政治不能介入體育,政府不能干預協會運作,需要你我參與才能真正落實改革。
https://www.facebook.com/FairGameTAIWAN/videos/134077570270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