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醫診斷證明申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醫診斷證明申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醫診斷證明申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醫診斷證明申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19的網紅Workforce勞動力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嗨嗨大家,上週聽到朋友職災請假被公司ㄠ假的事情,真的覺得超氣的😶這篇PO文主要想分享一下,當發生職業災害時,要取得哪些證明,才有辦法順利取得自身權益呢? • 1⃣ 確認職災事實 我們在IG的2019/06/13跟14的兩篇PO文有提到職災的認定問題,分別說明了一般職業傷 害與通勤災害的認定原則,有興...

  • 高醫診斷證明申請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4 19:50:13
    有 50 人按讚

    嗨嗨大家,上週聽到朋友職災請假被公司ㄠ假的事情,真的覺得超氣的😶這篇PO文主要想分享一下,當發生職業災害時,要取得哪些證明,才有辦法順利取得自身權益呢?

    1⃣ 確認職災事實
    我們在IG的2019/06/13跟14的兩篇PO文有提到職災的認定問題,分別說明了一般職業傷 害與通勤災害的認定原則,有興趣的小螺絲們可以再回顧一下。簡單來說,要先確定該傷病是否屬於「職業災害」而有治療或休養的需要,才有接續討論的必要,否則並 非職災的話,就只能以普通傷病假來請假了!

    2⃣ 關於診斷證明
    依據內政部74年9月11日(74)台內勞字第344223號函釋,只要是合法醫療機構或醫師開立的證明書都可以作為請假依據,然而對於醫師來說,僅有醫師法第17條規定不得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拒絕」開立診斷證明,卻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在證明書 的醫囑上記載「建議休養天數」,這其實對勞資雙方來說是蠻困擾的事情😫😫😫畢竟勞工的傷勢究竟要治療或休養多久,只能仰賴專業的醫師協助判斷,才能有較為明確的依據。

    那遇到這類情況該怎麼辦呢?除非是有住院事實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需要請假的期間有多長,否則也只能試著跟看診的醫師溝通,向其說明自身工作的性質來加註建議休養天數(不過醫師拒絕的話坦白說也拿他沒轍 😭)
    至於較為嚴重一點的職災傷病,則建議可以到與勞動部合作的「各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就診,例如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北榮總、中醫大附醫、成大醫院或高醫等, 便能針對職災患者有更完整的協助,也能針對個案的工作情況提供治療與休養的意 見,或許就能讓勞資雙方在客觀第三方的判斷下,不必再爭執治療或休養的期間有多長。

    3⃣ 公傷病假與原領工資補償
    確認職災事實並取得上述的醫療證明後,就可以依照公司所定的請假程序提出「公傷病假」的請求,該期間資方便要給予勞方「醫療費用」與「原領工資」的補償,用最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要給付勞方治療或休養期間的全薪,其他規定的細節,就麻煩大家參照我們部落格內的文章「遇到職災怎麼辦?一看就懂職災處理流程」囉~

    4⃣ 資方不准假,該怎麼辦?
    米編朋友就是遇到資方只願意給當事人五天公傷假(但他是車禍骨折噎⋯誰可以骨折後五天就好的啦🙄 ),我們前陣子也才處理過勞方在職業疾病治療與休養期間,被資方要求用留職停薪方式辦理的案件,遇到此類情形,如果雙方真的無法私下達成共識的話,就建議可以申請勞資爭議調解請主管機關介入協調,在嚴重一點的情況的話,也可以向主管機關陳情請他們協助進行勞動檢查了!順帶提醒,這類爭議一定要保存好相關證據,例如職災發生經過的照片或影響、同事的證詞、職災診斷證明、醫療費用收據、與雇主協調的各類紀錄等,未來有必要時才能提出對自己有利的事證😎😎😎

    以上落落長就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大家上班都能注意安全⚠️不要受傷。看完記得點讚收藏,並分享給你所有的親朋好友✨
    #Workforce勞動力量 #職災 #職業災害 #上班 #工作 #通勤 #車禍 #受傷 #骨折 #休養 #公傷病假 #請假 #老闆 #雇主 #人資 #勞工 #員工 #慣老闆 #壞透了 #勞資顧問 #顧問 #高雄 #新鮮人 #注意安全

  • 高醫診斷證明申請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12 08:56:07
    有 73 人按讚

    <<美國醫師之路>>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月12跟 3月17號(前後)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身為一個外國醫學系畢業者(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意即非美國醫學系畢業的申請者),多年的努力就看這兩天的結果了。即便對美國醫學生來說,這天也是個重大的日子。在這天,美國的準畢業生們會盛裝打扮出席系方辦的party。系主任會在party上面唱名,一一公布每個人錄取的醫院跟科別。台下的人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跟戴分類帽一樣地刺激。

    究竟,對一個外國醫生而言,通往美國醫師的道路是怎麼樣子呢?

    首先,想在美國執業一定要先當住院醫師,只有通過執照考試是不行的。問題是住院醫師的名額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錄取,如何搶到住院醫師的位置便成為關鍵。這跟台灣很不一樣。第一、台灣住院醫師容額大於畢業人數。第二、台灣醫師通過執照考試即可執業(只是沒有專科很難看健保項目)。第三、台灣醫師國考雖然跟美國一樣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每一個考試都只要通過都好,成績高低並不重要。記得當初班上大多數人都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考試也以背誦為主,只要考古題有看過就能答對。問題….

    USMLE(US Medical License Exam,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不是這樣子的遊戲啊!! (抱頭):

    第一、就算台大醫科畢業的學生也都同意USMLE是他們考過最難的考試,沒有融會貫通去考穩死。第二、這個考試的成績會大大影響錄取機會,且一旦考過即不能再考。所以不管是聰明絕頂的印度人還是對考試在行的中國人,全職準備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敢去考,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每個人都不只求過還要求高分。指考托福考差還可以重讀再來,USMLE…well,一旦考差美國路可能就此停止。而USMLE又只是這條路的第一步而已。

    拿我參加的2017年來說,有3萬多人角逐2萬多名住院醫師的位置。乍聽之下似乎不難約有77%的錄取率。問題是美國醫學系畢業的醫師(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AMG) 幾乎全數錄取,錄取率高達95%。IMG卻只有50%。在IMG裡面又有部分是美國公民但因種種因素(大部分是考不上美國醫學院或是覺得美國醫學院太貴)選擇去加勒比海或是墨西哥讀書的,稱為US-IMG。這些人本來就是美國人,醫學系最後一年又幾乎都在美國醫院臨床學習,比我們這些真正的IMG(non US-IMG)更有優勢。在真正的IMG中,又以印度巴基斯坦的考生佔多數,要跟他們競爭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第一他們分數都高的可怕。很多醫學生都以到美國行醫為志向,很早就開始準備。第二他們英文即使有口音但普遍流利,醫學院上課是全英語教學,與美國接軌問題較小。台灣只有教科書用原文,上課還是用中文解釋,口說很差。第三他們在美國當醫師的人數眾多,關係(connection)強大。每個醫學系每年平均10+個人到美國行醫,菁英的醫學系更是超過90%都過來美國。台灣則是全部醫學系加起來一年不到10個。一路在台灣長大讀書的台灣囝仔如我,自覺素質不會比較差。但比賽跟限量一樣都是殘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考驗。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成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USMLE分數。成績是客觀的評量,在沒有背景支持下,是最容易了解一位申請者實力的工具。USMLE總共有四個考試,IMG必須要通過step 1,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 step 2 CS(clinical skill)拿到ECFMG的證書之後才能參加住院醫師的申請。最後一關step3可以留到申請上再考。

    Step 1總共有7個block,每個block各一個小時包含40道題目。7個小時內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包括吃中餐。在台大語文中心考的時候可能左邊在考托福,右邊在考GRE,考到下午大家都走了就剩你一個人還在考。科目的話跟台灣的國考一試差不多,有病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科目。Step 1雖然是考基礎醫學,但題目設計幾乎都是用臨床題呈現。看完題目要先判斷在講甚麼疾病,再去想背後的生理藥理生化機制才能選出答案。選項的數目沒有上限,可以從A一直到Z。每個題目作答時間平均1.5分鐘,花看題目可能就要花45秒。不要說是檢查了,連答題時間都快沒有。

    第二階段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考臨床知識。比step1多了一個block,考試時間8個小時,一樣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

    第三階段step 2 CS(clinical skill)考驗臨床技巧,跟台灣的OSCE一樣,但過程比台灣嚴謹,除了問診之外還加考病例書寫以及診斷。考試有12關,也就是有12個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經過訓練的假病人)呈現12種不同疾病。考生每關停留15分鐘問診,10分鐘寫病歷。評分則看三個項目: 問診技巧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IS), 英文口說能力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SEP), 以及綜合能力Integrated Clinical Encounter (ICE),每個項目都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通過。這個階段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上網找練習對象。我的練習對象遍及世界各地,包過泰國、奈及利亞、尼泊爾、瓜地馬拉及中國等。練習的時候一個人當標準病人,一個人當醫師相互練習。

    這三個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一個ECFMG(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證書,承認了你跟美國畢業的醫師同等學歷後便有資格參加住院醫師申請。拿到這個證書本身沒甚麼難的,要合格只要贏過10%的人就行,重點是成績高低成績高低成績高低(很重要所以講三遍!),一般IMG的目標都是要至少考個高於美國醫學生AMG平均的成績,這樣才有說服力要求別人收你。再來影響錄取率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 美國臨床經驗(US clinical experience, USCE)/推薦信,簡單來講就是人脈。

    我們常常講「有關係就沒關係」,還以為靠關係是華人社會的專利,殊不知美國更講求人脈,很多工作都必須有推薦才進得去。linkedin會紅不無道理,畢竟大家都怕收到怪人。IMG原生國家醫師的推薦信幾乎起不了作用,美國人只相信美國醫師的推薦(不一定要是美國人,但一定要在美國有位置)。這個要求對有背景的人(譬如爸爸就是醫師)來說相對簡單,但我們這些沒權沒勢的人,要怎樣讓人家願意推薦? 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請醫院見習,並且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拿推薦信。醫學中心教授的推薦信很有份量,一封來自知名醫院的強力推薦信跟一張川普卡(Trump card)一樣,一出手對方完全無法招架。但見習期間壓力很大,跟美國名校醫學生一起run不僅英文要好,臨床知識還要比他們豐富才行,若沒有特殊表現教授怎麼會注意到你?

    申請每年九月正式開始。申請者將資料統一上傳到一個叫做ERAS ( 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的系統,報名喜歡的醫院,接下來就是等待面試了。這個過程也是大有學問,每個醫院喜歡的申請者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剛畢業的,有的喜歡成績高的,有的喜歡有經驗的,申請者必須在眾多醫院的項目中找出最有可能錄取的去投,每投一家報名費就多26塊美金。光內科一科就有400多個項目(program),全部報名的話費用超過一萬美金(30萬台幣)所以不可能全投。一般人都是投100至200家,但在這個大紅海時代投200家以上的IMG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我們需要報名這麼多醫院呢?絕對不是錢太多,而是因為拿到面試(interview,簡稱IV)的數目跟錄取的機率成正比。粗略的統計是每拿到1個IV便增加10%的錄取機會。競爭力高的申請者可能每投5家就拿到1個IV,弱的申請者投了200家也拿不到一家,但平均來講投10中1就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一個醫院是否發你面試是看你的書面資料,但最後決定要把你排在第幾名就是看你的面試技巧。有很多人即使拿到了不少面試最後還是沒上,也有只拿到一個就上的,每一步都不能鬆懈。最後我總共拿到了22個面試,去了17家,在10月到1月份這三個月內去了美國各地十幾個不同城市,相當花錢又花力。

    面試季大約在1月底結束,申請者此時會將所有去過的面試排序(rank),每個program也會將面試者排名。有去參加面試不表示最後program會rank你(將你排在名單上)。有些醫院發100個面試,最後排名50位,錄取18位。有的醫院發300個面試,最後排名200位,錄取30位。同樣的,面試者也不見得要將每個面試的醫院都放在志願表上。面試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就千萬不要填,一旦放上去就有錄取這家的可能。兩造將排序表/志願表交到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後,系統會用一套極為精密的演算決定每位申請者最終去處。這套演算法曾經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詳細的步驟極為機密,沒有人知道步驟確實是如何進行的。

    當上美國住院醫師的過程就是這麼耗時又耗力,花一兩年準備是跑不掉的。除了要有實力之外,花的錢更是難以估計: 1. USMLE考試報名費 : 3000+ USD 2. 去醫院見習學費: 1000+ USD 3. 報名醫院費用: 3000+USD 4.文件準備、面試準備: 1000+USD 5. 面試的機票食宿費用: 每去一家粗估300塊USD,10家保守估計3000美金。其他的還不算面試季待在美國的費用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台幣30萬絕對跑不掉,很多人更不只花了這個費用。Well,如果你問我當美國醫師這麼困難,你覺得值得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台灣的醫療水準其實很高,醫師的薪水在台灣也可以過得不錯。但在美國當住院醫師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提供了一個跟全世界菁英競爭的舞台。在這裡每天我都會察覺自己的不足,藉由努力讓自己更好更進步。無論最後我是否會一直待在美國執業,這整個過程都幫助了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醫師以及更強壯的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汗水灌溉的果實總是特別地甘甜,我期許自己能夠不斷努力 :)

  • 高醫診斷證明申請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04 00:37:23
    有 963 人按讚


    台灣高等法院法官曾德水認為前總統陳水扁健康已有好轉,針對二次金改案傳喚他7月7日到庭,確認是否將停審的案件,重新開始審理,在外界高度矚目下,陳水扁收到高醫聲樂社6月6日音樂會邀請函,陳水扁醫療小組副召集人、主治醫師陳順勝向《民報》證實,已向中監提出申請,「高醫音樂會是為阿扁總統而唱,阿扁總統會去!」。
    陳水扁519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餐會,台中監獄發函指違反「不進入會場」及「不談政治」兩規範,又點名醫療團隊醫師未嚴守醫療專業發言,要求在六月底前另找醫學中心就診,提出診斷證明,以辦理後續展延保外就醫作業,陳水扁不滿,親自回函中監窒礙難行。
    陳水扁回函指出,所謂離開住居所均應事前申請,而他住高雄,戶籍地在台南,哪裡是他的居住所?還是他是軟禁在高雄人文首璽?到台南探視年邁母親及家人是否都要事前申請?另,對外活動範圍如何?如果為了生活與職業所需,可否寫書投稿,賺點微薄稿費、版稅,以維生計?
    另找醫學中心 阿扁親筆回:醫學倫理、經濟能力均窒礙難行
    他強調,陳順勝在神內與精神醫學的學術專業能力,自有口碑,多年來唯一對他的病情最清楚掌握的陳醫師,一旦被撤換,不是任何人所能取代扮演,基於醫病信任關係,他唯一指定醫學中心高長擔任他的治療醫院,不可能更換,矯正單位如果為昭公信,應自行指定醫學中心看診,叫病人自費再延醫,他已沒有經濟能力再找第二家。
    高等法院5月3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將傳喚陳水扁7月7日到庭,為例行性的調查程序,作為判斷原裁定停止審判的原因是否已消滅,但陳水扁及律師並沒收到傳票,而是從媒體報導得知,一直到6月2日中午才收到高院正式傳票。
    中監要求換醫院,陳水扁親筆回函窒礙難行
    陳順勝痛批,高院以新聞稿告知媒體,當事人反而不知情,且預告7月7日傳訊,有如預告40天後要槍斃,讓患有重度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陳水扁這段期間不好過,根本就是在凌虐他,質疑為何不「就訊」,一定要「傳訊」?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陳昭姿說,最重要的還是要醫療團隊評估,陳水扁現在連生活都不可能自理,比當時停止審理時的鑑定狀況還差。
    曾德水違常例昭告天下、自評扁有行動力 黃越宏批預設立場
    曾德水突然傳喚陳水扁,《法治時報》社長黃越宏1日在政論節目中批評,曾德水之所以敢發傳票,因為司改會一開會就喊出不談個案、不談扁案,曾德水就敢出手,但這違反了法律或常例,首先,沒有法官在還沒製作傳票,就先告訴媒體, 曾德水告知媒體後,「我打電話問他,他說還沒有開(傳票)出去」,我們有公開審判,但沒有公開傳喚,只有公開通緝,發傳票不需要、也不應該昭告天下。
    黃越宏說,他問曾德水,因病不能到庭,這是醫學問題,曾德水說,「我也可以判斷」,他批評,醫學問題不是自由心證,醫生開了證明說因病不能到庭,應該質疑的是醫生,「他竟然告訴我,而且還告訴媒體,我只要看他的行動能力跟表達能力」,黃越宏指出,阿扁是去吃飯,吃飯的行動能力跟法庭的答辯能力,能夠打等號嗎?三餐飯每天都要吃,有的人接到傳票,一、兩個禮拜睡不著,曾德水很清楚是預設立場。
    陳水扁在媒體報導後6月2日中午才收到高院的傳票。
    台中監獄數封態度強硬的懲罰函,再加上高院傳票,讓陳水扁情緒相當低落,外界高度關切下,陳水扁日前收到高雄醫學大學聲樂社邀請函,將於6月6日晚間7點30分,在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舉辦「說說故事」音樂會,會中,台灣本土歌謠創作者王明哲將與合唱團演唱,4首由陳水扁在獄中作詞、王明哲譜的歌曲,包括「阿母的目屎」,以及首度公演的「情批的花香」、「等待天亮的花叢」、「台灣是咱的」。
    音樂會為阿扁而唱 已向中監申請未回覆 醫療小組全力配合
    陳順勝接受本報訪問時證實,社區職能治療行程、計畫都有安排阿扁參加高醫夏季音樂會,阿扁也有提出申請,這是第二次音樂治療行程(第一次是去年10月30日在高雄文化中心「阿母的目屎」慈善音樂會),但中監尚未回覆,陳順勝強調,醫療小組會依阿扁總統意思,全力配合,且有多位醫師會陪同,「王明哲與高醫合唱團為阿扁總統而唱,阿扁總統會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