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禮拜以來我的心情起伏非常大,事情發生在出國回來的那一天,那天兒子不停眨眼睛,由於抵達高雄的時候已經是晚間十點所以沒辦法帶他看醫生,隔天一早便帶他去眼科檢查,眼科開了過敏藥水但點了三天眨眼情況還是沒有改善,第四天一早我帶著兒子到高醫掛急診,詳細檢查過眼睛後醫生說眼睛沒有問題,於是幫我掛兩天後到兒...
這兩個禮拜以來我的心情起伏非常大,事情發生在出國回來的那一天,那天兒子不停眨眼睛,由於抵達高雄的時候已經是晚間十點所以沒辦法帶他看醫生,隔天一早便帶他去眼科檢查,眼科開了過敏藥水但點了三天眨眼情況還是沒有改善,第四天一早我帶著兒子到高醫掛急診,詳細檢查過眼睛後醫生說眼睛沒有問題,於是幫我掛兩天後到兒童神經內科檢查。
故事在這裡開始,神經內科醫生在我坐不到兩分鐘就告訴我「兒子有輕微妥瑞」,當時我晴天霹靂,抱著兒子一路哭回家... 回家後不停上網搜尋文章,我完全不敢相信兒子發生的事情,隔天我帶兒子讓小兒科醫生看,希望醫生能跟我說兒子只是過敏引起眨眼,但醫生也是看不到兩分鐘就拿了一疊衛教單出來,醫生說我兒子的情況不是過敏,是暫時抽動症,嗯,被判死刑了 。
回家後我很無助,邊上網看資料邊流淚,內心甚至激動到想讓自己下地獄然後讓兒子再回去天上當小天使,我害怕未來,我非常害怕... 雖然我還沒接受事實,但隔天還是告訴幼兒園老師兒子的狀況,也找專業人士尋求支援,我似乎在跟時間賽跑,想在最快時間內找到對的人對的治療方法用對的方式照顧兒子,我不停處理著這些事情,情緒雖然低落但也漸漸面對 。
一直到今天,能看的醫生都看了,神明也求了,我們已經用低劑量藥物治療幾天了,保健食品也開始吃了,孩子的運動量也都增加了,接下來也有一些檢查要做 。
傷心沒有用,我安慰自己兒子才這樣不過兩個禮拜,還未達妥瑞的標準,但即使他真的是妥瑞症,那我也會陪著他,在最難熬的國小、國中會被霸凌、嘲笑的時期,我也會盡我所能去強大他的內心,去教育他身邊的人,教他們認識這個疾病(已經有做一份ptt到小朋友班上報告的心理準備了) 。
目前該知道的我都知道了,但還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跟我分享這方面的經驗,謝謝你們🙇🏻♀️ 。
#糖果真的不能吃#但我們家的已經很少吃了😭
#現在每200個人就有一人有此症狀
#根本比發票好中
高醫兒童眼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25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黃富源醫師
給醫學後輩的忠言與勉勵
文/馬偕紀念醫院公共事務課課長王紀葳
一派瀟灑的黃富源醫師坐在辦公室的小沙發椅上,牆上是以前的學生以其「富、源」之名的藏頭詩題字,乾淨整齊的桌上放著一杯溫熱的高山茶、老花眼鏡。
他是兒科界的「黃頭」,是連續七年獲得醫院最佳教師獎的「黃老師」,對於醫界的後生晚輩而言,他堪稱是祖師爺的等級。
陪同台大醫學系學生對他的專訪,我在旁聽席中,也觀察到他對學子的殷切期盼與依然熱衷投入的教學熱情。
拚命唸書才能分擔家計
從小家境不好,黃富源在求學的過程中,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留級」,但擔心的並不是丟不丟臉這檔事,而是若是要再繳一年的學費,那可不得了,年紀輕輕能幫家裡的唯一方法就是「拚命唸書」,殊不知這份單純的孝心,奠定了黃富源日後凡事「拚命」的性格。
高中畢業後,果真拚命唸書的結果可以獲得保送入大學化工系,但問題來了。
父親說:「你唸完書,一來沒有錢可以供你出國深造,再來也沒有錢可以讓你開工廠……。」
父親的話言猶在耳,黃富源心一驚,若是一般大學畢業後無法賺錢還得再當家裡的賠錢貨,那豈不更慘?早年,醫學系仍是大家心中的第一,於是黃富源再度「拚命唸書」,最後,第一成了唯一,考上了台大醫學院醫科。
立志成為很會看病的醫師
高雄鄉下小孩考上台北的台大醫學院醫科,家人與街坊鄰居無不歡慶祝賀。但窮小子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靠著一位有錢人家的同學支援,找到台北的棲身之處,黃富源說:「我以為不知道台大在哪裡已經很離譜了,但我竟然連他家裡的馬桶都不知道怎麼用!」真是糗了。
台大醫科果真名不虛傳,各方武林高手齊聚,黃富源看到同學臥虎藏龍,教授更是一派威風凜凜,只有繼續拚命的努力。求知若渴的他,只要有任何學習的機會都不放過,並為自己立下「我要成為一個很會看病的醫師」的心願。
自己立下的約定,成為自己持續拚命的目標!更難得的是得過一次「書卷獎」,讓黃富源欣喜若狂。
只要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就對了
但要怎麼樣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怎麼樣才能變成一位很會看病的醫師?黃富源一句「只要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就對了」,為這個問題做了最好的詮譯。
黃富源努力到連同學都看不下去了,偶爾會問起:「緊張大師,你到底有沒有出去玩啊?」
在實習階段,黃富源的「拚命」還多了一個項目,就是「值班」。每天都去偷偷瞄一下病房有沒有新住院的病人,然後跟在那位主治醫師身邊,偷聽就是多學,只要多爭取到值班的機會,就是加深自己的功力。
黃富源回憶:「有個功課很好也很會彈琴的同學,他只要去俱樂部彈琴打工,就請我替他值班,而且,他回來還會給我50塊錢,比起我一個月才拿到70元的月薪來說,根本是天價。你瞧,他開心彈琴打工,我開心值班練功,我還可以多掙點錢,豈不皆大歡喜!」語畢,哈哈大笑起來。
觸診是最基本的診斷工具
眾所周知,黃富源醫師十分強調不要依賴醫療儀器。他主張,看病是看病人,不是只看電腦螢幕上的數據,而他強調的「身體診察」基本功就是在台大醫院當醫師時學到的功夫。
一位血液科的教授劉禎輝摸到病人肚皮上的一塊圓圓的腫塊,語出驚人的說,裡頭是水!當時在一旁的另一位實習醫師一開始還不相信,等到教授用針頭抽出水後,才啞口無言。在第一年住院醫師時,有一位6歲高燒不退好多天的孩子住院,李慶雲教授來查房,摸一下腹部,就診斷為傷寒。我們問他何以摸肚子可以診斷為傷寒?他說摸的感覺是doughy,有這種doughy的感覺是傷寒的特徵。我永遠記得那一幕。
黃富源說:「時代再進步,都有儀器無法取代的事。」看病不是只看數字,身體診察(觸診、聽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但他也不諱言,在健保的體制下,醫師診察費太低了,導致愈來愈少醫師願意多花時間多看病人一眼、多聽診、多觸診病人一下, 猶記得5年前,有一位護理師的姊姊住國外,她的2歲兒子右眼眼皮深紫色浮腫,看過眼科、家醫科,仍然無法治癒。這位護理師碰到我問我可以看看嗎?當然可以。第二天我門診時,護理師家人從國外飛回台灣,出現在我門診。我第一個看他眼睛,覺得很奇怪。
當我看不懂時,會把病人從頭摸到腳,結果發現小孩肝脾非常腫大,斷定是白血病(Leukemia),就安排馬上住院由血液科專家治療。這個診斷方式是從年輕時就養成的,可見身體診察是無法用儀器取代的。期待健保署能看到身體診察的重要性,提高醫師診察費,讓醫師能好好的「看病人」,而不是看電腦螢幕。
黃富源說:「醫院是為了病人而存在!身為臨床醫師,要加強自己的專業、減輕病人的痛苦、提供病人最有效益的醫療,才是醫師的最終目標。」
在醫界,黃富源以其身教帶領了一群徒子徒孫,開枝散葉在各處為醫療致力奉獻,不但對症下藥,並且不過度用藥,減少病人痛苦;特別在兒科,面對的是「不會說痛與不會道謝」的小病人,一本初衷與良心,更是醫師本質最好的體現。
影響最深的二位前輩
談到黃富源這輩子最感謝的二位醫師,背後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不諱言早年紅包時代下,就連自己住院開刀,老婆都還是不免禮俗將「禮數」給準備好,深怕不周到會被拿來「開刀」,還是送上比較心安;黃富源當時還笑說:「我請我的老師杜詩錦教授幫我開刀(扁桃腺割除),怎麼可能會收?」沒想到,老師還真的收下紅包。
術後,黃富源恢復得很好,住院7天左右已可出院,臨出院前,老師把紅包退了回來,黃富源用右手手掌拍打了額頭,我怎麼可以誤會我的老師,整整7天,真的是學生的不是!
這件事,給了黃富源很深的影響,行醫50年,儘管時代改變但收到的紅包還是不少,能退的就退,不能退的就捐給社服室基金,做為急難救助之用。
影響黃富源的還有鄭仁澤醫師。鄭醫師是一位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師,絕不以研究病人為樂,不把病人當成研究的白老鼠,不會只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讓病人受痛苦。
黃富源在衛生署副署長任內,也看到了器官捐贈的亂象,陸續設立了器官捐贈登錄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醫師懲戒委員會,要求徹底扭轉醫匠現象,致力推動台灣醫界,需要的是真正良心為善的醫師。
病人是醫師的老師
在黃富源眼中,「在困難的病人身上,診斷出疾病,並且將病人醫治好,是一件十分美好的感受。」把孩子醫好、把學生教好,並且得到來自於病人家長及學生真心的感謝,這種成就感支持著他持續至今。
而他也語重心長的說道,以台灣目前的情況,真的不必再設醫學系,而應將醫學教育深耕並著重於醫學倫理的養成,將行醫這條路,當作是上帝賜下的恩典,可以在一生中幫助人,並在助人中獲得安慰與滿足。
「病人不是醫師的資產,病人永遠是醫師的老師。」在「富及杏林滿門桃李、源盈寰宇遍地福音」的字畫前,黃富源醫師為醫病關係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在馬偕兒童醫院裡,明年將滿80歲的黃富源,還在臨床工作上繼續扮演「抓病的柯南」角色,也是所有醫學生最崇敬,混身是寶的老師。
寫在後面:
首先感謝黃老師,黃老師在我住院醫師時期對我的教導及經驗傳承,這些對後生晚輩的我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與成長。
非常感謝🙏!
高醫兒童眼科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文】「#拆牆者 」《我的人生交響曲-陳永興七十自述》序文
文/黃文龍(眼科醫師)
「拆牆者 」,這是流亡在美的中國海外文人余杰評價他友人劉曉波的用詞:破除舊有的國家政治、文化、思想藩籬而改善社會風氣的人物,就是「拆牆者」!
在我心目中島國台灣的拆牆者,有1964 #彭明敏教授(#謝聰敏、#魏廷朝先生)等人及其發表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1987 #陳永興醫師(鄭南榕、李勝雄先生)等人的「228公義和平運動」。
我在1971進高醫不久,就在輔導高雄兒童肢障者的「基督教兒童之家」認識永興兄。之後近五十年,我一直與他長年相處,......常一道跟著拜訪學者、街頭的民主運動與戰將(那時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已過世的莊文樺先生),也機緣先後認識了許多現在社會耳熟能詳的社會人物,從文人陳少廷、郭楓、陳冷(女士)、黃春明、李筱峰等人士,以及那時已在政壇上活躍的康寧祥、張俊雄、謝長廷等諸先生,還有幾面之緣的諸多現在檯面民主人士。
#我的人生交響曲 #新書發表會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高醫兒童眼科 在 康承親子概念藥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康承親子好好買hohobuy社團 #獨家限量搶購中
25號之後孩子陸續開學,與其一直提醒他們,倒不如用說故事的方式給他們聽,教導勤洗手,戴口罩,不要對別人咳嗽等重要觀念!
這套 #防疫繪本組
從 #探索病毒大發現 到 #身體大發現,以圖像為主文字輔的圖解方式介紹病毒的由來到身體的構造和功能,漸進式的引導孩子進入身體的神秘世界,讓孩子輕鬆認識身體的結構和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三大編輯特色:
1. 圖像式引導學習有助概念的深化
以圖像為主文字輔的圖解方式逐步引孩子認識和瞭解身體各部位的構造和功能,讓孩子透視身體內臟器官的構造和部位,輔以圖說文字的解說,直接瞭解該部位的名稱和功能。圖像式引導更有助於部位與概念的連結和理解。
2. 瞭解身體全貌而懂得自愛自保
瞭解身體構造和功能很重要,透過從整體到局部的「由上而下」、再由局部到整體的「由下而上」的引導學習,藉以瞭解整體的知識,才能更懂得如何寶貝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3. 身體奧秘探索的科學之旅
日常生活中,吃東西、大便、放屁、尿尿、感冒、打噴嚏等幾乎天天發生。但是你知道身體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嗎?讓孩子發現問題,輕鬆探索身體的奧秘,同時認識身體的結構和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規格:21×25.7cm×28頁/精裝/彩色/全套7書1玩具
1⃣寶貝的第一個Q & A――認識病菌大發現
文/凱蒂.黛恩絲
圖/瑪塔.阿瓦雷.米格恩斯
譯/謝靜雯
這是一本關於「病菌」的書,用活潑的圖象呈現從室內到戶外,需要留意衛生習慣的眉角,從病菌的由來到醫療預防盡在其中。讓孩子透過翻翻頁,探索關於「病菌」的各種知識,讓父母親在共讀的過程中和孩子輕鬆談「病菌」!
★第73梯次好書大家讀、好書大家讀2017年度最佳童書、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
2⃣牙齒和嘴巴的奧秘
圖/菅原惠子 監修/吉田昭一
翻譯/鄭如峰
幼兒的蛀牙,常因乳牙遲早會換長成恆牙而被疏忽。然而,乳牙有幫助下顎咀嚼以利消化食物、正確發音、臉形美觀以及恆牙萌出空間等重大功能。讓孩子從小學習關於牙齒的知識,了解蛀牙的原因及養成正確的潔牙習慣,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3⃣感冒的奧秘
圖/菅原惠子 監修/辻山貴子
翻譯/鄭如峰
感冒所引起的不舒服,不僅會讓孩子失去以往的活力,也讓大人疲於照料,本書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感冒的症狀和預防方式,進一步了解身體變化,以及治療的方式,讓身體快快恢復元氣。
★第77梯次好書大家讀
4⃣食物的奧秘
圖/菅原惠子 監修/辻山貴子
翻譯/鄭如峰
「我不要吃,不要吃!」幼兒時期對食物有明顯的喜好,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和成長,食物不只是幫助長大成人,而且有益健康,藉由本書主題,可幫助孩子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建立正確的飲食觀。
5⃣眼睛大發現
圖/菅原惠子 監修/辻山貴子、深道義尚
翻譯/朱燕翔
眼睛充滿了奧秘,一起來探索吧!藉由認識眼睛的基本構造和功能,體會眼睛的重要以及視力保健的方法,引導孩子透過視覺遊戲認識錯覺的發生,並從生活、習慣、姿勢上培養正確的觀念。
6⃣千變萬化的臉
圖/菅原惠子 監修/辻山貴子
翻譯/朱燕翔
臉,可以看出人的心情,同樣一個人臉上也會有各種表情喔!透過臉部表情的觀察臉部表情的觀察,讓孩子對自己臉孔的獨特性產生興趣。藉由觀察臉部的形狀、表情和情緒的關係,來了解千變萬化的臉。
7⃣男生和女生不一樣
圖/菅原惠子 監修/辻山貴子
翻譯/朱燕翔
為什麼會有男生和女生呢?外表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同?透過引導讓幼兒從聲音、服裝、外形以及身體外觀認識男生和女生的差異,進而產生性別的認同、認識個性的獨特性,學習尊重他人。
另外搭上醫生組木頭玩具,讓孩子能提高興趣❤️把知識融合在玩樂中是最棒的學習方式👍
但因為很熱銷,所以量沒有很多喔!
#限量100組 #售完無法追加
#感謝眾多專家推薦👏👏👏👏👏👏👏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邱瓊慧
臺南大學幼教系講師 敖韻玲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 劉正芬
臺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兒科主任醫師 鄭宏足
臺北馬偕醫院心臟科醫師 李秉穎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 柯蘊慧
臺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任 江伯倫
高醫師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高有志
康喬諾貝爾眼科診所醫師 張鼎業
大直復健科診所醫師 陳奕錫
榮總臨床心理師 呂俐安
人間福報藝文中心副主任 周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