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高職國文第二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職國文第二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職國文第二冊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落葉 ◎莫那能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是的,朋友 彩虹已從山谷出走 山谷裡的大合唱 也離開了部落 只剩下落葉般的記憶 那些纏繞著百步蛇般的記憶 在憤怒的血液中飄盪 沉沒 一吋吋地 一吋吋地沉沒 終於把我捲進罪罰的漩渦 族人的榮耀已從遙遠的傳說 出走,...
高職國文第二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落葉 ◎莫那能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是的,朋友
彩虹已從山谷出走
山谷裡的大合唱
也離開了部落
只剩下落葉般的記憶
那些纏繞著百步蛇般的記憶
在憤怒的血液中飄盪 沉沒
一吋吋地 一吋吋地沉沒
終於把我捲進罪罰的漩渦
族人的榮耀已從遙遠的傳說
出走,傳說中的土地精靈
也已被漢人俘虜
只剩下落葉般的嘆息
那些交織著梔子花影的嘆息
在哀傷的淚水中墜毀、散落
一滴滴的,一滴滴的散落
終於將我化成痛苦的漣漪
我終於在黑暗中看見一條路
一條原住民的命運之路
路上佈滿落葉般的足印
一印印蠻橫深踩的異族足印
沿著不可知的未來和方向
發出惴惴不安的輕響
唉!朋友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
◎作者簡介: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族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1989年出版第一本臺灣原住民漢語現代詩詩集《美麗的稻穗》。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曾自言:「參與社會運動,讓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有限。而且必須說,我是運動的受益者。如果不是運動的啟發與滋養,或許自己早已成為第二個湯英伸。正是帶著這樣的體會,我始終抗拒主流政治勢力的收編。曾經,有兩個政黨願意把我列為立委選舉不分區的安全名單,都被我拒絕了。」
--
◎小編 怡璇 賞析:
這首〈落葉〉選自全華出版的高職國文課本104版第五冊,主題為〈現代詩選之五──鄉土詩與原住民詩〉。作者馬列雅弗斯·莫那能,臺灣排灣族人,被譽為第一位用漢字寫出臺灣原住民詩歌的原住民詩人,也是臺灣第一位盲詩人。代表作《美麗的稻穗》,本詩作亦出於《美麗的稻穗》。
全詩共五小節,首先以腐敗的落葉比擬詩人的內心,充滿著對於未來的沉重憂慮。這樣的心情其來有自,在第二節揭示了一座幾近被掏空的山谷。彩虹出走了,就連大合唱也離開了部落,在漢人侵門踏戶之後,只剩下「落葉般的記憶」被留在原地。
文中也提到了「百步蛇」的意象,百步蛇在眾多版本的排灣族傳說當中,無論是身為祖先或者是照護者,都具有崇高的神性與地位。詩人面對家鄉受到糟蹋,卻只能感到憤怒與無力,這樣的憤恨「一吋吋地\一吋吋地」帶來如同被蛇絞緊的痛苦,只因一己之力無法反抗漢人強勢侵入,油然而生的內疚與自責,像是降下的罪與罰百般地折磨自己。
第三節開始提到,不但昔日祖先們的榮耀不再,就連土地都一併失去,違論是存在其中的泛神靈,面目全非的原鄉只剩下原地凋零的命運。而梔子花在排灣族的文化當中,常帶有女性(少女)的意象,若身為男性的詩人全詩中以落葉自況,那麼梔子花興許可以聯想為族裡的vavayan(女人)。這些同樣受到剝削,且通常是性剝削的女人們,只能無聲地用淚水控訴。
最後四、五小節「我終於在黑暗中看見一條路/一條原住民的命運之路/路上佈滿落葉般的足印/一印印蠻橫深踩的異族足印」決定挺身而出來對抗的「我」,雖身為盲者,卻掙脫了生理的限制,從清澈的心靈看見一條前路。然而這卻是一條跌宕難行的命運之路,不但滿佈著前人抗爭的痕跡,且這些過去往往也如同落葉般不受重視,甚至遭受踐踏,最終依舊淹沒於由漢人所主導的歷史洪流之中。如此一來,又如何教人不感到灰心呢?
這首詩是以原住民族的角度,回首漢人對原住民族所造成的傷害。來自阿魯威部落的莫那能經常書寫原住民的困境,曾經被有色眼光大作文章的〈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談雛妓問題,而這一篇則主要聚焦在原漢之間的不平等關係。
漢人長期主導了史觀,往往不覺自己所取得的優勢是經由傾斜的原漢族群權力關係而來,雖然直面這樣的矛盾難免令人感到困窘,但不可否認這是尋求轉型正義時亦應一併努力的方向。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莫那能 #落葉 #鄉土詩 #原住民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6.html
高職國文第二冊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寫】一堂未來的歷史課
反課綱運動背後,台灣的世代交替矛盾
「學生已經佔領部長室! 」7月24日凌晨1點08分,反黑箱課綱運動北區代表、莊敬高職學生林冠華,在臉書上貼了一張照片:他已翻過教育部圍牆,闖入教育部大樓深處的部長室,與同伴用橫七豎八的辦公椅與網路線從內堵死辦公室門。隨後,他與十數名共同闖入部長室的學生遭警力強制驅離、上手銬逮捕。隔日,教育部長吳思華認為這些學生已經觸犯了刑法的「侵入住居」罪,堅持向幾位學生提告─一旦罪名成立,這些青年學生將終身留下案底,可能使他們在出國留學、工作、移民時遭遇困難─屬於相當嚴厲的懲罰,引發社會正反激辯。
但誰也沒想到,7月30日,林冠華交保回家後,竟在家中燒炭身亡。身後雖未直接留下遺書,但綜合他生前最後一周所留下的隻字片語與LINE訊息記錄,都指向同一結論:反課綱微調運動遇挫敗、吳思華堅持提告等種種因素,使他決意在當天清晨放棄自己的生命。消息傳出,7月31日,反課綱學生再次佔領教育部前庭抗議。
8月4日朝野協商,教育部宣佈課綱微調的三項處理原則,包括:新舊教科書併行、新舊版教科書差異不列入大考命題、依程序啟動課綱檢討。8月6日,學生撤離教育部,宣佈這場自7月23日起便佔領教育部的抗爭行動暫時落幕,他們將各自轉回校園,繼續監督各校是否能不受新課綱束縛、自由選書。
課綱,指的是台灣各個出版社編撰課本內容,需要參考的官方版綱要,是由教育部頒布。由於對歷史的「詮釋」,經常牽動政治敏感神經,歷史課綱調整,不僅是教育議題,屢屢成為國內外的關注焦點。英國BBC先前曾專題報道亞洲的歷史教科書戰爭,對一些國家來說,編修歷史教科書有時是為了處理棘手的歷史議題,有時可以因此避免國與國間的敵對氣氛。
台灣在1999年正式修法,通過一綱多本(在一個課綱下,各個出版社可以根據這個課綱,撰寫自己的課本),終結過去由教育部國立編譯館統一編寫的制度。其中,歷史科目,歷經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執政,台灣史從原來附屬於大中國史下到獨立成冊,「皇民化」、「去中國化」、「去台灣化」、「大中華復辟」等爭議,每每隨著執政黨改朝換代而興。
林冠華及其他高中生反的課綱,緣於去年初,教育部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檢核小組,提出臨時動議,針對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進行微調,卻多處調整。在形式上,歷史課綱微調檢核小組成員,包括總召集人、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等人,被外界認為充滿統派色彩,且成員沒有以「台灣史」及「原住民族」為專業的學者。在內容中,新課綱將加入許多對日本殖民統治充滿負面評價意味的名詞,例如將中性的「日治」時期改為「日據」時期,暗喻日本政府竊據原該屬於中國的台灣領土引發爭議;「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新課綱原定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因此從今年4月起,各地部份高中老師、大學教授、教育團體、家長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5月起陸續有各校高中生加入行列,但直到7月底,學生闖入教育部長辦公室,緊接著長期參與反課綱微調的青年林冠華燒炭身亡,才越演越烈。
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成員薛化元投書指出,這次反黑箱課綱行動,歷史學者捐棄門派同時站出來,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不能接受高中歷史教材的課綱修訂,沒有歷史系所老師或研究員參加。第二、過程中,沒有公開審訂的程式,還有計票爭議、部長口頭宣佈的內容,和真正書面公告不同,程式正義有問題。
乍看之下,程序問題是本次反課綱運動主因,一如去年學生佔領立法院反「黑箱」服貿。但回顧台灣課綱幾度調整引發的爭議,並綜觀本次課綱討論,政治與史觀的角逐力量不可忽視。「汝思華,吾思台! 」原是學生抗議教育部、反諷教育部長吳思華的姓名,也反映這波反課綱爭議背後是世代交替下台灣社會的矛盾──解嚴後在台灣出生的年輕世代,如何面對一個於他們而言有些陌生的「中華民國」政權憲法與史觀(以大中國為主的史觀,台灣只是其中一省)?
全文內容請見《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For iOS→https://itun.es/i66x6Xr
For Android→http://goo.gl/xWzSBn
高職國文第二冊 在 溫士凱 Danny W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開心和感恩!我的「玩出國際觀」演講文,被選入高職餐飲科教科書「餐旅概論」第二冊中,是繼我的「我在台東,心情,晴」一文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課文後的第二篇文章被選入教科書中!
從下學期開始,每年的下學期,我都會和台灣的高職生和國中生們,在課本中相會喔~
開心~轉圈~灑花~媽,我又上課本啦~
PS: 感謝龍騰文化出版社及南一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