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高淨值人士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淨值人士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淨值人士英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
高淨值人士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高淨值人士英文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富裕的1%把錢花在哪裡?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眾號「槽值」】
南加州大學教授伊麗莎白‧科瑞德-霍凱特曾在《炫耀性消費的終結》一文中指出:美國收入排在前1%的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數額占家庭年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產在教育上的開銷則基本沒有增長,只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考慮到兩者之間年收入的差異,兩者花在教育上的金額,可能相差幾十倍。
前段時間,美國總統川普訪華期間,大大炫耀了其外孫女阿拉貝拉的中文。
唱中文歌,背《三字經》,讀古詩,都有模有樣。
這歸功於她的母親伊凡卡,在女兒18個月時,就把她送到了學漢語的語言學校。
據美國媒體Quartz透露,伊凡卡的3個子女都在私立語言學校上課,每年學費高達7.5萬美元(約合47萬元人民幣)。
然而幾天後,華爾街金融大鱷吉姆‧羅傑斯的女兒秀中文的視頻,又蓋過了阿拉貝拉的風頭。
羅傑斯的兩個女兒說起中文來,字正腔圓,音調準確,最讓人服氣的還有標準的播音腔。
羅傑斯為了讓女兒練習中文,甚至不惜舉家搬到新加坡。
伊麗莎白教授說,這些精英家庭洞悉世界發展局勢,早早就為孩子日後的發展打下教育基礎,以此來維繫家族的社會地位,用自己的努力,封堵其他階層的上升通道。
在中國,類似「比你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的說法,也時不時可以聽到。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當一個家庭年收入超過48.5萬元,那它就屬於中國收入最高的1%家庭。
另外,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中國高淨值人群醫養白皮書》顯示,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養老已經成為高淨值人群的三大核心需求。
比如香港地產大亨李兆基的兒子李家杰,雖然是標準的富二代,卻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都放在培養運動愛好上,滑雪、騎馬、單車,每樣運動都會聘請老師來指導。
明星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小小年紀就可以在中英文間自由切換。他的學費一年高達人民幣13.5萬元,這還不是娛樂圈裡最多的。
被哈佛錄取的杭州二中女生郭文景,愛好帆船、滑雪,在美國成立編程俱樂部;美國大學預科考試5門滿分,哈佛面試官稱讚她「英語流利,顏值高,近乎完美」,漂亮的履歷引人豔羨。
她的父母皆為高學歷人士,家中財力雄厚。她有美國國籍,能自如地在中美兩國間穿梭。「想到編程就會笑」的興趣有個人因素,但同樣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支持。
所以她,或者說他們,其實都是高知家庭有計畫地培養出來的「別人家的孩子」。
當有的家長在努力引導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培養孩子的愛好,挖掘孩子的特長時,另外一部分家長在做什麼呢?
我見過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教育機構,卻只有一句囑託:「麻煩老師幫我們看好孩子,太忙,實在沒空管。」
花幾千塊錢把孩子送進暑期強化營,卻更像是給他們找了個托兒所。
同樣的年紀,父母已經為他們鋪下了不一樣的人生路。
有一年假期,我做了份家教。孩子媽媽的要求是,帶她12歲的孩子讀《經濟學人》。
試講前,我和家長幾次確定上課時間,卻總收到回覆:和孩子的「檔期」衝突,請換一個時間。
所以我對這家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對自家孩子自視甚高的家長,和一個被補習班塞滿暑假的準初中生。
然而見面後,我的假設都被推翻了。
讀《經濟學人》,是因為孩子托福考試閱讀滿分,《經濟學人》上的文章,除了對國際時政背景不熟悉造成的理解偏差,他幾乎可以完整通讀、標準地視譯並複述。
而家長屢次強調的「檔期」,是因為這家有4個孩子。除了英語和數學外,他們還被安排了游泳和國際象棋課程。
這個家裡,母親是康奈爾大學畢業生,父親是科學家,孩子表現出的優異素質,是家庭教育投資的折射。這種投資不僅要花費金錢,更要付出心力。
《人民日報》有則新聞說,一個父親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讀大學,因為他覺得讀4年書要花8萬元,而高中畢業就打工的話,4年能掙8萬元,加起來能省16萬。
聽了太多「大學畢業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的消息,有些人抱著和這個父親一樣的態度,覺得教育上的投資,大多是不必要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2008年,鄉村老師杜滿堂的兒子受同學影響,堅決要輟學去打工。
為了弄清楚打工有什麼吸引力,年過半百的杜老師做了一次實驗。
他找到一個漁場打工,每天重複著裝筐、冷凍、包裝、運貨等體力活。在這裡,老闆經常連續40個小時不讓工人休息。
工作之餘,他把每天的經歷寫成日記:
「一個東北四平人,今天上港裝車,回來滿臉是血,白骨外露…」
「廠裡二十幾個小夥子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甚至尚未畢業,最累的活,他們全包了。而我利用知識,協調了幾起勞資矛盾,又給老闆提了幾條建設性建議。老闆邀請我明年暑假再來,可以不幹活,提提建議就可以。我想這應該就是知識的力量吧!」
答案是:即使同樣做體力活,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也可以做出差別。
著名作家龍應台在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中說道:「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自由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對於生活在底層的人來說,不讀書,換來的可能是一生卑微。
所以就連從哈佛輟學的富二代比爾‧蓋茲,也在社交媒體中勸誡大家要拿到學位。
而且別忘了,大多數靠自身努力跳出貧窮階層的人,並不是富二代。
高淨值人士英文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型正義刻不容緩】
【換個角度來看「轉型正義」】
前天看到一段話,值得深思:
「為什麼好人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
才能成佛
而壞人只需要放下屠刀
便可以立地成佛?」
這不就是中華民國人對台灣人和國民黨人的雙重標準嗎?
婦聯會、勞軍捐、退輔會、救國團、藏蒙委員會、台灣省政府等肥貓黨國單位,你們隨便去google隨便一個都好,這些鬼東西留著吸國家的稅金,吸人民的血,你很高興?你覺得這是樣對國家好?光是「婦聯會」就已知吸金上「兆」。中國國民黨黨產有紀錄的也高達九千億,帳面上有申報的就高達上百億,不到半年又脫產了超過50億。前年黨產股利一年就有29億。這些放著稅金大漏洞不管然後鬼扯說要先拼經濟?
一堆鬼組織,只看婦聯會就好
Re: [問卦] 婦聯會是怎樣的組織?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57653710.A.AD5.html
「KMT給我一個月一萬鎂,我一定挺到死」
http://i.imgur.com/lv3kTeI.jpg
更多資訊請自己去GOOGLE或維基百科:「婦聯會」「勞軍捐」
今天假設這些組織都是民進黨的官老爺官夫人在經營,民進黨黨產高達千億,一年股利就有29億,中華民國的各位會接受嗎?不用回答,想想2004年-2008那四年的紅衫軍之亂就好。那時候國會過半的泛藍聯盟,心中可有拼經濟?那時候自稱「正義之師」,喊了8年16年除了阿扁下台,還有什麼招?
「抓到鬼了!比較103 年105年國民黨的財報,國民黨黨產從243億縮水到166億,除了中投股票市值縮水28億外,最大的問題是欣裕台對中廣的47億債權消失了!造成欣裕台淨值減少50億,才是最關鍵的原因!錢跑到那裡?在掩飾什麼?」
https://goo.gl/lJojz6
這些只是目前挖到的冰山一角,後續一定會越挖越多,台灣人,你們對這種事情很厭煩,是希望大家都不要管這種事,就讓它去?還是團結起來給予民意支持當後盾,讓新政府新國會可以更積極的改革,阻止人民的稅金和國家的經濟繼續被淘空?
以上,不要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整天在幹國民黨,要問問自己,這種事情發生在民進黨,或台獨人士身上,就可以嗎?你們㑹無視嗎?還是大家都接受中國國民黨就是貴族比較高貴?
國民黨:我們黨產只剩166億元~
語畢,哄堂大笑
https://goo.gl/HtrebT
區區一個連勝文家族財產就300億了,你堂堂國民黨財產比一個黨員家資產還少?
「沒有千億黨產」 國民黨:黨產淨值166億
http://goo.gl/l5vYHx
【財訊雙週刊】連家等三大家族主導 台北精華區國土淪為私有揭密
http://goo.gl/OisbL6
【島嶼邊緣】連勝文家族的噴油傳奇
http://goo.gl/reCty2
鄭運鵬:
「國民黨一年股利可以收達29億元,現在告訴我們黨產總值166億元,這是騙誰啊!這樣的說法(騙局)竟然可以獲得掌聲,真是溫情滿人間了!」
再問一件時事。最近憲兵違法闖民宅強收228檔案做例行性銷毀一事,馬英九呢?躲兩天後他出來又是一句我管定了(這次是說會給大家一個交代),又不見了。他人呢?在幹嘛?他可是「三軍統帥耶」耶。要是阿扁或蔡英文任內這樣國軍高層這樣搞,還沒有給人民一個交代的話,大概黨產已經在贊助紅衫軍到街上丟棄油彈了吧?
==================
分享兩個重要的「歷史上的今天」:
國民黨不想讓你認識的王添灯(今天是他的忌日)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49233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第一位留美博士
1887年出生在臺南的「林茂生」
今天也是他的忌日
https://goo.gl/JDr2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