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給高標準、易焦慮、常有罪惡感的你!
你有沒有曾經在與人爭執後,回到家仍然在腦中排演「更好的台詞」,甚至過了好一陣子都能回想起吵架的細節?還是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即使其他人沒有放在心上,自己卻仍然耿耿於懷?又或是面對尷尬、陌生的環境時,常常擔心東擔心西,比其他人都感到更不自在?
像上...
這一篇,給高標準、易焦慮、常有罪惡感的你!
你有沒有曾經在與人爭執後,回到家仍然在腦中排演「更好的台詞」,甚至過了好一陣子都能回想起吵架的細節?還是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即使其他人沒有放在心上,自己卻仍然耿耿於懷?又或是面對尷尬、陌生的環境時,常常擔心東擔心西,比其他人都感到更不自在?
像上述這樣「想太多」、擁有「超強感受力」的特質,心理學家稱之為「高敏感性格」。根據研究顯示,世界上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天生敏感」。就像有些人天生就長得高一樣,天生敏感之人所擁有的這份特質,同樣也是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但你知道嗎?「高敏感性格」也是個相當「內耗」的特質,因為這些人腦袋中總有源源不絕的想法與擔憂,使每一個神經都需要長期地保持在緊繃的狀態中,有學者就曾經說過:「人類的大腦是個愛走神的大腦,而走神中的大腦是個不快樂的大腦。」(A human mind is a wandering mind, and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因為「#高敏感性格」而不快樂該怎麼辦❓
由於這項特質傾向於放大各種細枝末節,所以不僅會造成過度的情緒波動(常常感到很累或很焦慮),更可能會對外界的事物產生「共情疲勞」(因為長期的共情能力而變得麻木或憂鬱)。
簡單來說,「想太多」可能會為你帶來負面能量,那我們又該如何克服高敏感的副作用呢?
知名書籍《高度敏感的力量》的作者卡特琳就說過:「通往幸福的路並非繞過了痛苦,而是穿透了它。」如果你也曾因為高敏感性格而煩惱著,小編這次就要和你分享三個自我調適的好方法,一起來看看高敏感性格是怎麼一回事吧~
1️⃣ 覺察自己的想法,接納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擁有高敏感性格也不全然是件壞事,高敏感的人通常思考能力強、做事謹慎、擁有很強的同理心。但面對這項特質所帶來的副作用,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面對與生俱來的諸多想法,我們不應該想著如何趕走它們,而是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並同時接納那些自然流露出的情緒。
畢竟對一個高敏感人來說,無時無刻地吸收各種訊息,若沒有適時地排解與篩選資訊和感受,這些煩惱累積下來反而更可能纏著你不放,讓你為此徹夜難眠。所以,「#覺察並且接納」是克服高敏感的首要條件,你必須先意識到自己的特別之處,才能夠成功地與它和平相處。
2️⃣ 找到適合自己的 #舒壓方法
儘管人們有時候能找到一些避免受到過度刺激的方法,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壓力。高度敏感的人對於壓力時更是如此,有時甚至還會產生一些生心理上的應激反應,例如胃痛之類的消化系統疾病或是憂鬱相關的心理問題。
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舒壓方法是高敏感人必備的一項應對措施,不論是試著每天寫日記、健身或睡前練習冥想,只要這項方法能夠讓你暫時忘卻煩惱、專注於活動當下,那都會是對你有益的舒壓方法!
3️⃣ #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方法看似普通,卻是對高敏感族群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對於非高敏感的人而言,他們無法像你一樣感受到聲音、氣味、環境中的細微改變,所以,如果你感受到周圍環境對你造成的不適,不妨可以開口勇敢地表達你的困擾,嘗試與身旁的人開啟雙向且深度的溝通,別再總是單方面地承受或接收。
擁有高敏感特質並不是件壞事,畢竟每個人天生都擁有一些與他人相異之處。你可以試著先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練習,首先覺察自己面對外在環境的反應,接著學習自我對話與舒壓的方法,再勇敢開口與他人分享你的感受。
祝福高敏感的各位都能夠十足地相信自己、接受自己,並且愉快地與這項特質和平相處!
資料參考:方格子《「高敏感族」如何不受傷? 請相信自己獨有的天賦!》、知乎《心理學:經常胡思亂想是“高內耗”行為》
-
#走得更遠 #共情 #敏感 #感受 #焦慮 #心理
#雙橡twinoaks #教育 #大學生 #高中生 #未來 #能力 #提升 #人生 #life #directyourlife #分享 #share #followme
高敏感族群如何相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說「我要殺死你」,是怎麼一回事】
回到家以後,某天三個人一起吃早餐。傑克煎了兩個荷包蛋,一起盛在同一個小盤子裡,放在我跟蕃茄中間。
我拿起筷子,掀了一下其中一顆的蛋白,發現會扯到。兩個荷包蛋有點重疊,蛋白處疑似有點黏在一起。我不想冒險硬翻,怕會把半熟的蛋黃一起拉破。猶豫半天,先從邊邊沒有重疊到的蛋白開始吃。想一想,吃一點左邊的,再想一想,再吃一點右邊的。好苦惱,到底怎麼吃比較俐落咧?想一想,又吃了一點左邊的⋯⋯。
蕃茄忍不住說話了。
「我看不懂你在吃哪一個荷包蛋。」
「哎唷,被你看出來了。我也不太知道我在幹什麼。我剛剛想說吃左邊的,可是發現蛋白跟右邊的有點黏在一起,就想說不然把兩個的下緣都吃掉,留著上半部⋯⋯」
「你就專心吃左邊的那個就好吧?」
我看到蕃茄微皺眉的臉,忍不住笑了出來。不愧是高敏感人生出來的高敏感人,介意的點都ㄧ樣,我們都很不喜歡「屬於我」的東西被別人亂動。除非我主動說要分你,或者你先問過我,不然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我不越界,你也不要過來。
想到這裡,心裡又湧起一股感動和驕傲。因為,蕃茄雖然很介意,但是他沒有爆炸。雖然他還是皺起眉頭,但是他好好的給了我一個建議,順利用平靜的語氣解決了這件讓他很心煩的事。
這麼一件細微不起眼的日常互動,對於高敏感的孩子來說,卻是非常大的進步。這是大人小孩一起付出了多年努力才達到的成果。
***
有時,我會估狗有關高敏感特質的文章,看看專家們說些什麼,然後再對照我自己的經驗。但是看來看去,不知為何,總是覺得沒有講到「痛點」,比較像是關於這個特質的一個形容或簡介,並沒有真的點明這個特質最棘手的部分。
我認為跟高敏感族群相處,最大的挑戰在於「狂暴的情緒」。
高敏感是一種特質,所以不會因為長大或者訓練就變成非高敏感。這件事我原本就「知道」,但是一直到這次回台灣,我發現親戚叔叔也是高敏感人的時候,我才真正把這個描述跟我的經驗結合起來。
在許多年前,我「有幸」見識過親戚叔叔因為地雷被踩到,大發飆的樣子,那真的像是天打雷劈一樣,在場的我已經超過二十歲,而且只是旁觀者,但是都還是嚇到不敢出聲,彷彿要是我弄出一點聲響,叔叔會立刻衝過來把我殺掉一樣。
這次跟其他人一起回憶這個經驗,我才驚覺,親戚叔叔抓狂時的樣子,跟蕃茄一模一樣。這一年多以來,如果我跟傑克錯聽蕃茄的意思、出聲提醒他該做的事、或者是壞了他的興頭,他會瞬間進入發狂的攻擊模式:
你根本就沒有在聽我講話!!!
我絕對會殺死你!!!
你要是再這樣跟我說話,我就絕對不會吃飯!!
爆炸的速度之快,強度之猛烈,真的像是一腳踩上地雷一樣,一點醞釀期也沒有。我經常會在那一瞬間呆住,摸不清我剛剛到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這個孩子怎麼會氣成這樣?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怒氣?
不對,我不是沒有。
我想起在差不多年紀的時候,看見母親拿起武器要打人的時候,我準備好隨時要衝上去把他撕爛的火氣。我有,我的內心裡有同等的憤怒,但是我的環境跟蕃茄不一樣,我學會壓抑了,所以我誤以為我「好了」。但是我每次感到憤怒的時候都有一種內心的黑洞崩潰的感覺,那個感覺如果被釋放出來,駭人的程度跟蕃茄和叔叔是不相上下的吧。
讓其他人很弄不懂的是,這些讓我們瞬間爆炸的事情,經常是小事。在其他人的經驗裡,甚至包含我這個高敏感人在看蕃茄這個高敏感孩子的時候,有時也會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容易「因為小事就大爆炸」。
但是這句話要拆開來看。認為是「小事」的,是周圍的他人。那些「小事」對高敏感人來講是天大地大的事。原句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個人是在找碴,或者是藉故發脾氣,要逼別人配合。
不是這個樣子的。高敏感人沒有覺得自己這樣很了不起或者這樣就可以贏。我們其實對這樣的自己也感到很困擾。但是會讓情況更惡化的是,周遭的親人不只不懂我們在抓狂什麼,還覺得我們大驚小怪。
小時候,我跟弟弟都很喜歡吃樂天小熊餅。有時爸爸會買回家給我們吃,通常都會買兩種口味,一種草莓,一種巧克力。我跟弟弟都比較喜歡吃巧克力。只要爸爸有買回來,我們姐弟的默契就是分好一人一半。差別在我跟弟弟的習慣不同,我會把愛吃的留在最後吃,弟弟會把愛吃的先吃。
然後就出事了。
那次弟弟先吃完了自己的巧克力口味,還想再吃,就趁我不在家把另一包巧克力也吃完了。等我上完才藝課回家,蹦蹦跳跳去開櫃子找我的小熊餅乾時,發現剩下兩盒草莓口味的。我只想了兩秒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碰」一聲把櫃子門摔回去,大跨步在家裡找「兇手」。看到弟弟在爸媽房間的時候,我尖叫:「你這個賤貨!!!!!」然後狂奔過去。
爸爸發現狀況不對,立刻把在床邊的弟弟抱起來,剛好閃過我的飛踢。我一腳踹在床底板上,整個板子被我踹破了。那整件事情當然是我的錯,因為我提不出證明我跟弟弟有說好一人一半,我所謂「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分」是一種片面說詞,弟弟也否認,所以是我太計較,脾氣太差。
跟親戚叔叔聊起我們彼此的童年,我才知道,像這樣被認為「你太誇張」、「你太愛生氣」的經驗,都讓我們深深覺得,沒有人愛我,沒有人在乎我,我說的話沒有人要聽。
大人這樣的指責,對高敏感的孩子是沒有幫助的,因為我們介意的事情還是存在,並沒有消失。而孩子也不可能學會怎麼讓自己「不那麼愛生氣」,因為這是無法控制的。孩子真正應該要學習的是如何表達情緒,還有如何讓自己先用不傷人的方法處理完情緒以後,再做溝通。
除了指責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回應方式,也會讓事情更糟糕。
這次去找親戚叔叔跟阿姨的時候,就聊到他們當初新婚前幾年的幾次經典大衝突。時間久遠,起因已經忘記了,總之就大概是牙刷沒有插回杯子裡的這種蒜皮小事,但是後續兩人倒是記得清清楚楚。
「反正只是因為這樣他就生氣了,然後就三個禮拜不回房間睡。」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啊!」
「可是我有處理啊,我有一直要找你說話也一直在道歉,可是你都還是一直生氣。」
「你講那些話根本沒有用!」
「為什麼沒有用?不然是還能講什麼?」
我一邊聽著他們的對話,一邊回想我經驗裡這兩個人的互動方式,突然懂了。
「阿姨,你說你有道歉,可是你的道歉是不是其實是在哄他?」
「呃,對啊?」
我大笑。
「不行唷,哄人的話你就完蛋了。」
為了確認這件事不是一種「家族怪僻」,我到處去問身邊已知的高敏感人,包括傑克和其他朋友。
「誒,我問你,如果今天有人踩到你的雷,然後看到你氣得要死,想要讓你心情好一點,就開始裝可愛,討抱抱,撒嬌,逗你開心,這樣的話你的心情會變好媽?」
「幹,三小啦這更氣吧,是要逼我揍人喔?」
用比較好懂的方式說明的話,在氣頭上被哄,感覺就像是你的高跟鞋踩在我的腳上,跟你說很痛,結果你不是把腳移開,是在那邊說:「哎唷生氣氣,不要生氣氣嘛皺眉頭都變醜醜的了~~~」
幹,腳啊!!腳移開啊你到底是哪裡有問題啊啊啊啊啊!!
說了這麼多,來結論一下好了。
總之,高敏感特質的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當介意的點被踩到的時候,是會瞬間大抓狂的(有很外顯的,也有生悶氣的那種,但是都是非常生氣的表現,親近的人一定知道)。我自己也有莫名被蕃茄炸到的許多經驗,所以我明白被這種情緒炸到的時候,其實是非常不舒服的。
但是,後來我觀察自己的反應,我才發現,我會覺得不舒服,或者在親戚叔叔發脾氣時感到害怕,是因為我認為這種怒氣是「對我個人的攻擊」。當我讓自己看清楚,這個激烈的表現不是攻擊,而是一種「溝通」的時候,我反而能夠更理解當下的狀況。
這個人/孩子不是在威脅我,他是真的很不舒服,真的太生氣了,所以才會說「我要殺死你」。他用這些很糟糕的說話方式,是希望我能理解他。
這個認知讓我能夠逐漸放鬆,平靜看待蕃茄的火爆狀態。我會立刻跟他表示我理解他的想法,我剛剛確實沒有聽懂他說的話,或者是我剛剛確實忍不住提醒他了,我知道他不喜歡。蕃茄通常會落下一句狠話,然後跑到另一個角落去安撫自己。
我們不因為怕他一直不開心,所以拿玩具或是其他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這只會讓他更生氣而已。他當下需要的,就是讓那股狂暴的怒氣能夠順利地流洩掉,就只是這樣而已。他不需要說教,不需要被哄,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介入,只需要一個空間冷靜,然後隔一段時間有人過去問他:「你還好嗎?要聊聊嗎?」就好。
讓他自己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但是事後一定向他表示我的關心。
我的經驗是,越是給足空間讓孩子把憤怒完整表達出來,他越能從一次一次的經驗當中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當然,當我們也確實被他的憤怒激怒到的時候,適度的反擊也是合適的,等於給出一個「請你適可而止」的訊息。但是不需要追著孩子這個時候的態度、用詞來算總帳,因為這是敏感的孩子必經的學習過程。給他越多的批評,這段路會走得更慢。
面對高敏感的大人,我理解大家會比較難給出耐心和空間,覺得都大人大種了憑什麼你就可以這樣把怒氣亂甩。不過,因為我們的文化長年以來對於「表達情緒」這件事都是採取禁止的態度,所以會到這個年紀還很狂暴的大人,是因為在小時候沒有被好好引導過,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學習過如何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方面的能力是沒有辦法隨著年紀增長自然學會的。我不認為我們有義務幫忙高敏感的大人學會情緒管理,不過對於他的困境有所理解的話,至少可以避開一些會火上加油的回應方式,不讓情況更加惡化的。
想法太多,總覺得寫得有點亂,有想回應的人我們留言討論吧!
---
歡迎到下面的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u8kzcaak979qbrk
高敏感族群如何相處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好難熊森不難 #ep5自己的界線自己畫
歡迎來到 #人生好難熊森不難 系列主題,當 @moodradio_ 與 @bnnnnw 的兩隻經典代表熊,木耳與咚咚相遇後,一切就變得 #熊森不難 了!
📣每週三、六更新系列文章,歡迎大家追好追滿😊
-
從白天聊到黑夜、從東南聊到西北、從室內做餅乾聊到去海邊走走,兩隻熊熊話匣子已經關不起來🏖️🥥🌊
⚪️咚咚:我在衝浪的時候,有個朋友說我因為太胖了才衝不好,其實我很不開心,但又不能表達,不知道該怎麼辦...
🟣木耳:喔~他的行為其實已經超出你的心理界限了!
心理界限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就是你的「地雷區」啦!
⚪️咚咚: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心理界限範圍呢?
🟣木耳:只要當你覺得不舒服、被強迫的感覺,就已經超出自己的界限範圍
如果沒有和對方適當的表達,相處起來也會很不自在
⚪️咚咚:如果我試著表達,對方不接受,還說自己本身個性就很直接,那該怎麼辦?
🟣木耳:那你跟對方說「你不是說話直,你只是沒在想」,送這句話給他!哼
-
💡心理衛教小教室
相信咚咚的困擾,也是許多人的內在小劇場吧!
👉🏻有的舉手留言 咚咚懂我🥲
在人際關係中有時我們不自覺地希望成為「好相處」的「好人」,而在關係界限上不斷後退,最後導致自己不開心又無從抒發...
思考看看,在人際關係中,如果沒有與他人好好相處,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害怕被孤立
🔹害怕與他人關係變差
🔹害怕被評價或評論
🔹害怕被討厭
🔹害怕不被喜歡就是無價值的
人際上的心理界限,指的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每個人在意的不同,重要的是「你的意願」和「你的感受」。
記得本週木的談及高敏感族群的因應壓力小技巧嗎?也絕對是用在本篇故事的情境!
如果你也時常和咚咚有一樣的心聲,在人際上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是被踩到地雷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不妨從下面幾點思考開始,慢慢把自己的界限明朗也練習表達,更能區辨身邊哪些人際關係是能夠好好尊重你的界限,而非無理的忽略喔!(那這樣就不是朋友了啦!)
1️⃣整理現有的人際關係:
哪些關係能夠尊重你的意願與需求,在你表達界限之後會理解你的需要,並調整彼此的互動方式。
2️⃣整理自己的需求與學習表達:
你的界限與地雷是什麼,試著從「我」出發,練習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例如:當你這樣說的時候...我會感覺到...(並非指責語氣唷)
👉🏻Tag那位,懂你的咚咚或木耳,讓他知道你願意尊重與理解他的界限,也真心的感謝他如此的善待你
🌟更多界限主題文章請點 #木的談人際界限
#黑白木的幹大事 彩蛋底加 @bnnnnw
高敏感族群如何相處 在 小羊老師 T.M.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期間,我們還能為自己與孩子,做些什麼?」 #1
-
這週的疫情來到高峰
新聞與政策消息如同一波波大浪襲來
一次又一次地拍打在每個人心上🌊
除了外在環境驟變,內在環境也產生極大變化
受影響的,不只大人,還有孩子們
-
孩子的年齡並不影響其對情緒與氛圍的接收度
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地球的一份子
任何與社會相關的變動與狀態,孩子也都參與其中
這些改變與氛圍,孩子多少是有感受、情緒或想法的
但孩子不一定有機會好好梳理自己的感覺
平常也較少有機會能被細細聆聽
-
在動盪的階段,我們還能為自己、為孩子的心靈,做些什麼呢?
💡以下分享兩項小活動,歡迎大家陪伴孩子一起操作💡
在幫助孩子的內在提升安全感的同時
我們也能藉此靜心、更清明的看見自己當前的狀態
給予自己更切合的支援與資源!
📌1. 和病毒、身體或地球媽媽對話
✏️對象:親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因為我看見_________________
✏️表達:我想跟你說_________________
✏️祝福:我想祝福你_________________
📎學習單傳送門🧷
家長版:https://pse.is/3earrw
教師版:https://pse.is/3e2t6a
如果病毒是個可以對話的對象,你會想跟他說什麼呢?
認知到他的存在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情緒?
這些情緒,是因為你看見了什麼畫面、事件或互動嗎?
最後,帶著愛與善的心
若能給予他一段祝福,你會想如何與他化敵為友,透過祝福與他和平共處呢?
|
.
釐清情緒的過程中
我們很容易因恐懼或焦慮,讓注意力難以逃脫負面漩渦
❣️釐清情緒是為了更貼近真實的自己,使感受清明,讓自己重掌生活主導權,成為愛的存在
˙
|
因此在最後,希望能藉由「祝福」的環節,讓當下的歷程有個愛與穩定的收尾。
📌2. 專屬時刻
若能有15分鐘專屬於自己與孩子的時間,你們會想怎麼規劃?
若能有15分鐘的時間專屬於自己,你會想做什麼?
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改為在家辦公
去公司上班,至少還有個明確上下班的儀式感
但在家辦公,很容易不小心模糊了公私領域的時間安排
孩子們也可能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關注時間,更賣力的「爭取」家長的注意力
與孩子相處的品質很重要,能有一段專屬自己喘息的時間同樣很重要
🌟一起邀請孩子坐下來,認真討論專屬時刻的規劃🌟
在時間與內容上取得共識後,實際執行
讓彼此既有品質的互動,又能保有個人時間
-
照顧好自己,為自己的能量充電,能讓自己更不費力地看照他人
-
每個人的情緒與意念,會為當下的環境形成某種能量場
小至家庭,大至社會
當能量場是由緊張、焦慮、疑慮、不信任、恐懼…等負面情緒所構成
不僅高敏感族群會感受到能量,大眾也能感受其氛圍
-
若能適時覺察,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與空間沉澱靜心
若能梳理那團塞在身上某處的不舒服,看見、陪伴自己的情緒
❤️不僅更有機會產生由內而外的信心與安定
🌟也能讓自己成為,為這個能量場加入愛與光亮的存在
-
這不僅是大人的課題,也是孩子們當前的議題
-
🌸安定自己,也安定孩子的心
🌸看似小小的力量,將成為安定台灣的大大貢獻💪
祝福您、您愛的人與愛您的人,一切安好,充滿愛與力量🐑❤️❤️❤️
-
特別感謝 Karen老師與 一起說幼的鯨魚老師
若想進一步參考實作案例、相關資源
歡迎點進 一起說幼 參考
也歡迎您於留言區分享,您與孩子的作品,或製作時的趣事,帶給更多人力量與美好唷!
#質感教育
#防疫 #親子活動 #防疫教材
#防疫重身也重心 #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願大人小孩內外在皆平安安好
#小羊老師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