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分子化學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分子化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分子化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分子化學英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

高分子化學英文 在 Curtis Lia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14:37

[新po文style,新氣象😎] 就很簡略的介紹一下化學系的一些必修課程,簡言之,就是你讀化學系的話,這些課都是你會修到的嘿👌 另外其他一些選修類的課,就是包含各種化學, 高分子化學、工業化學、化學數學等等的課程⚗️ 另外,大一的共同必修還有國文、英文 (別以為到了大學就不用碰這兩科😏) -----...

  • 高分子化學英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6 13:51:41
    有 407 人按讚

    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 高分子化學英文 在 QQme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2 21:30:00
    有 2,944 人按讚


    【英國Kit&Kin環保尿布‧2019全新系列團購預告】
    ★ 6/16 重要公告★
    在英國Kit & Kin環保拋棄式尿布開團之後,經網友提點 (請參考本po文留言討論串),發現我原先的部落格原文中,有一些文字部分因依照原廠文宣翻譯而未將尿布的細節/材質說明清楚,特此公告說明如以下:

    (一) 文章裡頭原先指出:『Kit & Kin的主要的材料甚至到外包裝,可以在3-6年達到生物分解』。這部分應改為更正確完整的資訊:『Kit & Kin主要由:永續材料 (Sustainable material) 、生物可分解材料 (Biodegradable materials)、Oxo-biodegradable氧化式可分解 (裂解) 材質及不可生物分解的塑膠材料構成。』

    (二) 尿布材質細節:
    •外層: 永續材料 (Sustainable material) 及聚乙烯防水膜 (polyethylene waterproof film)
    •內層: 聚丙烯 (Polypropylene) 及聚乳酸 (天然聚合物) (PLA, natural polymer)
    •吸水層: 不含氯絨毛漿(Totally chlorine free fluff pulp) 及高分子吸收體 (SAP)
    •防側漏: 聚丙烯 (Polypropylene)
    •彈性腰圍: 聚氨酯 (Polyurethane)
    •尿布前方擋片,貼條,防側漏及外包裝屬於Oxo Biodegradable材質

    (三) 材質進一步說明:
    根據原廠提供的資料,Kit & Kin將部分的塑膠材質改以永續材料或生物可分解材料來替代,包括外層的永續材料 (來源為植物澱粉)、 內層材質的PLA聚乳酸 (此為可再生玉米澱粉,屬Biodegradable材料),吸水材質則是採用天然林木所製造的不含氯絨毛漿 (林木來源為FSC認證的森林), 部分取代傳統尿布的高分子吸收體。不過,礙於現今拋棄式尿布的技術和成本的考量,Kit & Kin的尿布確實仍有一定比例之不可分解的塑膠材質。

    而其中,尿布的部分材質和外包裝為Oxo Biodegradable材質,原廠表示這項材質目前尚屬於正反雙方討論的階段,其Eco Nappy在英國和美國也都於各大通路上架並獲得諸多永續方面的獎項,是否對於環境造成益處或是壞處?QQmei身為非專業背景、既不是專業第三方也不是專業實驗室的宣傳者角色,目前並沒有立場定奪。 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網路上關於Oxo Biodegradable這項材質更多的中英文討論與報導。

    以上內容,在原先的團購內文中並未說明清楚,QQmei身為開團主和部落客,應有完整說明並告知消費者的責任。為了補充更正確的資訊及公正的購物環境,代理商將於禮拜一 (6/17) 發送email給所有已下單的網友,如有任何訂單的疑慮歡迎與代理商接洽 ([email protected]),出貨程序也將延至禮拜五 (6/21) 開始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英國Kit&Kin環保尿布‧2019全新系列團購預告】
    QDD一直使用到現在的英國Kit & Kin拋棄式環保尿布,事隔近一年半後終於要來開團囉!來自英國的品牌Kit&Kin,是由Emma Bunton及Christopher共同成立 (是的,艾瑪Emma就是在我們青少年時期曾經紅極一時的辣妹合唱團 Spice Girl的成員之一)。他們發現到,英國每天產生的拋棄式尿布居然高達800萬片,而絕大多的尿布需要花500年以上才能生物分解。於是Kit&Kin環保拋棄式尿布的初衷以『永續』為概念,將尿布的部分塑膠材質改以永續材料取代,可以在3-6年達到生物分解,對地球更為友善。此外,Kit&Kin採用天然高科技吸收核心,比起傳統尿布使用更少化學物,所以能夠減少寶寶濕疹或尿布疹的困擾。

    也因為認同Kit & Kin的經營概念、再加上它的花色實在是超級可愛,從QDD離開月子中心之後,我就讓他使用Kit&Kin的尿布,且一路用到現在QDD已經將近兩歲了,依舊是此品牌的愛用者。

    去年開團時,Kit & Kin的狐狸、棕熊、老虎和熊貓等可愛花色就已擄獲媽媽們的心,今年原廠更聽見消費者的聲音,推出了拉拉褲和Size5以上的大尺寸尿布,花色更一口氣增加了多達14種 (但2019新包裝的每個尺寸是固定2種花色,就不會有選色障礙 😂),讓頭好壯壯的寶寶有更多選擇。這麼可愛的尿布,讓每天幫QDD換尿布的我,都會對著他的屁屁會心一笑。

    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文章:
    ◎介紹文:https://goo.gl/nA47Ur

    總之,QDD使用了將近一年九個月,我對於Kit&Kin真的很滿意,於是誠心將這個好的商品推薦給大家。目前台灣代理商幾乎沒有針對Kit&Kin的尿布做如此優惠的折扣。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趁這次優惠機會購足。

    明天 (6/13) 下午2點準時開團,現貨售完不再追加哦。

  • 高分子化學英文 在 巧品珠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15 19:23:57
    有 13 人按讚

    一、盲目追求高淨度、高色度的鑽石

    目前市場上銷售得最好,量最多,價值最高的寶石非鑽石莫屬。但走訪目前大商場中的金鋪,不難發現淨度是VVS、VS;色度是白、優白的鑽石首飾好找,而SI、P及淺黃白的鑽石首飾難找,這是大商場一味追求高淨度、高色度造成的結果。大商場如此做了,一些專賣店也緊跟其後,必使整個市場都向一個方向發展,使不同的銷售群也得購同樣的首飾,必然有一部分人無法購得自己心儀的首飾。

    應該知道評價一顆鑽石的品級是由切工(cut)、顏色(colour)、淨度(clarity)、克拉重量(carat)四個方面構成的,簡稱「4C」分級,就象國際上選美一樣,在選美之前要定下標準,不光要外表(包括身材、臉蛋等),還要有內涵(知識面的豐富程度、臨場應變能力等),綜合評分第一才算優勝,在評的過程中還會有所側重。鑽石分級也一樣,只有考慮了這「4C」的四個方面,對其評價才算公正。而這「4C」中最重要的是切工,因為只有在標準切割的情況下,才能使一粒鑽石的內在美盡顯出來,一顆未經切割的鑽石跟普通的石子無甚兩樣,同時這「4C」也只有切工是人為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現在拋開最重要的一個「4C」而光憑淨度、色度就給這粒鑽石定品級顯然是不科學的做法。

    從這幾年檢測鑽石的情況來看,檢測數量在增加,但檢測的鑽石重量卻有明顯下滑的趨勢,這是市場上盲目追求高淨度、高爭度鑽石導致的必然結果。節約了大半年,口袋里只有18000元,想要買一顆鑽石美一下,滿市場轉遍,只能買到一粒0.10ct左右的鑽石,雖然色度白,淨度VVS,可這0.10ct的鑽石看起來真的非常小,一點也不顯眼。

    如果改變一下選擇方法,將淨度放在SI上,顏色不用太白,切工好一點的,可能就可以購得一粒閃閃發光的0.16ct的鑽石了,請問哪一粒更美,更划算呢?如是我,必然選擇後者,那象我這樣思想的人也應是一個消費群體吧?淨度是SI的鑽石,肉眼是幾乎看不到其中的瑕疵的,誰會用放大鏡天天對著你的鑽石來瞧呢?況且天然鑽石中有一個或幾個天然的雜質(相當於小孩身上的「胎記」)又有何奇怪呢?這恰恰可以作為你的鑽石的特徵,走到哪都不會將自己的首飾搞混,就象不會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調換一樣。

    所以在此我提醒商家給顧客多一些挑選首飾的空間,多將精力放在款式的選擇上,放在不可忽視的切工及克拉重量上,放在對鑽石的宣傳和正確引導上,這樣你可能會不知不覺發現營業額上去了,客人越來越多了。同時也提醒消費者,給自己多一些機會去欣賞你佩戴的首飾的款式,自己購買的鑽石的內在的美,給自己更多的寬容度,你一定會購買到自己鐘意的鑽石首飾。下一次的國家鑽石分級標準將可能也會注意到體現鑽石切工的重要性了。

    二、對「鑽石」的歧意理解

    由於習慣勢力的影響,現在還經常有人叫「南非鑽」、「蘇聯鑽」、「水鑽」、「火鑽」、「奧地利鑽」,這一兩年來又出現了「莫桑鑽」等等,莫衷一是,使消費者搞不清如何選擇,還以為都是鑽石,只是產地不同或某些性質有些微變化而已,這種理解是對鑽石的歧意理解。國家標準規定,鑽石就是指的自然界產出的能作為寶石用的金剛石,意味著就是天然鑽石,同時無須在鑽石前加「天然」二字,而其他任何仿鑽品,合成品等不可單獨使用「鑽石」二字,同時地名,生產方法等不能參與定名。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C),是目前地球上自然界產出最硬的東西,其摩氏硬度是10,密度3.52g/cm3,十分穩定,折射率為2.417,色散是0.044,具天然特徵的雜質。這些基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是鑽石獨有的,其他任何仿鑽品都不可能達到。合成鑽石雖然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與鑽石完全相同,但其內部雜質是不同的,也可以將二者區別開來,而合成鑽石一定要在「鑽石」前面加上「合成」二字。

    現在市場上見到證書上的鑒定結果是鑽石的,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如還有疑問,可以私訊粉絲團竭心盡力幫您服務

    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消費者大可不必為「南非鑽」、「蘇聯鑽」或是「莫桑鑽」這些字眼搞昏了頭,你在購買時向商家索取了鑽石的鑒定或分級證書,就可以放心了,如果還沒有,你可以要求商家出具了鑒定證書以後才購買。至於提到的「莫桑鑽」其實質是合成碳硅石,化學成分是SiC,摩氏硬度是9.25左右,密度是3.25g/cm3,其之所以在前幾年被媒體介紹說是頂級仿鑽,是因為用原先專測鑽石的一種小型儀器——熱導儀測定鑽石和碳硅石是相同的反應所致,但合成碳硅石具有明顯的刻面稜重影,是區別二者的最直觀的證據也是萬無一失的做法,沒有一粒合成碳硅石無刻面稜重影的。聽了我的介紹後,消費者應不必擔心了吧?

    三、忽視對珠寶玉石的標識

    孩子一生下地,父母最急的第一件事是為其取名字。取好了名字,就不會叫錯認錯。一瓶礦泉水才賣10元錢,但其包裝上的標識也寫得清清楚楚了,否則不讓出廠。我們的珠寶銷售部門應該重視珠寶玉石的標籤標注問題。「我對待自己的產品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樣地看重」,這是一個珠寶公司的老總對我說的一句話。

    珠寶玉石相對其他產品來說是價值較高的,更有責任將其標識做好,要真實地、規範地將產品的名稱,性質告訴消費者。有的珠寶廠商認為,我購進是1000元的東西,賣到1300元就行了,管它是什麼東西,我又沒有欺騙顧客。表面看這樣做挺有道理的,但細細一想,如果你進的東西本來就值300元,你自己上當了一次,又叫你的消費者跟著你後面上當,這還不是欺騙嗎?所以一個正確做珠寶生意的人應該把好進貨的質量關,才能使整個市場規範,才能使消費者對立足本地消費有信心,才能使珠寶市場走向繁榮。

    有的商家是全場賣翡翠(A貨)的,但其標識根本未做,就在其隔壁是一家專做漂白注膠翡翠(B貨)的,同樣什麼標識也未做,有關部門找到了他們,問他們為何不作好標識工作,專賣A貨的一聽就很生氣,說:「你們不去管那些賣假貨的(指指隔壁),我專賣A貨的卻天天被你們盯著。」工作人員對他解釋說:「不是不管,是一步步來,你賣A貨的不標,賣B貨的也不標,在普通消費者看來,何以辯真偽呢?」賣A貨的想想有道理,就認真的做好標識工作,賣B貨的仍不做,也不敢做。這樣一來顧客也慢慢地搞清楚是怎麼回事了,最後大都選擇了賣A貨的這一家,賣B貨的這一家終於做不下去了。

    這一事實說明,做好標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讓顧客對你的產品放心購買的一個重要方面。

    還有的商家在作標識時過於隨意,將飾品名稱隨便填寫,如「戒指」寫成「介子」,「吊墜」寫成「吊咀」等等,這都是不合適的。還有人將紅寶石標成石榴石來賣的,問他為什麼,他說是為了穩妥起見,將高檔的標低一些來賣,就算查起來也好交待。這是不行的,是什麼產品就標什麼產品,將低檔的充高檔的不行,將高檔充低檔也同樣不行。因為衡量珠寶的真假的唯一途徑是所買賣的珠寶與所標明的名稱是否相符,相符則為真,不符則為假。講得不好聽,將鑽石當玻璃來賣,也是賣的假貨,只是購物者不會去告你,而是偷笑而已。

    四、關於「真色真玉」

    在許多城市,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玉器店鋪貼著「拆遷」的告示,掛著花花綠綠、寫著「二折」、「三折」的小條幅。問賣者,是不是「堅嘢」?賣者往往回答「保證真色真玉」。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費者以為這下有便宜可揀了,賣這麼便宜,趕緊給自己買一件,又給親戚買一些。想一下,好象又有朋友要結婚,於是又買回一件,不知不覺竟買了幾千元去。過了一些時候,有機會去檢測部門鑒定,被告知買到的是假貨,還不相信。問:「是不是真色真玉?」得到的回答是:「確實是真色真玉,但確實不是翡翠。」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玉是一個統稱,是自然界產出的美麗、耐久、稀少的礦物集合體的總稱。世界上玉石品種有幾十種之多,我們常見的翡翠只是其中的一種,也是最為貴重的品種之一。

    還有很多品種的玉是不太值錢的。前敘的那些所謂「真色真玉」往往是一些岫玉、獨山玉或是經過漂白注膠處理的翡翠。說到這「漂白注膠翡翠」真是有不少人受騙,因為它的原料確實是天然形成的翡翠:因為一部分的翡翠不是很漂亮,而市面上的好看的翡翠又特別的昂貴,於是有人使用高科技的手段,將這些不漂亮的翡翠處理乾淨,加進一些高分子化合物,使其在外貌上近似於高檔翡翠。這樣處理的翡翠在價格上比天然高檔翡翠便宜80%以上。

    有些消費者以為只有「染色」才是假貨,不知道還有其他的處理方法,於是很容易被「真色真玉」這樣的承諾欺騙了。這裡要提醒大家,購買珠寶一定要多一個心眼,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語所蒙蔽。你想,哪有這麼便宜的事,肥肥的蛤蟆滿街走?

    珠寶銷售場景PS這滿綠的手鐲我看得口水流了一地呀!

    五、旅遊地購物便宜是一個誤區

    這些年國人的腰包鼓了,於是刮起了「旅遊風」,到外地旅遊,一則是領略自然風景、不同的風土人情,當然也少不了爭購一些地方特產,普通的地方特產大都不貴,對旅遊地產生不了太大的經濟效益,物品太大不好攜帶,也影響銷售,於是有人盯上了珠寶這類體積小、價值高的特產。於是乎,產寶石的地方大打寶石牌,不產寶石的地方也編造有關寶石的神話故事宣傳他們當地有特色的寶石。

    於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批批旅遊者被旅遊公司帶到了「寶石館」、「寶石交易所」、「珠寶生產廠」,去參觀選購他們所謂的「地方特產」。在導遊和導購小姐如簧般的巧言煽動下,遊客們紛紛解囊大買特產,結果怎樣呢?這裡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數字:根據我們中心的統計,在旅遊地購買的珠寶首飾,來我們站送檢測的有95%以上是受騙的,這種受騙有幾種情形:

    第一種:買到的是假貨,買的時候賣家信誓旦旦告訴你這是祖母綠戒指,回來檢測後是綠色玻璃;告訴你是18K項鍊,回來一測是鍍金項鍊。

    第二種是花大價錢買到的是便宜貨,一些遊客聽信導遊的話,以為到了寶石的產地一定會便宜,其實這是個誤區。

    珠寶是全世界流通的商品,它的交易已完全全球化了,正常情況下全世界各地的價格不會相差太大的,而旅遊商店因為有高額回扣的影響,其標價往往比一般的商店賣貴一倍以上,因此我們常常碰到一些消費者在國外花數千元甚至萬元買到國內一千元便能買到的珠寶。象這些在旅遊地購買上當受騙的例子太多了,而且更麻煩的地方在於,這些消費者知道上當了,卻往往無法得到應有的賠償,因為旅遊地索賠本身就跨地區,操作較複雜,時間也較長。而有的地方一般去了一趟,不太會再去第二趟,這也給索賠之路增加了不便。

    其三,因為明知道自己是在乾騙人的勾當,一些旅遊商店在購物發票上往往將所購之物寫得很模糊,介紹你買的告訴你說是18K項鍊,發票上則只簡單地寫上「項鍊」,18K這一關鍵的詞語則「技術性」地省略了。而一些國外的旅遊商店則更壞,欺負你不懂英文,告訴你是祖母綠,發票上卻用英文寫著「玻璃仿祖母綠」,回頭髮覺買到假貨了,他卻指著發票說「我當時就告訴你是玻璃了!」叫人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吞,有苦說不出。

    其實,我們國內的珠寶業已很發達,價格也很適中,消費者大可不必揣著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去讓外國人騙。而且一般的旅遊地也不太可能買到真正又便宜又好的珠寶,好的珠寶早就拿到珠寶貿易市場銷售了。現在商品流通那麼發達怎麼可能還只在他們那個小小的旅遊地銷售呢?再退一步說,在正規的商店裡就算不幸買到了假貨,憑著發票,憑著檢測證書去商店裡退貨,商家哪有不退貨的理?也不敢不退。因此,珠寶消費我們還是建議以立足本地消費為主,不要把錢丟進旅遊商店的水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