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中音樂班好考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中音樂班好考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中音樂班好考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包定居美國中(๑•̀ㅂ•́)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9:04:25

《自我介紹part3🤍》 哈囉大家我是包👋弄個自介來回答一些很常被問的問題,順便感謝破8000追蹤耶吚(๑•̀ㅂ•́)و✧之前就有兩篇很青澀的 #包自介,還有限時精選的Q&A ( ‘-ωก̀ )可以先去看看! 🌱簡短介紹: 名字:包、阿包 生日:2002/05/06🎂 嗜好:唱歌、拉(彈)琴、畫...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Aileen 陳靚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4 22:35:33

人與人見一面其實就是少一面的概念... 今天得知我的國中高中鋼琴老師因為突發性疾病去世, 非常震驚非常難過... 當年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不要用大提琴主修時, 老師只告訴我,跟著自己的心去走... 永遠都不要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 當年我剛考上台南女中音樂班, 因為不知道要找哪個鋼琴老師學習, ...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沐初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27:13

有時候會為了回到某個時空,而去聽某一首歌;有時候,是歌曲本身提供了一種vibe、一種氛圍、一種氣味,聽著聽著,眼前就浮出了令人懷念的情景,像是4D的投影,我只要不伸手確認,就可以不用揭穿事實。 那是我還沒來得及熟悉的城市,高聳的百貨大樓企圖使人自覺渺小,施工導致的懸浮粒子混著機車騎士呼嘯而過時捲起...

  •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9 21:55:23
    有 670 人按讚

    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7 22:56:50
    有 822 人按讚

    🔼本月虹安於教文委員會質詢,針對「#藝術教育發展與高中職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定位、#實施現況及問題」進行探討;於質詢一開始時,虹安表示肯定部長在表藝賽停辦這件事上,教育部有聽取「參賽證明」的意見,發文至本辦表示將會發放有學生姓名的「#109學年度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團體賽個人參賽證明」,這部分認為教育部是表現的非常有誠意去處理,#予以肯定。

    ▶️虹安接著提出,針對「#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團體組停辦一事」,教育部當初表示,難以復賽的其中之一原因是比賽場地難尋,所有比賽場地都需是在一年前提前預約,那明年度的全國學生表藝賽,現在場地的預約率為何?明年度的表藝賽期程應該是在三月份,目前已經四月中旬了,照教育部的說法,明年度的比賽場地應該都已經預約完畢了?

    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此回應:「場地已預約好,如明年防疫上還是要達到如此規格,比賽時間必須拉長。」

    ▶️虹安表示,根據師藝司回覆信件:「本學年度(109)辦理競賽場地中逾半數以上無法符合前開第3項 #確保空氣流通 或 #通風換氣良好情況 及 #提供充足洗手設備」因此決議停辦比賽;而被評定不合格的那些場地,是否已經改善或有改善計畫?還是其實下學年度(110),教育部打算繼續預約這些被教育部自己評定為不合格的場地?若屆時疫情仍未明朗,是否又要因為場地問題,停辦第三年?

    潘文忠部長對此回應,場地已符合需求。

    ▶️另一方面,針對 #藝才班困境與檢討,自民國98年特殊教育法修法後,規定資賦優異教育在國中小階段,應採取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特殊教育方案辦理,國中小階段資優生不得集中成班後,也就失去法源依據挹注經費。虹安表示無合宜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導致十餘年來,每年招收的藝術才能新生 #大量減少。雖然教育部108課綱網站公布:「國中及國小三年級起,可設立藝術才能班」,但尚缺特殊教育法法源依據。想請教教育部有打算修特殊教育法,讓國中小階段「藝術資優班級」能再次集中成班嗎?

    潘文忠部長回應:「預計110年完成盤整,再來思考法治。」

    ▶️最後針對「108課綱下藝才班專業課程學分數過多」,虹安表示從以前至少36學分,調整為音樂班及美術班之部定必修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專長領域課程60學分,舞蹈班之部定必修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專長領域課程為72學分,大大 #壓縮了學科的學分數;老師會擔心學生腦袋裡只有樂譜沒有其他知識,恐不利發展。現在社會科學分太少,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加總僅六學分,務實來看,當下的社會結構,所能乘載的藝術家空間是有限的,許多美術班畢業的孩子,會轉向工業設計、視覺傳達、建築、多媒體傳播等視覺藝術相關的領域發展,現行課綱學習節數的規畫,反而不利於這些學生未來發展層面。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事
    #理性監督

  • 高中音樂班好考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2:40:16
    有 111 人按讚

    W2 2021/4/27(星期二)
    連續放假三天,星期日去爬山,隔天乳酸堆積的下半身讓我有說不出的爽快痛感,還好休息一天之後,又恢復到能屈能伸的巴低。

    「台式香腸便當」是我的最愛,也是陽陽的;只是要台式菜色,都不是圈圈的菜,但如果依照他的喜好帶便當,那就是一三帶肉派,二四帶雞塊薯條,星期五Hot dog,那可不行。

    今天學校有越野競跑活動(Cross Country),圈圈要求我去參加,才使得便當文稍晚發放。他今天跑步從一開始吹哨起跑,倒數第一(屬於很沒有爆發力的小孩),跑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倒數第八,看他沒有放棄的繼續在爬坡奔跑(上坡很多孩子都用走的了),我很感動,本來就不是運動咖,但運動家的精神倒是沒讓我失望,鬥志很堅強,一路追趕到終點,竟然跑進前十名,完全是龜兔賽跑裡的小烏龜以耐力取勝啊,媽我都落淚了,很慶幸自己今天去見證了他的努力。

    繼續來說:

    陽陽升學記(三)

    「選校!選到起笑」

    「選校」這是屬於父母的業務專區,小孩就是上學和去參加考試就好。
    選私校?還是公校?要報考幾所才夠?要選哪幾所?怎麼選?要報考什麼班?
    這個說起來真的是講不完,所以,我直接以陽陽的學業條件和我的經驗來分享,當然所有的決定還包含了經濟考量,所以,大家參考就好,不要當成指標和學習的對象。畢竟每一家的各項客觀條件和主觀考量因素都是不同的。

    先講公校:
    跨區就讀公校,一定是要參加考試,他們會透過考試篩選出成績相對優異的學生,除了考試,還要審核成績單,看在校成績和品性以及是否積極參與社團,如果通過考試的學生太多,名額有限 ,那成績單就是決勝的關鍵,通常都是以五年級的成績單為必須送件的參考。

    我們決定學校的參考依據之一是透過一個叫 The Better Education
    https://bettereducation.com.au/ 的網站,查詢學校的評鑑分數,這些分數來自於學生參加Naplan成績平均值和學校各項學術表現得出來的結果 。這個網站還能交叉比對你心儀的幾所學校輸入之後的排名。可以幫助你在喜歡的幾所學校中,那一所排為第一志願,那一所作為候補志願。當然這都是以學術成績來作為參考標準。

    另外,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接送是否方便,將來我必須奔波於兩校之間接送孩子,跨區就讀,選校必須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或是老杯是否有條件可以就近支援,大眾運輸是否方便(如果你放心孩子自己搭公車火車的話)。

    再來就是學校的校風如何?是否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校園霸凌事件是否頻傳?負面新聞是否多於正面新聞?這些對我們應該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實以上三點考量,在選擇私校與公校時都是一樣的考慮範圍。

    最後,我們選GC中區北區最搶手的A高中,最近一次2019年評鑑成績還不錯落在94分(老杯方便接送),以及兩所我們家隔壁學區評鑑成績大約在中上評比同88分的公校稱B和C ,一共三所公校,兩所要參加考試,一所申請就好。每個學校的申請條件和考試時間都不同。

    你以為選好就去報名,然後就等考試了嗎?私校可能如此,公校(搖頭)沒這麼簡單。

    孩子六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我們就開始關注學校的網站,等公佈Open day我們就得上網登記參加,時間到,就帶著孩子前往學校聽簡報。孩子絕對是心不干情不願的前往,對他們來說真的很無聊,但你得去了解,才能知道學校招生條件是什麼?也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申請表。

    我們只參加公立學校的Open Day,三所都參加了,辛苦老杯。

    拿到申請表以為填寫資料,附上成績單就繳費就可以等考試,又錯了。

    我沒想到這裡的高中跨區申請會這樣麻煩,
    A校:獨招,考試依照Naplan考題模式出題。
    申請表中需要選填分組志願:
    1.法語班:用法文學習數學,科學和電腦和程式語言等學科,當然必修法語。(這個我們直接放在第三志願,雖然老杯是在法國巴黎念拿的博士學位,也用法文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但要他用法語教數學和科學,人生沒有必要這樣找自己的麻煩,直接跳過)

    2. Stem班:我理解為理工班,在這理會比較著重數學,科學和電腦程式等理工方面的學科,未來大學也是朝這個面向去重點學習和選科,我們了解到女兒對於電腦程式語言是非常的弱項,而且排斥,雖然在校成績總能拿到A或B,但每次問他「不是討厭,怎麼還能拿A或B」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這個成為第二志願)

    3.Waldorf 華德福教育體制班:全GC應該是唯一創辦這個班級的學校吧,這個教育體制源自於德國。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創始人相信這是一套能夠照顧學生身心靈整體發展的教育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一下 Waldorf Education)
    學校的文案說明中表示: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學術學習方式,對英文,數學,歷史和地理還有科學的學習,輔以藝術角度和公開演說訓練及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班級主要在學習獨立創造和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而不只是老師單向的傳授。我覺得如果孩子熱愛藝術和充滿寫作興趣、饒富文藝氣息可以選擇這個科系。

    老杯說,當參加學校簡報時,這是陽陽唯一抬起頭來聆聽的部分,當然,陽陽自己決定了Waldorf為第一志願。我們也認為這個最適合他。

    另外學校還有其他特長班可以報考,像是音樂班,體育班和戲劇班。這些特長班除了要參加學科考試,還得有術科面試。也是三個志願中可以選擇的項目。

    學校B:獨招,試題以ICAS考題模式進行。
    需要先送成績單,符合資格,才通知考試。
    所以,你有可能送報名表,繳了報名費,然後不一定能參加考試。(哼!跩什麼跩,但還是默默地報名了ˊ)
    申請表中的志願選項有:

    1學術班:同上stem班,就不贅述。報考資格:數學和科學和英文,電腦程式語言四個科目中,至少要兩個A,兩個B

    2商業領袖人才培訓班:數學和英文一定要拿A才擁有考試資格。課程內容包含數學會帶到商業應用,科學和電腦應用程式都會著重在商業領域,聽說還會學習分組成立公司和經營。學校還有作業是發五元給孩子們當創業基金,讓他們利用所學,用五元創造更大利潤,曾有個孩子用五元賺了800元。學校舉例說明如此。(他們才11、12歲耶,要開始學這些了?!)

    3日語班:需要基礎日文能力。學術成績要求(我忘了)

    老杯說,不想女兒太早沾染銅臭味,於是我們就報了第一和第三,兩樣都拿到考試資格,因為當時open day遲到,沒聽到日語班的條件,拿到考試資格時才發現根本不會日文,所以直接放棄沒有去考。

    B校申請資格這麼硬,你要不要送件?
    當然要送,哪來這麼多AAAA的學生,不管孩子成績單幾個ABC,就賭他收不到這麼多符合資格的人數,不得不把把資格放寬,所以不要被條件限制所影響而退縮。有送有機會,有考有希望👍。

    第三所學校是送審成績單,但成績單也都要求主要科目要拿A,時間也壓在比較後期,我們想說如果報考的學校都名落孫山,再考慮送件,畢竟公校報考費用至少都是100元起跳,在加上兩所私立學校的報名費又是兩三百元,能先不花,就省下來。

    公校申請完畢,私校申請和考試及放榜過程明天繼續,時光飛逝,我又要去接小孩放學了。

    祝大家有美好的午後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