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拾起破碎的心化為藝術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像是一本簽滿了同學塗鴉的畢業紀念冊——有點粗糙、有些天真,但卻帶著初生之犢的愚勇衝勁,以及未經雕琢的私密質樸,讓人不知不覺就掉入了記憶的漩渦,跟著兩位主角再次經歷初戀的狂飆與失...
影評|《#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拾起破碎的心化為藝術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像是一本簽滿了同學塗鴉的畢業紀念冊——有點粗糙、有些天真,但卻帶著初生之犢的愚勇衝勁,以及未經雕琢的私密質樸,讓人不知不覺就掉入了記憶的漩渦,跟著兩位主角再次經歷初戀的狂飆與失落。
故事改編自柳廣輝導演高中時期的親身經歷(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為其高中同學),那時剛剛解嚴,片中也重現了許多那個時代的場景,像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民眾謁陵、老舊火車與電話亭等等,整體美術設計頗具野心和規模,塑造出一個懷舊傷感的時空膠囊。
不過這並不是一部時代史詩劇,甚至也不是那麼典型的同志愛情電影,而是更純粹且含蓄地描寫成長過程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羈絆——直到長大之後才明白原來那叫做愛情。整部片就如仍在摸索自己的青春期一樣,兩位主角在經歷歲月的淘洗跟沈澱後,逐漸勾勒出心底那個無法忘懷的名字。而驀然回首時,當年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教室中偷瞥的眼波(像極了《春光之境》與《燃燒女子的畫像》),都化作思念與感慨的養分。
儘管大致上「相遇、相戀、相離」的敘事結構並不新穎,且最後一段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春光乍洩》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最後一顆長鏡頭透過魔幻的巧妙手法,呈現出年少時無拘無束的喜樂,扎扎實實地打中了我。將原本單純的緬懷傷感,昇華為一種平行時空的寄託祈願與豁然放下。整部片之所以得以成立,完全仰賴陳昊森與曾敬驊兩位男演員的銀幕魅力和化學效應。
陳昊森飾演懞懂純情的張家漢,完美詮釋出角色令人揪心的心境轉折,絕對是今年轟動台灣影壇的突破新星。曾敬驊飾演的壞壞惹人愛 Birdy,以外放狂傲掩飾內心的猶疑不安,透過表現塑造出與家漢的對比,也突破以往青春愛情電影中常見的「被戀者」的被動框架。他去年曾以《返校》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然而在本片中他不但有更多表現空間,甚至表現力道也更加立體精彩。
兩人不管是浴室的情慾戲、教官室的肢體衝突,以及最關鍵的離島出走,都讓人信服。在海角的那場撕心裂肺的吶喊戲,真是喊進了心坎。配角群如法比歐和王彩樺也都可圈可點,倒是飾演「第三者女孩」的新人邵奕玫(米米)則受限於劇本,角色顯得有些多餘而單薄。
另外,今年目前為止最令我驚豔的電影配樂,就屬此片了。侯志堅譜寫的音樂,融入了大量的銅管,對應片中角色們在高中所參與的管樂隊。以銅管為主體,帶有一絲藍調的即興意味和憂鬱神情,讓人聯想到 Nicholas Brittel 為《藍色比爾街的沈默》編寫的配樂。魏廣皓的小號和陳主惠的大提琴對唱,是那麼倔強、那麼契合、又那麼脆弱的幽鳴,像極了兩位角色若即若離的關係。而在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詞曲/許媛婷、佳旺、陳文華;演唱/盧廣仲)則是傳唱度與深刻性俱佳,使電影未演先轟動,兩者相得益彰(但是魏如萱版本的法文發音才是正確的)。
若要討論電影中比較可惜的地方,剪接勢必是比較弱的一環,跳躍而倉促的回憶片段難以讓情感累積,幾顆鏡頭的斷點也有些突兀。角色在前段培養感情的戲份稍少,也讓人對他們一下子就愛得死去活來,一開始會比較難以進入狀況。就敘事架構來說,以一開始的神父告解開頭,往回倒敘時至此刻的設計也有些不必要。片中宗教的元素更是隔靴搔癢,無論是引用聖經或是關於地獄與救贖的批判,都只有點到為止,缺乏反思力道。而在最後一段若能夠給予更多敘事上的留白,或許會更增添朦朧之美。
但我也能理解這部片就是不想留下模糊與遺憾,因為人生已如是,電影反而成了心裡想望的投射。導演在現實中未能如願與他的 Birdy 重聚,於是電影成了他的容器,導演將他所有的愛與思念傾倒其中,每顆鏡頭都是不捨與「如果當初」的綺想。於是我們透過鏡頭,就彷彿看到了導演眼中的世界。鏡頭中的 Birdy,就是導演當年眼中的那個他,而鏡頭下的家漢,則是導演當年的自己。儘管有些美化、有些莽撞、有些不修邊幅,但確確是充滿著赤誠之情,且隨著時光流逝而越加美好,如同午夜夢迴時想起的彼人。
「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初戀是否一定轟轟烈烈、刻骨銘心?其實倒也未必,然而在本片中我們卻看得出來對於導演來說,他拍的這部電影,正是他對於電影影像(片中有一段類似《新天堂樂園》中主角觀賞底片投放機投影的橋段)和當初那段戀情的愛意延伸。換個角度而言,這部電影就是導演圓了過去那段遺憾的方式,讓自己與 Birdy 的身影,永恆刻印在影像之中。
就好比《愛在黎明破曉時》,導演李察林克雷特同樣是在電影中延續了他多年前的一段美妙邂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讓我想到了梅莉史翠普在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感言中,所引述了「莉亞公主」凱莉費雪的一句話:『拾起你破碎的心,將之化為藝術』(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柳廣輝導演汲取了自己生命中的破碎,將之幻化為藝術。電影成為了一趟療癒之旅,同時也為許多不曾或不敢開口、曾經或依然迷惘的觀眾找到了出口——
「既然決定愛上,一次就一輩子。如果有下次,我會再愛一次」。
-
9.25-9.27 口碑場
9.30 全台正式上映
-
特映邀請:#氧氣電影
@yournameengravedherein
#陳昊森 #曾敬驊
高中畢業紀念冊主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11/26,我回母校成功高中對二十多位老師授課(國文、英文、地科、化學、公民、地理、家政),老師很貼心找出我那年的高中畢業紀念冊。
我當時在臉書貼出了我同屆的李明璁與吳明益畢業大頭照。臉書迴響很大的都不是我,而是李明璁與吳明益。
正巧我們三人都認識,但都是分別在不同年份。明璁是短暫文藝社的社友,一直到後來是研究所的老同學與多年室友,吳明益則是後來我們一起擔任青輔會壯遊台灣的評審。
明璁是活躍的社會學者與文化觀察者,我本來就認為他不該被關在學院的學術高塔,釋放出來才有自由靈魂,有更豐沛的創造力。
吳明益則是我內心一直覺得難以超越、同時也是值得尊敬與學習的標竿。
剛好看到這期Verse與聯合文學都會刊登他的專訪,Verse總編張鐵志提到約訪吳明益的困難與驚喜,聯合文學總編王聰威也在編輯前言提到吳明益的趣事(不是明益個人,而是他廣大的讀者)。
吳明益每個作品我幾乎都有,而且是認真閱讀,每本書背後都傳達很強韌的執著與文采。
十年前,當我的寫作卡關時,一直在摸索與尋找,我的問題是什麼?我該如何突破?心中想的就是吳明益的作品,他是如何突破,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學戰場?
後來當我讀到《家離水邊那麼近》時,我大概懂了。
從2010年的《旅人的食材曆》到2014年九月《風土餐桌小旅行》,中間隔了快四年。我才真正寫出自己的代表作。
此後,才逐漸將長久累積寫作的能量釋放出來。一直到《風土經濟學》與《精準寫作》的出版,我才確認自己的兩條寫作路線,也會持續開展下去。
寫的主題不是市場流行的課題,而是有點任性,讓讀者可以認真思考與實踐的內容。
也許這樣有稍稍趕上吳明益的腳步,包括作者的執著意志,再加上一點點文采。
我最近才交完書稿,又準備籌劃下一本、下下一本,甚至下下下一本。
因為想法都持續開展著,有時候我寫書,但大部分的時間是書在寫我。
這種奇特狀態,讓我長期處在角落生物的位置,既旁觀又參與。
這是我最喜歡且自由的狀態。
認真且執著的活著。
高中畢業紀念冊主題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拾起破碎的心化為藝術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像是一本簽滿了同學塗鴉的畢業紀念冊——有點粗糙、有些天真,但卻帶著初生之犢的愚勇衝勁,以及未經雕琢的私密質樸,讓人不知不覺就掉入了記憶的漩渦,跟著兩位主角再次經歷初戀的狂飆與失落。
故事改編自柳廣輝導演高中時期的親身經歷(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為其高中同學),那時剛剛解嚴,片中也重現了許多那個時代的場景,像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民眾謁陵、老舊火車與電話亭等等,整體美術設計頗具野心和規模,塑造出一個懷舊傷感的時空膠囊。
不過這並不是一部時代史詩劇,甚至也不是那麼典型的同志愛情電影,而是更純粹且含蓄地描寫成長過程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羈絆——直到長大之後才明白原來那叫做愛情。整部片就如仍在摸索自己的青春期一樣,兩位主角在經歷歲月的淘洗跟沈澱後,逐漸勾勒出心底那個無法忘懷的名字。而驀然回首時,當年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教室中偷瞥的眼波(像極了《春光之境》與《燃燒女子的畫像》),都化作思念與感慨的養分。
儘管大致上「相遇、相戀、相離」的敘事結構並不新穎,且最後一段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春光乍洩》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最後一顆長鏡頭透過魔幻的巧妙手法,呈現出年少時無拘無束的喜樂,扎扎實實地打中了我。將原本單純的緬懷傷感,昇華為一種平行時空的寄託祈願與豁然放下。整部片之所以得以成立,完全仰賴陳昊森與曾敬驊兩位男演員的銀幕魅力和化學效應。
陳昊森飾演懞懂純情的張家漢,完美詮釋出角色令人揪心的心境轉折,絕對是今年轟動台灣影壇的突破新星。曾敬驊飾演的壞壞惹人愛 Birdy,以外放狂傲掩飾內心的猶疑不安,透過表現塑造出與家漢的對比,也突破以往青春愛情電影中常見的「被戀者」的被動框架。他去年曾以《返校》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然而在本片中他不但有更多表現空間,甚至表現力道也更加立體精彩。
兩人不管是浴室的情慾戲、教官室的肢體衝突,以及最關鍵的離島出走,都讓人信服。在海角的那場撕心裂肺的吶喊戲,真是喊進了心坎。配角群如法比歐和王彩樺也都可圈可點,倒是飾演「第三者女孩」的新人邵奕玫(米米)則受限於劇本,角色顯得有些多餘而單薄。
另外,今年目前為止最令我驚豔的電影配樂,就屬此片了。侯志堅譜寫的音樂,融入了大量的銅管,對應片中角色們在高中所參與的管樂隊。以銅管為主體,帶有一絲藍調的即興意味和憂鬱神情,讓人聯想到 Nicholas Brittel 為《藍色比爾街的沈默》編寫的配樂。魏廣皓的小號和陳主惠的大提琴對唱,是那麼倔強、那麼契合、又那麼脆弱的幽鳴,像極了兩位角色若即若離的關係。而在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詞曲/許媛婷、佳旺、陳文華;演唱/盧廣仲)則是傳唱度與深刻性俱佳,使電影未演先轟動,兩者相得益彰(但是魏如萱版本的法文發音才是正確的)。
若要討論電影中比較可惜的地方,剪接勢必是比較弱的一環,跳躍而倉促的回憶片段難以讓情感累積,幾顆鏡頭的斷點也有些突兀。角色在前段培養感情的戲份稍少,也讓人對他們一下子就愛得死去活來,一開始會比較難以進入狀況。就敘事架構來說,以一開始的神父告解開頭,往回倒敘時至此刻的設計也有些不必要。片中宗教的元素更是隔靴搔癢,無論是引用聖經或是關於地獄與救贖的批判,都只有點到為止,缺乏反思力道。而在最後一段若能夠給予更多敘事上的留白,或許會更增添朦朧之美。
但我也能理解這部片就是不想留下模糊與遺憾,因為人生已如是,電影反而成了心裡想望的投射。導演在現實中未能如願與他的 Birdy 重聚,於是電影成了他的容器,導演將他所有的愛與思念傾倒其中,每顆鏡頭都是不捨與「如果當初」的綺想。於是我們透過鏡頭,就彷彿看到了導演眼中的世界。鏡頭中的 Birdy,就是導演當年眼中的那個他,而鏡頭下的家漢,則是導演當年的自己。儘管有些美化、有些莽撞、有些不修邊幅,但確確是充滿著赤誠之情,且隨著時光流逝而越加美好,如同午夜夢迴時想起的彼人。
「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初戀是否一定轟轟烈烈、刻骨銘心?其實倒也未必,然而在本片中我們卻看得出來對於導演來說,他拍的這部電影,正是他對於電影影像(片中有一段類似《新天堂樂園》中主角觀賞底片投放機投影的橋段)和當初那段戀情的愛意延伸。換個角度而言,這部電影就是導演圓了過去那段遺憾的方式,讓自己與 Birdy 的身影,永恆刻印在影像之中。
就好比《愛在黎明破曉時》,導演李察林克雷特同樣是在電影中延續了他多年前的一段美妙邂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讓我想到了梅莉史翠普在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感言中,所引述了「莉亞公主」凱莉費雪的一句話:『拾起你破碎的心,將之化為藝術』(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柳廣輝導演汲取了自己生命中的破碎,將之幻化為藝術。電影成為了一趟療癒之旅,同時也為許多不曾或不敢開口、曾經或依然迷惘的觀眾找到了出口——
「既然決定愛上,一次就一輩子。如果有下次,我會再愛一次」。
-
9.25-9.27 口碑場
9.30 全台正式上映
-
特映邀請:氧氣電影 劉心宇 April Liu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陳昊森Edward Chen 曾敬驊
高中畢業紀念冊主題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持續賣書、
一個持續報導,
兩個不同的媒介人生,
仍在這滾滾紅塵學習、踽踽獨行,
千方百計只想要你能看見美好。
在新村芳書院的息書房,
村民開講與你一起聆聽與對話。
關於讀書,有太多的想望。
今天在新北市瑞芳「新村芳書院」的一場「媒介人生」的村民開講中,有了與宇庭的第一次相遇,因為書院的平台的媒介,也讓媒體人與獨立書店經營人,有了不同的激盪與攪動。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宇庭說:「我的書包裡永遠有一本書,閱讀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閱讀,確實是自己沉浸在相當個人的一段過程。我自己前幾天就因為閱讀「CSI:犯罪現場」,躺在沙發上徹夜讀完,闔上書本時已經東方魚肚白。
宇庭開講過程,今天令我印象也深刻的一句話是:「從書本中的一段話,或許就讓你刻苦銘心,一輩子記得。」
確實,在高中時期的我,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劇情中,或許早已經不記得如電影腳本般的片段,或許已經不記得主角姓名,甚至可能張飛岳飛滿天飛,但至今仍記得李莫愁的吟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原詞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1190-1257)的《摸魚兒》)。或許是,當年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紀,體內賀爾蒙的化學反應吧。
戴著黑框眼鏡、看似斯文的宇庭,談起自己的成長歷程,偶而冒出不少人生的冷笑話,引起會場笑聲不斷,但笑聲背後都是講者刻苦銘心的血淚史。
開新手書店的鄭宇庭小學念了三所、國中念三所,國中重考高中,高中沒畢業,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唸五年,他笑稱是「人生失敗組」。
求學過程,他笑稱自己只有國文及格,最終,還是念了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更是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究竟,在遠景出版社出版的套書,如何拯救一名只求能夠畢業的徬徨少年?究竟,他如何解析武俠小說對於人性的刻畫?
鄭宇庭當服務生端過盤子,你想知道他最害怕的是那一種排餐嗎?他在閱讀寫作補習班教過閱讀寫作,也在電影院放過電影。
曾流浪台東大學與台灣各處的私立大學當通識中心約聘老師,他如何告訴學生怎樣面對他開出的書單?
宇庭考上兒童文學博士班沒能讀畢業,2013年2月因為父母的關係,回台中與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成立了一間「新手書店」,從賣100本書起家,始終堅持「獨立選書」,完全維持「手工業」與「自耕農」精神經營新手書店。
不談夢想、不講理想、他相信「閱讀」這件事可以透過開實體書店來實踐,
讓文學與知識走入繁華熱鬧的街頭,是生命裡最大的心願。
面對台灣許多的獨立書店,一家家興起,也有撐不下去的同業。有些如何透過複合式經營繼續實踐開書店的理想,宇庭提到許多開書店老闆的第二代,如何承接或放棄,這在我的家鄉新竹新埔,就有實際的例子存在。
在目前台灣160家獨立書店中面臨的選書、購書瓶頸,他又如何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克服書業困境的突破性嘗試。希望透過獨立書店的集結,以各書店專業選書和社群經營的能力,成為出版人強而有力的後盾,持續推動出版產業的良性競爭,並且打破現有圖書經銷區域不均衡發展的現況,使文創工作者的活力和巧思能真正在市場上發光發亮。
美國作家凱薩琳‧艾登(Katherine Arden)處女作「熊與夜鶯」推出後,在國際上大獲好評,不僅成為亞馬遜年度百大編輯選書奇幻小說第一名,也橫掃全美暢銷書榜。這是一部充滿冬夜魔法的奇幻故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鄭宇庭,為「熊與夜鶯」所寫的推薦文說:「我喊了2次好看,真真實實的大喊。」
鄭宇庭表示,作者寫主角群的故事,及他們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將民間故事與幻想素材,雜揉在女主角的現代成長故事裡,「解放傳統童話與幻想故事的侷限,與讀者直接對話,是個美妙的邀請」。
文化雜誌「fountain新活水」復刊滿2週年,舉辦為期一個月特展。復刊滿2年的「fountain新活水」9月號最新一期,也嘗試跨出台灣,以「香港為什麼:我們應該一起補的這堂課」為主題,持續秉持記錄過去、表現當代,介入未來的精神,為香港文化與這個夏天的香港精神留下紀錄。
「fountain新活水」也與全台6家獨立書店串連,搭配其中6期為主題,從9月2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推出「主題選書展」。包括台北的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灣e店、台中新手書店、台南烏邦圖書店、高雄的無關實驗書店、三餘書店。
20190921
想聽聽宇庭選那一本書,作為自己孩子的床頭書讀本?
想知道他的小孩學老爸,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啥?
歡迎您來聽聽鄭宇庭怎麼說,怎麼講:(從1: 01:48 開始)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videos/1120950321423621/?t=31
一個人就是一本書,「新村芳書院」藉著每月邀請兩位不同領域與背景的講者在村民開講中分享他們的故事;透過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與持續熱情之所在,有機會擴展自己的視野之餘,也有機會從他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
#新村芳書院
#鄭宇庭的獨立書店人生
#村民開講
黃旭昇講述內容: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與一本王子月刊談起……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理念承傳)5 Min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5 Min
伍:與山長對話分享 (撞見美好)40 Min
六:現場與直播問答 (共好成長)隨機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1、 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出生的女兒,與一本國小三年級的「王子月刊」談起……
2、 中央通訊社 國內新聞中心 新北市記者 (編採資歷31年) (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海巡)
3、 專業技能:人際溝通 · 書寫 · 訪問 · 傳播 · 導遊 · 議題設定 · 攝影 · Public relations
12. 記者是薪水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唯有擁抱熱情,讓人堅持下去。
******************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1、 ●在記者室沙發睡著的女兒們……
2、 ● 921集集地震、88莫拉克風災、蘇花公路陸客翻車、花蓮大地震、陸客火燒車、復興航空南港空難、乘風破浪前進釣魚台、
3、 ● 記者的思考模式:冷靜、觀察、懷疑
記者心中要有一把尺──客觀、中立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 台灣路竹會資深車隊志工 會刊總編輯 網站規劃 田野調查策劃
● 瑞士、比利時、葡萄牙、加拿大、法國、義大利 藝術節攝影書法志工
● 新北市歡樂耶誕溫馨圍爐 公益活動策劃 (2012~2014 連續三屆)
● 船仔頭藝術文教基金會、 比悠瑪(Piuma)部落 網站設計 專案顧問
● 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 志工 、「大家來說生命故事」讀書會 顧問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
● 楊文逸:為偏鄉畢業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
● 邱銘源:守護土地、實踐里山精神的導演
● 林峻丞:返鄉在地創生復興、關懷學子、跨域青年
● 陳香吟:實踐里山精神 陳香吟幫礦工爺爺賣菜
● 吳明慧:藥師也是水上救生教練 現代神農義診行遍天下
● 施岑宜: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
● 蒙古拉力賽 甲飽隊壯遊讓世界看見台灣
● 愛樂種子深耕琴音 翻轉孩子人生夢
● 索羅門: 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
● 台裔芬蘭青年尋親記
● 將軍的女兒尋找老爹的黑白照片
● 八里文旦:南蜂炮、北天燈,南麻豆、北八里。
● 李素津: 為尼泊爾與台灣偏鄉孩童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