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高中歷史怎麼讀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高中歷史怎麼讀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chulich (風前塵埃)看板SENIORHIGH標題[情報] 歷史盲點筆記分享 + 讀書心...
高中歷史怎麼讀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19:18
想做的事情總是太多,能用的時間永遠太少。但是真正的時間管理,重點不在行程安排得有多緊湊,而是了解待辦事項的重要性,接受不完美,並且做出取捨。 - 我們的生活中 塞滿了永遠勾不完的待辦事項 每當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插隊進來 我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這件事情很重要,有空就要馬上去做。」 但事實上呢? ...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98fUN6pQLLFTVF0MHdmYW1aTmM
先上連結 (文末會再附一次)
----
本文架構:
0.前言
1.筆記說明
2.歷史讀書心得
3.推薦補充書單
----
0.前言:
歷史應該算我較拿手的科目
(北一模全對 二模錯一 學測錯一)
故整理出這份筆記 以供有需要的板友使用
----
1.筆記說明
有別於clear上那種重點筆記
所謂盲點筆記 就是整理學生常常誤解的部分
並補充相關課外知識
但這裡所謂的課外知識 並非我從課外書籍上抄來的
而是選自成千上萬的題庫裡 從其中的題幹裡擷取的
換句話說 這份筆記裡一切課內課外的知識點
都是題目中考過的 至於題目來源 可參考我第一篇文章
綜上所述 本份筆記的編撰原則就是
盡量補充課本上沒有說明清楚 或是說了 但容易誤解的部分
雖然如此 也有一部分是課內知識的橫向整理
Ex:以各主題區分(兵制.科技.稅制.清末條約)......等
唯須注意的是 本篇筆記略過許多重要但基礎的知識點
設定讀者是有一定程度 並開始學測複習的考生使用
理想使用時間點是大致複習完一遍學測範圍後再使用此筆記
連結點開之後應該會有四部分
最右邊的選修歷史 是第五冊第一次段考的範圍 學測生可略過不看
左邊三份則分別是 "台灣史+中國史" "西方上.中古史" "西方近代史"
有別於課本按冊數區分 此處是以內容為分界
----
2.歷史讀書心得
許多人說歷史單純是背科 我個人認為這是現行考試制度所導致的
認真去研讀的話 歷史還是有許多可供思辨之處 但這裡先略過不提
以下將我個人讀歷史科(學測範圍)的心得分作幾大點整理
Q1:年代要背嗎?
這是許多人讀歷史科時常見的問題 以學測範圍而言
帶有年代的事件應該不下1000件 要是全都背起來還得了XD
所以第一步絕對是先區分 哪些年代要背
此外 年代最重要的意義並非年份數字 而是它所代表的事件順序
甚至是該時的時空背景 比如說 獵殺女巫最盛行的年代是14~17世紀
你單看這個年代好像很空泛 但仔細一看不難知道
14世紀 首先是黑死病爆發 又正逢文藝復興 所以提供了獵殺女巫的起因
17世紀是科學革命的高點 講求科學自然會排斥晦暗不明的異端宗教
其後的18世紀是啟蒙運動 個人思想的解放也為這種不人道的活動畫下句點
回過頭說 以上的理由推導難道是必然正確的嗎? 當然不是 歷史不像數理科
有很強的邏輯性 而是我們回過頭去賦予它一個合理的解釋 但其中的正確性
是難以驗證的 尤其高中生更無須思考到這點 然而 藉由年代與邏輯的推導
對於幫助記憶以及增加史感 絕對是有幫助的
回到正題 哪些部份的年代是要背的? 哪些不用?
很明顯地 清末到民國初年 以及西方近代史 兩部分
是較為著重年代及先後順序的章節 其他像是古文明 西方中古史
年代的可用性則稍弱一點 當然具體究竟哪幾個事件要背 哪些不用
這也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區分清楚的 更何況分了也沒用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 考題出越多的章節 年代肯定越重要
Q2:如何增強記憶速度?
對於歷史這類吃重記憶性的科目而言 擁有背景知識肯定是最重要的
以我來說 我考前半年總共只花了大約28小時在歷史科(含做題)
但這期間我已把四冊範圍讀過5遍 題本兩本 模考題1500題
主要依靠的也是背景知識
然而對於大部分志不在此的人而言 對歷史科的印象應該是一片空白的
這邊提供兩大點記憶輔助用法
(1):口訣
這應該各科都適用啦 XD 尤其年代特別好用
比如清末年代特別繁雜 我當時記的口訣諸如:
1840(鴉片戰爭) 諧音:你爸死了
鴉片戰爭的歷史意義很基礎 象徵著中國近代首次遭外力叩關
就像好端端的一個早上 你爸突然死了 很驚嚇吧!
其他的還有1874(牡丹社) = 日本去死
1858(開港) = 你爸我爸 這個有點難懂 我自己是把他記成
開港後洋人很多 白X氾濫 所以你爸可能也是我爸 XD
其他的像是羅馬民主進程: 寶石通一粒
保民官 --> 十二銅表 --> 平民貴族可通婚 -->
執政官有一位須為平民 --> 公民立法會議
諸如此類的不勝枚舉 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自己覺得好記即可
(2):正反記憶點的運用
(這個感覺比較玄一點 之後有時間的話希望能打一篇完整且適用各科
而較為抽象的讀書方法論 此處先略)
我個人認為這個方法較適用於難以系統歸納的細部知識點
無庸置疑 對於大多人而言 邏輯且連貫性高的知識點較有助於記憶
比如: 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這個知識點應該背也不用背 因為他非常直觀阿
這邊姑且稱為正記憶點 (沒有學理依據 純屬個人命名)
相對的 "宋初統一天下的並非趙匡胤 是他的弟弟"
"消滅宋朝的並非成吉思汗 是忽必烈"
諸如此類的"並非" 便象徵著其有違大多人的思路模式
我個人在記憶這類型的知識時 都是先正記 然後加個點
具體一點而言就是將 這個事件要反記 跟 這個事件 一起記憶
所以想到是誰消滅宋朝時 第一個聯想是 "勇武的成吉思汗"
接著想到這件事要反記 所以推想到"忽必烈"
我不知道這種記憶模式是否適合每個人 但對我而言十分實用
唯須注意倘若記憶點一多 或是時間拉長 而容易導致觀念混淆
所以能系統歸納的還是系統歸納為好 考前再用此法為佳
----
3.推薦補充書單
這部分適合時間充裕 且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參考
如果是準考生的話 CP值有點低 XD
通史類的話肯定是史記 白話版還是原文版也不是太重要
我個人是兩種都要讀過 讀原文的話可以選精選本 以免耗費過多時間
司馬遷的文筆可讀性還是蠻高的 此外 資治通鑑也是非常有趣
尤其是柏楊版的資治通鑑 他首先就先翻成白話 所以容易閱讀
此外柏楊又有針對特定事件 以及原作者司馬光附註在書中的評論
再作一次批判 看了會覺得很過癮 如果讀了覺得不夠
可以再找李敖評論柏楊的相關著作 看三個史學家跨時空互嗆 真的非常有趣XD
PS:資治通鑑很貴(整套全新15000 二手書市價7~8000)
也非常厚(平放著疊起來差不多跟一個人一樣高)
我自己是只有讀前20集(三家分晉~三國時期) 總共有72本
建議先買最前面幾本讀讀看再決定要不要買整套
此外也可買 王夫之 的 讀通鑑論 來看看
我是還沒買到 但我的老師很推這本@@ 應該有品質保證(?
此外 推文中也有板友(littletool)推薦
甘懷真或伊藤道治的中國通史
以及MiddleRe推薦的 錢穆 國史大綱 (這本我也正打算要買XD)
斷代史的話 市面上現在很多史普書籍 不妨都讀讀看
標題不外乎是 "XX朝的那些事兒" "XX朝原來是這樣!"
可讀性高 考證也蠻詳細的
我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是 清史 民初史 中共史 跟 金融史
這部份真的很吃作者學養 我個人覺得 二月河 跟 高陽 寫得非常好
其中高陽的歷史考證似乎又多一點 二月河則是可讀性高一點
民初史的話我感覺各家都差不多 畢竟離近代不久
中共史的話 挑書原則肯定是 別選簡體書XD 不然什麼都看不到
我自己是覺得文革史最有趣 像是 "魂斷北京城" "上海生與死"...等
這類的側面書寫都蠻有趣的
金融史的話 現在最有名的大概是宋鴻兵 的 貨幣戰爭吧
其他好書也很多 但我自己也在摸索 就不做過多評論了
----
文末再附一次筆記連結: https://goo.gl/MdDS4o
如果覺得筆記整理得還可以 請別吝惜您的推QQ
雖然是用上班時間打分享文的
但整理筆記跟寫心得耗費的心力三言兩語也說不清
各位的支持是我分享筆記的動力了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4.44.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17812165.A.0D8.html
謝謝您 教會與十字軍部分已更正
西班牙及阿拔斯的部分是我從題本詳解抄下來的@@
晚點確認後更正
不過您也看太快了吧!
之前在北京原本要買這本的簡體版
結果不會打拼音找不到QQ
最有印象的大概是他說漢武帝是割屌皇帝吧
我那時才國一 看了覺得很過癮
後來看到李敖批評這段 才發現柏楊好像主觀臆斷不少東西@@
對儒家的看法也有點死板
不過資治通鑑的版本好像也沒太多種XD
已把您的推薦加入內文囉~~
M大不是推過了嗎XD
※ 編輯: Schulich (223.134.44.92), 02/05/2018 16: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