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
《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其實可以是自然科課程或探究與實作的延伸(隔壁班好同學做聖嬰現象)、新聞事件的剖析(例如:有人做硝酸銨的爆炸)生活中的議題(剛剛發現特優的有兩件做空污)
可以先確定自己想報的類別再去思考身邊有沒有好的題材
我自己是拿專題研究的內容去投稿小論文( ´▽` )ノ專題當時是因為高一觀測太陽黑子然後就開始好奇太陽的活動活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於是研究磁暴
2.要怎麼開始寫小論文
其實就跟國一學的科學方法一樣,有問題之後就是形成假說然後驗證他!可以藉由閱讀文獻資料或是做實驗來驗證
3.如何引用文獻
後圖是隔壁班同學的文獻探討表格(題目:聖嬰現象與臺灣東部近海漁獲之相關性,作者:李伃芳)是我覺得她作品的亮點!如果你找到的資料有些共通點就可以整理成表格比較
或者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前人在....年的研究指出........」或是直接寫出前人的句子,然後要記得引註資料的格式!
4.如何訂標題
很多人會想說是不是要有什麼諧音雙關當標題(中小學科展常常這樣)但我們地科老師說高中不用玩這套,就完整陳述你的研究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的題目是「影響磁暴因素探討——以 cycle22 為例」
5.類似的主題如何展現不同
這個真的很難🥺我覺得資料取得大家應該都差不多,但針對一份資料,你可以用其他呈現方式或是提出不一樣的論點(但我覺得這個比較偏社會科學能做的)
以我自己的歷史報告為例(不是小論文,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的例子)我當時是採訪賽德克族的學姊,然後我當時就有問除了風俗民情以外的內容,就是關於賽德克族人怎麼看霧社事件,最後提出「賽德克族後代對於祖先霧社事件的看法」
6. 如何寫結論
結論可以用列點式的!我自己覺得這是能囊括所有重點的方法!然後記得研究目的要跟研究結論對齊(研究目的第一點對到結論第一點)也能同時看自己的研究目的有沒有達成
7.研究背景介紹
如果做自然科學類的內容做到比較深的或比較少人清楚的領域,就需要研究背景介紹
像我們就花了2頁的篇幅在寫磁暴與太空天氣的內容
8.格式真的超重要
我們都戲稱小論文是格式第一的比賽,所以一開始打的時候可以就照著規定標號,然後最後全部打完再確認一次格式(有人說不會排版,我不確定是系統操作問題還是圖片的排版問題,因為小論文有很明確的排版方式)
圖片不會排版可以看曉明女中的那篇範例!
9.真的不知道怎麼下手?多看別人的作品!
我自己當時找了很多太空科學與太陽週期的小論文來閱讀,這是快速了解小論文寫法的方式,可以快速累積實力,也可以從中找到許多靈感
10.全程會花多久時間?
我自己這份小論文從開始撰寫到投稿歷時一個半月(因為有老師監督進度(;´༎ຶД༎ຶ`)前面的資料處理倒是做得蠻久的,從高一下就開始做到高二上,我覺得前面的資料處理和數據的收集比較花時間,撰寫的部分大約1~2個月左右,看你想要在上面投資多少時間
11.怎麼樣的小論文比較容易得獎
今天以這個問題作結,我覺得小論文是評審評哪一份寫得比較符合他的口味,再怎麼努力也是主觀的,很難有個客觀的標準說哪樣比較好,或者是沒有寫到這個加一分、寫到那個加兩分等等。這邊的內容純粹是一些我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我不是評審,就供大家參考看看!
以上!謝謝看到這裡的你(⁎⁍̴̛ᴗ⁍̴̛⁎)
希望多少有點幫助_(´ཀ`」 ∠)_
如果覺得有幫到你,可以分享給你所有的朋朋~
#108課綱#小論文#備審#學習歷程#乙烯分享#學測#申請入學
高中實驗報告範例 在 HC愛筆記 財經部落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059.《書評&抽書-為什麼要睡覺?》
當初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這本為比爾蓋茲 2019 年度選書,
而且原文版在 Amazon 評論數高達 14,021 個,評分 4.7 顆星接近滿分。
人如果一天睡 8 小時,就佔了一整天的 1/3,
占比這麼高,但我們卻沒有認真研究過「睡眠」,
究竟一天要睡幾個小時?要怎麼提升睡眠品質?
睡眠的功用為何?夜貓族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睡眠不足會有什麼慘痛的後果?
你是否曾有這些疑問呢?
這本書雖然是科普書,但並非只有研究報告、實驗結果等等乏味的數據,
書中會提到人類的發展、動物的演化、生活化的案例等等,來提升閱讀的趣味,
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一直感到驚嘆,原來我們每天的睡眠是這樣的在運作。
書裡講到很多有趣的議題,
像是最近快開學了,國高中要不要延後到校?一直吵得沸沸揚揚,
這本書內容剛好有講到,作者是鼓勵讓孩子多睡覺晚點到校的,
主要是青少年的近日節律較晚,六七點就要起床,會大大影響學習的成效,
國外有對校園學生進行研究,確實有數據說明晚到校的學生成績並不會輸給早到校的學生。
在書裡也有提到透過安眠藥助眠的不良後果,
基本上作者是不建議使用安眠藥的,應透過其他方式來幫助入睡。
另外,他也提到疲勞駕駛的危險程度甚至更甚酒駕,
但酒駕受到的關注度卻遠高於疲勞駕駛。
其他像是
睡眠不足如何影響減重效果?
癌症、阿茲海默症、躁鬱症等等跟睡眠不足的關係
為什麼有人說睡眠學習法,真有此事嗎?
出國旅行時差問題如何解決?
做夢的用途是什麼?夢境解析是真的嗎?
等等跟睡眠有關的問題在這本書都能得到很好的說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書來看,我非常推薦!
#為什麼要睡覺 #比爾蓋茲書單 #讀書心得 #書評 #閱讀 #失眠 #睡眠
-
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自行購入,
這邊大力推薦 Pubu 電子書平台 (我自己也是用該平台來閱讀的)
只要手機、平板下載「Pubu」App 就能隨身閱讀喔!
⭐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188929
🔥下單使用我的優惠代碼:「hclovenote」,還可再享83折優惠喔!
-
💯感謝 Pubu 提供了三本電子書免費送給大家
【抽書活動規則】
在本篇文章按讚,並留言跟大家分享
「您每天平均睡眠時數多少?睡眠狀況如何?」
(此為FB活動,IG的朋友記得來FB粉專留言參與)
本次主題留言範例:(不要複製別人的留言喔!)
=> 平均每日可以睡六個小時。時常做惡夢。
=> 平均每日睡七個小時。起床總覺得睡不夠。
-
【活動截止時間】
08/31(二) 晚上 12:00 以前
【抽獎公告時間】
最慢於 09/03(五) 晚上 12:00 以前公布得獎名單
總計會抽出三名得獎人(不會主動通知得獎的朋友領獎,記得來粉專看抽獎結果哦!)
若您喜歡這則貼文,歡迎幫我「按讚👍」或「留言鼓勵💪」,謝謝🙏
-
👇👇👇延伸閱讀👇👇👇
0055.《用一萬五輕鬆投資千金股-中信小資高價 30 ETF(00894)》
👉 https://www.facebook.com/hclovenote/posts/3039993662902572
高中實驗報告範例 在 Welk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繪圖雜] 2020雜談
是說去年開始在角川帶班教新手打怪,因為雜務變多所以就比較少浮水,總之花了滿多心力在備課的,東西超雜來隨便貼點範例圖之類的ヽ(•̀ω•́ )ゝ✧
我覺得會畫什麼是一回事,要把一件很龐大的事情在有限的時間有次序有邏輯地講出來是最困難的事,因為有些環節就是盤根錯節,先講A還是先講B更有效實在是很燒腦>
其實明年的稿子已經交了幾件,這週場次週三也會發新圖,接了長期課其實生活節奏改變很多所以明年想重新調整一下生活跟接案的部分,打算多畫一點自己的圖應該就會比較常浮水貼圖了ヾ(*ΦωΦ)ノ
*****
最後有點好奇大家有沒有想聽我分享什麼的,著作權還是民法契約啥的覺得我法條解讀應該還可以,接案都用得到(以前待過智慧財產權事務所一小段時間),最近比較熱心觀察的東西大概是畫圖的大腦模式吧~算是心理學相關的不過我就外行湊熱鬧講講XDDD
所以如果有什麼畫圖相關的東西大家覺得聽我講啥會有興趣的,可以留言一下讓我知道,我有興趣的題材以後有空也許再來寫寫心得💪💪
高中實驗報告範例 在 BIBICHAO-趙之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這是一本關於“習慣”的科學研究報告書,沒有快速改變習慣的祕方,因為人有百百種,改變習慣亦沒有單一公式,不過本書讓我們透過諸多科學實驗後的結果,來瞭解“習慣”是如何運作,然後再去嘗試也許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改變不想要的習慣,建立新的習慣。
書裡面也有許多有趣的實驗結果,例如:習慣一起吃晚餐的家庭,小孩完成作業的能力較強,在校成績較好,較能控制情緒且較有自信。每天起床後有鋪床褶被習慣的人,工作產能較高,較能正面思考,有毅力嚴格執行預算不超支。
2009年一群接受資助的研究員發表了一篇全新的減重報告。他們訪問了1600位肥胖病患,請他們聚精會神把吃進肚子裡的東西記錄下來,目標很簡單:一周至少記錄一天。
萬事起頭難。受訪者一開始要嘛忘了帶筆記本,要嘛吞了點心卻忘了記錄。不過隨著時間,大家慢慢養成一周記錄一天的習慣,有時則不只一天。許多受訪者開始每天撰寫飲食日記,久而久之養成習慣,繼而看出之前未意識到的慣性模式。
有人發現,他們習慣在某個時間補充點心.零食,因而補食時間一到,便改以蘋果或香蕉取代。有些人會利用飲食日記,計劃下一餐的菜單與食譜,因此用餐時間一到,他們就按照擬定的菜單進行,既吃得健康,又能遠離垃圾食物。
這些研究人員並未給這些肥胖病患任何行為上的建議,只要求他們每週撥出一天,寫下那天所吃的東西。不過“飲食日記”這個核心習慣,幫助其他習慣打下基礎,讓新習慣易於開花結果。實驗進行六個月後,習慣每日撰寫飲食日記的受訪者,甩掉的肥肉是其他受訪者的兩倍。
*
本書中提到習慣的運作迴路,提示-慣性行為-結果(類似獎勵)。
改變習慣的黃金律可參考為,提示與獎勵不變,改變慣性行為。當然要添加一些“渴望”.“信任”(相信自己能做得到)以及“自律”。另外,先著重建立一個像飲食日記的核心習慣,也有助於影響其他習慣架構。
P68提及:為了進一步瞭解“渴望”對習慣養成的影響力,先想象一下運動習慣養成的過程。2002年,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一群研究員想瞭解為什麼人有運動的習慣。他們訪問了兩百六十六位對象,大部份受訪者每週至少運動三次。研究人員發現,很多人是突然心血來潮開始運動,也有人是突然多出閒暇時間,或想疏解壓力。無論動機為何,他們持續運動(亦即養成習慣)都是因為渴望某種獎勵。
百分之92的人表示持續運動是因為運動讓他們“感覺很棒”,他們漸漸對運動後腦內啡和其他神經化學物質有所期待。另一組受訪者表示運動會帶來成就感,這些人渴望每天追蹤記錄進步所帶來的勝利感,而這種自我犒賞讓運動變成例行公事。
P128:過去十年來針對運動如何影響每日習慣性行為的多項研究顯示,人們開始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後,儘管是一周一次,也能改變其他多項不相關.無交集的生活模式,而且改變是淺移默化.不知不覺的。
有運動習慣的人通常吃得較為健康,工作產能也高,他們對於同人與家人較有耐心,也比較沒有壓力。運動是核心習慣,可以帶動廣泛而全面的改變,讓人更輕鬆地培養其他好習慣。
*
最後再來十個書中讓我怦然心動的內容:
1.威廉.詹姆斯:我們這輩子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的總和,實用的習慣.情緒的習慣.理智的習慣。習慣被系統化組織進我們的幸或不幸,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命運。
2.以上指出相信的意願是成就改變信念最重要的要素,而創造那個信念的方法就是習慣。習慣是:第一次做一件困難的事,但很快那件事就會越來越簡單,最後有了充分的練習後,就可以半機械式地做下去,或幾乎不需要用任何的意識。
嚴格來說,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熟慮後作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
3.一旦我們選擇我們要成為的人,如果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如果能養成習慣,那麼改變就能成真,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4.習慣一變,連帶腦袋也跟著改變。
5.只要習慣對了,沒有辦不到的事。
6.改變習慣不見得有速效,也不見得輕鬆容易。不過改變習慣絕對可行。
7.調整過的習慣回路能否永久定型,取決於信任。
8.自律對於學習表現的影響高過智力天賦,而意志力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因為技能是每天都很穩定的東西。當你學會強迫自己上健身房.開始唸書做作業.吃沙拉不吃漢堡的時候,發生的其中一件事是你開始改變思考方式。更能控制自己的衝動(包括情緒的衝動),學習如何讓自己不去注意誘惑。一旦進入意志力的軌道,腦袋就會被訓練幫助你專注目標上。
*這篇非常有趣,是以星巴克的一套教育訓練進行研究,教導員工如何用意志力,達到無論遇到任何離譜的狀況都能親切.貼心的服務。
9.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學論」寫道:有些思想家認為人天生善良,有些思想家則認為是習慣造就人,另外還有一些思想家認為是教養起了作用。而亞里斯多德認為,習慣最為至高無上,不經思考發生的行為證明了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所以培育種子前必需先整地,如果要讓學子能夠明辨是非,就必須事先預備好他們的心智習慣。
10.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的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習慣不如表面上那樣簡單,習慣深植在我們的腦海,但習慣並非命運,一旦知道方法,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每天數百個習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引導著我們,讓我們有辦法處理家事與工作,對小孩說話的方式,每餐吃什麼,晚上是否喝啤酒……然而不管有多複雜,每個習慣都是可塑的。酒癮嚴重的酗酒人士可以清醒,運作不良的公司可以轉變,有情緒障礙的高中輟學生可以成為最成功的經理。這些範例都能在此書中找到。
一旦我們瞭解到習慣的重塑,就更能掌握習慣的力量,唯一剩下的選項就是“開始努力”。誠摯推薦──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