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中女兒叛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中女兒叛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中女兒叛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中女兒叛逆產品中有1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衣服塞進褲子裡| 前二天女兒跟我說:「以前我剛回台灣唸書的時候,都會把上衣塞進褲子裡,然後大家都叫我拉出來。現在剛好巴黎和台灣相反,台灣現在流行塞進褲子裡,巴黎是把上衣拉出來。」 女兒的一段話讓我聽得一頭霧水,心裡想著我家少女是看了誰的影片還是追蹤了誰的IG,不然她怎麼會知道台灣流行什麼?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鄭宜農 Enno C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月底三月初,接連與八組受訪者見面,跑了高雄、台中、新竹、苗栗、還有台北的幾個地方。當時是覺得大家對於氣味的描述以及相對應的人生故事,也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他們願意分享、給予,那身為這整件事情始作俑者的我,理應要自己去承接、去咀嚼,但我沒有想到,這一趟對我而言,會成為如此富足的一段時光。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 Niwa’s Nes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5:45:26

#日文書介紹 #小川糸 🌈✨ 《虹色花園》是小川糸於2014年寫下的#多元成家 長篇代表作,相較於典型的同志文學,《虹色花園》的性質更接近《#接棒家族 》,描寫沒有血緣也能相互扶持的家族關係。全書由「高島家」(兩位母親的姓各取一字)的四位家族成員(泉媽媽、千代子馬麻、哥哥草介、妹妹寶)輪流當主敘者,...

高中女兒叛逆 在 Tiffany Lai??東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20:04:23

Happy Father’s Day . 經過的時間越來越久了 有點淡忘真正自己父親的樣子 平常還是會在社群媒體上噓寒問暖 還是記得當初他明明自己也不好過 還是偷塞了好幾千塊給我 摸摸我的頭說:姐姐 省點用啊。 在我們家很好過的時候,他最疼的人應該也是我(此時把我弟放哪)😆 他總是,怕我沒有錢用...

高中女兒叛逆 在 曹詩聆(Pamela/S.L Tsa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34:41

#父親節快樂🎁 媽媽是妳 爸爸也是妳 謝謝妳辛苦了好長好長一段時間 沒有能力的年紀懂妳陪妳體諒妳那段時間的煎熬與努力💪🏼 I’m so lucky to be your daughter 😌❤️ 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單親媽媽拉拔,以前非常叛逆,非常喔😆! 從高中開始才看見媽媽的好,媽媽是有多麼堅...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6:11:38
    有 2,511 人按讚

    |衣服塞進褲子裡|

    前二天女兒跟我說:「以前我剛回台灣唸書的時候,都會把上衣塞進褲子裡,然後大家都叫我拉出來。現在剛好巴黎和台灣相反,台灣現在流行塞進褲子裡,巴黎是把上衣拉出來。」

    女兒的一段話讓我聽得一頭霧水,心裡想著我家少女是看了誰的影片還是追蹤了誰的IG,不然她怎麼會知道台灣流行什麼?

    上衣塞進褲子裡還是放在外面,這好像也是有過一段演變的。記得我小時候,台灣還是戒嚴的時代,學生的上衣襯衫一律規定塞到裙子或褲子裡。如果制服沒穿好,還會被教官抓。所以上衣不塞好,當年也是某種叛逆的代表。

    後來台灣解嚴之後,一些美國回來的ABC歌手,像我們那個年代最流行的LA Boyz帶動了寬大T恤的美式風格,上衣不塞進褲子裡是運動風,大家就漸漸的習慣了。

    場景回到巴黎,幾年前的巴黎年輕女孩的確喜歡穿緊身slim牛仔褲,然後把上衣塞進褲子裡。這些年輕女孩現在依然年輕,所以這種穿著巴黎街頭依然能見到。不過到了我女兒年紀的巴黎女生,倒是流行寬鬆的褲管,上衣要嘛露肚,不然就oversize放在外面。反正這年頭,oversize才是王道,她某天還穿了一件她老爸的襯衫去上學,ㄟ,這不是女朋友才會做的事嗎?

    巴黎的公立學校沒有制服,私立學校也只有某些特定的才有制服,所以到了女孩子愛漂亮的年紀,很多人真的是每天花枝招展的去上學,女孩子間的各種比較與嫉妒也由此而來。

    某次經過我家附近一所高中門前,一位女學生大聲的向迎面而來的另一位女學生說:「哪來的婊子!」原來那個女同學穿了一身黑又露肚露背的迷你洋裝。在法國,同學嘴巴賤就要生氣嗎?不,在這裡是誰先生氣就輸了,我聽到另外那個女同學回她:「是呀~大婊子來了!」

    扯遠了,地方媽媽只是覺得有制服也是挺省心的。不過話說回來,有制服也是有上衣塞進去還是放出來,改裙子和訂做制服褲的情形,愛美的年紀都一樣~

    下圖:昨天傍晚的巴黎,走著走著覺得眼前的景象好美,然後錯過了最佳的拍照角度😆最近文章觸及率很低的事情有很多網友跟我反應,想想我前二天跟大家分享了什麼,不意外啊!反正我也不會因為觸及率低就不寫,來打我啊!🤪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09:00:35
    有 60 人按讚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07:00:11
    有 129 人按讚

    【週末書房:《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看黑幼龍的教養】

    #文末有分享抽獎得好書活動2本

    關於於教養孩子的方法,沒有上萬也有成千,這樣的數字顯示著所有父母的焦慮。

    父母之所以焦慮,當然是因為孩子難教,而且很難溝通,父母只好千里尋母萬里尋父般去尋找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法。

    當所有父母照著方法上的指示,依循著步驟,一步一步的實踐之後,會發現自己與孩子的距離一樣遙遠,孩子一樣不聽話,孩子不是越來越叛逆,就是越來越不快樂。

    根據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7年之間,14~17歲的青少年的憂鬱患者地增了60%,別說青少年,就連12~14歲的前青春期孩子的憂鬱症比例也增加了將近5成之多。

    心理學家葛瑞說,現在的孩子比「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孩子還要鬱悶,也比在「冷戰時期」的孩子更焦慮。

    憂鬱症藥物的銷售比起十年前增加了400%。

    父母該怎麼養孩子?又該把孩子養到什麼樣位置上去才算完成責任?

    世界上有那麼多方法,理性的、感性的,為什麼不出一條只要一個方法,就能讓父母搞定孩子,可以什麼都不用記、不用學,輕鬆教養?

    其實「萬用」的教養法不是沒有,而是父母不敢用。

    這個萬用的教養法則就是「不管」孩子。

    聽到「不管小孩」,許多人就膽怯了。

    《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說得就是「不管」的教養,將會如何改變孩子,又將孩子帶領到什麼樣的境地去。

    作者黑幼龍老師,是中文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是現任卡內基訓練台灣地區負責人。台灣40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200人之一,長期致力推廣親子「慢養」教育理念。

    在我養育孩子的短暫11個年頭,我將「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的教養之中,越推行,越有一股很深的感觸,孩子很聰明,她們需要的不是大人教,她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長,何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父母的不管,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基於一種愛與信任,「我深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受傷了,你知道我就在這兒陪你」。

    哪個孩子成長過程不受點傷?不發生點失敗?不產生點迷惘?

    既然這些都不會消失,父母還教什麼呢?世界上有個名為「現實」可以代替我們去教育孩子,我們只要放手讓孩子去闖蕩,當孩子最穩固的靠山就行了。

    曾經有個歐洲的教育家對美國的老師說,你們的教育像是挖寶藏,挖掘到寶石後,幾經雕琢磨練,最後讓它成為一顆閃亮亮的鑽石。而我們歐洲的教育像是在種花、種樹,不管是玫瑰、康乃馨還是菊花,種類很多,顏色和品種也很多,她們可能長在山坡,可能在平原,也可能在低谷,不管它們在哪裡生長,它們都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這是我很喜歡《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裡的一個小段落,他將每一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寶藏,做了立體的詮釋,這樣的信念,一如薩提爾女士對所有人的信念。

    這本書,是一個已經走過風雨走過教養之路,如今已經八十一歲的黑幼龍老師所寫,他的教養哲學讓他的四個孩子(三男一女)都受惠,四個子女如今各個有成就,也各個都成家立業。老大是耶魯大學碩士畢業,如今是台灣卡內基的執行長。老二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院畢業,如今是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副院長。老三(女兒)的成績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第一名,本來可以進入羅耀拉大學法學院畢業,但她選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如今是三個孩子的全職媽媽。老么則是史丹佛大學碩士畢業,創辦過公司,如今是創投工作者。

    這些看似傲人的學經歷,背後有著只有父母才能品嚐的苦楚,比如老二小學經常惹禍,選擇伴侶也選擇離過婚並且大他五歲的女子,結婚後有了自己一對兒女之後,還決定去柬埔寨領養一名孩子。

    至於唯一的女兒呢,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化妝、打扮、捲頭髮、夾睫毛、塗口紅,然後結交男朋友,如今的丈夫就是中學時的男朋友。

    叛逆又聰明的孩子,如何教?

    這樣的孩子,父母越想管教,孩子就越叛逆,因為他們早已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教」。

    黑幼龍老師將最終的教養「結論」,倒著回放這些路徑,讓所有父母明白,真的有一種教養方式無須拆解步驟,也無須背誦,適合所有孩子的教養方法。

    放手「不管」,爾後「陪伴」,亦是我目前體會最溫暖也最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養哲學,因為每位孩子都是如花朵般的植物,而每位父母只要成為用心的園丁就可以了。

    願我們成為真誠的園丁,陪著原野的孩子們。

    博客來現在為這本書做限時優惠「折價券」

    只有這本書才有,只要在期限內8/25-9/01

    購買《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不含電子書)

    結帳現領現折20元!

    記得先領折價券再下單:https://bit.ly/3sFynzl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Dg0rRm

    ============

    「週末書房《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贈書活動」

    1. 參加資格:所有粉絲

    2. 參加辦法三步驟:

    ✅ 在『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粉專上按追蹤

    ✅ 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寫下「一本很想讓人一探究竟的教養書《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不管孩子真的很有用+分享自己實際的親身經歷」,例如:不管孩子真的很有用,以前吃飯都要一直叫,自從不管之後,小孩反而主動問什麼時候要吃飯)

    符合以上三個動作,隨機抽出兩名,獲得《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一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9/3(五)23:59 止。於9/4(六)的「週末書房」公布幸運得獎名單。

    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約兩週內就會收到好書囉。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鄭宜農 Enno C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07 20:00:13

    二月底三月初,接連與八組受訪者見面,跑了高雄、台中、新竹、苗栗、還有台北的幾個地方。當時是覺得大家對於氣味的描述以及相對應的人生故事,也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他們願意分享、給予,那身為這整件事情始作俑者的我,理應要自己去承接、去咀嚼,但我沒有想到,這一趟對我而言,會成為如此富足的一段時光。


    你們有沒有想過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例如那些在捷運上坐在你隔壁的,他們其實可能過著超級有趣、獨特的人生,而這個世界、包括他們自己,都沒有發覺這份獨特?反過來說,覺得自己只是走過日常的你,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又有多少七彩眩目的光芒在那裡偷偷綻放?


    生活便是無數這樣不可思議的片刻,有幸記錄下這些,極其珍貴!


    謝謝:

    ▎高中夢想是成為農夫,目前投身NGO,最愛大蒜的 - 朱曉萱

    ▎活在自己泡泡裡,姿態平穩,最愛鄭有傑的育幼老師 - 謝亞珊

    ▎每天都在跟白文鳥講話,認真習醫的 - 林楚茵

    ▎從小自主投身客家戲曲,表演起來完全是另一個人,令人尊敬的表演者 - 陳怡如

    ▎身上有令人安心的自助餐味,熱愛自己工作的廚師 - 林佑容

    ▎我的髮型師之一,最酷的新手媽媽 - Migon

    ▎身上有「自由」味道的Migon之子 - Ziv

    ▎喜歡,甚至在壓力大的時候會讀《出師表》的未來好老師 - 曾雅庭

    ▎影響雅庭一輩子,教課的時候腹腔共鳴瞬間開最大的國文老師 - 蕭帆

    ▎我的十年好友,執著於舞台技術工作、彈bass很帥的 - 林哲甫

    ▎為環境保育理想屹立的叛逆女兒,目前在綠色和平組織上班的 - 蔡佩辰

    ▎養育三個孩子,講話超幽默並且富含哲理的佩辰之母 - 顏碧鳳(謝謝您教我台中腔的台語!)

    ▎珍藏著自己的嬰兒枕,每天都用鼻子點它,平常也有在自彈自唱的水瓶座大姐 - 陳姿尹

    ▎與姿尹一起經營一個家,講話感覺超聰明的科技業工作者 - 黃冠璋


    我在這一趟學到了很多,包含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姿態,以及如何去愛,這樣講起來,以後我的創作裡都會有你們了,真是害羞!


    也要謝謝我的阿嬤 - 鄭李金花女士,永遠是那麼天真、笑得那麼燦爛,但又那麼堅毅地面對所有無常。她的氣味,是變動裡的永恆,是身為一個真實的、良善的人身上會有的味道。


    最後一定要超級感謝:
    導演&一機攝影師:陳科翰
    二機花絮攝影師:fotoallison
    宜農的經紀小組:碧鈺、小妤
    路過結果就協助拍攝了的:采穎好朋友


    一起陪著我做這一系列某種程度上已經趨近於任性的記錄工作。


    願大家都能不要忘記自己與身邊人的囡仔汗,並以自己的姿態驕傲地走下去。


    收看MV:https://youtu.be/olEOQLafBzs
    收聽串流:https://orcd.co/babysweat

    #芳芳的三月 #囡仔汗 #BabySweat #鄭宜農
    #致最親密的你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28 17:30:08

    每個人都會經歷國中這個階段,而這個階段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難免會碰上較難管教或叛逆期的狀況,這時候父母的管教行為就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而父母有哪些行為,在孩子眼裡是最令人討厭的呢?今天銘銘就兄弟就要帶大家來看看國中生的內心話是什麼呢?

    影片授權:銘銘就 MMG (https://youtu.be/iGLsiSURoTo)
    IG:建銘funk_im 俊銘jbaodil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 高中女兒叛逆 在 Mr GO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28 20:05:14

    看了幾次演唱會,這次是第一次的遲到。 ?
    因為VVIP路口太少了,演唱會開始了都還在外面排隊等進場...

    《周杰倫》這三字,是多少人的青春。第三次看周杰倫 演唱會,一次聽得比一次更動聽,或許也是隨著經歷的事也多了,從前聽旋律的我們,現在聽得是歌詞+情感旋律。

    有的人聽了幾十年,甚至兒子女兒也繼承父母基因也聽周杰倫,這是一代又一代的青春。
    《等你下課》也讓多少人回到那些年的高中,相信大家都得到了共同的共鳴。
    演唱會聽得不是搖滾聲,
    而是與有著共同偶像的家人們聚集在一起,
    聽我們的青春 - 周杰倫!!

    想回到中學,聽《等你下課》吧,
    想回想暗戀一個人的感覺,聽《晴天》吧,
    想來點甜的,聽《甜甜的》吧,
    想聽點比較靜的,聽《安靜》吧,
    想感受告白的感覺,聽《告白氣球》吧,
    想來點激勵,聽《稻香》吧,
    孩子叛逆,讓他《聽媽媽的話》吧,

    有一種習慣叫“聽周杰倫“,你呢?哈哈


    **********
    錄製:Iphone X
    剪輯:MyMovie
    影片讓沒機會去現場的朋友感受周杰倫的魅力!
    讓大家一起回味昨日的《地表最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