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花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屆大學學測的題目是:「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看起來很生活,但其實很難。 這也顯示了最近的考試,不只是在測驗程度,也用以評判文化資本。 回到高中時期,如果是當時的我,我會寫的方向,應該是朝向想要翻身、有一個好未來的架構。 像是: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想要冰進去很多很多對於未來的想像。我會希...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碳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59:21

如何練習閱讀素養?108課綱我來啦! PaGamO 素養品學堂 X 合作文 #文末抽獎 (已截止) - 今年即將踏入108課綱的我 對於未來高中的課程,充滿了迷茫 譬如如何維持在校成績、各科的準備方式 最重要的是,各科都開始重視「閱讀素養」 那又是該如何準備?該如何進行呢? 越是遇到長篇大論,我就會...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 |學韓文西文的建中阿魚|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11:52

[About閱讀素養]×日常×合作文||@taao_pagamo || 閱讀怎麼這麼長? 這篇文章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108課綱的素養到底是什麼? 難道我們平時沒素養嗎? 明明字都看得懂,為什麼這篇文章這麼難懂? 相信很多人都難免有這些疑問...這個時候就要多多練習、運用技巧!技巧是什麼呢?賣...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佛系醬料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6:06:34

[參考書選擇] (學測版、108課綱資訊,請斟酌參考) 又到了高二升高三的孩子們買學測參考書的時候啦~但是參考書該怎麼選擇呢? 📍以下是在下集合自己和朋友的經驗,認為還不錯的學測推薦。 . ➊國文 ✓搶救國文大作戰(聽說是國學知識必備工具用書,但排版較為呆板) ✓翰林大滿貫(全彩、排版精細,但有點...

  •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4 14:39:32
    有 315 人按讚

    這屆大學學測的題目是:「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看起來很生活,但其實很難。

    這也顯示了最近的考試,不只是在測驗程度,也用以評判文化資本。

    回到高中時期,如果是當時的我,我會寫的方向,應該是朝向想要翻身、有一個好未來的架構。

    像是: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想要冰進去很多很多對於未來的想像。我會希望阿公不要再把剩菜剩飯冰進去,冰箱會很臭,再熱過的東西很難吃又不健康。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想要把媽媽冰進去,讓她晚點變老,我需要時間可以讀書、翻身、賺錢,讓她過好日子。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那象徵我的未來可以買得起冰箱,我想,那時候我一定會很開心。可以買得起冰箱,我就可以買得起很多想吃的食物。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代表我朝著理想未來的方向邁步前進。

    然而,我知道,這個題目想要的,不是那麼直白的書寫,它想要的是更有層次、更有內涵,更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或許,它希望看到更多的昇華,需要更遠的關懷,需要對世界的貢獻,想要看到一個非井底之蛙的所見所聞。

    大學的時候,我填到了人文社會學系這個志願。我不知道在學什麼,只知道是文科。後來發現,甄試面試時請大家提自己最近看的書,雖然我不是甄試生,但我應該說得出來的「深度」書籍,就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然後我會用「生命意義」等淺顯的語彙來形容。

    然而,甄試進來的人,他們看過的是《萬曆十五年》。這是一本看了書名不知道在說什麼,打開也是,但讀了大學後,才知道這本書的重要性與研究方法的差異。

    也是在那時候,我發現原來國家有一個營隊,叫做高中生人文與社會科學營。

    這是一個文科先修班,營隊帶著學生人數、深入更多的人文社會學科認識方法,以及閱讀方式。也會讓人知道,原來有錢人想要讀書不是為了降低暴發戶的銅臭感,而是有些文化資本才可以顯示自己的高度跟評價。

    而這些宣傳,不會進到我們學校,不會進入我的生活,我就像闖進一個高級派對的人,非常侷促。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座新冰箱,而是如何判別買那個冰箱比較好,就像我愛鳥,什麼人玩什麼鳥,都是承載文化資本的。

    國文考科轉向這樣的方式很好,但也更加深了文化上的階級差異。或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覺得純粹考試比較好。

    前進了就應該把平權放入校園,而不是讓前進的腳步往後退。我們要讓大家都知道,什麼樣的人養什麼樣的鳥,以及他們挑那個鳥的理由,是什麼。

  •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9 10:50:36
    有 1,388 人按讚

    109年 教育行政高考三級 準備心得分享
    (考試準備時間:2年 / 1.5年全職 ( 前半年仍持續於專科學校任教 )
    一、 基本背景、投考動機:
    本身就讀私立科技大學美容設計系畢業,非教育本科系,大學修習過教育學程,實習半年後,同年順利考取教師證,曾在私立職業、專科及大專院校任職過,由於私校是一年一聘,本身想要有穩定的工作,但發現美容科國立學校缺額甚少,想轉換跑道,因此轉戰教育行政高考考試。
    二、準備經過(各考科準備):
    (一)共同科目 ─ 國文、英文、法緒
    沒特別準備,專心聽課,公文在考前幾天複習、熟背格式。法緒僅有考前以程怡老師筆記為主;憲法以大法官釋字及憲法法條為主。
    (二)專業科目
    1.行政法 - 林清老師
    以林清老師的筆記為主,老師上課會幫同學整理很清楚的筆記架構,也會依據學生觀念理解的順序,安排課程,使毫無法科基礎的同學,能順利上手。另外,行政法課本超厚,但老師會幫同學抓出命題重點,回家熟讀老師上課畫的重點,即能應付考試。每次上課後,會練習一題至兩題申論,讓老師批改,遇到問題,老師也會很細心講解。一個主題課程告一段落後,會安排晚上時間練習林清老師的行政法測驗題型,強化法條觀念與應用。(超推林清-行政法申論題型百分百與測驗題型)
    2.教育行政學
    以老師上課筆記與課本為主,老師的筆記架構圖簡單明瞭,方便考試寫作觀念的連結,老師每次上課都會派很多作業,還要我們在每一題作業上標上練習時間,這對第一輪的新生來說,壓力真的很大,後來漸漸習慣老師鐵的教育之後,才發現老師的用心,督促我們逼自己寫題目與控制時間,培養真正能應付考試的技能。建議可搭配謝文全老師的教育行政學閱讀。
    3.比較教育 - 羅正老師
    一開始翻閱課本,被一堆國家教育制度,搞到有點恐懼這一考科,好險老師的上課方式很幽默, 恐懼感瞬間降低,此科目建議廣泛閱讀其他書籍,可以更廣泛閱讀及比較各國的教育制度。
    4.教育心理學 -思澤老師
    以思澤老師的筆記與課本為主,思澤老師的課程內容較廣也較深入仔細,會搭配其他課本協助閱讀。真正不懂部分建議直接問老師,老師耐心很好,也會願意給時間,解答學生的問題。
    5.教育哲學 - 羅正老師
    以老師的課程與筆記為主,教育哲學是很抽象的科目,但老師上課會用簡單的筆記與例子或生活實例,且非常重視背景脈絡的講解,方便我們理解,建議可多與老師討論。
    6.教育測驗與統計 - 思澤老師
    這科對我來說是超級吃力的科目,因為本身是就讀五專,完全沒接觸過高中數學課程,統計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東西,數學理解能力也不好,所以在這個科目上,付出最大的努力。一開始根本一知半解,讓我有點想逃避這科,但看到上榜生都說這科是上榜關鍵,於是還是選擇面對它,
    沒想到這次教育測驗與統計,竟然成為協助我上榜的關鍵!
    總結:上完課務必在兩日內複習完畢,不要累積課程內容;利用時間多做循環複習,加深記憶;多練習題目給老師批改,提早瞭解自己問題與盲點,及早就修正;不要害怕問老師問題;規律的作息時間;務必要有一套自己的舒壓方式。
    六、鼓勵未來要考試的同學
    國考真的是一條艱難的路,需要有非常大的堅忍力,把走過的每一步,無論好壞,都當成是經驗的累積。世上最有力的金句,就是你對自己所講的話。請相信自己,累的時候,請跟自己說一聲:辛苦了,你可以辦到的,加油!預祝未來的你們都能金榜題名!

  • 高中國文閱讀測驗題目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6 14:00:59
    有 40 人按讚


    會考之思─教育要帶孩子去哪裡

    薛慧綺/教(台東市)

    國中會考中,仍有偏鄉考生對某些考科是直接放棄。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廿四日「會考自然科,出現城鄉差距」的報導,讓我想起擔任會考監試委員時無意間發現的情境,藉此分享一下我的所見。

    我監試的考場,有一半是某國中體育班學生,坐在講桌正前方的一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社會科、國文科都非常認真思考、作答,答案也近乎正確,寫作測驗更是寫到第二面的三分之一,且段落明晰。然而,數學科卻是幾乎不看題目的隨意畫卡;自然科剛開始還努力答題,遇到滑輪、電路等與物理相關、可能需要計算的題目時,就是一臉懊喪,胡亂填答;英文科第一大題還勉強,後面遇到閱讀題,也是直接放棄。

    從這位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可以算是有心想讀書的孩子,社會、國文,乃至於自然科中的化學或生物,應該都有認真準備吧?但為什麼其他科目,會選擇無奈地放棄呢?這樣的孩子,我相信不只是這裡,全國各地皆有,為數不少且逐年增加。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也只會加深挫折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數學不要硬背公式、自然科要實驗與探究、英文要重視聽力與口說,都是新課綱「素養」精神的要項,也是值得努力的目標。設計課綱與決定教材的專家學者們,是否捫心自問: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不透過前人的理論或知識基礎,就發現一個公式且運用自如?可以自己傾注溶液、組裝零件、摘花採果,就知道自然界的道理?可以隨時如身處國外,自然而然地會聽會講?尤其在各方資源不足的偏鄉,可能連基本學科都顧不上時,這樣的教學與考試內容,無疑是不公平的。

    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已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提升教學設備計畫,鼓勵各校申請實驗設備的建置,同時亦辦理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工作坊,以補足偏鄉教師資源。但這不僅是硬體與師資的問題,而是教育根本步驟錯誤的問題。

    一○八課綱新增了跨學科彈性課程之後,基礎學科時數大減,對科目的基本認識不夠,要懵懂茫然的國中生如何依興趣選擇課程?基本理論都不會,如何走進實驗室自由探究實作?學問有其順序與邏輯,如今已站在最高學術殿堂的學者們,是否就忘了自己以前求學的過程與面對課題的困境?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萬事萬物皆可有理;王陽明面對竹子數日,僅得到飢腸轆轆與頭暈幻聽的結果,並未「格」出任何「知」來。兩位學者如此大的分歧在於,朱熹認為應從外物去證明事理的存在,是先有理而證之,王陽明若未先得理,則如何得證?套用到現今的教育現場亦然,國民教育應該是培養全體國民達到某一知識水準,且以此為基準,發展各項專長。如今在還沒認識根本,就要往分枝邁進,無疑是教孩子邯鄲學步,最後一事無成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