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髕骨外翻整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髕骨外翻整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髕骨外翻整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髕骨外翻整復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02的網紅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

髕骨外翻整復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10:08:35

【髕骨外翻】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

髕骨外翻整復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4:20:17

🛣回歸路迢迢😥 上週六只不過跑了3000,大腿內側竟然跟以前跑完山路全馬⛰️一樣痠痛,而且持續到週二晚上。物理治療師說,ITB過度緊繃,髕骨外翻,而且相當嚴重,不是一次就調得回來的😧⋯⋯請我最近還是慢慢輕鬆跑就好,不要參賽,每週回去調整一次。 好吧🤷🏼‍♀️!所以等於我紮紮實實的得了一次讓我整個殘廢...

髕骨外翻整復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5:13:50

試穿小飛馬👟 昨天給師傅調整一番之後,今天發生一個出乎意料的情況:左脛前竟然又開始痛了😵!不過痛點比先前困擾已久的地方再往下了幾公分,而且這次位於脛骨正前方而不是內側。怎麼會這樣呢⋯⋯ 不過上班時還是忍不住試跑了幾小步,不跑則已,一跑就發現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跑起來不僅不痛,還完全沒感覺耶😎!這是什...

  • 髕骨外翻整復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1 20:00:04
    有 54 人按讚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
    .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
    .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
    .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
    .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 髕骨外翻整復 在 張嘉哲 骨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30 14:21:23
    有 72 人按讚

    【下肢疼痛根源:脛骨外轉】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03988744.A.475.html
    圖文交錯版可看PTT

    脛骨(小腿)外轉
    很多下肢疼痛的人都有
    但卻不甚被重視的問題👀

    究竟什麼是脛骨外轉呢
    顧名思義,就是小腿骨往外側轉出去啦
    在人的身上的外觀
    最主要就是以✔️腳掌外八✔️來表現

    根據足底壓力的動態分析
    我們力量傳遞方向本來就會朝約外側10度前進(朝著第二根腳趾)
    所以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微外八
    但若有過多的外轉(外八)產生時
    會產生一連串下肢力量傳遞的問題⚠️
    ⚠️包含:扁平足、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膝蓋疼痛等⚠️
    上述問題與脛骨外轉
    有如雞生蛋蛋生雞
    無法清楚分析出誰先誰後
    但卻互相影響甚巨

    為什麼會產生脛骨外轉的問題呢?
    常見的狀況有
    1️⃣股骨(大腿、髖關節)內轉
    2️⃣附著到脛骨外側的肌肉、筋膜過緊
    3️⃣腳掌往外偏(外八)

    1️⃣股骨內轉
    常肇因於闊筋膜張肌緊繃
    闊筋膜張肌主要功用是髖屈
    但在髖屈的同時會產生股骨內轉
    (走路跑步都要髖屈、久坐也是髖屈、以前大家最愛的仰臥起坐也是髖屈)
    股骨內轉後
    為維持身體往正前方
    就會出現脛骨外轉

    2️⃣脛骨外側肌肉筋膜過緊
    首要兇手就是髂脛束
    緊繃的髂脛束會直接把脛骨拉到外轉

    3️⃣腳掌往外偏(外八)
    因腳踝骨頭結構的關係
    腳掌呈現外八必定會帶著脛骨外轉
    足部原因造成的外八
    多肇因於✔️腳踝或大腳趾背屈不足✔️
    在步態的腳跟離地(推進期, push-off)時
    無法在額狀面維持腳掌往正前方
    就會在水平面產生腳掌外八來彌補
    同時帶動脛骨外轉

    脛骨外轉久了後
    會造成近端脛腓關節卡住
    增加處理脛骨外轉的難度😫

    處理脛骨外轉
    需要評估上述的問題
    ✔️股骨內轉就要鬆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 Lata)、訓練臀中肌
    ✔️髂脛束(IT band)緊就要鬆、伸展
    ✔️近端脛腓關節卡住就要鬆動
    ✔️腳踝背屈受限就要鬆動關節、伸展跟腱
    ✔️大腳趾背屈受限就要伸展足底筋膜
    ✔️還要訓練脛骨內轉的穩定肌群:膕肌

    至於為何要處理脛骨外轉
    如上所述
    脛骨外轉常伴隨股骨內轉
    當這兩項同時出現時
    就會產生⚠️髕骨外翻、⚠️足弓塌陷、⚠️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等問題
    下肢許多疼痛都與脛骨外轉相關

    不要再說扭到腳踝會自己好
    一堆人腳踝活動度都沒恢復
    造成上述的腳踝背屈受限、產生脛骨外轉
    進一步產生膝蓋、髖關節、骨盆、脊椎亂七八糟的代償

    若想完整處理
    還是需要找熟悉運動治療的物理治療師

    #脛骨外轉 #外八 #扁平足 #足弓塌陷 #拇趾外翻 #髕骨外翻 #髂脛束
    #動作控制 #疼痛治療 #運動治療
    #KineticControl #UncontrolledMovement
    #UncontrolledTibiaExternalRotation
    #傷後復健要與生活連結
    #解離運動聽過沒有 #極致的動作控制
    #3D動作分析

  • 髕骨外翻整復 在 台灣女孩上海太太在加拿大的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26 07:00:00
    有 48 人按讚

    【我的膝蓋重傷史】
    大概四五年前,我在一次馬拉松後膝蓋受傷,醫生診斷是髕骨外翻、軟化,卻因為當時在小診所沒有獲得很好的復健照顧,加上自己輕忽,導致膝蓋嚴重發炎,最後雙腳肌力大幅退化,嚴重的時候甚至走路不能超過五分鐘,就會痛得要找地方坐。

    當時,我很絕望的在網路上四處找資料,看遍網路推薦的各大醫院診所名醫,各種治療幾乎都做過,吃維骨力,打玻尿酸、葡萄糖水、PRP、體外震波、類固醇等,花了很多心力和非常多錢,結論是……通通沒效。(那些坊間說得天花亂墜的醫師說詞,拜託千萬不要信)

    想想,當時我才29、30歲,卻幾乎不良於行,其他肌肉的代償甚至讓我身體很多部位非常痠痛,甚至無法久坐或睡覺,日子一度很絕望黑暗,會想難道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不能走嗎?每每想到這邊,就淚如雨下、無法成眠。那時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痊癒了,要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給像我一樣經歷相同病痛的人參考。

    康復至今已經一、兩年了,我始終沒有動筆,說真心話,內心其實是很抗拒回想當時病痛的回憶。但今天突然一個轉念,寫吧!把自己養傷的那三、四年的心得分享出來,或許真的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當然,我不是物理治療師或醫師,以下也只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每個人的症狀也不盡相同。事隔一、兩年,有些事情沒法像當下記憶這麼鮮明,但希望給有類似病症的人參考,若有疑異,還是建議回去問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復健醫師。

    第一,髕骨軟化、外翻不是大問題,但受傷期間,請多休息、少走點路。我指的少走路,是不要去逛街等。起初,我就是輕忽,和人去逛了整整一個下午的街,回家後膝蓋開始嚴重發炎、積水,開啟日後幾年一連串的噩夢。

    第二,我的經驗,復健診所的聲光電熱其實只是緩解疼痛,並不治本,我經常做完一個小時的熱敷、電療、超音波等療程後,一走出診所或醫院,就開始痛了,就連我當時的復健師也偷偷點頭,這些治療對我的症狀沒有太大幫助,做了一年半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索性不做了。

    第三,聲光電熱幫助有限,但最重要的是,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教你的復健動作,請一定要確實執行,有的是強化你較弱的肌肉,有的是幫助放鬆太緊繃的肌肉,讓身體內部肌肉能恢復平衡,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如果你的症狀不是很嚴重,只要乖乖做完復健菜單,很快就會痊癒了。不要給自己找很多藉口,你騙的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的身體。

    第四,物理治療師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幫你操作一大堆如電療、拉脖子等設備,而是「徒手治療」,徒手治療可以幫忙改善病患的關節錯位,或者是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的沾粘,若經過這樣的處理,再搭配肌力運動,恢復進程會加快很多,現在很多物理治療所都有提供相關服務。

    當然,徒手治療一次並不便宜,從幾百塊到一千多塊我都有聽過,也曾遇過徒手做的很差的物理治療師(所以要慎選)。但我覺得,徒手治療收費高其實很合理,因為徒手做得好的物理治療師,常常都要再去進修,進修學費並不便宜,這樣的收費,反應的是他們的成本以及這項技術的價值,當初我會痊癒,徒手治療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在加拿大這邊,物理治療也是以徒手為主,是很專業的一門治療。

    第五,受傷以後,千萬不要全部仰賴另一邊施力。舉例來說,很多人右腳受傷,走路就會不自覺把力量「全部」分擔到左腳,當然身體代償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太過度。

    包括我,還有我身邊受傷的朋友,當初一邊受傷後就把力量「通通」分擔到另一邊,甚至出現一大堆奇怪的姿勢。結果反造成其他部位的肌肉過度緊繃、受傷,出現痠痛、疼痛的症狀,反而增加日後復健時更多的問題。

    第六,你一定想問我,最後是怎麼好的?眼見我做各種治療試過都無效後,當時我的復健醫師建議我到振興醫院做水療。最後,我找到振興醫院復健科的陳建成醫師,他很清楚的分析我的病因,也是我碰過最好的復健醫生,然後讓我開始做每周2-4次的水療。

    所謂水療,是在水的浮力下讓病人可以做到很多在陸地上無法做的動作,從最一開始的走路、跳躍、踩浮力條,到後來動作越來越進階,慢慢把幾乎流失的肌力一點一滴找回來。

    我非常感激當時水療的物理治療師楊祥生老師,想當初第一次下水是哭著跟他說我的病況。很有經驗的他,先安撫我的情緒,一點一滴的教我各種動作,開出回家訓練的肌力菜單,再每一次根據我的情況,幫我在水中做徒手治療。

    當然,我是很聽話又勤快的病人,定期去水療,回家每天該做的肌力訓練一個也不少,花了一年半後,我終於慢慢痊癒,如今已經可以正常跑跳。

    雖然受傷過的部位無法再做太激烈的運動,但能恢復正常生活,隨心所欲的逛街、運動、旅遊,是我當初傷重時想都不敢想的事,也很謝謝一路以來幫忙過我的人。

    或許有天,會有跟我類似情況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希望我的過來人經驗可以幫到你。更重要的是,不管再痛再難,你真的沒有被放棄,這些考驗只是康復之路必經過程,哪怕比別人難一些,終有一天,你一定會和我一樣痊癒的,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