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外翻】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
【髕骨外翻】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圖片:點選個人檔案的連結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髕骨外翻判斷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
.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
.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
.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
.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髕骨外翻判斷 在 Veronica Reh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膝蓋下緣痛!- 髕骨外翻/髕骨軟骨症候群「深度文」🤕
這種膝蓋疾病在外觀上通常看不出什麼
會覺得好像沒什麼問題
但是有過這種疾病的人都知道
真的會痛到不想走路不想蹲‼️
目前真正造成受傷的機制其實都還沒完全清楚
每個人造成受傷的原因也不同
但是只要是有這個膝蓋疼痛問題的人
都會遇到同樣的事———非常害怕再受傷(kinesiophobia)
當然每個人都不想受傷
但是就是這群人
怕到連在嘗試蹲都不太願意🥴🥴
所以今天我要來解釋一下他們為什麼那麼怕痛‼️
有被判斷出髕骨軟骨症候群的人
對於疼痛敏感程度可能已經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也就是說
一般人覺得只是緊緊的狀態
他們就已經覺得超痛不想再蹲
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他們的疼痛神經已經改變了!!
✏️一般人我們會因為外界威脅造成我們受傷而感到疼痛,例如跌倒/扭傷,這種英文稱之為 nociceptive pain (傷害性疼痛)
✏️另外一種就是沒有明確的受傷機制莫名也會引起神經疼痛,大腦改變了某些神經的疼痛耐受度,這種英文稱之為nociplastic pain (目前沒有專門中文翻譯)
而髕骨外翻或髕骨疼痛的人就是因為「nociplastic pain」造成他們對疼痛那麼的敏感😵😵
簡單來說......
那些痛的感覺都是真實存在你的大腦🧠
但並不存在在你的膝蓋啊☠️☠️
不要在被大腦騙了
膝蓋很強壯的哦
#膝蓋痛
#神經敏感
#大腦
#痛覺敏感
髕骨外翻判斷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種膝蓋痛,最難處理,大家猜猜看是
a. 退化性關節炎
b. 髕骨外翻
c. 髂脛束症候群
d. O型腿、扁平足
e. 前十字韌帶斷裂
.
.
.
.
.
.
.
.
.
.
.
.
.
.
.
.
.
.
.
都不是,因為有些膝蓋痛,根本「不是膝蓋的問題」。
在健保時代,很少人會強調醫師診斷的能力了,因為診斷不值錢。
今天有位45歲左右的男性病人,右膝蓋外下方痛,在外面輾轉治療了5-6年,但一直治療反應不佳。
中間被下過診斷:退化性關節炎、韌帶發炎、鵝掌肌腱炎....啪拉啪拉
做過檢查:X光輕微退化或正常、MRI做過,沒大問題....啪拉啪拉
做過治療:復健、打玻尿酸、增生治療、打PRP、刮痧拔罐....
治療後,皆只有緩解3-4天,接著症狀又慢慢出現。
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的診斷,以及相對應的治療,就過了5-6年都沒好。
今天到了我手上,我壓了壓他平常的痛點,還好,3分痛
再找了找其他的點,都還好沒異常。
這時候我腦中想:這一定是困難的case。等下什麼都檢查不出來,不知道怎麼辦。
超音波一照:沒積水,沒特別發炎,什麼都沒有,都很正常。
特殊檢查:前拉測試、膝扭轉測試,一切正常。
唯一有特別的是:左右側的髂脛束壓力測試,右邊反應大於左邊
接著檢查臀肌,發現右邊比左側虛弱。
------病例至以上------
我搔了搔頭,想了想,還是決定告訴他:「你可能不是膝蓋的問題」
要知道,對一個醫療人員而言講出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判斷你是右側下肢筋膜鏈的問題,建議你需要運動治療,訓練右側筋膜鍊,比較有幫忙。」
「如果你一直針對膝蓋做治療,但總是反應不佳,有可能是其他地方的問題。一直打針對你可能沒幫忙」
「不曉得我這樣講,你有沒有了解。」
此時,我輕嘆了一口氣,不曉得眼前這位中年戴眼鏡男性,略為斯文溫和,不曉得聽不聽懂我的解釋。
要知道,不是每位病人,都可以聽得懂我想解釋的筋膜的問題。
我曾經有過無數不好的經驗。每每嘗試用較完整深入的說法,或是稍稍解釋的詳細一點,
反而引來跟病人的爭執:「我就是這裡痛啊,你幹嘛不幫我治療這裡。」
「我做過震波、增生注射,但效果都不好」
然後我以為是我講的不夠清楚,一在重複的解釋,反而引來病人的不諒解與不高興。一直堅持要檢查、治療他痛的地方。
所以我後來就很少說了。因為「佛渡有緣人」。
你搭飛機會相信機師幫你好好的飛,為什麼來醫院診所治療,不相信醫師跟專業人員呢?
------心裡的自白------
今天的我,運氣比較好,
「我大概懂,醫師我有看過你的書跟文章。」
我再次輕嘆了一口氣。這次是放鬆的一口氣。
今天,運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