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距離訓練(下)
首先綜合上、中兩篇當中,透過各種推論得知了以下幾點:
1.兩種訓練手段都可增加耐力型表現,並以不同機制對粒線體方面有積極性適應效果。
2.一類型訓練手段較為溫和,因此應該佔總練習比例較高。
3.二類型訓練手段較能短期見效,但同時也可能較快達到臨界,必須謹慎分配。
4.超過關鍵...
淺談長距離訓練(下)
首先綜合上、中兩篇當中,透過各種推論得知了以下幾點:
1.兩種訓練手段都可增加耐力型表現,並以不同機制對粒線體方面有積極性適應效果。
2.一類型訓練手段較為溫和,因此應該佔總練習比例較高。
3.二類型訓練手段較能短期見效,但同時也可能較快達到臨界,必須謹慎分配。
4.超過關鍵速度時,身體用氧能力到達極限,當速度過快時,氧債開始積累(當然因個人能而異,可影響練習後24-48小時)。
5.進行一類型的訓練時,強度必須夠低(當然因個人能力不同),重點放在長時間有氧適應,而非逐漸加快速度去提高體內乳酸量(因為乳酸量提高表示強度超過有氧系統負荷)。
6.即使採穩定的速度持續跑動,因慢性物質的機制,疲勞慢慢產生、心跳率上升,同時逐漸偏離有氧區間,TypeII型肌纖維參與運動。
再次展開今次討論前必須先聲明一些事:
1.雖然本次的主題旨在探討長距離訓練,但本訓練概念適合身體成熟且有經驗的跑者。
2.任何一個項目的選手、教練,都不應該在任何時期追求短暫且快速的表現提升方式,姑且不論其它運動,單就長距離、耐力型項目選手來說,有氧能力從20歲晚期甚至到35歲左右才會達到巔峰穩定,因此不應該在國、高中發育成長階段使用過多的高強度間歇訓練以及過量的耐力訓練,而應該採用多元運動的方式去多方面刺激、提升身體素質與各項能力,伴隨身體的逐漸成熟以及對身體的控制程度,運動表現會自然提升,過早專項、專業化訓練除了提早面臨撞牆期,也會導致過早退場。(Alits、USATFCCC、以及許多精英高中、職業教練都持相同觀點。) 綜合各種資訊來源之後,在這裡針對長距離訓練概念給出一個可執行方向:
75%的訓練於VT1或VT1以下的強度區間,也就是一類型訓練手段。
(VT1=第一換氣閾值,約等於有氧閾值,或約為LT=乳酸產生點)
10%的訓練於VT1~VT2的強度區間,也就是中強度的二類型訓練手段。
(VT2=第二換氣閾值,約等於無氧閾值,或約為OBLA=乳酸大量堆積點)
15%的訓練於VT2或VT2以上的強度區間,也就是高強度的二類型訓練手段。
(Lausen, 2010)
研究顯示:
VT1強度約為最大心跳率(HRmax)的67%~82%。
VT1~VT2約為最大心跳率的82%~87%。
VT2以上約為最大心跳率87%~100%。
(Pallares et al., 2016)
關於最大心跳率(HRmax)有非常多算法,這裡快速提供幾種:
1.HRmax=220-年齡
2.HRmax=206.3 - (0.711 × 年齡)
(Londeree and Moeschberger, 1982)
3.HRmax = 217 - (0.85 x 年齡)
(Miller et al., 1993)
4.HRmax = 206.9 - (0.67 x 年齡)
(Jackson et al., 2007)
5.男性:HRmax = 202 - (0.55 x 年齡) 女性:HRmax = 216 - (1.09 x 年齡) (Whyte et al., 2008)
另外耐力型選手經常會關注自己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是多少?而最大攝氧量的精確計算需要透過實驗室儀器的協助,在普遍沒有實驗室協助的情況下,最簡便的算法是:
VO2 max = 15 x (最大心跳率/安靜心跳率)
(Uth et al., 2004)
另外提供一個最大攝氧量(VO2max)與最大心跳率(HRmax)之間的換算法:
%HRmax=0.64*%VO2max+0.37
(David Swain et al. 1994)
舉例來說:想要跑在最大攝氧量80%,但不知道怎麼拿捏時,可用此公式得出:
%HRmax=0.64*80%+0.37,得出0.882=88.2%HRmax,也就是最大心跳率的88.2%。
有興趣可以練習用這個公式將以上各VT區間換算成最大攝氧量。
如何徹底將這個75%、10%、15%比例,安排到訓練週期當中呢?
有幾種可能用法:
1.由訓練日做切割:假使從比賽日往前推算,扣除休息日之後還有100個訓練日,則當中75天會由各種不同模式的持續跑組成,專注在最大化有氧適應、10天進行中高強度間歇、15天進行最高強度間歇,當然這25天的間歇不是一口氣完成,而是平均分配到週訓練日當中。
2.由訓練餐做切割:假使一週訓練5天,每天2餐,可練習日為100天,共有200個訓練餐,其中150餐會由會由各種不同模式的持續跑組成,20餐進行進行中高強度間歇、30餐進行最高強度間歇。
3.由小週期訓練量做切割:如果小週期訓練量是100公里,則當中75K是低強度練習,10K中強度間歇、15K高強度間歇。
第三種安排方式,隨著小週期訓練量的提高,中高強度間歇的訓練總量會提高到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因此需要交給對週期安排相當有經驗的教練來使用,因為各項訓練之間的休息、恢復,甚至加入肌力訓練之後,會使週期安排變得相當困難。而第一種第二種安排方式相對簡單許多,即使加入肌力訓練也不會使安排變得太過複雜。
文章過長,後段請由自介聯結到Medium閱讀。
有幫助還請Like+share💪
#訓練知識 #肌力與體能 #長跑 #耐力 #馬拉松 #田徑
體能之巔多英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前這位見工的年輕人濃眉大眼,自信滿滿,中氣十足,一看便肯定是人才。
再加上那張亮麗的 CV,美國名牌大學 cum laude 畢業,過去五年在國際顧問公司和美資大行工作,本來真係唔使「in」都覺得請硬佢。
誰不知,一問到以前工作過的地方,一面倒有彈冇讚:高層有高層嘅白癡,同事有同事嘅低 B,講到好似,如果唔係佢,百年大行都逃不過倒閉的厄運。
最後有冇請到佢,答案呼之欲出,不用多言;想說的是,現在每次遇到這些個人英雄主義者,都令我不禁想起半年前見過的兩位年輕人。
有位大客的女兒出來搞了幾年初創,一路在尋找 marketing 的人才,然後便問我有沒有聽過 Rubio and Jamie。一聽這兩個名字,我第一個反應是反問大客的女兒:「係唔係卡通人物?」
你以為所謂的中環人好醒,但其實困在一個世界太久,出面另一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也變得極度的後知後覺。「佢哋兩個搞咗間 marketing 公司,我想搵佢哋過檔。」人哋兩位係老闆,要佢哋過檔,即係要晒佢哋全公司嘅人?「梗係唔係啦,淨係佢兩個已經夠。」
找人穿針引線,終於有幸坐下來,靜靜欣賞兩位的蘆山真面目。雖然佢哋唔係卡通人物,但長得跟卡通人物一樣趣怪,真係瘦虎肥龍咁款,跟那位 cum laude 人才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cum laude 淨係對皮鞋已經看得出他對衣著是多講究,相反這兩個 Rubio and Jamie (by the way 兩個都係仔) 連長褲都懶得穿。
但係。
一開口。
嘩。
痞痞的短褲波鞋,絲毫也掩蓋不住凜凜的大將之風。
「葉生,」瘦虎先說,「好多謝你見我哋,更加多謝你嘅 offer,但其實淨係靠我哋兩個,當年點會起死回生,真正嘅功勞係一班同事。」
所謂「死」,是他們當年原來搞了一個紅遍旅遊界的深度遊,帶團友走訪像北韓這些冷門的神秘地方,生意成功到連一位大孖沙富二代都嚷著要入股,但就是一個 covid 打埋嚟,一夜之間「化整為零」。
然後,所謂「生」。
有些旅遊公司仍然選擇等待一個美好明天,但他們決定轉型,於是起用原班人馬,搞了一家 marketing 公司,生意竟然回得去以前的巔峰。
「好彩我哋班同事夠後生,」攝氏三十度都帶著冷帽的肥龍說,「佢哋適應力同生命力都好強,如果唔係我哋都唔可以話變就變。」
其實呢。
太子女嘅 offer,真係慷概到連我都想做。可能佢哋覺得,間公司繼續 run 落去,一定唔只呢個數;又可能佢哋覺得,要放棄一班同事,自己之後發達都發得唔安樂。
什麼是 team spirit,其實沒有一個特定註釋,而那份 team spirit 在每一個團隊有多重要,完全取決於那個領袖。
好耐之前,香港有間學校,學校有隊籃球隊,籃球隊有位教練,叫老梁。
籃球隊有位明星球員,就叫他 Mike 吧。
老梁十分器重 Mike,球隊的大部份戰術都以 Mike 為重心。
然後有一次,Mike 在練波的時候遲到半個鐘,老梁罰佢跑咗十個圈。被罰之後,Mike 不服氣,在之後的練波時間擺明 hea。
老梁在練習後找他訓話,問他為什麼「玩嘢」;Mike 說自己跑完十個圈之後很累,但以他平時的體能,十個圈其實很小兒科。
又到了第二天,Mike 又遲到,照舊被罰跑圈。練習完畢後,老梁說,如果下次再遲到,佢跑完圈後唔可以跟大隊練習,只可以坐喺場邊。
結果,下一次的練習,Mike 再遲到,明顯是故意的。他跑完圈,準備加入練習,但老梁把他叫住。「我上次講過咩?」老梁來真的,「你坐喺度。」Mike 有點錯愕,原來他不相信教練真的會把這個主力球員擱在一旁。
「你,如果再遲到,下一次,連圈都唔使跑,因為我會趕你出校隊。」
Mike 聽到這句,竟然冷冷一笑,因為他不相信教練會犧牲他。
結果,大家應該估到:Mike 再遲,然後他真的被逐了。
學界比賽正式展開,老梁的籃球隊裏每一位成員都很努力,有幾場差點可以勝出,但最終一場都贏不到。Mike 每一場都在觀眾席,最後一場不例外。
就算是最後一場,老梁都堅持在場邊給每位隊員訓話:「你哋打得好好,我真心以你哋為榮。」
怎料,老梁的話音剛落,Mike 在不遠處喊了一句:「自己攞嚟賤。」
「你講乜嘢?」老梁咆哮了。
Mike 怔住了,沒有回話。
老梁之後的一句話,我這一世都記住了。
「係,我攞嚟賤,因為我寧願隊波冇咗你,輸晒每一場,都唔想隊波靠你贏,然後畀其他隊友覺得,贏波重要過互相尊重。」
諗咗人哋,先再諗自己,team spirit 就是同理心的極致。
何詩蓓贏得兩次銀牌,兩次在 IG 報喜,都是說同一句話:WE DID IT。
明明是一個人游,卻歸功於所有人,這就是為什麼攞不到金牌,香港人都當了她是世界冠軍。
體能之巔多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著這兩位台灣英雄比賽真的特別有感觸
因為已經習慣每次比賽都有 莊智淵 Chuang Chih-Yuan #盧彥勳 他們的陪伴
一個運動員選手要能成為國手 (萬中選1)
真的要有非常多的努力實力以及運氣
要讓身體維持選手的巔峰真的非常不容易
大學讀體育系的虎克,身旁許多為國爭光的國手
但是到了大學大部份體能巔峰就開始下降了
甚至就開始轉戰教練和運動防護員
在看到這兩位選手已經38歲以及40歲
已經到不惑之年,卻還能保持台灣最強的實力
由此可見他們平常的訓練以及保養是多麽用心
奧運真的非常的殘酷輸了比賽,就真的直接回家了(除非是四強戰),今年台灣人看奧運的方式變了,除了疫情的干擾之外,還出現了令人作嘔的酸民,用薄薄的兩片肉就否定了選手的努力代表台灣的希望!!! 得獎的選手政府當然會有很棒的獎勵,但是台灣的體育界與其錦上添花,真正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從選手搭飛機經濟艙到出國比賽要被協會刁難,選手的苦真的只有當過選手才知==
最後看著 #盧彥勳 和 #莊智淵 孤單一人離開場地的背影,當下我感覺有點落默,但是這就是強者的背影,#強者總是孤獨的
#疫情期間如果你感到孤獨也代表著你也變強了
體能之巔多英 在 英倫酒哥說說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說喜歡喝酒就無法減肥? 那肯定是大錯特錯。
去年底老婆來英國待了三個月,我也在短短的時間累積了幸福肥,人生體重在一月老婆離開時達到人生的巔峰。
雖然覺得這樣的身材不太行,但也沒有特別想要減肥或運動,特別是聽說減肥要戒酒,那更是萬萬做不到。
直到三月的時候,當時雖然還不知道小寶寶是女鵝,但覺得之後照顧寶寶,至少得有基本的體力,於是開始追隨老婆大人的腳步,每日與結衣老婆一起用健身環運動。
一開始是辛苦的,嘗試用跟老婆一樣的強度24,結果就是運動15分鐘就氣喘吁吁,連動作都無法完成。
之後乖乖地將強度降低到16,從簡單的基礎打起,加上隨著結衣老婆的陪伴,我的體能也終於漸漸上升,五月初終於將強度提升到與老婆相同的24級,雖然不敢說身形有甚麼改變,但確實是精神了很多。
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雖然不會一一計算卡路里,但吃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思考兩秒鐘,晚餐也改以蔬菜與蛋白質作為主要的營養來源。
六月初,健身環的運動強度已經升到滿級30,在Youtube上閒晃的時間,更多也開始關注國外幾個健身頻道。
身為「科學家」我對那些知其所以不知所以然的頻道沒甚麼興趣,反而是那些有物理治療背景,從科學角度出發的頻道正合我心。
恰好,之時已經得知九月份要迎接的是女鵝。某天夜深人靜之時,想到前女友如此煞費苦心轉生與我再續前緣,那我怎麼樣也是不能讓她失望的。
於是我上網購入了這輩子的第一台屬於自己的體重計,以及方便居家使用的可調式啞鈴,準備朝下一個目標前進。
一個月後的今天,我比一個月前少了4公斤,若從老婆年初離開英國的時間算起,至少減下了10%的體重。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沒有用參考特別的飲食法,每天仍然吃著自己喜歡的東西,喝著喜歡的葡萄酒,雖然離目標還有些距離,但原本緊繃的T-Shirt下擺終於又重新飄逸起來,四肢與核心肌肉量也有明顯的提升。
至於怎麼辦到的,先賣個關子,下篇再來說好了
歐對了,今天喝的是Sancerre,非常不錯,畢竟是Pascal Jolivet,自然派的釀法卻有新鮮乾淨的現代風格,以這個產區來說,價格也是相當划算。
#健身環真的有用 #特別那些沒有運動習慣的人
#不用一步登天 #從零開始慢慢進步
#完全不是業配文 #但要做對動作才能進步
#酒哥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