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萬的網紅3Q 陳柏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基層打造Taiwan No.1】 昨天我和同事開了一場探討基層運動、國手、後勤團隊的記者會,發言熱烈,開了將近半個早上。 會中我提到美國職籃洛杉磯湖人隊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有一代簽名球鞋名為 SYSTEM,設計團隊以食物鏈頂層的掠食者為發想,並提出體系的概念,象徵Kobe主宰比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8:32:27
    有 3,127 人按讚

    【從基層打造Taiwan No.1】
    昨天我和同事開了一場探討基層運動、國手、後勤團隊的記者會,發言熱烈,開了將近半個早上。

    會中我提到美國職籃洛杉磯湖人隊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有一代簽名球鞋名為 SYSTEM,設計團隊以食物鏈頂層的掠食者為發想,並提出體系的概念,象徵Kobe主宰比賽的能力。我覺得「 SYSTEM」這個字彙用在運動員身上,是再精準不過。不管是個人的運動或團隊運動,每個運動明星、每面獎牌的背後,都是整個團隊的付出,有許多人在背後默默努力,像是教練、防護員、陪練員、運動科學分析系統與專家、心理諮商等等都該被重視,沒有後勤團隊的無名英雄參與,不可能會有站在台前的英雄。

    此外,也應該讓從小開始培養的運動員了解未來的職涯出路,無論是投入職業運動、或選擇公務人員身分的隊伍,都要讓運動員充分了解選擇的優缺點。而在台灣,許多基層運動員若沒有獲得政府或企業幫助,就無法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因此難以維持生計,也難怪台灣家長普遍不鼓勵自己的小孩投入體育項目的學習,認為小孩未來若是作為選手是「會餓死的」。我常說:「恐懼來自於無知與未知」,因此,我認為應該營造友善民眾接觸運動的環境,讓台灣對於體育推廣與發展的想像不僅僅是「出國比賽! 得冠軍,拿金牌」,而是可以豐富民眾生活的日常,達到全民運動普遍化的風氣。

    在台灣的運動系統裡面,過去常缺乏對「社區運動」的關注,但運動產業的發展,最是需要基層運動、社區運動做為基石。台灣過去欠缺全民「平等」接觸各項運動的機會,民眾時常連借運動場地都會遇到種種困難。

    我的理想是「全民體育」——建立全民運動習慣,從基層的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出發,學校、社會人的運動組織參與開始改變,各縣市盤點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微型運動中心,開放民眾免費時間,讓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運動風氣要「從小深耕」,運動場地資訊要「公開透明」,讓民眾、社區、公司行號、鄰里據點、自行成立的隊伍可以租借、使用,政府做好軟硬體資源的提升,使運動據點鄰里化、普及化,讓運動成為全民的日常。

    基層運動隊伍的教練、領隊,可能都是過去在職業或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的選手;或者更直接的,民眾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著手,活絡運動市場,從根本做起,透過循序漸進的行動和實踐,擴大運動產業的參與者、促進者、消費者。

    期盼相關單位能一起攜手積極推動,統整及盤點各種可以讓體育環境更好的資源,創造選手、政府及民眾三贏的局面,以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共同支撐台灣的體育環境!

    並特別感謝與會的體育界出席者:
    空手道 黃昊昀教練(也是文姿云選手的教練)
    東奧代表團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
    五人制足球 林良貿教練
    台灣男籃 許皓程教練
    謝謝你們長年的付出。

    以及同事 立法委員 莊競程 陳秀寶 黃秀芳 陳瑩(Ying Chen) 陳亭妃 陳歐珀 的熱烈討論。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1:02:14
    有 1,185 人按讚

    【奪牌風光後,還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台灣體育員】

    這週中華小將在東奧捷報連連,
    讓大家在國際體壇上看到台灣的驕傲
    但是,這些小將在成名前,
    其訓練是不是也十年寒窗無人問?

    運動員職業生涯短,
    卻投入了自己全部的青春
    而在退休後,選手多半選擇擔任老師、教練,或是進入本身有球隊的國營企業上班
    喊出體育改革的同時,
    若只是制式性的增加預算總額
    而忽略運動員真實的處境,
    待遇不足、僧多粥少的情形仍難以根絕⚠️

    #關鍵在於經費的配置是否適當
    以今年度中央體育預算預算為例,國家體育經費用於運動選手培訓相關者約46%
    但是運動員實際上獲得多少照顧?
    成名前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他們上場?
    以我國現行選手零用金為例,
    #培訓選手一個月僅有15500、
    #儲訓選手更低至一個月9000元
    只有 #參與代表隊、 #獲得國際賽會成績者 才有機會再往上加給
    但是誰能確定,哪個小將會是明日之星?
    而這樣的低價,又能支撐多少小將走到國際舞台上,爭取後面的待遇?

    同樣,奧委會和體育署輔導退休運動員的相關措施,多半僅限於 #大型國際賽會奪牌的選手 #輔導機制仍不足以保障所有運動員的退役生活
    ➡️ #各國運動員輔導機制比一比:
    🇹🇼 #台灣
    1⃣️運動員的升學制度:升學管道多元,
    成績優秀者可以保送入學
    2⃣️學校對運動員的職業發展:成立體育班且課後輔導
    3⃣️運動員大學畢業的出路與輔導發展:大部份當體育老師或教練
    4⃣️職業運動員的發展及出路:部分當教練或與球團簽約
    5⃣️政府如何支持:以支持主流項目為主,依成績給予經費

    🇺🇸美國
    1⃣️運動員的升學制度: 運動員升學獎學金、運動成績保送入學
    2⃣️學校對運動員的職業發展: #學生未達成績標準會禁賽!獎學金制度盛行、誘因高
    3⃣️運動員大學畢業的出路與輔導發展: #依相關科系找工作 #優秀選手則加入職業聯盟
    4⃣️職業運動員的發展及出路:較廣,看個人興趣,且普遍的運動員待遇很高
    5⃣️政府如何支持: #以企業贊助為主,頂尖運動員則由政府培訓

    🇯🇵日本
    1⃣️運動員的升學制度:運動員升學獎學金、運動成績保送入學
    2⃣️學校對運動員的職業發展:透過專門能力的研習制度與各體育大學合作
    3⃣️運動員大學畢業的出路與輔導發展:成利國立運動科學中心
    4⃣️職業運動員的發展及出路:運動相關企業或一般企業就業
    5⃣️政府如何支持:政府出資或民間捐款

    縱使體育署預算連年增加,
    仍有許多運動好手不得不放棄這條荊棘路
    「#體育即國力」,但是台灣可曾真正將其看作一種職業?
    中央給予沒有支撐力、沒有吸引力,只是津貼性質的零用金,
    甚至有些縣市完全沒有訓練費,
    選手練習時間外還得打工、兼職
    卻又因為忙於練習鮮有其他一技之長
    更別論退休生活的不確定性、轉行的困難性
    這些惡性循環還要讓台灣多少體育好手止步? 參照國外訓練,
    多半擁有企業及民間極大的力量支撐
    政府除了在訓練及經濟上要給予這些運動好手更大及更實質的支持
    #確保選手能直接拿到他們應有的資源
    也應該要積極邀請、鼓勵企業貢獻民間力量,贊助選手為國爭光、
    打造企業職業隊提供更多職缺,
    也讓國人一同來支持這項產業✨

    #又要馬兒跑
    #又要馬兒不吃草
    #誰還能穿得起國家的球衣
    #國家有義務讓選手沒有後顧之憂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6 23:53:24
    有 2,160 人按讚

    【職涯思維】如何在職場上快速贏過均數?重點之一在集郵!

    難得文思泉湧想想職場文,大家可以跟捧場兩性文一樣捧場一下嗎?(這什麼荒謬請求?)

    #不是集男人_是集頭銜!
    集男人年輕不懂事時有過誒~~這麼荒謬的荒腔走板歷史,其實還是來自於當時毫無自信、自卑感嚴重有關。

    這一篇很勵志啦!應該還很實用!
    我後來把集郵精神用在工作中,在一個行業,我就努力玩透!

    常常有粉絲私訊我,關於時間分配、進修轉職、斜槓方法等問題,雖不能說自己在職場多成功,但能夠短時間內超越職場均數,這點到目前為止幾段職場生涯都有做到,所以 #職涯思維 的第一篇,先來聊聊為什麼在職業別中努力玩透很重要。

    這一篇將會跟我目前擁有的職涯身份大有關連,但是怕大家光看完履歷職稱就已經頭昏,履歷現職放到本文最後,但相信我~這可是這一篇的經髓哩~
    (附註說明,我本名叫做思惟,天才媽咪幫我翻字典取的有夠有氣質,所以包含播客我都會以思維系列來命名~)

    \
    #教練產業的集郵史
    當初轉職當教練時已經33歲,我從未想過教練能當一輩子,即使國外許多教練高齡80還活躍如羚羊,帶著同輩份的學員揮汗運動,但誰知道台灣吃不吃老奶奶教練咧?

    教練產業還有哪些可以無縫接軌的關聯職業呢?證照代理、證照講師、課程開發者、健身KOL......於是在努力當教練的同時,這些我全部灑網去經營;

    前期花了非常多錢進修、出國研習、講師受訓、考照、講師考核、去搏感情贏得信任取得證照台灣代理、寫文拍片找願意授權我文章的公信力媒體,常常收入進帳後,扣除基本家庭開銷後立刻九成又花出去....(天啊那陣子的機票錢真的貴到炸開來了,而且常常就為了在某個國家的講師考試,五天內來回只為了考試取得資格......)

    有一年外籍單位來台灣考核講師,筋肉爸爸過關了,我沒有過,因為教課不夠科學化論證;幾個月後證照單位到大陸進行考核,這個機會還能錯過嗎?錯過後不知道幾年後才會再有講師徵選......為了那兩天的考核,機票一買就飛去了,以當時家庭收入緊繃、不確定成為講師後可以增加多少收入的狀況下,我依舊毅然決然的飛去~只因為一個信念:我不要只是個教練!

    於是在2016年,我成為了ACE認證學分的孕婦與產婦體適能講師,當時台灣與大陸的認證課一年都是五六場起跳,於是我在教練的生涯當中,又把自己往上進階了!

    在台灣時也不放棄際學術大型研討會~
    早在還沒進台北市立大學唸研究所時,我就常常往那兒跑,只為了參加大型健身學術論壇,然後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健身器材代理商,在剛開始經營社群時,沒有知名度沒有人脈時,因為這些代理商看到我對健身的熱忱,竟然給了許多我合作銷售商品的機會,甚至幾年後成為他們日後的客座講師......

    2017年,我和 @運動衛教師泰瑞吸,一起努力得到了亞洲區公信力極高、多國都有分部的Fit集團台灣代理,而後還有馬來西亞FEA集團的教練國際學分認證課程.....同時代理證照、證照課程教學、還有開使自己開發課程送審......

    於是不知不覺間,教練產業的多個層面都連結了起來,突然回首,才發現從2016年開始直到現在,短短幾年,我們真的幹了許多了不起的事,也成為了超越均數的教練。

    當自己是教練,就會知道教練對於學習的需求;
    當自己是證照代理,就會知道這個產業證照亂象與優劣不齊;
    當自己是KOL也曾銷售商品,就會知道產業與商業的結合眉角;
    當自己現在身在學術,就會知道學術與商業之間有多少藍海還可以摸索~~

    如果你在一個職業中,就把相關的都去努力玩一輪,出路就不自覺得走出來了。

    \
    #健美運動的集郵史
    後來我因為筋肉老爺的愛好開始跟他一起玩健美。

    起初我們是到國外大型賽事比賽,後來開始比國內賽事,總覺得台灣的賽事落後亞洲其他國家好多好多...排場、美學、賽事項目都是!

    亞洲其他國家早有男子形體與女子比基尼,台灣女生只有形體可以比(形體要很壯啊~).....然後我又有了新想法~假使我可以不要只是一個選手,我也可成為讓台灣健美賽事提升層次的人豈不是很好玩?或許可以把以前的模式再複製一次?

    所以後來我去考國家裁判、考國際裁判、考國家教練、當實習裁判、義務幫健美協會找尋贊助廠商,不只是當選手也成為工作人員......賽事獎牌要集郵,其他職位我也都想搜集起來啦!

    前年我成為大專體總健美委員會的執行秘書,上一週我又多了一個新職務:#台北市健美健身運動協會 #第一屆 的理事。

    對運動賽事充滿了理想與熱情,這是在年輕時沒想過的事。

    成為健美運動的幕後工作後,才知道能有好賽事、大賽事、華麗賽事、國際賽事、相關培訓……背後需要有肯用熱血付出的協會來運作。(當然是熱血第一,協會裡面大家都義工性質居多,一場賽事目前能有的經費還真實不足,可能連基本舞台燈光都發不了欸……)

    如果有肯支撐、肯做事、肯開放不閉鎖的協會去支持運動員有賽事舞台,那真是幸福極了。

    大家如果有專注於健美賽事,就會發現CTBBF中華民國健美健身協會辦的賽事 越來越華麗精彩!有地方賽事、有職業卡賽、總統盃首度在南港展覽館比、有越來越華麗的燈光、有美麗舞台佈景、有越來越多賽事項目、大力培訓國際裁判……完全朝國際賽事規格執行,從我2016年開始比,進步是用飛的。

    然後去年在全民運健美項目得以回歸,往後幾年大家更能在大型體育賽事看到健美項目,選手更多舞台發揮,這些進步都是靠一群熱血與撞破頭革新的人。

    做這沒有錢,但可以看到產業更寬廣的層面,以及理解協會運作;人生多點資歷集郵,不只是心靈富足,又知道哪天可能會用上它呢?

    \
    #電視產業的集郵史
    後來回想起以前在電視產業時,當製作人時,總在抱怨電視台給予的經費不足已做出精彩節目;

    等到後來到電視台上班,才知道電視台多想要自製節目,但廣告收入卻慘兮兮完全不敵購買連續劇重複播出還能賺到的高廣告營收.....於是虧錢的事業很難長久,越來越多節目收起來,電視台自己也很痛苦。

    原來問題是台灣的電視台真的太多太多、收視率調查只倚靠一家收視調查公司,許多層面堆積後,我看到了這個產業的黃昏,於是離開轉職到新媒體工作。

    有時候多走一個產業的面相,可以從不同角度體悟到許多事,也能抓到屬於自己華麗退場的時間點。

    \

    所以來總歸那一下今天文章的重點!

    大家真的可以多多集郵,搜集工作履歷上的抬頭(當然不是只要抬頭,要好好去體會職業當中要做的事情)。

    這些抬頭絕對是你未來找尋新工作的輝煌成績,更大的意義是能幫助找尋到,別人沒看到的產業出路。
    #留言開放大家一起集思廣益
    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職業別,我和粉絲們一起來腦力激盪想想你的職業還可能延伸哪些可以兼職、斜槓、進階的工作,或與未來你的新出路,就會在這裡被大家一起激盪出來囉~

    腦力激盪的練習,是我在做節目時練出來的習慣,其實對人生幫助非常非常大,只要多練習,你的腦袋就會越來越靈光的喔~

    \

    以下整理我的職業集郵,放上的都是現職喔~唯一缺點是,每次要填寫職業欄目,我都會猶豫很久到底要填寫什麼啦!

    Fit Strong 飛創國際運動教育平台 創辦股東(證照代理公司)
    飛創國際教育平台證照課講師
    Fit Asia國際證照講師
    國家與國際認證資格教練
    臺北高齡健康前瞻中心銀髮體適能指導教練
    IFBB ELITE職業卡選手
    大專體總健美委員會執行秘書
    台北市健美健身運動協會理事
    作家
    演講家

    #留言處也會放上近期線上與實體課開課連結喔~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出路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5-16 17:07:24

    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當然,政府也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將資助對象由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並適度增加資助金額,減低運動員因訓練和比賽產生的經濟負擔。
    除了傳統運動外,我也十分關注近年發展迅速的另一個新興運動—電子競技。政府雖然表示在今年暑假會舉辦一個大型電競比賽,但要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不能單單依賴每年幾個比賽,而是要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建立一個發展全面的環境。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培養電競產業的人才,電競運動不只是須要遊戲選手,還須要其他專業人員,包括分析師、直播主持人、專家旁述和技術支援等,讓年輕人有多一個出路和選擇,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規劃地發展。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
    在這個辯論環節,我會集中就涉及總目53民政事務局和總目9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修正案發言。首先,我想講體育方面。我相信不少市民同我一樣,認為香港過去在體育發展方面是欠缺整體策略、政府在培訓各類型運動員的資源投放並不足夠,各個運動項目的軟、硬件,包括運動場館,以及運動科學和物理治療等相關的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情況,嚴重影響香港過去的體育發展,這方面民政事務局的實在責無旁貸。但我認為,即使削減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薪酬開支亦無補於事,相反我們應該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敦促下一屆政府全面推動體育精英化和普及化發展。
    過去,本地多數運動項目都是依賴政府資助,雖然很多時資助金額並不多,但對於很多運動項目而言,政府的資助亦只是唯一的依靠,不過現時的資助模式難以推動體育界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參考藝術發展局的模式,成立法定的體育發展局,負責統籌各項體育的組織,完善資源分配機制,同時肩負政策的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的責任。
    在制訂體育發展策略方面,政府可考慮邀請商界合作,提供誘因,吸引商界投放資源,與政府共同扶助本地體育邁向商業化發展。當然政府亦須增撥資源,培訓更多運動科學、醫學及物理治療方面的人才,為各級、各類型的運動員提升訓練水平,並在護理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減少傷患,從而令運動員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
    主席,本港不少精英運動員,包括曹星如、李慧詩、吳安儀等,近年於各項國際賽事取得驕人成績,為港爭光,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特別在互聯網發展的配合下,廣大市民對體育活動更為熱情,在近年越趨分化和對立的社會氣氛中,發揮了團結社會的作用。所以,政府應該把握這個好機會,透過進一步推動運動普及化,包括研究於各個社區增建體育場地,資助各體育會提供更多培訓,提高市民對各體育項目的認識和興趣,讓市民大眾多參與各類型的運動,希望可以有效緩和社會對立的氣氛。其中,政府應資助學界運動員到海外交流,透過比賽和交流提升技術水平,並且為青年運動員提供更具彈性的升學安排,令青年運動員能夠在學業和體育事業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包括將資助對象由現時只有精英運動員,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資助金額亦應適度增加,盡量減輕運動員因參與賽事所需負上額外的經濟負擔;至於對不同運動組織和協會的資助,政府亦要進行全面檢討,善用資源,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支援。
    除了傳統的運動項目,近年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興起一種深受青年歡迎的運動項目,就是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都有提及的電子競技。雖然香港目前在電競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內地、美國、韓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但我相信香港是有能力和條件發展電競項目和相關產業。
    早前,我出席了本地一個遊戲資訊平台舉辦的電競比賽,現場人數超過100人。除了現場有觀眾觀看比賽外,其他遊戲愛好者也會上載打機的實況片段供大家參考,或以直播形式讓觀眾能投入遊戲當中。我亦了解過外國的電競發展,他們並非只是訓練電競運動員,或者單單舉辦幾個遊戲比賽,而是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讓身處電競活動中不同位置的參與者、歡眾和愛好者,透過持續參與,提升整體的電競水平,以及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其實,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本地不少電競隊伍和選手在國際賽事中都表現不俗,可惜的是,由於社會氛圍、認知和相關配套設施不足,窒礙了本港電競產業的發展,他們的努力不為人知,也沒有足夠支援支持他們更上一層樓。反觀美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將電競視為正規的體育項目,除了設立專項「電競獎學金」,獎勵在電子競技遊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外,更會組織遊戲團隊參加聯校比賽。另外,韓國的大學亦開設專門的電競課程,甚至針對不同種類的電競遊戲,細分了不同專業,而一些優秀的職業選手更能像傳統運動員一樣能保送入大學。
    電競運動員可說是電競產業的帶頭人,電競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龐大。電競發展,其實是一個巨型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亦是可供青年選擇、有機會向上流動的其中一個出路。雖然真正能成為電競專業運動員的人不多,但其實電競的產業鏈與傳統體育並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收入基本來自於贊助、門票、媒體版權以及周邊商品。新舊兩個產業的新型配搭與融合,有助雙方推動自身產業發展,開拓新市場。
    根據國際電子競技公司Newzoo在今年二月發表的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經濟增長高達6.96億美元,比起2016年增加41.3%,預計到2020年將會進一步增加至14.88億美元,其中廣告佔1.55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21%,至於贊助佔2.66億美元,增幅更高達57.7%。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觀眾達到3.85億,其中電競愛好者佔接近2億人,當中51%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到2020年全球電競愛好者將會增加50%至接近3億人。
    主席,電子競技的發展潛力非常龐大,它同時加速了與多個行業和產業的結合,為不同品牌、媒體等締造了一個重要發展契機。隨著網絡直播平台的發展和興起,越來越多市民可以透過網上直播,參與和觀看電競比賽,同時吸引了不少運動相關的組織和團體、企業、廣告商等積極參與電競活動和投資,將有助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正規化、普及化發展。
    日前,我們新民黨和候任特首會面時,我已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支援有志投入電競產業的年輕人,因為電競運動不單只需要職業電競選手,還要有遊戲分析師、專家旁述、直播主持人、技術支援、賽事運營和組織,以及內容製作等不同專業人員的配合,香港可以在職業教育系統中加入電競相關課程的培訓,提升本地青年在電競方面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系統、有規劃地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