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體罰界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體罰界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體罰界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體罰界線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藝文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9月號 封面專題】 . 雖則不甘因夾band被視為壞孩子,但周國賢並不認為自己是乖學生。電影中,小芳因為在音樂比賽上擅自唱出帶有粗口的歌曲被勒令停學,問到周國賢讀書時期有沒有相似的事蹟,他出賣了Zarahn的低音結他手Joey:「小時候跟Joey經常編在同一班。我們那年代還有體罰,做錯事要伸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聯絡簿拿來我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體罰,覺得可以,但是要適當,但偏偏就是適當的界線很難拿揑。 但對於體罰,張捷、芝芝兩人的看法很不一樣,該不會兩夫妻又要互相針對了嗎?! ▶YOUTUBE頻道 搜尋 聯絡簿拿來我簽! 張捷IG:https://www.instagram.com/whatjayjay/ 張捷個人頻道:https:...

體罰界線 在 藝文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1:57:03

. 【9月號 封面專題】 . 雖則不甘因夾band被視為壞孩子,但周國賢並不認為自己是乖學生。電影中,小芳因為在音樂比賽上擅自唱出帶有粗口的歌曲被勒令停學,問到周國賢讀書時期有沒有相似的事蹟,他出賣了Zarahn的低音結他手Joey:「小時候跟Joey經常編在同一班。我們那年代還有體罰,做錯事要伸手...

體罰界線 在 GP 雞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8 17:45:23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連看了兩部國片,趁熱來發個文🤍 雖然我是腐女,但不會刻意去追同志電影⋯因為其實會看得膽戰心驚⋯擔心不夠耽美⋯會破滅⋯🥺 還好 這對CP是絕配 👏🏻 不過,刻在並不完全是把題材局限在同志,可以很單純的這樣說: 「青春還在自我探索時,遇上的一段初戀,只是對象不局限於異性...

體罰界線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19:35:11

今天是 #國際不打小孩日 特別畫這張對照圖 打小孩快速又簡單 但是可能造成孩子的無形陰影 可能哭一下摸一下就被打 孩子想嘗試的勇氣漸漸被剝奪 甚至可能是造成發育遲緩的原因 不打小孩的確真的很累人(嘆氣) 尤其是大人要耐心的觀察溝通 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結果 不像打小孩幾秒鐘結束 大人也輕鬆...

  • 體罰界線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8 12:00:07
    有 39 人按讚

    .
    【9月號 封面專題】
    .
    雖則不甘因夾band被視為壞孩子,但周國賢並不認為自己是乖學生。電影中,小芳因為在音樂比賽上擅自唱出帶有粗口的歌曲被勒令停學,問到周國賢讀書時期有沒有相似的事蹟,他出賣了Zarahn的低音結他手Joey:「小時候跟Joey經常編在同一班。我們那年代還有體罰,做錯事要伸手讓老師拿鐵尺來打,扔粉刷、粉筆是家常便飯。」周國賢笑著說:「但到中一、中二時我們會懂得反抗,當然未到打老師那般極端,但我們會擋。感覺到自己那團火:自己沒有做錯,為什麼要動手?」周國賢常以「火」為喻,在他的說話中,火能比喻諸如憤怒的強烈情感,也象徵堅定熾熱的信念。社會教我們規行矩步,不要想,只管做,所以有想去的目的地、有不能容忍的是非界線,都視若畏途,要加以禁止,標上壞的標籤。強烈的信念像火炬,能引導你走往目的地。當然,初中的周國賢還未想到那麼多:「那時我覺得自己很『跩』,校服一定要攝衫,但我經常不攝,有時我更是特意,因為我不太喜歡被規矩束縛,我喜歡『挑機』。」
    .
    ——〈星火熒惑〉
    周國賢 周國賢 endy jaugwokyin chow
    .
    文/耀 @yiu1024
    攝/Leo @_leoel
    服/@felixchan5
    Makeup/Winki @vinciwinki.winki
    Hair/Eve Chiu @w.work.shop
    Outfit/@karmuelyoung_official
    .
    完整訪問載於九月號《藝文青》。九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周國賢 #熱唱吧 #藝文青 #藝文青9月號 #asartisticasyou #asartisticasyou43

  • 體罰界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8 07:30:11
    有 27 人按讚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體罰界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22:45:56
    有 525 人按讚

    #深夜聊天
    #從小被打到大

    「你小時候有被體罰過嗎? 」

    「有,而且是從小被打到大🤣🤣🤣」我邊說還能邊笑。

    昨天我在跟暴龍爸聊小孩教育問題,突然聊到這個,才知道....噢,原來他以前都沒被打過(喂啊~老爺奶奶人真的很好耶,明明這傢伙應該很欠打吧🤔)而我是一直被打。

    自小我爸媽都有體罰我,或許那個年代的父母多少都有,罰站、罰跪、捱藤條打都有。但說到被打最慘就是國中(=香港的中一~中三),當時我讀的是寄宿學校(boarding school) ,一個出了名非常嚴格的學校。當時跟我小學最好的朋友都被父母送到那就讀,早有耳聞這學校有多變態,我們兩個都很恐懼,我記得我們還一起哭了。

    「為什麼要打?」
    「就每天、任何理由都可以被打啊」

    首先...考試考不好一定被打,更別說談戀愛、裙子太短、遲到、上課聊天、洗澡洗太久等,任何千奇百怪的原因都可以被視為不服管教,木板拍打在手心的聲音就像警示,痛覺讓你清楚規範的界線,記得,下次想要避免被打,要更小心。就算不是被打的那個,看到同學被打,也會知道自己該皮繃緊,醒目一點。

    還記得每次考完試發考卷,我都祈禱等一下不要被打。你可能會說,那你就不要考不及格就好了啊! 錯,在這裡及格的分數不是一般的及格分數(台灣通常是60分),老師可能會說:嘿~這次出題比較簡單,85分以下請出列,#少一分打一下。

    #我們就是這樣被打出來的。

    而且寄宿生活是週末才能回家,平時都住學校,甚至到了中三,兩三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與其說是學校,我們以前都戲稱它是 #監獄。

    你問,這樣被打的我們有好一點嗎?

    可能有吧,我當時大約只是班上前15名的程度,那年學測(就是我們考高中的統一測驗,最重要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是97%,意思便是所有考生中贏了97%的人,那更別說功課比我好的同學,考99%的人就根本是菁英中的菁英了,一定是穩入全台灣第一志願了。

    最後,我入讀當時男女合校的第一志願 #松山高中 。但,因為上高中了,可能因為沒被打了,我長期都考全班最後(喂啊,怎麼最後變成笑話😆😆😆)

    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所以,當我每次說:#其實孩子開心最重要 的時候,我是真心的,不想要他活得不快樂,為了成績而卑微的活著。當然我也不會動手打他,明明以前自己就是被打最多的人,怎可能捨得打我的孩子。

    你的求學歷程又是怎樣的呢?

    p.s. 我沒有責怪我爸媽喔,畢竟那個年代社會風氣跟教育習慣跟現在不同。

    **********
    我 ig要不要追一下👉🏻https://bit.ly/2HRgJEC
    也有MeWe👉🏻 https://bit.ly/3nLdVc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