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骷髏法師串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骷髏法師串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骷髏法師串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18的網紅極樂商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 10-12月 新商品預購🔥 IRON STUDIOS 蜘蛛人:離家日 鋼鐵人幻象 豪華版 雕像 預購價:5400元 / (需付清款項) 預計發貨日:2020年 10-12月 來自巴西的高端收藏品牌「Iron Studios」旗下「Deluxe Art Scale」1/10比例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WhiteG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影片的話 也給我留個喜歡並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我就有機會送你愛心喔! 🙌🙌🙌 ★ 點這裡『訂閱小白』得知最新影片消息 ➔ https://goo.gl/18w7vk ---------------------------------------------------------------...
骷髏法師串法 在 極樂商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9 20:24:35
🔥2020年 10-12月 新商品預購🔥 IRON STUDIOS 蜘蛛人:離家日 鋼鐵人幻象 豪華版 雕像 預購價:5400元 / (需付清款項) 預計發貨日:2020年 10-12月 來自巴西的高端收藏品牌「Iron Studios」旗下「Deluxe Art Scale」1/10比例珍...
-
骷髏法師串法 在 WhiteGX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29 18:00:10喜歡影片的話 也給我留個喜歡並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我就有機會送你愛心喔! 🙌🙌🙌
★ 點這裡『訂閱小白』得知最新影片消息
➔ https://goo.gl/18w7vk
----------------------------------------------------------------------------------------------
➔模組列表 : https://reurl.cc/Wj2jL
➔模組翻譯 : http://grant88.pixnet.net/blog/category/1832230
☀ 找到我
➤Plurk ➔ https://www.plurk.com/meow12120
➤ Facebook ➔ https://goo.gl/RBDk1e
➤Twitter ➔ https://goo.gl/uc41dP
----------------------------------------------------------------------------------------------
☀ 後製夥伴
➤ 後製 ➔ adobe Premiere Pro
➤ 錄製 ➔ Action!
➤ 縮圖 : 翼 ➔ https://goo.gl/BzXbnD
➤ 剪輯師 ➔ 冷媒
➤ Music ➔ youtube工作室
----------------------------------------------------------------------------------------------
✴ 最後
♥ 假如喜歡我的影片可以按個喜歡 Like! ♥
✔ 想追蹤我的影片動態可以點訂閱喔!✔
#小白 #Minecraft #魔法槍械
骷髏法師串法 在 極樂商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 10-12月 新商品預購🔥
IRON STUDIOS 蜘蛛人:離家日 鋼鐵人幻象 豪華版 雕像
預購價:5400元 / (需付清款項)
預計發貨日:2020年 10-12月
來自巴西的高端收藏品牌「Iron Studios」旗下「Deluxe Art Scale」1/10比例珍藏雕像系列又一力作! 取材自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人:離家日》,全新打造劇中「蜘蛛人」遭到「神秘法師」施用幻象科技所見到的鋼鐵人骷髏場景作品。故事講述終局之戰後,世界仍沉陷在鋼鐵人為了宇宙萬物英勇犧牲的感傷中。失去恩師的蜘蛛人,在一連串的騙局中誤信對東尼史塔克懷恨在心的昆汀•貝克(神秘法師),將東尼遺留給他的全球防禦系統交給了他,以致神秘法師能夠運用無數的戰鬥無人機,製造更多的幻像欺瞞世人及隨時能輕易殺掉任何反叛他的人。「Iron Studios」設計團隊以累積多年的精湛工藝精心刻劃,完美還原電影中此一驚悚場景。巧思設計的造型地台,以神秘法師運用無人機製作出的幻像為主題,設計出已變成骷髏般的鋼鐵人一躍而出的假造幻像。精緻雕塑其腐爛身軀和腐鏽損壞的動力盔甲以及模擬幻象的藍色像素效果,整體並著以極致擬真的塗裝工法,豐富精彩細節無不令收藏迷嘖嘖稱奇。並在雕塑出的煙霧中配置特殊設計的絢麗LED燈光效果,打造頂級收藏質感,絕對是您蜘蛛人收藏行列的一大亮點! 即日起即可至野獸國行動商城預購,商品數量有限名額售完即止,敬請把握!
商品尺寸:
高約21公分,寬約16公分,深約17公分
**預購截止則不再開放預購,敬請把握。
店到店+60
郵寄+80元
●結單日:隨時截止【注意:在結單日期限內收到款項才算預購成功】
請留言+1,可收到私訊、到貨後通知,跑單者列入黑名單
●營業時間:19:00-22:30
●店鋪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文澄街32號
#sofubitoy #軟膠玩具 #Kaohsiung #高雄玩具店 #軟膠玩具店 #一生懸命營業中 #圖為實拍請勿盜圖 #極樂商行 #面交服務 @ 極樂商行 @ 極樂商行
骷髏法師串法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
日
第十二堂課之二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描述大道體虛,超越眼目感官、名相思惟所能擬議,乃惟悟方知、惟證方能。惟明道、體道者,始得作為傳承──此即「道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夷」,無色,古文有「消,滅」意,指不可以眼見。「希」,無聲,古文有「止,歇」意,指不可以耳聽。「微」,無相,古文有「無,隱」意,故不可以手搏取(搏,即「攫取」)。──此處以「夷,希,微」描寫道性一體的三個特質,即非色、非聲、非形相,炯非眼耳感官所能捉摸、撈取、觸知、掌握的範疇,亦非言語、意識、思惟所可擬議、思議──此即「道」不可分割的「一體三面」(乃「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換句話說,「道」不可用眼睛看,耳朵聽,亦不可撈摸、把捏出來,亦非語言、心靈、智識所能擬設、揣測,乃「唯悟方知、唯證方至」的:僅能循著系統,用修法逼近它、驗證它(一旦悟道,則明明晃晃、如掌中菴摩勒果)──倘然僅是看經、聽法,那麼,便僅能是模擬概略……只是「可能如此」罷了,大如盲人摸象般,所摩勒的仍不出意識心的想像、投影和捉捏;正如握有一張英國倫敦地圖,和腳踏實地、走在倫敦、實際感知「本地風光」是兩碼子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明亮,光明。「昧」,昏暗,不明。就宗門言,指道「非明非暗」(向上不明亮,向下亦不昏暗,即六祖所謂的「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意」),禪宗用「本地無明」來形容此本初境界(於本覺狀態,連「明」亦不立)──《楞嚴經》一開始便談,於本覺圓明中,正由於忽生一念妄想,欲覺「不明」,由是能/所分立、明/暗對存,而輾轉裂變,由一本體而流轉為宇宙大千、色色類類(參見〈第一章〉)。由是《心經》要強調「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本無所謂的「無明」,亦無所謂「滅盡無明」,唯因「性空」!本無明暗,亦炯非明暗所及。)故「其上不皦」,向上不能以「明」來看它(在於「非明」);「其下不昧」,向下且也不是「暗」:若認它為「黑漆桶」,即錯!緣於「道」本具含本然明性!──卻也絕不是我們意識心底所認解的那個「明」,不屬明/暗相對的那個「明」!
──《憨山註》釋為「其上日月不足以增明,其下幽暗不能以昏其體」,指的則是非常的「大明」;此「大明」,日光、月光不能使它更明亮,幽暗黑昧亦不足以遮蔽、沒污它,使它黑墮損毀;指的仍是「常住不易」的那箇!《心經》用「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來形容。大明,即超越兩極施設、兩極對立的本覺明性,自然,亦炯非明、暗所及。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繩繩,形容「道」的綿綿不綿,如繩串起,繼起無窮;指涉的是道體本具的明性,能創生無際、揮發無盡(參見〈第四章〉),卻畢竟銷歸空寂、至虛無有。其玄奧微妙,畢竟不能以世俗限量的名言、概念去詮述、理解,故「不可名」(關于此有/無之間、明/空二象微妙相生的關係,請詳參〈第一章〉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惚恍」指涉的即《楞嚴經》中,深修禪定,所抵達的五陰魔境中的「識陰區宇」(即所謂「冥諦」)的狀態。於此境界,如曙色已白、大日未出,「八識精明」映現,生命的本源於玆披露。於此境界,說沒有嘛,又宛然有此精明的光芒凸露顯發;說有嘛,卻又難以具體捉捏、描摩其形象(故用「無狀之狀」:沒有形狀的形狀,「無象之象」:沒有形象的形象來形容),乃是一個「非空非有」,亦「亦有亦無」的玄深原點:一個從虛無混沌中可以發生、創源一切的微密境地。也正是《楞嚴經》所指稱的「罔象虛無,微細精想」;正因「罔象虛無」,所以老子用「惚恍」來表述此浩闊的空寂中,所諦顯的極精明、精微、而不可描摩的存在──一個道證的點:極端虛空中、忽露的精明(《楞嚴經》稱之為「微細精想」,正是大日將現的癥兆,只剩此一點幽微薄翳)。既是一個「道証的點」,當然,也只能「唯証方知」,親切處,唯証者會得,並不足以任何言語形容。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此「惚恍」正是宇宙、萬物生發的源點、浩闊無涯,前觀無始,自然是「迎之不見其首」;後觀無終,綿綿不絕,自是「隨之不見其後」──道本「無始無終」,那怎會有「頭、尾」呢?若有「頭、尾」,即是「有始有終」了!(禪宗則用「一圓相」來指涉此無始無終、空明不二、自性圓滿的狀態。也即「本地無明」)。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前面詮述道性、道體的本質。此處則談述得道、體道、行道之人。以及「道」足以一脈相承的理由。
──〈憨山註〉解釋,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正因為能執持此從古以來的「道」之本體,依之來調攝、駕御世間,以為應世、處事的法則(「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了知此「無始之道」(此古老的本源、本體)的,則為道統之所繫,則稱為「道紀」(「道」的綱紀與法則,也即「道」的傳統與傳承)。紀,即綱紀、統緒。
── 一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妙道禪師道: 「骨底骨董。」
佛法大意,就宗門,說穿了,也無非為「明得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的「骨底骨董」,為人人皆具,盡宇宙、器世至為古老的古董(不是甲骨文,更不是周朝的鼎,漢朝的玉佩),因此本就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賴此體內的靈知、靈覺之性,我們才能面對、駕馭現前世間的萬象和萬有──這就是為什麼新羅義湘法師悟道時說「法性圓融無二相,舊來不動名為佛」。「舊來不動」指的便是這個從古及今、常住不動的「骨底骨董」(人人骷髏骨架中皆藏有此一只!),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即憨山所言,體解、明悟道的本懷、本體而後,依之來調御自我,來面對、爬梳、對治當代的現象與存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意即,須了知「道」的本源──悟道、明道、證道(證幾分,才能知幾分;證得徹底,也才有全面的徹知徹見),才足以傳承和維繫道,始能不廢此綱紀與法統。
── 禪門的軌則,不破本參,則不能開禪堂、為人師,便是這個道理。那麼,破了本參、保任不足可以嗎?可以。在於已掌握了開門的關鑰,自然,可以將鑰匙授付予人。只是生命累劫的無明習氣,多如十座、二十座大山的棘草、林木,若保任不足,煩惱、愛染習氣未能銷融蕩盡,率爾為師,則易於引起自、他的瘡瘤與垢患,於道者本身無非是「折松枝拂蘚痕」的行為,於自法身並無利益,反增創害、冤結。這是「損己未必利人」之事。
── 故「能知古始」,就禪門言,即是「破本參」、明心見性、洞破本面。此「知」,不是「知見」、「知識」的「知」,不止於心意識的思考。由是,修行,不止是「理」上的「我知道了!」,更在於能不能「受用」、「行持」,能不能「悟道」、「明道」、「證道」的問題。能如此,則「道紀」有份,把掌玄符有份。
骷髏法師串法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
日
第十二堂課之二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描述大道體虛,超越眼目感官、名相思惟所能擬議,乃惟悟方知、惟證方能。惟明道、體道者,始得作為傳承──此即「道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夷」,無色,古文有「消,滅」意,指不可以眼見。「希」,無聲,古文有「止,歇」意,指不可以耳聽。「微」,無相,古文有「無,隱」意,故不可以手搏取(搏,即「攫取」)。──此處以「夷,希,微」描寫道性一體的三個特質,即非色、非聲、非形相,炯非眼耳感官所能捉摸、撈取、觸知、掌握的範疇,亦非言語、意識、思惟所可擬議、思議──此即「道」不可分割的「一體三面」(乃「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換句話說,「道」不可用眼睛看,耳朵聽,亦不可撈摸、把捏出來,亦非語言、心靈、智識所能擬設、揣測,乃「唯悟方知、唯證方至」的:僅能循著系統,用修法逼近它、驗證它(一旦悟道,則明明晃晃、如掌中菴摩勒果)──倘然僅是看經、聽法,那麼,便僅能是模擬概略……只是「可能如此」罷了,大如盲人摸象般,所摩勒的仍不出意識心的想像、投影和捉捏;正如握有一張英國倫敦地圖,和腳踏實地、走在倫敦、實際感知「本地風光」是兩碼子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明亮,光明。「昧」,昏暗,不明。就宗門言,指道「非明非暗」(向上不明亮,向下亦不昏暗,即六祖所謂的「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意」),禪宗用「本地無明」來形容此本初境界(於本覺狀態,連「明」亦不立)──《楞嚴經》一開始便談,於本覺圓明中,正由於忽生一念妄想,欲覺「不明」,由是能/所分立、明/暗對存,而輾轉裂變,由一本體而流轉為宇宙大千、色色類類(參見〈第一章〉)。由是《心經》要強調「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本無所謂的「無明」,亦無所謂「滅盡無明」,唯因「性空」!本無明暗,亦炯非明暗所及。)故「其上不皦」,向上不能以「明」來看它(在於「非明」);「其下不昧」,向下且也不是「暗」:若認它為「黑漆桶」,即錯!緣於「道」本具含本然明性!──卻也絕不是我們意識心底所認解的那個「明」,不屬明/暗相對的那個「明」!
──《憨山註》釋為「其上日月不足以增明,其下幽暗不能以昏其體」,指的則是非常的「大明」;此「大明」,日光、月光不能使它更明亮,幽暗黑昧亦不足以遮蔽、沒污它,使它黑墮損毀;指的仍是「常住不易」的那箇!《心經》用「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來形容。大明,即超越兩極施設、兩極對立的本覺明性,自然,亦炯非明、暗所及。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繩繩,形容「道」的綿綿不綿,如繩串起,繼起無窮;指涉的是道體本具的明性,能創生無際、揮發無盡(參見〈第四章〉),卻畢竟銷歸空寂、至虛無有。其玄奧微妙,畢竟不能以世俗限量的名言、概念去詮述、理解,故「不可名」(關于此有/無之間、明/空二象微妙相生的關係,請詳參〈第一章〉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惚恍」指涉的即《楞嚴經》中,深修禪定,所抵達的五陰魔境中的「識陰區宇」(即所謂「冥諦」)的狀態。於此境界,如曙色已白、大日未出,「八識精明」映現,生命的本源於玆披露。於此境界,說沒有嘛,又宛然有此精明的光芒凸露顯發;說有嘛,卻又難以具體捉捏、描摩其形象(故用「無狀之狀」:沒有形狀的形狀,「無象之象」:沒有形象的形象來形容),乃是一個「非空非有」,亦「亦有亦無」的玄深原點:一個從虛無混沌中可以發生、創源一切的微密境地。也正是《楞嚴經》所指稱的「罔象虛無,微細精想」;正因「罔象虛無」,所以老子用「惚恍」來表述此浩闊的空寂中,所諦顯的極精明、精微、而不可描摩的存在──一個道證的點:極端虛空中、忽露的精明(《楞嚴經》稱之為「微細精想」,正是大日將現的癥兆,只剩此一點幽微薄翳)。既是一個「道証的點」,當然,也只能「唯証方知」,親切處,唯証者會得,並不足以任何言語形容。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此「惚恍」正是宇宙、萬物生發的源點、浩闊無涯,前觀無始,自然是「迎之不見其首」;後觀無終,綿綿不絕,自是「隨之不見其後」──道本「無始無終」,那怎會有「頭、尾」呢?若有「頭、尾」,即是「有始有終」了!(禪宗則用「一圓相」來指涉此無始無終、空明不二、自性圓滿的狀態。也即「本地無明」)。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前面詮述道性、道體的本質。此處則談述得道、體道、行道之人。以及「道」足以一脈相承的理由。
──〈憨山註〉解釋,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正因為能執持此從古以來的「道」之本體,依之來調攝、駕御世間,以為應世、處事的法則(「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了知此「無始之道」(此古老的本源、本體)的,則為道統之所繫,則稱為「道紀」(「道」的綱紀與法則,也即「道」的傳統與傳承)。紀,即綱紀、統緒。
── 一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妙道禪師道: 「骨底骨董。」
佛法大意,就宗門,說穿了,也無非為「明得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的「骨底骨董」,為人人皆具,盡宇宙、器世至為古老的古董(不是甲骨文,更不是周朝的鼎,漢朝的玉佩),因此本就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賴此體內的靈知、靈覺之性,我們才能面對、駕馭現前世間的萬象和萬有──這就是為什麼新羅義湘法師悟道時說「法性圓融無二相,舊來不動名為佛」。「舊來不動」指的便是這個從古及今、常住不動的「骨底骨董」(人人骷髏骨架中皆藏有此一只!),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即憨山所言,體解、明悟道的本懷、本體而後,依之來調御自我,來面對、爬梳、對治當代的現象與存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意即,須了知「道」的本源──悟道、明道、證道(證幾分,才能知幾分;證得徹底,也才有全面的徹知徹見),才足以傳承和維繫道,始能不廢此綱紀與法統。
── 禪門的軌則,不破本參,則不能開禪堂、為人師,便是這個道理。那麼,破了本參、保任不足可以嗎?可以。在於已掌握了開門的關鑰,自然,可以將鑰匙授付予人。只是生命累劫的無明習氣,多如十座、二十座大山的棘草、林木,若保任不足,煩惱、愛染習氣未能銷融蕩盡,率爾為師,則易於引起自、他的瘡瘤與垢患,於道者本身無非是「折松枝拂蘚痕」的行為,於自法身並無利益,反增創害、冤結。這是「損己未必利人」之事。
── 故「能知古始」,就禪門言,即是「破本參」、明心見性、洞破本面。此「知」,不是「知見」、「知識」的「知」,不止於心意識的思考。由是,修行,不止是「理」上的「我知道了!」,更在於能不能「受用」、「行持」,能不能「悟道」、「明道」、「證道」的問題。能如此,則「道紀」有份,把掌玄符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