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如何防止運動傷害?健管師葉宗祐分享「運動前暖身、運動後伸展」正確做法,動得健康又安全
葉宗祐健管師
目前任職101安杏診所健檢師,有五年的健管師資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擁有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健康管理師執照、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 保健營養規劃師執照,曾任職運動力學...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如何防止運動傷害?健管師葉宗祐分享「運動前暖身、運動後伸展」正確做法,動得健康又安全
葉宗祐健管師
目前任職101安杏診所健檢師,有五年的健管師資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擁有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健康管理師執照、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 保健營養規劃師執照,曾任職運動力學實驗室實驗及動作分析人員、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工程師、山衛科技生物力學模擬軟體工程師
📍運動前為何需要先暖身?
運動傷害可分成慢性及急性兩大類,若沒有暖身直接運動,很容易會造成急性運動傷害如拉傷、扭傷等。暖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體溫、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增加肌肉的彈性,叫醒身體從靜態逐漸進入動態,能夠大幅的降低受傷機率。尤其是冬天氣溫低,肌肉及關節較容易僵硬,建議暖身的時間應加長,主要視個人的狀況調整
📍運動前該如何進行暖身?
我們常會聽到運動前要伸展,其實伸展又可分「靜態伸展」及「動態伸展」,「靜態伸展」會建議運動後再做,運動前最好以「動態伸展」為主,例如開合跳、踢臀跑等,幫助提高肌肉溫度,讓心跳加速甚至微微發汗,加大關節活動角度,也能提升待會的運動表現
每一項運動會作用到的肌肉群都不同,暖身得要視運動項目及個人狀況而定,並沒有制式的SOP。常舉例來說,若是一般上班族,下班後可能會去跑步或是上有氧課,這類型的運動基本上只要做下肢的簡單伸展即可。競技類型的運動,建議可以做會使用到肌群的動態伸展動作,如排球可以先站著輕鬆扣球、羽球可以先中速米字步移動。現在很流行的重訓如深蹲,暖身的時候可以零負重做相同的動作,達到肌肉習慣與伸展的效果。至於暖身要花多久時間?其實這也沒有標準答案,因每個人的肌肉啟動時間不同,所要進行的運動項目也不一樣,基本上會建議至少做10分鐘
📍哪些是常見的運動傷害?
1.抽筋
會造成運動抽筋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如電解質不平衡、溫差變化大、身體疲勞、情緒過度緊張等,容易抽筋的部位如小腿後側、大腿前後側、腹部肌群等。當出現抽筋症狀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試著將肌肉朝反方向慢慢牽引,例如做了向上跳的動作發生抽筋,顛腳的反方向動作就是把腳背往下扳,將過度收縮的肌肉慢慢拉長
2.拉傷
拉傷是抽筋之外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其症狀為疼痛、腫脹、肌肉痙攣,通常是因為熱身不足,肌肉過度延展、柔軟度不夠所造成。當發生急性拉傷時該怎麼辦?葉宗祐健管師表示,輕度拉傷的話休息是此時最好的修復方法,等到比較不痛就可以稍微讓肌肉做輕度的復健。重度拉傷的話,因肌肉組織完全斷裂,則需要透過外科手術處理
3.扭傷
扭傷可分成輕、中、重度,輕度也就是俗稱的「小扭」,外觀不會很明顯、仍可行走,但某些動作會有疼痛感,通常只要休息1~2週 就會慢慢復原。中度會有明顯的紅腫和局部瘀血,部分韌帶有撕裂傷,而且關節會不穩定,當下可以先透過冰敷、抬高和壓迫減緩腫 脹和不舒服感,後續冰敷減少,其他的就建議搭配物理治療和復健了,恢復期大約需要4~8週。最嚴重的程度則是韌帶嚴重裂傷或甚至斷裂,當下有可能聽到「啪」一聲,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且無法 走,當下還是可以先透過冰敷、抬高和壓迫減緩腫脹和不舒服感,但剩下的就要找專業人士處理,復原期間可能需長達一年。最新觀念在處理急性非創傷性受傷,從過去的PRICE修改新的原則POLICE,指的是Protect(保護)、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但舊有的冰敷觀念在非常必要時期還是可以先使用,時間不要過久就好
4.骨折
骨折又可以分成開放性及閉鎖性兩類,開放性會見血、見骨,需要盡快地進行傷口處理及施打抗生素,降低感染發生率,閉鎖性則會有痛感。骨折的治療又可分為保守及開刀治療,保守指的是肩吊帶、石膏、各式支架,幫助固定骨折,開刀則會使用到鋼釘、螺絲甚至人工關節
5.肩關節問題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當運動量過大、用力不當時,就容易造成盂肱關節或旋轉肌群受傷。許多運動員都容易有這樣的症狀,像是排球、網球、棒球投手。因為經常需要做手臂高舉過頭的動作,就會出現過度使用的傷害。建議可以利用彈力帶進行伸展運動,雙手向前伸直抓住彈力帶兩側,慢慢將雙手往上平舉,再往後伸展,使用彈力帶時,次數可以進,依自身狀況調整,記得千萬不要勉強
📍運動後為何需要做伸展?
前面有提及,運動後建議進行「靜態伸展」,主要會固定某一個動作,將肌肉拉長至活動範圍末端,目的是幫助緊縮的肌肉回復原本的長度,減緩運動後痠痛及傷害,避免練出一塊一塊的肌肉,讓纖細小腿變成蘿蔔腿
📍運動後可以做哪些舒緩?
想要遠離痠痛、運動傷害,運動後建議把握四大原則,第一充足睡眠,最好可以睡足7~8小時,對於肌肉修復才有幫助。第二,泡溫水浴,溫度稍微高於體溫即可,也可以用熱敷的方式。第三伸展,也就是俗稱的拉筋,例如弓箭步、坐姿前彎等,目的是將運動後縮短且僵硬的肌肉拉長,降低受傷的機會,沒有硬性規定需要做幾下、幾組,最重要的動作要放慢,組數可視個人狀況而定。第四按摩,建議洗澡後可以利用滾筒定點的按摩放鬆,或是用筋膜槍輔助,透過高頻率震動緩解痠痛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骨折瘀血腫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orry, thank you, I love u.】
人類總是捉錯用神,想說抱歉的時候,其實對方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好對不起的。拍電影時,雅妍告訴我,不要說「對不起」,嘗試說:「謝謝,我愛你」。如果探討如何解決問題,言語間說着愛,的確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可是,不愛,也沒有讓我們認清任何事。
愛的反面不是恨,僅是不愛,不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切斷,割捨,放棄,「無事」,就能若無其事。
愛不是答案,是「面對」與「回應」問題的方式。
無論是對待一事一物,人和人的關係,以至自己的身體。
過去兩星期,超越肋骨折斷的疼痛,似是解鎖了痛感的上限。很多原定的工作照常進行到極限(當本人還以為距離極限很遠),才意覺到這次距離危險,稍微有些太近。
日常字末句尾總是呢喃著:「身體從心」,我的身體,偶然,會跟不上我的心。
一直幼稚地覺得,大腦是器官,心臟也是器官,然而「心」,卻是意念、意志,心想往哪裡去,每個細胞也會隨之驅使,往哪裡去。因為沒有咳嗽,也沒有肺炎徵兆,毫無自覺地帶著無法分辨痛楚來源的炎症,如常上課下課拍攝工作;直到踏進醫院的瞬間,體溫超標警報的聲音,讓我想起某次在搜尋拍攝服裝時,店員忘了拆防盗裝置,出門時,閘門發出淒厲鳴叫,惹來警覺的目光。正因突然來襲的荒謬感暗自發笑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荒謬的處境都是自己造成。
在接受治療、檢查、注射各種藥物、反覆地找尋血管打點滴的時候,護士小姐總會對我說:「做得很好」。我在反思,沉溺專注別的事情,假裝對痛感遲緩和鎮定,不掙扎不叫喊,簡直是強項,然而這到底是哪裡好?沒關係,能耐得住痛,就會獲得讚賞的場合,也就只有這些時候了(笑)。我靠著滿足於不需要勞動就能獲得讚賞的想法,抵消了很多個覺得不「想」忍受、想逃離、浮躁、恐懼的瞬間;同時也發現,正視痛感是治療的關鍵,如果還沒厭世到盡頭,最好還是誠實地反應、感受自己與危險的距離,身體已在奮戰,提高意識什麼對自己不好,例如⋯⋯你所不知道的藥物敏感,會讓你的咽喉氣管胃突然腫脹,呼吸困難;又例如,你的血管因為反覆注射堵塞了瘀血塊,原來不是一兩個星期就會消失的,所以,得說出口,老實點。
能夠承受痛楚,算是頑強?能夠承認不能再承受更多的痛楚,痛的時候喊痛,其實是本能,是正常反應;是誠實。
我在學習中,如何誠實面對和回應,愛我的和我愛的人。
想對這個星期的缺席缺失說抱歉,想對頻撲照顧、在擔心的人說對不起;
也許,其實,「沒有人在怪你」🤷🏿♂️,沒有人在怪責誰,一切也只是處境。
有一個不能否定的事實,這世界即使誰突然消失不見,還是會繼續運作。我在臥床的時候,好好地感受了一遍,消失、失去可以僅是一瞬間的事,一不留神,遲鈍、不敏感、不誠實,就可能錯過趕及治療的時間點。求生意志與求死欲是並存的,在與世隔絕的時候,正因求死欲張狂猖獗,生的欲求會讓人保持靈敏。求生欲與求死欲的搏鬥,其中一個回合是:該延續還是终止與人的連結。
對不起是個魔咒,我們一旦被綑綁於抱歉的情緒,因內疚而承擔,一切就變得沉重,可能正因為沉重,發生的一切,才會如此真實。沉重,有什麼好處?至少沉重讓人貼地而行,確切感受什麼是重要的。
也許還能,理解生命和人性本身是複雜但也許不是那麼困難,可以簡單但並不容易。
每次在溝通中鍵入:”It’s complicated but not difficult, simple but not easy.” 感覺像是說了很造作的話,但我的確一直抱持這個想法,去面對所有問題。
若是害怕沉重,無法坦率誠實,又會墜入封鎖感受的循環,那是不愛的一種方式,不愛,沒有讓我們認清任何事。除非,失去了相認的興趣和必然性。
In other words… 願往後餘生,任何形式的「對不起」,最後以「謝謝,我愛你」作結。
每個人也不容易,祝願,正在努力活上去的每一位,身體從心。🙏🏼🤍
圖是舊照,大概,很快就能好起來出走奔跑。
骨折瘀血腫脹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姑娘話健康】遇到「拗柴」(腳踝扭傷)如何拗返「正」?
腳踝扭傷(拗柴)相信大部份人的生活都曾經歷過,不分年齡性別,而初穿高跟鞋的女士們更是時有發生,若路面不平整,個人的平衡不好,精神不集中,或扁平足的人士等就更容易扭傷。腳踝扭傷是指腳踩地的瞬間,因為重心不穩腳部外翻,外側著地而導致腳部外側韌帶過度拉扯,甚至斷裂。
腳踝扭傷初期,腳踝會發生紅、腫、熱、痛等現象,這是因為韌帶和腳踝的肌肉因過度伸展而被拉扯或出現肌肉、韌帶的撕裂,這時可以考慮在患處先給予冰敷,減低腫脹及減痛。方法:用一個膠袋,把冰和水以1:1方式裝好放在患側上。持續觀察是否腫脹有加劇,輕微的腳踝扭傷7-10天會痊癒,如遇患處腫腫脹,瘀血明顯個案,則康復期會較久,常常會拖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才痊癒。故7-10天仍未見好轉,就一定要去看醫生。
此外,診斷扭傷後重要的考慮是骨頭有否斷裂,患者首先要認真觀察一下自己扭傷的腳能否踏地。筆者就有遇過嚴重腳踝扭傷的個案,受傷後腳完全不能踏地,需要使用拐杖才能行走,在影像學診斷下發現有合併腓骨骨折,需要開刀固定,所以,腳踝扭傷不能大意,一定要作仔細檢查。
遇到腳踝扭傷,使用輔具可幫助康復。若有腫脹時,加壓式的護具有助於暫時協助腳踝的穩定,選擇有氣墊的護具,壓迫腫脹及疼痛的部份,會更為舒適。但不應該長期使用,過度保護會令關節無法回到正常的活動度。由於腫脹的腳踝需要肌肉的收縮才能更快的消腫,所以雖然前三天急性期減低行走,但其後需在疼痛可接受的範圍內,以盡量正常的方式行走,對腳踝腫脹的消腫程度越快。這也是盡快康復的要點之一。
此外,有許多人都注意到,在腳踝扭傷後,常常反覆發作第二次,或者腳踝無法上抬到完全的角度,或在進行大量運動時,腳踝總是會卡住卡住,動作不順。雖然平常已經活動自如,但在大量運動後腳踝又會再次出現疼痛而困擾不已,這是因為腳踝中有一塊距骨,常常會在腳踝受傷後,活動度變差而導致,遇到這種狀況時,我們可以做些動作來自救。
1. 先單膝下跪,將患足掌平放於平面,腳踝置於膝蓋之下,然後慢慢將膝蓋往前,超過腳踝,此時會感覺到有壓力在腳踝中間,慢慢慢回復起始姿勢,重覆數次,以增加腳踝角度。如圖片左邊的動作。
在上述動作下,膝蓋往內傾,超過腳踝內側,去感覺腳踝中間骨頭有壓迫感。然後到膝蓋往外傾,超過腳踝外側,去活動腳踝中間卡住的小關節,進行三十次。若真的無法自行鬆開,也可以請治療師協助以手法做關節鬆動。
2. 平衡訓練:若要預防反覆性的腳踝扭傷,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平衡訓練,例如單腳站,維持三十秒,也可以站在平衡氣囊上,重新訓練腳踝的本體感覺的神經。單腳站之前,先確定自己踝關節不是處理卡住的狀態,能做到腳踝往內往外的動作,並且不能用身體傾側的方式來平衡身體,才能確實的訓練到腳踝的平衡感。
#腳踝扭傷
#自救與康復
骨折瘀血腫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7年前的今天,家駒離開了我們。
時至今日,黃家駒創作、主唱的《海闊天空》、《光輝歲月》、《喜歡你》、《情人》、《長城》、《俾面派對》、《真的愛你》等粵語歌曲,仍在華人世界傳唱,甚至成為群眾運動的精神象徵,其影響所及,不可謂不大。
懷念家駒。
這是香港電台於2008年1月26日發表的紀錄片《不死傳奇:黃家駒》。
黃家駒與 Beyond 的音樂被稱為清泉,因它們純正並帶有鮮明訊息,作品直指草根階層。
80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Beyond 是最具實力的樂隊組合之一。他們見證着香港 Bandsound 的黃金年代,也是 Canton Pop 百花齊放的歲月。那個時代造就了 Beyond,也造就了黃家駒。
90年代,Beyond 對香港樂壇失望,加上希望樂隊能衝出香港,於是決定發展東南亞、台灣、日本等市場。
在香港盛行組 Band 的年代,無數音樂人以 Beyond 為榜樣,將青年人獨有的憤怒聲音寄語歌曲,記下無數舊日的足跡。
然而,當黃家駒離開以後,Beyond 三子及 Beyond 的歌迷發生了如何的轉變?他的離開對於香港樂壇又有什麼影響呢?
香港電台這個節目追隨黃家強、黃貫中及葉世榮,看看他們三個帶著 Beyond 的精神在音樂路上走到哪裡,看看在他們之間,如何記載著黃家駒這個不死傳奇。
懷念 黃家駒(1962-1993)
多年前的今天,1993年6月30日,家駒離開了我們。
1962年6月10日,黃家駒誕生於香港深水埗。就讀初中時,黃家駒受朋友影響而愛上了歐洲和美國的流行音樂,視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為偶像。
1980年,黃家駒經琴行老闆介紹,結識了葉世榮,兩人對音樂的興趣相近,便夥同另兩位朋友鄧煒謙及李榮潮組成樂隊,此即 Beyond 的前身。
1983年,Beyond 樂隊正式組成,其隊名是第一代主音吉他手鄧煒謙所取,意為「超越」,葉世榮曾說:「取名 Beyond 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983年底,黃家駒的親弟弟黃家強加入,擔任低音吉他手。1985年,黃貫中加入,擔任主音吉他手。在歷經幾次的人事變動之後,由黃家駒、黃家強、葉世榮、黃貫中組成的 Beyond 樂隊於1985年7月20日,在堅道的明愛中心自資舉辦《永遠等待》演唱會。
1986年,Beyond 租錄音室,將自己創作的歌曲製作成專輯《再見理想》盒帶,從包裝設計、錄製配唱、到尋找唱片行寄賣等,完全一手包辦。這年 Beyond 新增一名成員—劉志遠(吉他手和 Keyboard 手)。
之後,Beyond 在專業經理人陳健添的協助下,在1987年推出首張EP《永遠等待》及第二張專輯《亞拉伯跳舞女郎》後,才開始踏入主流樂壇而為大眾所熟識。
1988年12月,Beyond 發行了《舊日足跡》精選集,並在大專會堂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劉志遠在會上宣布將前往外地讀書並退出樂隊,由於劉志遠最後沒有入學,其後更與梁翹柏另組樂隊「浮世繪」,直至2008年6月,劉志遠才坦承當年是與低音吉他手黃家強爭吵,一時意氣之下才決定離隊。
經過多年的努力後,Beyond 成為香港樂壇舉足輕重的樂隊。
1988年,Beyond 以《秘密警察》專輯裡的《大地》奪得十大勁歌金曲,為其獲得的第一個電子傳媒獎項。
1989年7月,Beyond 推出第四張專輯《Beyond IV》,其中歌頌母愛的《真的愛你》奪得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及十大中文金曲兩大獎項,將 Beyond 推上樂壇高峰。
1993年初,Beyond 在結束了台灣的宣傳期之後,遠赴日本創作新專輯。5月底,他們回到了香港,帶回《樂與怒》這張專輯,Beyond 對這張專輯非常滿意,專輯裡闡述樂隊十年心路歷程的《海闊天空》,成了香港當年的最佳原創歌曲。隨後 Beyond 在香港和馬來西亞各舉辦了一場大型不插電的演出,並在6月底推出了日語專輯。
1993年是 Beyond 成立十週年的日子,原本他們打算在年底舉辦一場紀念十週年的大型演唱會,可是任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發生了。
1993年6月24日凌晨1時(日本時間),為宣傳即將發行的日語唱片,Beyond 樂隊應邀到富士電視台位於東京都新宿區河田町的4號錄影室,參與遊戲型綜藝節目《小內小南的 想做什麼 就做什麼》(ウッチャンナンチャンのやるならやらねば!)的錄影。
遊戲進行了15分鐘便發生意外,黃家駒在狹窄並沾滿水漬的台上奔跑時不慎滑倒,強大衝力使身旁3塊布景板的固定裝置脫落,布景板鬆開,黃家駒與身旁的主持人內村光良一同翻落2.7公尺高的台下。
黃家駒頭部朝下摔落,左邊額頭首先著地,隨即昏迷送醫,而內村光良則胸部著地,僅受輕傷。由於黃家駒頭部嚴重受創,醫師不敢輕舉妄動,因此並未施以清除腦內瘀血的手術。
1993年6月26日晚上,歌迷們聚集在香港商業電台的停車場舉行祝禱會,祈求黃家駒能早日康復。
在昏迷六天之後,1993年6月30日下午4時15分(日本時間),黃家駒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逝世,得年31歲,院方公布死因為急性腦膜下血腫、頭蓋骨骨折、腦挫傷及急性腦腫脹。
時至今日,黃家駒創作、主唱的《海闊天空》、《光輝歲月》、《喜歡你》、《情人》、《長城》、《俾面派對》、《真的愛你》等粵語歌曲,仍在華人世界傳唱,甚至成為群眾運動的精神象徵,其影響所及,不可謂不大。
懷念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