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騎樓柱子所有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騎樓柱子所有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騎樓柱子所有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騎樓柱子所有權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 PN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強烈寒流發威,天氣冷颼颼,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氣溫變化大,大樓外牆磁磚容易因熱脹冷縮出現鼓脹、剝落,民眾得多加留意。 結構技師說,除非外牆突起已經相當誇張,否則民眾難以目測,透過專業檢測公司才有辦法判斷,因此建議民眾一定要走騎樓裡面。北市建管處表示,若因磁磚掉落傷及無辜,依建築法第...

  • 騎樓柱子所有權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8 17:20:06
    有 108 人按讚

    強烈寒流發威,天氣冷颼颼,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氣溫變化大,大樓外牆磁磚容易因熱脹冷縮出現鼓脹、剝落,民眾得多加留意。
     
    結構技師說,除非外牆突起已經相當誇張,否則民眾難以目測,透過專業檢測公司才有辦法判斷,因此建議民眾一定要走騎樓裡面。北市建管處表示,若因磁磚掉落傷及無辜,依建築法第77條,建物所有權人或管委會,可處6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能連續罰至改善為止。
     
    ▶️即時新聞都在這!
    https://news.pts.org.tw/dailynews.php
    ↑↑↑ #掌握最新公視新聞 ↑↑↑

  • 騎樓柱子所有權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5 16:39:57
    有 1,960 人按讚

    我們到底還要拆掉多少文化資產?
     
    就在華山文創園區旁,忠孝東路二段 1 號,樺山町 68 番地,這棟日本昭和時代罕見的商辦大樓,再次被台北市文資會判定「沒有文資價值」。
     
    昭和大樓,戰後收歸中央審計部財產,閒置多年。現在文資會判生死,它的下場很有可能又是被拆除。
     
    我翻閱北市文資委員現勘的會議紀錄,只能說,非常草率。
     
    關於這棟建築的歷史調查完全沒有做,只用肉眼評判建築現況,就下「沒有保存價值」的結論。
     
    就如同上個月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台大日本時期宿舍,也是經過文資委員兩次現勘,文化局都告訴我們說「審查結果是沒有價值」。
     
    直到民間團體提出新事證,說明這是文學大師 #臺靜農故居,最後文資會才依 #歷史紀念價值 判定保存。
     
    沒有做歷史調查,就進行文化資產審查,#這樣的審查才叫作沒有價值!
     
    文化局把自己當建管處,只看建築現況,#這還叫作文資審查嗎?
     
    今天我已經送出新事證提報表,請北市文化局針對這棟昭和時代建築再次啟動調查。
     
    這棟昭和大樓是屬於公有列冊建築,歸監察院審計部所有。多年來,審計部閒置處理,現在則很有可能因為北市文資會審查結果,直接拆除。
     
    即將卸任的文化部長 #鄭麗君 任內倡議「部部都是文化部」。
     
    這個概念我很認同,她說:「文化是國家的內涵,是每個人的事。」
     
    若公部門本身,對待文資的態度都是如此僥倖、排斥,能拆就拆。我們又如何期待私有產權人,放棄蓋大樓的機會,願意保存文資呢?
     
    我衷心希望,即使審計部不是文化主管機關,仍應展現公部門帶頭重視文資的態度。
     
    忠孝東路、杭州北路口,這麼一棟美麗又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請把它留下來吧。
     
    比起拆掉蓋大樓,把它修復好再利用,和華山文創園區一起整體規劃,為台北市增添一處新的文化地景,這才是公部門應該做的事。
     
    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該做文化守門員,而不是帶頭成為文資殺手。
     
     
    ———
     
    感謝各界關心昭和大樓朋友的協助,以下是我們提供給文化局的資料:

    該樓所座落土地,依據地籍資料以及土地台帳記載,1922 年前為地方漢人祭祀公業周金隆所擁有,並有祭祀公業管理者周祖北、周屬等人,地方土名為三板橋庄大竹圍。1920 年代町名改正後,該處地址改稱為樺山町 68 番地,並於 1933 年轉交給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開發後於轉手給齊藤樹所擁有,此位齊藤樹即為 1940 年接任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的齊藤樹。最後所有權由臺灣重要物資營團所接手,1948 年日產轉手成為財政部國有財產。
     
    目前所見之建物,為建於 1942 年前後的「昭和ビル」為日治時期少見的辦公大樓,依據 1943 年台灣會社年鑑記載,地址登記在台北市樺山町 68 番地的會社共有 3 家,分別是義和產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友商店台北出張所、以及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以下分別逐一介紹其重要性。
     
    一、義和產業株式會社

    該株式會社為日本時代臺灣人所創,「義」與「和」皆為李式宗親當年感念先祖而使用的特殊名稱,日本時代當時有「李義方祭祀公業」、「李太和祭祀公業」、「李德安祭祀公業」、「李三合祭祀公業」、「李智記祭祀公業」、「李謙記祭祀公業」,共六單位合併而成的株式會社。
     
    「義」為紀念 15 世祖義方公、「和」感念17世祖渡海來台的開台祖。日本時代因李家事業有成,1937 年使用這兩名號,成立義和產業株式會社,二戰後,改為義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另又在 1956 年以此公司主要成員與創辦理念為出發點設立「財團法人台北市義和堂」,目前活動依舊熱鬧多元。
     
    二、株式會社三友商店台北出張所

    株式會社三友商店成立於 1936 年 8 月,本店位於大阪市東區安土町 3 丁目 21 番地,是鐘淵企業下的鐘淵紡績株式會社關係企業。鐘淵紡績株式會社前身是 1887 年成立的東京棉商社,1889 年 5 月在日本東京創立第1座新式機械紡織工場,並改名為鐘淵紡績株式會社,之後不斷拓展工場據點,成為日本最大的紡織商,甚至在中國都有多座紡織廠,之後又跨足化學工業,生產化妝品、藥品及食品,如現在全球知名的化妝品品牌佳麗寶(Kanebo)。
    鐘淵企業在臺灣目前留下的相關文化資產還有鐘淵曹達工業株式會社台南工場。
     
    三、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成立於 1930 年 11 月,本店位於東京都小石川區春日町 1 丁目 1 番地,是株式會社三省堂書店的關係企業,三省堂書店創立於 1881 年 4 月,店名來自於論語學而篇的「吾日三省吾身」。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物,是由池田敏雄與金關丈夫合辦的《民俗台灣雜誌》,《民俗台灣》是第 1 本探討台灣民俗學的專門刊物,於 1941 年 7 月 15 日創刊,至 1945 年 2 月因戰事吃緊而停刊,一共發行了 43 期,因該雜誌的編輯係出自對台灣文化的關心,出刊後頗受好評,內容中立石鐵臣的版畫和松山虔三的攝影也讓雜誌增色不少。除此之外,也是各類臺灣民俗風情短冊的出版處,如圖所示的《臺灣的家庭生活》、《臺灣的少女》。
     
    可說該大樓見證了臺人臺灣祭祀公業、日人重要紡織集團,以及日治時期臺灣民俗學的熱烈與其成果的生產重地,皆可視為該建築的保存價值。
     
    建築特色:

    位於街廓西南角,立面設於西南方面向馬路交會處,共三層樓高。一樓位置以 12 座仿石材質柱子做騎樓,大門口處木門上有精緻菱形紋路做裝飾。二樓、三樓部分皆做狹長型長方窗,北側與東側設廊道以避免直接被日光照曬,內部隔間以鋼筋混擬土做寬廣的開間,但若干細節如窗戶、樓梯,天花板等,也有簡約的歐風造型以做裝飾。西側臨杭州北路側做頂樓至底排水的外露排水管。整體而言為 1940 年代當時十分少見的鋼筋混凝土 3 層樓商辦大樓,另推測審計部時期只對該樓做立面修改,並未對該樓做不可逆的隔間調整,因此也可窺見日本時代商辦大樓的辦公空間分布情形。
     
    環境特徵:

    鄰近糧食局舊倉庫、原華山樟腦精製工廠、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場,呼應日本時代開發此鄰近華山車站的開發歷程,且該樓於戰後改為審計部使用,見證此處由工廠、倉庫轉向為政府機關的發展歷程,現周遭為林務局大樓、農糧署大樓,以及審計部新大樓本身。
     
    附註:以上資料為凌宗魁、蕭文杰、呂其正先生提供整理,部分內容經原作者林先生同意轉載,出處為其網站「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延伸閱讀:
    http://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03.html

  • 騎樓柱子所有權 在 Sway房市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4-12-10 21:40:00
    有 438 人按讚


    <突圍黑心房市之主委日記>

    主委日記8-2 整頓 先從機車開始

    首先從鞋櫃以及亂擺的鞋子與雜物開始處理,我要警衛每天巡邏時,帶著相機,一一拍照存證,回報我與總幹事,有些住戶遇到警衛正在拍照存證,就會識相的收進屋內。請警衛連拍一個月,在拍照時故意發出聲響,就是要讓住戶聽到。這招馬上讓部分善良的違規住戶收斂許多。
    擺在梯間的雜物怎麼辦?這時只好我親自出馬,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擺在門口的鞋子,通通踢散到梯間各處,鞋子擺在外面多到太誇張的,就用垃圾袋裝好綁好,放在他家門口,「我以為是垃圾,幫你整理一下,免得鄰居進出踢到跌倒」,然後,把住戶藏在逃生門內的高爾夫球具等雜物,全部拿出來放在電梯口或門口,你喜歡做讓別人討厭的事,我也用這種方法來治你。
    用這招必須留意,管委會不能把住戶的這些雜物丟棄或收起來保管,萬一住戶賴說內有重金,會導致不必要的麻煩,也不能開立罰金進行懲罰,管委會並沒有法律上的權利,但可在區分所有權人大會中,修正管理規約,以住戶若亂丟雜物,管委會要差人清潔的理由,向違約者收取「清潔費」,一樣可以達到嚇阻的效果。
    照理說,這類行為應該直接在公佈欄貼出「違規名單」,再通報消防隊檢舉妨礙逃生,直接開單。不過,為了暫時確保住戶的面子,以免大家直接撕破臉,使一點小手段也是必要的。若真的堅持不修正,再走法規程序也不遲。
    打死不從者,這時候就該祭出鐵腕手段了,拍照存證後找消防單位,檢舉妨礙逃生。公共梯間本來兼具意外發生後逃生用途,萬一失火導致濃煙亂竄之際,如果有人在逃生時踢到櫃子或鞋子,因而受傷或逃生不及,櫃子或鞋子的主人就要負刑責,我請總幹事把這些警語印下來,丟到那幾戶住戶的信箱中。
    幸好我們社區的住戶素質不錯,以上的做法執行幾次,公共梯廳就都收得乾乾淨淨。
    違建的處理就不用這麼曲折了,直接找住戶溝通,不管任何理由,使用執照上沒有的就是違建,管委會可以找拆除大隊來提報拆除,並在每年的區分所有權人大會中直接公佈有哪幾戶已經被列管,希望住戶能自行拆除,違建外觀直接目視可見者,會影響社區房價,違建住戶要對大家負責。
    在經過公告與檢舉的過程後,其中一戶因為陽台外推實在是太過明顯,該戶從善如流的拆除外觀上可看得到的部分,至於看不到的,就只好等拆除大隊排隊來拆。
    如果在交屋之初建商有把好關,有人運來大型的鋼樑或採光罩,第一時間就要馬上攔截,住戶在違建施工時,拆除大隊是可以馬上拆除的,不然等到施工完成,就只能舉報排隊列管,不要讓違建成為既定事實,就能省下日後管理上的周折。
    地下室的問題比較單純,我先根據社區交屋後一年的時間統計出社區的機車數量,再比對目前地下室的機車停車位,結果發現機車數量明顯大於停車位,同時我也請總幹事幫我統計,有汽車位的住戶是否也同時有機車的停車需求。
    知道數量上的差距後,接下來就得想辦法如何增加停車空間,攤開建築圖面,看是否有機會再多規劃些機車停車位,無奈的是,地下室所有可利用的空間,都被建商劃成汽車停車位出售,再怎麼利用畸零空間,或是縮小原機車位重新畫圖,也不夠所有住戶使用。
    如此一來,只好交由區分所有權大會來處理,我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強制規定沒抽到機車位的住戶,機車不能停到地下室,只能停戶外;二是開放汽車位可以停機車,不另外收費,但以一輛為限,並且只能停在停車位格子內,萬一刮傷隔壁汽車者,自行協調,管委會不介入。
    住戶投票決定通過,機車位抽籤使用,另繳清潔費,汽車停車格可以放一台機車,不另外多收機車停車清潔費。雖然有些住戶不滿,當初買停車位就是看上旁邊沒有機車格,以後到處都是機車,不美觀又怕愛車被刮花。
    新的停車規定實施後,地下室馬上恢復清爽,以往停在柱子邊、電梯口旁、車道邊的,通通不見了,有買汽車停車位的,自然是想省錢,就不會去抽機車停車位,多出來的位子才能滿足沒有汽車停車位住戶的需求,此後若有人偶爾亂停,管委會還沒開勸導單,左右鄰居自然會給違規者輿論壓力,慢慢就養成習慣。
    社區外的戶外機車停車格也不太夠,附近也找不到足夠停的地方,違規亂停的亂象層出不窮,比如大門口紅線,早就停滿一堆機車,社區門口四周早被劃上紅線,要恢復成白線或停車位,不太容易,找了市長(當年還是板橋市長)或民代協助,但發了公文去問,只得到:「最近沒有考慮要重劃停車格或調整紅線的計畫,經過考量,也沒有調整的必要。」
    在解決了地下室機車停車的問題後,門面就可以開始整頓了,我請總幹事用粉筆在地下隨便寫個車號,假裝有人被拖吊,但效果不大,下場雨粉筆跡就不見了,而且,還是有人想挑戰不被拖吊的運氣,一般來說機車被拖吊的機率較低。
    軟的沒效,只好來硬的。
    我請總幹事在電梯內、公布欄上貼佈告,說是接獲線報,交通警察要認真取締紅線停車,請住戶別亂停,貼了三天過去,門口少了一些機車,但還是有不少違規停車,我覺得應該是對面社區的住戶,因為他們社區門口停滿,只好停過來我們社區。於是,我請警衛打電話給交通警察,最多一天之內,打了六次,早中晚都要打,機車一停多就馬上打,連續打一周電話下來,從此門面乾乾淨淨。
    此時只要有人臨停,警衛就會馬上過去,告訴車主警察會固定來巡邏,小心被開罰單,聽進去的車主會移到旁邊合法停車格內,抵死不從的,停一小時後,馬上打電話找警察來開單。
    我都會叫警衛們對警察要好、口氣要軟、天熱要主動遞茶水飲料,天冷要請他們進來坐坐,他們是人民的褓姆嘛,警察杯杯常常被我們「騷擾」,雖然也很無奈,但他們知道現在新社區都有監視器,不管是騎樓、中庭、大廳,通通都有,有反應就要處理,不敢「吃案」。

    圖說 : 前一陣子終於全部換新的LED燈泡 政府還有補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