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駱注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駱注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駱注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駱注音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敗者回憶錄:古國風情(李怡) 「……賽梨……辣了換」,從百步外的胡同(巷子)傳來濃重北京口音的呼喚聲,我聽了三天,才由同住的三叔公告訴我那是賣蘿蔔的喊聲,以及那聲音是些甚麼字。呼喚聲沉厚又悠長,像從古遠的地方傳來。北平那個時代仍然保留的古老傳統,從這賣蘿蔔的呼喚聲可以體味到。我到今天仍然記得那聲...

  • 駱注音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9 12:21:50
    有 46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古國風情(李怡)

    「……賽梨……辣了換」,從百步外的胡同(巷子)傳來濃重北京口音的呼喚聲,我聽了三天,才由同住的三叔公告訴我那是賣蘿蔔的喊聲,以及那聲音是些甚麼字。呼喚聲沉厚又悠長,像從古遠的地方傳來。北平那個時代仍然保留的古老傳統,從這賣蘿蔔的呼喚聲可以體味到。我到今天仍然記得那聲音。

    1946到1948,北平兩年,從繁華喧囂的上海來到純樸的古城。街道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熙來攘往。汽車不多,三輪車、人力車是中產者的交通工具。馬路有人牽着掛鈴鐺的駱駝走過。

    先住在四合院。感覺非常特別,從胡同走進一個大門,穿過一個走道,進入四面平房圍繞的一個大院。院中夏天有花,傍晚各戶人坐在院中聊天;冬天有雪,孩子在那裏堆雪人,打雪球。

    隨家人去了許多名勝古蹟,故宮,北海,頤和園,天壇,在景山上「明思宗殉國處」的碑前留影,在天壇回音壁上聽姐姐從另一頭傳來的話語。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是跟其他孩子在上面奔跑的一段段舊城牆,和後來因為肺病輟學而每天早上去學太極拳的太廟。太廟,是以前皇帝每隔兩天就去祭祀祖宗的公園,園裏佈滿要好幾個人才能圍抱的粗高大樹。有老師傅在那裏教太極,不少人在學拳學劍和練推手。

    我學會了騎單車,溜冰,夏蟬冬雪季節交替的日子裏,這是我最愛的運動。

    習慣和愛上了麵食,學會了包水餃。記得有一次,李伯伯帶我去餃子店,堂倌問:來一百還是八十?意思是要點多少隻水餃,李伯伯回說,先來五十吧。北平有許多清真店,涮羊肉是傳統的地道美食。也有只吃豬的各個部位的「全豬」店。我也吃過貧窮人家吃的窩窩頭,那是以玉米麵(玉米曬乾後磨成的粉)為主要材料做的,形狀像塔形,底部有凹洞。那真的難吃。頤和園有提供據說是給西太后做的窩窩頭,很小,味道就很好啦。那是皇家體驗平民生活又不損口福之道。

    京戲很流行,老北京人會一邊走路一邊哼着京戲的段子。我也到過聽戲的戲園子,漸漸算是喜歡和懂得欣賞京戲了,也會哼幾段。

    那兩年上小學四、五年級,學了一點書法,學會國語注音符號,當過童子軍而且被選在門口站崗。大量的閱讀是在那時候開始的。剛有足夠認字能力的少年人,娛樂消遣只有看書。看《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然後是徐訏的小說《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

    1947年北平學生發動了「反飢餓、反內戰」的示威遊行。我姐姐那時候剛入中學,也參加了。後來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利用1947年國民黨統治區的物價飛漲,而在學生中挑動的國共鬥爭的「第二戰線」(第一戰線是國共在戰場上的交鋒)。我的小學老師,補習老師,為人正直、教學認真和充滿愛心,他們都向學生灌輸反國民政府、爭取民主自由的思想。我年紀小,沒有參加示威,但嗅到社會洋溢着親共思潮。而國府對這些沒有禁制,讓共產黨坐大了輿論勢力。

    父親那兩年在東北的瀋陽、長春經營電影院,在北平的時間不多。我也去過東北幾天。1948年初,國共在東北的戰況展開,父親的電影院辦不下去,於是闔家移居香港。

    在北平兩年,給我人生留下了一個現實版的中國古老傳說。那時統治者和人民仍然祭祖、敬天,老規矩老民風還在。(現在是不是已經被一掃而空呢?)古國風情,猶如遙遠的呼喚,長留我的記憶,十多年後滲透在我「不悔少作」的兩篇散文中。(22)

  • 駱注音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0 14:06:24
    有 61 人按讚

    一早在信箱收到 王家珍老師寄給小子的賀卡
    打開以後小子一直在家裏蹦蹦跳,開心極了
    #謝謝王家珍老師
    #小子說這是超級豐富又無價又寶貴的生日禮物和新年禮物

    上次介紹過的
    📕成語植物園之《小貓老大歷險記》
    如果看過《小貓老大歷險記》的小朋友,還推薦同系列的
    📕成語運動會之《生肖成語來報到》
    📕諺語運動會之《超級數一數》
    都是王家珍老師的著作

    另外,國語日報(有注音)
    今年2021年1/1、1/14~15、1/28~29,這三份
    王家珍老師在國語日報第七版有刊登「12生肖相聲」
    目前已經刊登三篇,如果家中有訂閱可以再去找出來閱讀,或是到圖書館翻閱。

    家珍老師折給小子的摺紙裡,有小子喜歡的皮卡丘
    老師說,(國語日報出版)📕《童話村的魔法紅茶》p.136 裡有神奇寶貝

    喜歡家珍老師著作的小朋友,也可以去找來看喔。

    ======最後推薦======
    小子最近已經不知道看了第幾次的📕《精靈的慢遞包裹》,書中有8個故事*8種祝福

    裡面有一篇[ 伊比和雅芽的落葉詩集],小(逆)子看了以後居然照樣(亂)造句

    原文:天,藍得像大海
    👦書桌,整齊得像海底世界(是指很豐富還是亂到看不到桌面?)
    👦百頁豆腐,灰得像水泥
    👦媽媽,真像虎姑婆(你今天才知道嗎?)

    原文:檸檬樹的葉片,落下 窸窸窣窣
    👦壽司的鮭魚卵,咬破,逼逼啵啵
    👦百頁豆腐,咬下,ㄉㄨㄞ ㄉㄨㄞ ㄉㄨㄞ

    [ 最後一根稻草]裡,任勞任怨的駱駝昆德拉的故事,讓小子一直對[最後一根稻草]的比喻感到印象深刻。
    然後最近跟他講甚麼,都用[ 最後一根稻草]裡的內仍來(頂嘴)回我。
    👩要過年了,快去整理你桌子底下那3箱。
    👦我會當自己的主人,不要再說了,不然會給我太多稻草

    👩我要出門買過年的東西,把書放下,要出門了!
    👦知道了!不要再說了,不然會給我太多稻草,我就起不來了
    #最後一根稻草不是這樣亂用

    [ 小諭的神奇積木]、[野丫頭與狼]這兩篇故事,
    是小子說,想推薦給很需要 #勇敢 的小朋友。

    一位是內向一直做惡夢的小諭,每天都半夜醒來,最後小諭一直告訴自己 #我不害怕。還是會噩夢,但是就不再害怕。
    一位是野丫頭,不怕狼,還讓狼最後變成看門狼。小子很羨慕 野丫頭的冷靜和勇敢。

    《精靈的慢遞包裹》我自己深夜時也會拿來看,家珍老師在這本的作者序哩,笑談這是一本難看的書,因為8個故事背後都有可能很難看懂的寓意,但故事結局都是童話的幸福結局,我和小子會聊故事背後可能的意思。不難看,連大人我都覺得非常好看。

    如果孩子還沒遇到喜歡的讀物,可以從這幾本裡嘗試看看,都有注音。

  • 駱注音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1 00:15:06
    有 1,242 人按讚

    《你只是個識字的大人,你看不懂繪本!》
    曾經開過書店,負責童書部門。我至少讀過上千本繪本,家裡則蒐藏了五百本。
    我們這些1980年之前出生的大人,因為從小沒有接觸繪本的經驗,頂多只有白雪公主、睡美人、101忠狗...,這類童書可看,對繪本非常陌生。尤其長大之後,「看圖說故事」的能力快速萎縮,我們只習於從文字了解事物。
    偏偏繪本是一種需要透過大量圖畫來進入作者心思的讀物,是失去童心的成人所難以親近的,但是,對腦袋充滿畫面的孩子,卻輕而易舉,因為圖畫本是屬於孩子的語言。
    繪本,往往跳脫大人期待書本教導小孩成為乖孩子的使命,習慣禮義廉恥忠孝節義二十四孝文本的大人,無法讀懂蘊含於繪本中的創意、幽默、趣味與奇思幻想,而那些才是更接近孩子思維的特質。
    有的繪本更是少少文字卻勇於挑戰權威、顛覆傳統,傳遞更進步、更趨近文明、更具理想情操、更宏觀的理念。而讓墨守成規,保守不前的大人不知所措。
    「國王與國王」十足就是這樣一本繪本,讓一群只是識字,但是看不懂繪本的大人呼天搶地張皇亂舞。
    熟悉繪本的人,都會認識一位獲獎無數的英國繪本作家,名叫巴貝柯爾,她的繪本是不顛覆死不休。
    她寫畫的繪本,如果讓台灣這群不懂繪本的大人讀了,大概要臉色發青,雙唇慘白了。
    「好事成雙」,豈不是在鼓吹夫妻來離婚?!「頑皮公主不出嫁」,那是鼓勵女孩都單身不要結婚!?「灰王子」,更糟糕,還毀了婚約!「精彩過一生」,教小孩年輕時荒唐過,去世之後變瘦巴巴的雞?
    有太多獲獎無數的繪本更是在帶壞小孩:「奧莉薇」、「野獸國」都在教小孩要搗蛋不要聽大人的話;瑞典童書國寶林格倫寫的「長襪皮皮」,依這些教條大人的標準,不僅不能陳列在書架上,根本就是禁書,不准孩子翻閱。
    馬克吐溫的名著「湯姆歷險記」,怎麼還能好端端地陳列在圖書館呢?教條大人們應該趕緊把它下架啊!小孩讀了這本書之後,如果學湯姆依樣作亂怎麼辦?
    童書繪本不是公民與道德的讀本。一本圖文並茂的繪本,述說的可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王與國王」。
    繪本,當然有年齡的區別。從作者與繪者的著墨,我們可以輕易區別。
    標上注音符號的,必然是給中年級以下的孩子閱讀。圖越多文字越少,尤其圖畫既大又鮮豔,筆觸充滿童趣,則比較鎖定低年級的孩子。「國王與國王」便是這樣一本從圖畫中,孩子就能感受歡愉雀躍的繪本。
    「國王與國王」是2000年,荷蘭同婚合法化之前一年,以荷蘭文出版的繪本童書,英文版於2002出版。之後,有許多國家陸續翻譯出版,台灣則遲至2018年才出版中文版本。
    「國王與國王」不僅談性別平權,它更是打破階級,打破許多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傳統婚姻觀。讓婚姻情愛關係不是建立在門當戶對上,而是建立在兩情相悅,不能勉強任一方;它同時也在說著輕輕放下不屬於你的情愛,歡喜給予對方祝福。女王本人就結過兩次婚,又如何!一樣是女王啊!
    書裡的繪圖,是水彩與剪貼並行,甚至運用了窗花的剪紙藝術,有著可供美術賞析的繪畫。單單看著這些圖畫,便已飽滿富足。
    繪本一開始,女王叫醒王子起床,一手拉開窗簾,另一手緊握桿麵桿,便已趣味十足。女王與桿麵桿怎麼會扯上關係呢?但是,女王不只是女王,她還是母親,母親與桿麵桿就連上線了。
    當女王一面吃飯一面嘮叨唸著王子時,我們看到圖畫上,王子偷偷把魚遞給躲在餐桌下的貓咪。這時候,孩子看到了一定會指著圖大笑。
    然後,各國的公主來應徵王妃。透過圖畫,孩子看到不同國家的地理人文風情。例如:有著駱駝的埃及,有長頸鹿的中南非,有東正教教堂的俄羅斯,唱歌劇的奧地利,穿馬靴的美國德州...。
    王子的侍從看上了格陵蘭的公主,一點也不奇怪,當王子和另一位王子一見鍾情時,圖畫上兩人的神情,逗趣極了。
    兩人舉行婚禮時,來應徵王妃不成的各國公主都歡喜來參加,甚至表演絕活。最後,女王終於卸下大任,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了,圖畫上的女王,穿著泳裝在曬太陽呢!而侍從與格陵蘭公主正談著戀愛。
    孩子讀著這樣一本充滿趣味,結局皆大歡喜的繪本,能享受其中的輕鬆,而呵呵笑。
    書裡的人物,在台灣今日的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困頓艱難:離過婚再婚的女性(女王),同性戀的男子(王子),高攀的愛情追求(侍從愛上公主),一群在追求愛情中挫敗的高貴女性(各國公主們)。但是,繪本給了他們自在與寬容的生命態度,而這樣的生命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不是不可得,而是得靠週遭的群眾,也能有這樣的胸襟與視野。
    這樣的胸襟與視野,不是一日可形塑,那是從開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便開始的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