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駐波共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駐波共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駐波共振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駐廣州總領館也談這事。 【深圳賽格大樓因刮風共振晃動?專家猜是虎門「波浪橋」翻版】https://bit.ly/3wgzrtP 【深圳賽格神秘「樓震」 隨時震動比特幣挖礦機市場】 https://bit.ly/3u1vszU...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佑來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玻璃心網友勿看!! 整片由側拍角度來聽見佑老師的心聲,竟然如此小看網友而只拍廢片不教科學!!!! 縱波的節點討論:https://youtu.be/YUlIML-EKks 教具這裡買:https://tw.bid.yahoo.com/item/100530021860 追蹤佑來了ig:https...
駐波共振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42:38
「該淘汰的乳癌資訊」 最近在DCARD上面看到一篇文章, 原po在youtube看到別人對抗乳癌的經歷,覺得自己也要提早預防,便鼓勵大家洗澡的時候摸一下檢查看看。 這篇引起廣大女孩認同,但真的是這樣嗎? . . . . ⭐️自我乳房檢查(breast self-exam) 這個觀念在2009...
-
駐波共振 在 佑來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30 19:00:07!!玻璃心網友勿看!!
整片由側拍角度來聽見佑老師的心聲,竟然如此小看網友而只拍廢片不教科學!!!!
縱波的節點討論:https://youtu.be/YUlIML-EKks
教具這裡買:https://tw.bid.yahoo.com/item/100530021860
追蹤佑來了ig:https://www.instagram.com/yoyo_physics/ -
駐波共振 在 Shoppinglin歌唱教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5-13 11:20:14最近看到有些人在分享 核磁共振觀察聲樂家唱歌的狀態
連結影片: https://youtu.be/GCluRCd2YuM
想起之前有些人也會對於泛音、咬字、共鳴等的差異有些的問題
希望能更了解一些物理上的差異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像Sound Analyser這類的APP
或是有一個叫波譜檢視分析儀的APP (spectral view)
做各種發音變化的頻譜觀察
sound analyser的設定非常多 也可以即時錄音
所以簡短的分享一下這支影片
甚至現場演出抓回溯 feeback也有一定的用處
另外分享一個小觀念,究竟氣息有沒有送進鼻或口,
我們可以透過分別摀住口 摀住鼻(要塞緊) 同時摀住口鼻
來觀察是否能繼續原有的發聲
Ex.純鼻音時 口型可任意開關,但一旦塞住鼻孔 會直接斷掉所有氣流
講座、評審、社團指導、個人聲音課,請私訊
臉書專頁:《 Shoppinglin歌唱分享/歌唱教學 》
https://www.facebook.com/shoppinglin.f
新竹教唱駐點歌唱教室 可洛音樂、PM樂器
line: shoppinglin -
駐波共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2-24 08:00:00香港科學館是香港一所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康文署轄下十多間博物館中,每年平均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香港科學館樓高4層,共18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萬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包括:聲學、光學、氣象、運輸等等,其中約有70%展品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
兒童天地設有兒童玩樂的科學展品,可讓小朋友接觸科學的好地方。在「泡泡競賽」中,可將氣泡泵進裝有液體的柱內時,會看到大氣泡因浮力較大而趕上小氣泡。亦可以選用軌道最佳的輪子,原來只有形狀像圓錐體下半部的「火車輪」,因外圈比內圈小,才可以防止出軌。嘗試按下「圈圈雲」展品的面板,擠出箱內的空氣,看看你會有甚麼發現?
力學廳透過一系列的互動展品,闡明力與運動的關係。參觀者可感受臥在「釘床」上的滋味。你還可以拉動「滑輪」組件提舉重物,光學廳展示光的特性及幻像,可以在這裏看到光的各種現像和應用。在「光學工作檯」上可以用鏡子、透鏡和稜鏡進行簡單的光學實驗。平平無奇的鏡子,只要經過巧妙的設計和不同的拼合,便會產生奇特的反射效果。
賽馬會環保廊:人類賴以為生的地球,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物種。在這個千絲萬縷的生態系統裏,各種生物的活動,都影響着系統的平衡。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方能夠讓生物蓬勃發展。展覽鼓勵大家採用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善用寶貴的資源。
駐波共振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駐廣州總領館也談這事。
【深圳賽格大樓因刮風共振晃動?專家猜是虎門「波浪橋」翻版】https://bit.ly/3wgzrtP
【深圳賽格神秘「樓震」 隨時震動比特幣挖礦機市場】
https://bit.ly/3u1vszU
駐波共振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路時代必看好書<<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本粉專最後一次贈書
#已結束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V3bMkb
「暢銷科普作家曼羅迪諾進行的研究讓我們大開眼界。
例如我們常誤解我們與家人、朋友、事業伙伴的關係,
誤會了投資舉動的原因,甚至記錯了重要的紀念日。
而這些,都與潛意識有關。
我們對政治人物的偏好、對食物的喜好,甚至對所有的選擇判斷,
其實都是意識與潛意識這兩種層次的心智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清清楚楚知道我們的意識,但潛意識卻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而且一直到最近二十年,科學家才有足夠的工具能夠探索潛意識。
這方面的研究稱為新潛意識研究,研究的是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
書介短文無法解釋我看完整本書的震撼!
真的
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科學界使用fMRI核磁共振來檢視腦部的活動行之有年
然而
針對腦內經歷過數萬年演化的「記憶力混淆」 「盲點」「過度自信」 這些潛意識
為何會隨著人類進化而存在延續
這本書竟然有著如此精妙的答案!
解釋了:
1.為何虐童持續在周圍環境發生?
2.為何政治狂熱者無法溝通?
3.為何酸民們缺乏邏輯?
我簡單說明一下這本書回到了我近幾年網路經營所困惑點的終極解答:
1.p107
「潛意識不斷存在於張眼感受世界的每一天,它處理著感受跟記憶連結,但把體驗形成的感覺跟情緒連結,殘存於意識的具體記憶,僅留下模糊扭曲片段,沉入潛意識中,直到停駐點喚起那些油然而生的情感」
=>這解釋了為何我們要不斷的跟孩子共創美好記憶跟擁抱,並且人是需要他人連結分享感情的社會動物
2.p33 「人腦中存在的自我感覺良好,對應到腦部區域是『背側紋狀體』(dorsal striatiatum)」
=>人一定會潛意識希望自己主動積極樂觀
3.p.117「 人類對社會互助的需要,正是演化出高等智力的背後動力,合併精細的手部動作,短短幾千年演化中,人類突然開始團體狩獵、蓋屋、創造藝術、以及複雜的墓塚」
p.141 「演化上,人類的大腦以現代人跟原始人相比整整大了一倍,其中而額葉變大的比例遠勝其他,也是人類特質的重心...額葉負責臉部精細動作(社會溝通跟生存關鍵),也負責計畫、組織、跟行動、 是意識的根源」
=>文化的啟蒙,這在近期我熱愛考古解說影片中常常探討,人類之所以特別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4.p203 「潛意識的作用,讓幼童比電腦AI還更能區分三種動物照片(小白貓/馬爾濟斯/白色大型古代牧羊犬)中哪兩個是同類,擴及下來...刻版印象跟標籤化他人必然存在」
=>為何會歧視他人,,不管是性別,種族,膚色,甚至是團體內的權力弱者,性少數者,身障者,這些都必然且持續會發生
5.P.212「另一結構讓人自以為理性跟中立(VMPC)
但其實潛意識當中的性別刻板,或對於公眾媒體人物的接受度,我們心智會持續受到社會接受度而定義」
=>只要有使用公眾媒體宣傳者,每個人都不見得能如自己以為想的那麼中立
6.P.233「人類會渴求歸屬於團體,甚至因此做出團體內營造出氣氛默許,但無法受到公眾檢視的行為」
=>朋友講甚麼,小孩就跟著做甚麼
甚至是看到柔道團隊中被拋摔了27次的小孩爆哭,也不為所動
7.P.260
P.285
P.293
這後半本書的部分最精采處,解釋為何政治兩對立的人們,會看其一方認為「也太自信了吧」」「怎麼可以盲然相信到這種程度」
「主因於大腦非常擅長自我欺騙,稱為『動機性推理』,亦即當事件涉及自身利益時,大腦就無法超然思考,反深受人的特性而慾望影響,甚至會為了期待的最後結論而反推出前面的思考過程」
=>這說明了某些粉,真的,使用的中文不是同一種中文
最後書中給了解方
P.216「人類必須不斷下功夫克服潛意識的偏差」
包含「不斷地跟這類與我不同族群接觸,增加熟識經驗,跟個體的接觸越多,就越能熟識其獨特個性,抵銷刻板印象」
=>同志大遊行要驕傲出來走,反霸凌反性侵的推廣要持續,哭鬧兒、或身障或早療等高需求兒要更包容
P.226
「當各個『內團體』有共同對外的目標時,所有對立者步伐會轉向且一致」
=>看台灣內若傳重大意外時,舉國同悲,若真第一時間還能口誅筆伐者那真的就...放生了
—
書封面用浮水印了各種吐槽詞其實有趣
但書內探討的實實在在是這網路世紀的"人性"並一窺其運作的科學證據
#非常推薦
—
此後本粉專將轉型為深刻閱讀好書形式
贈書活動會減
若喜歡這本書的強烈建議買了好好翻翻
解釋一下自己為什麼"想要達到那個高尚的形象"但卻是"私下猥瑣見不得人"
解釋"只想去買那個時鐘"卻"手裡抱著波斯地毯離開"
#解釋那些你想的跟做的不一樣
#潛意識害的
—
倒數贈書活動
#最後一次贈書
#之後轉型為深度閱讀好書介紹
1.留言:"我想參加小劉醫師粉專最後一次贈書活動"
2.4/29 24:00 抽出兩位贈送此書
臉書
IG各一
**本粉專與編輯群保留最終贈書確認權利
**贈書範圍僅限國內
--
恭喜 曾思靜 抽中此書
駐波共振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太魯閣.一九八九 ◎陳黎
1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你靜默的奧義
那寬廣是一親密的貼近
萬仞山壁如一粒沙平放心底
雲霧推抹
濕潤中流轉、靜止的千綠
那溫柔彷彿呼吸
如一葉之輕落,如一鳥之徐飛
又彷彿一樹花之開放
在陡峭光滑的巖頂絕壁
那深沈納苦惱與狂喜
莊嚴若蓊鬱的雨林
墨藍的星空,那激越
如兔脫禽動
穿過去夏滂沱的山洪
奔躍於陽光的早晨
我彷彿聽見生命對生命的呼喊
在童年遊戲的深潭
在昨夜驚覺的夢境
我彷彿看見被時間扭轉、凝結的
歷史的激情
在褶皺曲折的岩面
在亂石崩疊的谷底
那紋路如雲似水
在無窮盡山與山的對視間
在無窮盡天與地的映照裡
然而你仍只是不言不語地看著我
行走過你的山路
看著我,一次又一次地
在你的面前仆倒
一如千百年來那些在你懷裡
跌倒的,流血的,死去的
2
多少次,你讓你的孩子在你的懷裡
跌倒,受傷又站起來
多少次,你讓他們在腐葉四佈的密林
行進並且迷路
你看見青春像飛瀑急濺
隨澗水流入遙遠的大海
你看見浮雲負載夢幻
緩緩消失於更巨大的夢幻
你讓他們尋覓一塊磐石靜坐沈思
你讓他們攀倚著鐘聲進入黃昏
在暴雨中成長
你讓他們佇立在斷裂的崖邊
看滴水穿石
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你讓紅毛的西班牙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紅毛的荷蘭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被滿州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你讓驅逐走滿州人的日本人到你的峽口採取砂金
到你的峽口築壘,架砲,殺人
到你的山腰築壘,架砲,殺人
到你的溪頭築壘,架砲,殺人
你聽走進來的漢人對刀下的人說:
「投降吧,太魯閣番!」
你聽走進來的日本人對槍下的人說:
「投降吧,太魯閣番!」
你看著紋身的他們漸次從深山遷往山麓
從山麓遷往平原
你看著他們漸次離開他們的家
不言不語
3
你看著他們漸次離開他們的家
來到你的身邊
那些被中國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
帶著戰餘的炸藥,鄉愁,推土機
他們在你糾纏的骨骼間開鑿新的夢
有的失蹤於自己挖掘的隧道
有的跟著落石沈入永恆的深淵
有的留下一隻手,一隻腳
學堅毅的樹站立風中
有的脫掉舊袍,拿起鋤頭
在新開的路旁釘立新的門牌
跟著新認識的異鄉女子,他們學習
接枝,混血,繁殖
一如一遍遍種下去的加州李,高麗菜,二十世紀梨
他們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
他們把新的地名掛在新開的路上
春天的時候
他們偉大的領袖,戴著勛章
到一個叫天祥的地方撿賞落盡的梅花
他們把御榻鋪在溫泉的小徑,頂著熱氣
大聲朗讀正氣歌
但你不是華清池,不是馬嵬坡
不是迢遙朦朧的中國山水
那有名的大千居士,顫巍巍地扶著
比山間雲霧還虛無的美髯
在你具體的臉上
用半抽象的潑墨揮霍鄉愁
他們在你的山壁上畫長江萬里圖
但你不是山水,不是山水畫裡的山水
從你額際懸下的不是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不是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對於那些坐著冷氣巴士遊覽你的人
你是美麗的風景
(就像四百年前乘船經過東邊海上,用奇特的聲調
呼喊福爾摩莎的葡萄牙人)
但你不叫福爾摩莎,雖然你是美麗的
你不是帶走的、掛著的、展覽的風景
你是生活,你是生命
你是偉大真實的存在,對於那些
跟著你的血脈一同顫動、一同呼吸的
你的子民
4
我尋找濃霧的黎明
我尋找第一隻飛過峽口的黑長尾雉
我尋找隙縫中互相窺視的木藍與大戟
我尋找高聲讚頌海與旭照的最初的舌頭
我尋找追逐鼯鼠的落日的紅膝蓋
我尋找跟隨溫度變換顏色的樹的月曆
我尋找風的部落
我尋找火的祭典
我尋找跟著彎弓響起的山豬的腳步聲
我尋找枕著洪水睡眠的夢的竹屋
我尋找建築術
我尋找航海學
我尋找披著喪服哭泣的星星
我尋找吊鉤般懸起血夜與峽谷的山月
我尋找以鐵索綑綁自身,自千丈高崖垂下將自己與山一起炸開的手指
我尋找鑿壁的光
我尋找碰撞船首的頭顱
我尋找埋魂異鄉的心
我尋找一座吊橋,一條沒有鞋帶的的歌也許是
我尋找回聲的洞穴,一群意義豐富的母音子音:
桐卡荖,旁給揚,塔比多
礑翁乾,洛韶,托魯灣
托博閣,斯米可,魯玻可
可巴洋,巴拉腦,巴托諾夫
卡莫黑爾,卡魯給,玻卡巴拉斯
喀拉胞,達布拉,拉巴侯
卡希亞,玻希璃,達希魯
希黑干,希達岡,希卡拉汗
卡奧灣,托莫灣,普洛灣
伏多丹,巴支干,欣里干
得呂可,得卡倫,得給亞可
沙卡丹,巴拉丹,蘇瓦沙魯
布拿俺,玻魯琳,達布可俺
烏歪,陀泳,巴達幹
達給黎,赫赫斯,瓦黑爾
斯可依,玻可斯伊,莫可依希(註)
5
我尋找回聲的洞穴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這卑微地上
居留的秘密
秋天的時候,他們結伴行走於峽谷的山道
在樹林間、溪水邊等候的
也許是一群忽然湧出的獼猴
也許是兩間沒有主人的竹屋,靜立在
荒廢的耕地旁
在更遠的古道,他們跨過一叢蔓草
再一次遭遇埋伏的日軍戰壕
更遠處是一座茅草搭建的山胞獵寮
以及兩三塊,最近一批考古隊員
留下來的陶片
我們繞過迴頭灣
行至九株老梅所在的吊橋
在日本警察駐在的地方,一個現代郵差
愉快地把郵件分投進不同的信箱裡
取走它們的也許是走兩小時路,過吊橋來的
蓮花池老兵
也許是坐著搬運車一路顛簸而下的
梅村婦女
你們顛簸地走進黃昏的村落
一個強健的村中男孩興奮地跑過來迎接
矯捷的身影彷若五十年前他外祖父
追獵的山鹿
「爸爸已經燒好茶等你們了!」
竹村,他們家園的名字
多麼像他父親年少時讀過的唐人的詩句
一如五十年前在此耕獵的泰雅族人
他們過海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種植他們的果樹,養育他們的兒女
6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這卑微地上
居留的秘密
鐘聲推移鐘聲
群山在群山之外
我拾級而上,暮色中傾斜走近巖頂禪寺的梵唱
彷彿那反覆的波浪
彷彿你寬遠的存在
這低迴的誦唱何其單純又何其繁複啊
包容那幽渺的與廣大的
包容那苦惱的與喜悅的
包容奇突
包容殘缺
包容孤寂
包容仇恨
一如那低眉悲慈的菩薩,你也是
不言不語的觀世音
無緣、同體地觀看天開地闢,樹死蟲生
山水有音,日月無窮
我彷彿聽見生命對生命的呼喊
穿過空明的山色,水色
穿過永恆的回聲的洞穴
到達今夜
萬仞山壁如一粒沙平放心底
註:
這些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的古地名,在泰雅族語裡皆各有所指。如塔比多,今之天祥,原意為「棕樹」;洛韶,原意為「沼澤」;達布可俺,原意為「播種」;巴支干,原意為「必經之路」;普洛灣,原意為「回音」。參閱廖守臣著《泰雅族的文化》
(台北,1984 )。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廟前》、《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家庭之旅》、《小宇宙》、《島嶼邊緣》、《貓對鏡》、《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輕/慢》、《我/城》、《妖/冶》、《朝/聖》、《島/國》,散文集《人間戀歌》、《晴天書》、《彩虹的聲音》、《詠嘆調》、《偷窺大師》、《想像花蓮》,音樂評介集《永恆的草莓園》等。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等十餘種。中英對照,張芬齡譯的《親密書:英譯陳黎詩選 1974-1995》(Intimate Letters: Selected Poems of Chen Li)1997 年由書林書店出版。1999 年受邀參加鹿特丹國際詩歌節。2001 年底,荷譯陳黎詩選 De Rand Van Het Eiland (島嶼邊緣)由荷蘭萊頓大學「文火雜誌社」出版。2004 年3 月,受邀參加巴黎書展中國文學主題展 。2009 年底,法譯陳黎詩選 Les confins de l'ile(島嶼邊緣)由法國 Tigre de Papier 出版社出版。2010 年2 月,日譯陳黎詩選《華麗島の边緣》由日本「思潮社」出版。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金鼎獎 ,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等。2005 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 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Poetry Parnassus)。
(簡介來自陳黎個人網站)
---
◎小編哲佑賞析:
這首詩非常的長,分成六節,彷彿層層剝開又再包裹起來,多面向地形塑太魯閣的樣貌。第一節以直面碰撞,首句寫著「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你靜默的奧義」,接著由沙粒來延伸廣大的山勢,雲霧、葉落、飛鳥、花開,外在的景物流轉彷彿也和個體的生命呼應,從這些景物裡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夢境,自己身上的時間。
這些當然是「自然的靈性」,但自然對人來說可能不只如此。作者筆鋒一轉,回到無言的景物,再把個體擴大為群體;如果我能從這座山裡看到自己,如果所有人都能在這座山裡看到自身,那我與他人的界線是否也能鬆動、泯除,在無窮的對視之間,我也一如千百年來路過此地的人?
於是歷史出現了。太魯閣不言不語,但是收納了所有:西班牙、荷蘭、中國、日本……有人離開,有人到來。事件在此發生,也在此埋葬,成為此刻的地景。第三節把目光集中在國共內戰後渡台的中國人,「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自然不只帶給個人生命的震顫,更是人們寄託的所在,故土的鄉愁轉移到異地,所有文明都渴望自己被土地擁抱,落地生根。
彷彿是存在的方法,在荒野中尋找黎明,尋找月曆,尋找部落祭典,建築術和航海學。這可能是全詩最核心的部分,交織了自然與人文,靜默的奧義在於接納尋找。第五節再回歸個人,「回聲的洞穴」,說出的話經歷了些什麼,歸返的時多了滄桑的變遷,儘管可能還是同一句話。人們在此留下不同的傷口,山林卻能把這些融為同一片景色,同一個歷史。於是明白我們都是無垠自然裡的一粒沙土,也像是一棵種子,溫默地與土地共振。
----
美術編輯: @arteditor053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24.html?m=1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黎 #太魯格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歷史 #暴雨 #島嶼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