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食記】
早餐:酪梨山形牛奶土司佐水波蛋 + 蜂蜜酪梨牛奶 + SOE espresso
午餐:和風蝦仁炒麵 + Bionade 天然氣泡飲(薑橙口味)
點心:鹿港「富貴堂」蛋黃酥 + 酪梨籽茶
晚餐:無水蔬食咖哩 + 紅藜飯 + 涼拌韭菜 + 肉豆腐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
【宅在家食記】
早餐:酪梨山形牛奶土司佐水波蛋 + 蜂蜜酪梨牛奶 + SOE espresso
午餐:和風蝦仁炒麵 + Bionade 天然氣泡飲(薑橙口味)
點心:鹿港「富貴堂」蛋黃酥 + 酪梨籽茶
晚餐:無水蔬食咖哩 + 紅藜飯 + 涼拌韭菜 + 肉豆腐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中午迅速用白蝦仁、五花肉片、高麗菜、蔥段加大阪燒醬炒了日式炒麵,最後灑上海苔粉擠上美乃滋,也滿是那麼回事的。
晚上把蔬食咖哩和肉豆腐都幹掉了。冰箱還有一大把韭菜,切掉根部洗淨泥沙,粗梗豎切,摘掉老葉爛葉,攔腰切成兩把。水沸先下根部那半把,半分鐘後再下綠葉的另一半,燙煮一分鐘起鍋過冰水擰乾,整把切段,淋上兌水一倍的柴魚醬油,再灑上柴魚片即可。
昨天夫人開了 14 個會(!),需要放封。今天趁會議行程稍微鬆一點,兩人開車去陽明山兜了一圈,大雨大霧,全程沒下車。路邊避車彎常有車停著,裡面人也不下車,就這樣大老遠到山裡歇一會。一輛車停在公車站旁,一對男女(一看就是車主)坐在候車亭滑手機,假裝等公車,也是一景。
回到家附近,去「馫品」買了一磅咖啡豆(站在門外等老闆拿新炒熱烘烘的豆子裝袋),到郵政代辦所寄了掛號信,去主婦聯盟買了牛奶、黑羽土雞切塊、培根、黑美人菇。也去診所拿了連續處方箋的藥,繳健保卡、領藥,全程作業在門外完成。
收到台南 吳昌記 兄寄來的白河鮮蓮子,除了剝好的兩包,還有一大袋帶皮的鮮綠蓮子,以及剝皮去芯工具一組,讓我們可以在家做手工(哈哈)。吳兄還傳來教學影片,我會認真學習的。
昌記兄是三十多年前左營服役時的學長(我是海軍陸戰隊 528 梯司令部隊部連軍報社傳令,我很少講當兵的事),他很照顧我。退伍之後多年重新連絡上,這幾年季節一到就會收到他寄來的新鮮蓮子,吃過就再也回不去了。無比感激!
家母昨天打了 AZ 疫苗,目前一切正常,沒有什麼不舒服。在日本的舍弟和弟媳,今天也打了第一劑 AZ。
三級警戒延長到 7/12,一點都不意外。今天確診數回升到三位數,原本就無法掉以輕心。
香港《蘋果日報》在港府強制凍結資產、逮捕幹部之後,宣布停刊,敲下了香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民主法治的最後一根棺材釘。 馮睎乾十三維度 、 顏純鈎、 林夕 都轉戰 FB 繼續寫專欄, 李怡 回憶錄不知是否會繼續。若就這樣腰斬,未免太可惜。
功課緩慢進行中,死線逼近,不能再蹉跎。若有閒工夫,手邊該讀的書已經堆成山了,不怕沒事做。
馮睎乾十三維度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LikeJapan生活】香港將Paralympics翻譯作「殘運」,而台灣就翻譯作「帕運」。到底是為什麼? (大會將於8月24日開始,各位記得支持香港/台灣等地的選手!)
全文: www.likejapan.com/s/paralympicsname
感謝 馮睎乾十三維度 提供內容
==========
新影片 / 逛逛東京調布市 深大寺散步+鬼太郎聖地
https://youtu.be/bTMIHK9gouQ
新影片 / 25首VOCALOID入門作品推介
https://youtu.be/K__-njrepYY
LikeJapan IG 日本旅遊相片更新中:
www.instagram.com/like.japan/
馮睎乾十三維度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華人地區僅台灣將Paralympics翻作「帕運」,為什麼?】
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將Paralympics譯成「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奧」。
唯獨台灣按發音譯成「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或「帕奧」。這個翻譯差異,其實也是文化觀和世界觀的差異………
---
► 有話想說,新功能「網路沙龍」讓你在文章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Paralympics #帕運 #殘奧 馮睎乾十三維度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馮睎乾十三維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馮睎乾十三維度
兩岸三地運動員,誰懂得奧運精神?
奧運期間,香港、台灣和大陸的媒體,都會匯集自家運動員的金句(有些是獲獎感言,有些是以前說的),以激勵人心。古代天子聽民謠而知風俗,今天我們也可比較兩岸選手金句,看看三地人民是否同氣同義、同心同德。
先看香港。
「劍神」張家朗說:「大家要堅持,唔好咁容易放棄⋯⋯對(香港)劍擊嚟講,證明咗唔只喺亞洲可以攞到獎,(去到)世界都可以。」
「小飛魚」何詩蓓說:「比賽往往 80% 是心態,20% 才是體能和訓練。」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說:「 我都希望拎到金牌、獎牌,但人生就係咁樣,我哋好用力去完成一件事,雖然結果唔係你想咁,但起碼我哋盡力過,無悔,唔好後悔。」
再看台灣。
羽毛球代表戴資穎說: 「所有的頭銜都只是一時的,更不用說我會在意。」她在東奧金牌戰前曾說,羽毛球佔據她太多時間,想趁年輕做其他事,探索人生新面向,例如單車環島遊。
「舉重女神」郭婞淳幾年前說:「人生的目的不是贏得每場賽跑,而是當我們完賽的時候,途中幫助了多少人一起完成賽跑。」郭婞淳已多次將比賽獎金捐贈有需要的人。
羽毛球男雙選手李洋說:「 享受站上國際賽場上奮戰的瞬間才是最重要的,冠軍、亞軍、季軍都只有一個,我沒辦法決定我的成績如何,但我可以決定,我在比賽中的樣子!」今屆奧運,他與王齊麟擊敗大陸選手,奪得台灣史上首面羽毛球奧運金牌。事後他在臉書宣告,要把金牌「獻給我的國家——台灣」。
柔道代表楊勇緯說:「正因為有些遺憾,才有了更遠大的追求。」
最後看大陸。
乒乓球男單代表馬龍在金牌戰擊敗德國選手後,即場大喊:「他贏不了我!」大陸媒體形容為「霸氣十足」。
新晉「蝶后」張雨霏在一天內拿下兩枚奧運金牌,也霸氣地說:「感覺這金牌是買一送一啊!」
女子三人籃球隊選手楊舒予說:「祖國需要我,我必定出戰。」
替中國隊奪得首面金牌的射擊代表楊倩說:「今年是建黨100週年,我覺得這塊金牌是我為祖國送上的最好的一份禮物。」又說:「射擊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射擊成就了我,我也用自己的熱愛對它負責。」最後一句真有趣:為了「負責」的「愛」,相信「熱」極有限。
除了運動員所說的話,賽艇隊教練張秀雲的金句也很有中國特色。她在訓練中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如果現在我不折磨你們,將來折磨你們的就是對手。」台灣李洋覺得比賽是「享受」,中國教練則強調「折磨」。
綜觀兩岸三地運動員,固然都有為家鄉爭光的心態,這是運動員常情。但看了以上金句集,很容易感受到三地的價值觀和體育精神,實在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最看重勝負的運動員,都是大陸的。
大陸資深傳媒人張豐撰文指,中國開始從「唯金牌論」中解脫出來,是一種進步,「當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論』,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奧運會。」抱歉,在中國運動員身上,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解脫」跡象,也不覺得一般中國人看懂奧運。
怎樣才算「看懂奧運」?如果我們不忘初心,那麼最應該牢記的奧運金句,應該是百年前法國人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所說的話。顧拜旦是國際奧委會的發起人,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1908年7月24日,顧拜旦在倫敦格雷弗頓畫廊(Grafton Galleries)的宴會上,說了一句公認代表奧運精神的名言:「在奧運中,最重要的不是贏,是參與⋯⋯在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勝利,是奮鬥 (L'important dans ces Olympiades, c'est moins d'y gagner que d'y prendre part... L'important dans la vie, ce n'est point le triomphe, mais le combat)。」
進一步追本溯源,顧拜旦提倡的奧運精神,其實取自他熟讀的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書中卷九有一句詩,由河神Achelous的口中說出來:「戰敗的恥辱,抵不上曾經戰鬥的光榮 (Nec tam turpe fuit vinci quam contendisse decorum est )。」看懂嗎?這是西方神話英雄才具備的高尚精神,唸誦這些句子,你彷彿呼吸到奧林匹克山諸神吞吐的靈氛。這才是奧運精神。兩岸三地運動員,哪處最懂得這種精神,你可自行判斷。
說到底,體育精神就是文化修養。中國選手的「我操」(watch out),與奧林匹克諸神的金句之間,究竟相隔多少光年呢?
https://www.facebook.com/106651927966317/posts/249925446972297/?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