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馬赫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赫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赫錐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南韓國防部日前公開10多年來「祕密研發」的超音速巡弋飛彈影片,2017年的報告指出,南韓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約500公里,以2.5~3馬赫的速度從陸基、艦艇、潛艦上發射,最新公開的影片展示陸上發射的過程,飛彈的機翼和前端錐具匿蹤功能,減少雷達掃描識別,雙向數據鏈路、GPS/INS、Ku波段(Ku ...
馬赫錐 在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01:58:54
到今天還是在想昨天的那一刻 教官催下去 馬赫錐現形拍完我眼睛瞪得比吉娃娃大 #中華民國 #空軍官校 #ROCAF #F16 #馬赫錐...
馬赫錐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韓國防部日前公開10多年來「祕密研發」的超音速巡弋飛彈影片,2017年的報告指出,南韓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約500公里,以2.5~3馬赫的速度從陸基、艦艇、潛艦上發射,最新公開的影片展示陸上發射的過程,飛彈的機翼和前端錐具匿蹤功能,減少雷達掃描識別,雙向數據鏈路、GPS/INS、Ku波段(Ku Band)雷達、EO/IR、ESM導引,被認爲是該飛彈的特徵之一
多年來,南韓傳聞中的超音速巡弋飛彈政府一概拒絕對此發表評論,媒體對此提出許多猜測,認為南韓很有可能在本世紀初就從俄國引進技術
根據各種報導,相信認爲該飛彈已經服役一段時間,原計劃提前部署,但爲了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延遲性能提升,也就是說,這枚飛彈的佈署比台灣的雄二E還更神秘,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考
馬赫錐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開會討論DF-17的威脅:真香,我們也要】
在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SMC)新近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一款在本月爆紅的新晉導彈成為了全場最靚的仔。不過頗令在場的美軍軍官感到有些失落的是,這款新晉導彈和他們沒有半毛錢關系,因為它就是在10月1日的中國7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才亮相的東風-17,一款在美軍自己看來都稱得上是無比新鮮的高超音速導彈。
在SMC研討會的幻燈片上,有關東風-17的內容介紹如是寫道: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推助滑翔導彈,是新近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式上最受矚目的存在。高超音速推助滑翔導彈可以進行機動來修正其彈道,又或者是規避敵人的防禦系統。東風-17的首次測試是在2017年的11月1日,射程在1800公里到2500公里之間,滑行過程中其速度超過了5馬赫。美國在2018年才開始采購第一個營的高超音速推助滑翔導彈。東風-17可以威脅到美軍及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盟友。
上述這些官腔官調翻譯成人話就是:1、東風-17又新穎又靚仔;2、它能像秋名山上的老司機一樣溜來溜去,讓妳防不勝防;3、東風-17應該是一款中程導彈,且至少已經達到了高超音速武器的門檻(5馬赫以上為高超音速);美軍在高超音速推助滑翔導彈領域比中國至少至少要落後2年;美軍在西太平洋第一和第二島鏈上的軍事部署算是瞎了,現有的防空/反導系統別說是應對高超音速推助滑翔導彈這東西,就是預測其運動軌跡都不太可能。
再精簡一下重點,此次SMC研討會上針對東風-17的討論重點就是:東風-17是個頂好的東西,我們也要這樣的東西,美國國會快撥款給我們購買這樣的東西。
事實上,上文提到的“美國在高超音速推助式滑翔導彈領域落後2年”的說法真是謙虛了。按照五角大樓早前的分析評估,美國陸軍的類似武器項目最快也要到2023年才能在陸基移動平臺上進行測試,負責研制原型彈的是Dynetics技術解決方案公司,而擔任該項目系統集成商的則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美國軍工綜合體巨頭——洛克希德·馬丁。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研發成本和研發難度,Dynetics所拿出的技術方案也相對偏保守一些。相比較此前美國人在X-51“馭波者”項目的萬丈豪情,Dynetics的高超音速推助式滑翔導彈方案更“循規蹈矩”一些,超燃沖壓發動機啥的都不要了,幹脆一點像東風-17那種整個相對簡單的推助式就好。從外觀上看,Dynetics的高超音速推助式滑翔導彈方案是雙錐體+4片彈翼的布局,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不如東風-17這種像是異次元飛行器似得的水漂滑翔彈。性能如何還得等到至少4年後才能見真章,可要是以顏值來論英雄的話,Dynetics這次面對東風-17真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Dynetics這套相對保守的設計之所以能夠中選,也美國陸軍為了盡快拿到技術成果所導致的。從2018年下單,到2023年測試,這中間一來一去就有5年光景過去了,還沒算上裝備到部隊所需要的時間,所以美軍對此感到焦慮是很正常的。自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尼克1號”以來,這可能還是美國第一次在高邊疆領域冷不防地讓對手跑到了前頭。處理得好,美國可以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迎頭趕上;要是處理得不好,恐怕像東風-17這樣的“斯普尼克”時刻,往後美國還有得再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