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棚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棚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棚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棚英文產品中有30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79的網紅啾啾姊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8年的西馬探路行 Day2-1 ▲愛心筆、雙子星塔、神秘竹筒飯▲ 這天我的計畫很單純,就是弄懂吉隆坡中央車站的運輸系統,搭上觀光巴士到雙子星塔,晚上再和朋友會合逛康樂夜市。 第一個任務就失敗,在中央車站上下裡外轉了六圈後,我非常沮喪的到旁邊商場又吃了一次叨沙麵,邊補血邊思考究竟我的邏輯死...

 同時也有8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Vicky、柯雅馨、貝童彤、KID 外國型男:杜力、馬愷杰、派夏、夢多、賀少俠、安卓 電視首播:20150925 主...

馬棚英文 在 ♥ ???? 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00:43

《Twilight 🧛‍♀️ 暮色》 ⚠️最後一頁有心理測驗!想知道答案的朋友請幫我 ”按愛心+留言:給我答案,pretty please🥺”⚠️ 答案會以私訊的方式傳給你喔🥰 嗨嗨各位,看到首圖字體不一樣就知道我今天不教英文了吧🤣 今天分享 ✅1個吸血鬼妝容修圖— 美圖秀秀: 琥珀色放大片、...

馬棚英文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05:56

各位朋友,你的公司在這一波的level 3危機當中,有臨危不亂嗎?你環顧四周,有沒有覺得有一些公司在這次疫情中出頭,反而生意更興隆了? 我昨天去國稅局繳稅,在30度的高溫的臨搭棚等了兩小時後,終於成功達成任務,貢獻國家。回家的路上經過了王品牛排,好奇他們提供什麼外帶的餐點,一看之下發現居然有320...

  • 馬棚英文 在 啾啾姊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1 14:15:09
    有 54 人按讚

    #2018年的西馬探路行 Day2-1
    ▲愛心筆、雙子星塔、神秘竹筒飯▲

    這天我的計畫很單純,就是弄懂吉隆坡中央車站的運輸系統,搭上觀光巴士到雙子星塔,晚上再和朋友會合逛康樂夜市。

    第一個任務就失敗,在中央車站上下裡外轉了六圈後,我非常沮喪的到旁邊商場又吃了一次叨沙麵,邊補血邊思考究竟我的邏輯死掉還是突然地球磁場混亂?數十次照著指示一路走出站外,卻只看見計程車招呼站和私家車臨停區,到處張望搜尋都沒有巴士站牌的蹤影。

    到後來才知道,觀光巴士月台得走出站外後,再左轉走一小段路才有站牌,印證了吉隆坡的交通規劃邏輯是以開車者優先。

    我一直照大眾運輸的邏輯去想,難怪以為很簡單的任務就這樣華麗麗的失敗。

    沒關係,改條路線照樣能到,我決定改搭地鐵到雙子星塔,還好捷運系統的邏輯和台北捷運很像,很快找到LRT(捷運)五號線的KLCC站(雙子星塔站)。

    穿過層層商場,就從雙子星對面出站,準備要馬路的時候突然有個年輕人湊過來說話,勉強聽懂他在推銷手上的商品,我就結結巴巴的用爛英文拒絕了,果然是有經驗的推銷員,馬上切換成中文:「姊姊哪裡來的?一個人旅行嗎?我是學生,這是我們自己做的OO文具……」

    沒料到會在吉隆坡最著名的地標前被推銷愛心筆,感覺一秒回台灣。

    本來想去雙子星塔的景觀台卻忘了先在訂票網買票,我在附近探頭探腦一陣子,實在被赤道中午的太陽曬到暈眩,躲進旁邊的商場喝杯飲料和甜點,炎熱的天氣讓人體力快速消耗殆盡,難怪馬來西亞的店家不管口味如何,冰塊和糖份下手完全沒在客氣的。

    稍微恢復精神後就往KLCC(雙子星塔)後面的城中城公園前進,終於近距離拍到很帥的雙塔身影。

    城中城公園是個很多當地人會帶著小孩來散步閒逛的地方,也有不少觀光客來這邊拍網美照,但小廢物我待不到五分鐘就覺得快熱死了,熱帶國家人民的耐熱力實在太強大。

    下午大約四點多,想去的馬來當地市集New Village Night Market應該佈攤完成了,上次誤打誤撞闖進去有著非常愉快的美食體驗,這次我想挑戰自己搭車去逛逛。

    不過這時還在齋戒月期間,大白天在穆斯林面前進食很失禮,所以會全部外帶回旅館慢慢吃。

    從 KLCC 到 Kampung Baru只要一站,New Village Night Market市集又離捷運站超近,或許是齋戒月的關係,街上的攤子面貌和之前來時有些不同,畢竟要等到日落後才能吃飯嘛,上次非常驚豔的串串攤也就沒出攤了,雖然有一大堆想試的餐點,惦量自己的胃容量實在太廢,只買了幾樣最好奇的。

    結果下午四點半到還有些太早,許多攤子還在準備,不過熟食攤明顯比上次來時多了許多。

    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竟然有竹筒飯?老闆直說這個很特別,只有現在才有,於是我就買了一份,老闆另外給一大包甜絲絲的椰絲當配料,吃起來是我不懂的搭配。

    回來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種馬來式竹筒飯不是想吃就有的佳餚,尤其都會區只有在開齋節等重大節慶時才會出現,用椰漿、糯米做成的竹筒飯,不只能搭配耶絲,也能和咖哩等多種醬料搭配。

    逛到炸物攤簡直要失心瘋,馬來西亞的炸物從不讓人失望,種類多,放到回旅館照樣酥脆又美味,如果能邊走邊吃,我一定會咬一口後回頭再買一大堆,配兩罐啤酒吃到直接放棄晚上的夜市。

    回旅館後把戰利品攤開,買的東西就這麼少,還是留下一大半吃不完,最推的就是炸物攤,種類多,又可以每樣都買少量,也合台灣人口味,烤豆腐則是很平淡。

    椰絲竹筒飯很特別,雖然搭配椰絲的吃法我不懂,但未來還遇到我應該會買熟食攤的咖哩來搭配。

    至於那盒在車站買的水果切盤大家都說太貴了,但我實在按捺不了爆棚的好奇心,咬了一輪的結論是:買台灣沒種的種類就好。

    吃了這頓後洗了舒服的澡,稍微躺一下,晚上九點再度搭車,這次要搭KTM KOMUTER (通勤鐵路)到Bandar Tasik Selatan,準備和10點下班的K子一起逛康樂夜市。

    #吉隆坡 #馬來西亞

  • 馬棚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7 09:48:54
    有 130 人按讚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馬棚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09:44:58
    有 859 人按讚

    -麻薏-
    據說是,只有台中人才懂得、快失傳的美味?

    種籽購入快十年,卻是第一次成功種出。

    黃麻菜,英文名Nalta Jute、或Jute Mellow,又稱埃及國王菜、麻芛、モロヘイヤ(Moroheiya)、Mulukhiyah。

    早先從網路種籽商購得,包裝標示Moroheiya,說是近年在日本很受歡迎的綠葉蔬菜。
    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其它介紹。

    抱著嚐鮮的心情播種,一次、兩次、三次……
    就這樣 “年年嘗試年年衰” 地過得三秋。於是這包黃麻種籽就被我封印了。

    一直到了今年。
    因為疫情的關係、夏季本無出遊計劃,所以往常早在預備休耕的五月,忽然又多出了一季耕時。

    尋思,距離寸草不生的夏季也沒幾個星期,於是翻出一些老舊的過剩(過期)種籽包,死馬活馬,孤注一擲,種出來算是賺,不出來也無憾。

    當中包括了那包黃麻籽,猜測多半無法發芽了,遂將剩下的種籽整包撒入,也沒多想。

    沒想到…… 數日後居然集體發芽,毛茸茸地長了一地!

    欣喜之餘不禁擔心,成功來得還真不是時候!
    接下來沙漠的盛夏,這些幼苗必定是承受不住的啊~

    沒想到這圃黃麻越熱越勇!

    在我們最終決定出遊的七月中,已長至膝蓋高度。旅行後返家,小菜園在幾次熱浪下一片狼藉,只有這圃黃麻,已然竄至肩膀高度。
    對於沙漠的夏、它毫不在意。

    接下來,就是研究怎麼吃?
    中東那邊愛做醬,日本那邊愛清燙,而我偏想先嚐嚐台灣在地吃法- 麻薏湯。

    黃麻的味道確實像極了菠菜,但 #黏液猶如秋葵、山藥、納豆一類。

    據說古代的黃麻品種入口苦澀,煮之前都要像“搓愛玉”那樣揉搓葉片,把大部分的苦汁沖洗掉。

    但我這圃黃麻是改良品種,性情好極了!#完全沒有苦味,#也省去了搓洗的麻煩。隨便切碎就下鍋,與地瓜、肉絲同煮 (這邊當然不可能有吻仔魚),湯滾後黃麻菜的黏液釋出,黏稠如羹,入口咕溜。

    明明無澱粉卻充滿勾芡感,飽足感爆棚,一吃就愛上了啊。

    接下來想學中東人製醬,日本人清燙,或許還可以爆炒、燴煮、蒸蛋。反正那圃黃麻長得正旺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