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太福音註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太福音註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太福音註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太福音註解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水深之處(水深之处),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午職場讀經排-馬太福音第四章 網路連線不穩,接續前一部影片的最後一個註解。...

  • 馬太福音註解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4-25 12:57:11
    有 210 人按讚

    中午職場讀經排-馬太福音第四章
    網路連線不穩,接續前一部影片的最後一個註解。

  • 馬太福音註解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1-23 11:30:00
    有 94 人按讚

    #781#~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i】

    今天的圖片,是最近當紅電影《鳥人》的海報。

    這張海報上的文字,裡面所有的字母都是大寫。除了一個字──「i」。也許你曾經注意過許多電影海報上面的文字,除了某些特殊設計的字樣之外,從電影標題到演員名單,大部分的英文字母都是使用大寫。不過,像是《鳥人》海報上出現小寫的「i」,我們還是偶能見之。

    在全版大寫字母的海報上特別突顯小寫的「i」,無非是因為「I」這個字母能夠直接代表「我」。因此,在許多強調「第一人稱觀點」的電影中,會特別使用小寫的「i」來和海報上的其他大寫字母做區隔。這樣的做法其實在電影海報上行之有年,不過除此之外,小寫的「i」偶爾也會傳達一些電影中希望表達的概念。再以《鳥人》為例:有人認為海報上突顯小寫的「i」,除了強調「我」的概念,也提醒了觀眾這部電影的副主題──「Ignorance(無知,見海報最下面一行)」。這樣的見解雖然不一定是導演的本意,卻也不失為觀影前的樂趣之一。

    不過,你知道嗎?小寫的「i」(和j)頭上的那一點,在英文中其實有一個專有名詞:Tittle。這個字通常被我們用來比喻「微乎其微」的事物,不過其實它的原始定義,指的是字母上方的小點。這樣的用法雖然現在不太常見,不過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第18節中,就提到了「jot」和「tittle」,兩者都是字裡行間不應遺漏的微小細節(jot是希臘文中最小的字母,像是i拿掉tittle後的「ı」)。因此「jot and tittle」這個片語有瑣碎、細小的含意,通常用在提醒他人「注重細節」。

    說到「細節」,在這邊小編希望你能再仔細地回去看一下這張海報的細節,並且想一下:剛才花了大半篇幅講解的「i」,真的是小寫的「i」嗎?

    《鳥人》海報上面的「i」,比其實起其他大寫字母還要高出了那個tittle,反倒像是多了一點的大寫「I」,也就是「İ」。它和沒有tittle的小寫「ı」,其實也都經常出現在不同國家的字母中。以現在還在使用的土耳其文而言,他們的字母受到拉丁文字的影響,因此各種「i」並存:「İ」的小寫是「i」,念作/ɯ/;「I」的小寫是「ı」,念作/i/。有一點,沒一點,大寫,小寫,差異真的非常大。

    可見,「jot and tittle」這個用法真的是為這些「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文字所下的最佳註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片語另有「dotting the Is and crossing the Ts」,同樣是要人注意細節中的魔鬼,也更加直觀和口語化。

    後記:小編從某次「來欣補習班」的課堂筆記中得到這篇冷知識的靈感。雖然方老師如今已經退休養病,不過他課堂上每個jot and tittle,對學生們在學習以及人生上,都有不同的啟發。謝謝。

    [Mr. Frida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