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偕醫院掛號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偕醫院掛號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偕醫院掛號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偕醫院掛號查詢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357的網紅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把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瞭解 💟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 原本想等完全康復後再分享,但其實現在快要四歲,也好得差不多了,希望分享這個資訊,可以幫助到遇到同樣狀況的爸爸媽媽。 🍓凱心是小草莓血管瘤寶寶 小草莓血管瘤比較正式的名稱為「新生兒血管瘤」,絕大多數是偶發的,非基因遺傳,意思就是產檢...

馬偕醫院掛號查詢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3 18:39:38

♦️請分享珍藏讓更多媽咪瞭解♦️ 原本想等完全康復後再分享,但其實現在快要四歲,也好得差不多了,希望分享這個資訊,可以幫助到遇到同樣狀況的爸爸媽媽。 🍓凱心是小草莓血管瘤寶寶 小草莓血管瘤比較正式的名稱為「新生兒血管瘤」,絕大多數是偶發的,非基因遺傳,意思就是產檢也檢查不出來。小草莓血管瘤發生的...

  • 馬偕醫院掛號查詢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8 15:06:39
    有 124 人按讚

    #請把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瞭解

    💟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

    原本想等完全康復後再分享,但其實現在快要四歲,也好得差不多了,希望分享這個資訊,可以幫助到遇到同樣狀況的爸爸媽媽。

    🍓凱心是小草莓血管瘤寶寶
    小草莓血管瘤比較正式的名稱為「新生兒血管瘤」,絕大多數是偶發的,非基因遺傳,意思就是產檢也檢查不出來。小草莓血管瘤發生的機率在100個新生兒裡約會出現1-2個,女寶寶的機率又高過男寶寶2-5倍,且50%以上發生的位置是在頭頸部。

    ※文長注意 只想看建議 請直接拉到最下方※
     
    凱心的狀況是,大概在出生的第二天就發現靠近左耳附近的臉頰上出現一小塊粉紅色的印記,大概是小姆指甲片的大小,看起來好像是睡覺壓到的痕跡。在醫院出院時第一次聽到護士說小朋友有血管瘤,當下很是震驚,因為「血管瘤」聽起來就好嚴重,到底是什麼狀況?
     
    尤其凱心又是個急性子的孩子,懷孕31週的時候,在肚子裡面太活潑,急著想出來,就讓媽媽去安胎到生了,加上胎位不正得剖腹,沒想到生出來之後,還有更多需要面對的,什麼是「草莓血管瘤」?我們幾乎整個月子都在查詢這件事,但能查到的資訊真的不多。
     
    大概知道草莓血管瘤就是一種會增生的血管瘤,月子中心定期檢查的醫生說這長大就會好了,但是血管瘤增生的速度未免也太快,等到出月子中心時,已經長大到十圓硬幣大小、突起且血紅得令人觸目驚心。可愛的嬰兒臉頰出現這樣的血管瘤,看了真的很不忍心。

    嬰兒的發育在前三個月可以說是成長最快速的時期,血管瘤就跟著寶寶的成長一眠大一寸,帶著去看了好幾次醫生,醫生都說是正常的,長大就會好、長大就會好....
    雖然很擔心但是又束手無策,每天看著一直長大的血管瘤,煩惱的不得了。
    -
    所以那時候很少帶小孩出門,應該說是我們不太敢帶出門,加上Kacey又是一個出門比較容易失控的小孩,而且左臉這樣又紅又腫看起來真的很恐怖,被路人看到幾乎都會被關心是被燙傷還是怎麼了,雖然我們知道大家都是出自關心或是好奇,但每被問一次我們內心還是被刺一下,甚至有的人會追問更多細節,怎麼沒擦藥怎麼沒有去給醫生看,都要花不少力氣去解釋,善意的關心對我來說都還是有點傷感,可能變得很玻璃心吧

    當時如果拍照片是要在網路曬娃,我也都要刻意避開拍到左臉腫紅腫脹的地方,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在網路上讓大家看到我們小孩有血管瘤,也不想要曝光這種照片在外人眼光裡,希望女兒的照片都要可可愛愛的模樣,那時候看到其他朋友各種角度曬娃照片,內心都會開始偷偷自卑起來,為什麼我們比較倒楣,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那時候帶小孩過程中看著嫩嬰可愛的模樣一方面療癒一方面哀傷交錯,本來要拍嬰兒寫真也最後作罷,可能我們本來就是內心比較脆弱的人,要負荷血管瘤這件事就已經無法面對其他事物了,帶出門也變得有點慌慌張張,那段過程整個就是很壓抑痛苦的回憶….

    後來到了兩個月大的時候,腫瘤長大到發生潰瘍破皮了,睡覺睡一睡都會濺血,早上看到開心對著你笑的手舞足蹈的嬰兒,但一邊的臉頰卻潰瘍濺血...看到這個畫面真的覺得崩潰不行了...怎麼想都覺得不是可以不處理的狀況啊。


    好不容易查到有一種藥,可以用來治療新生兒血管瘤,對這個病症比較權威的醫院是國泰醫院,馬上就衝去掛號,確認可以使用藥物後,我們最後是選擇在馬偕的小兒血液腫瘤科進行治療,國泰醫院專門看新生兒血管瘤的是整形外科,會比較傾向積極的治療(吃完藥後進行雷射);但因為凱心出生後一直都在馬偕醫院看診,想說用藥在小兒科的監督下使用會比較安心,所以這可以看各位父母自己的評估選擇。
     
    凱心使用的藥物叫做Propranolol,原本是用來治療高血壓、心律不整的藥物,但意外被發現用在新生兒血管瘤的治療上有顯著的效果,因為算是蠻近期的發現,所以還沒有被普遍使用。

    其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會採用這個治療方法,大部份醫生對血管瘤的治療方法都還是停留在觀察、長大就會好,因為沒有生命危險,所以都比較消極態度,當然也要看長的部位,像我們是在臉部明顯位置,後來才知道應該要積極治療才對
     
    新生兒血管瘤的急速生長期大概到一歲,之後就會進入消退期,算是急速成長、緩慢消退,凱心在兩個月大開始用藥後,雖然腫瘤還是慢慢在長大,但成長的速度趨緩,也沒有再發生潰瘍的狀況了,腫瘤長到最大的時候,臉都有點變形了,大家看過童話中右臉長瘤跟左臉長瘤的老爺爺的故事嗎?大概就是那種感覺,看了很嗯甘、很心疼,但還好孩子還是健康活潑的成長了,只是出門的時候,會得到很多關愛的眼神,也要一直不斷的回答同樣的問題。
     
    凱心用藥到一歲多一點的時候停藥了,因為這時候用藥的效果也不大了,只能等它慢慢消,雖然每次看的時候都心焦,但隨著時間過去,腫瘤真的慢慢的縮小了,顏色也慢慢淡掉了,大概兩歲後,出門也不會被關心了,不仔細看不會發現的程度,雖然現在還是有點腫腫的,還有以前潰瘍時留下的疤痕,只能希望它會完全消失,如果長大後凱心還很在意,再去醫美吧。 因為以前經歷過種種的無助,所以把這個資訊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不過隨著Propranolol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網路上可以查詢的資訊也越來越多囉。
      
    《就醫的建議》

    先就醫確認是不是新生兒血管瘤。血管瘤的類型有很多種,會長大再消失的才是新生兒血管瘤,如果是平面的可能就是別的類型的血管瘤,如果不確定可先就醫讓醫生判斷。

    《用藥的建議》
    1. 如果血管瘤的位置不在眼耳口鼻等重要器官、且範圍不大、成長速度不快, 可以等它自己慢慢消掉。

    2. 如果血管瘤成長的速度非常的快,建議積極治療,不要傻等長大就會好。

    3.新生兒血管瘤的黃金治療期在滿月~八個月大,超過八個月後吃藥的效果有限。

    4. 除了Propranolol,聽說還有台大的醫師用一種眼藥水外塗也有效果,可以多方面評估。

    5. 服用Propranolol有可能會影響發育,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醫生會判斷適不適合用、也會按照寶寶的生長狀況及體重決定用多少的藥。

    Propranolol的發現真的是新生兒血管瘤患者的一大福音,以前的治療,除了等它長大再消失,就只有類固醇治療、電燒、開刀、雷射...如果是大面積血管瘤的患者治療起來真的很辛苦,現在有藥可治,真的很幸運。

    這是我們的親身心路歷程也希望分享給小孩也有血管瘤的家長們
    或是身邊的朋友家中小孩有這狀況 趕快建議積極治療 千萬不要等看看
    這邊也推薦臉書有一個社團叫 小草莓血管瘤俱樂部 可以去那邊跟其他家長們討論

    祝福每個小草莓寶寶,都可以順利痊癒、平安健康長大~

    #請把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瞭解
    #血管瘤 #草莓血管瘤

  • 馬偕醫院掛號查詢 在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Medical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7 18:00:00
    有 29 人按讚

    【預約更健康的未來】
    診所滿滿都是病患,又要配合防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該怎麼做?
    透過醫療物聯網,病患可以線上預約掛號,隨時查詢看診進度,不必擠在診所耗時等待,不怕過號又要重新排隊,解決患者與院方長久以來的困擾。
     
    此外,院方可以提供更多元完整的醫療服務,像是健檢報告、遠程醫療、遠距照護、線上諮詢等,讓民眾能夠即時了解並注意自身健康。
     
    本次參展廠商 馬偕紀念醫院、智齡科技 Jubo.health 將於展覽中展示遠距醫療與遠距照護服務及系統
     
    -
    【參展報名】https://reurl.cc/E7V7Vm
    【參展資料】https://reurl.cc/9EDEDd
    -
    【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展覽日期:2020/10/15(四)-2020/10/17(六)
    展覽地點:南港展覽2館

  • 馬偕醫院掛號查詢 在 蔡壁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06 20:00:01
    有 1,546 人按讚

    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已傳出包含台灣在內,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陸續多起院內群聚感染案例。多名第一線照護病患的護理人員、清潔工和院內工作人員染病,因此,在具有高度接觸風險的醫療院所中,加速建置智動化科技,協助具有高度人與人接觸的醫療環節,並減輕醫療人力負擔,來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健康安全已是刻不容緩,政府應立即投入科技防疫產業升級,積極輔導醫療院所導入智動化科技設備,透過科技輔助醫療人力,減輕醫護負擔,並有效防堵疫情擴散。

    臺大醫院引進了運輸遞送機器人,協助開刀房器具準備及協助手術室廢棄物運送,不僅節省運送時間更大大降低交叉汙染的風險,而員林基督教醫院同樣採用運送機器人,將需要頻繁配送的藥品及醫材由機器人偕同運送,馬偕醫院以及萬芳醫院等則運用Chat bot機器來協助看診諮詢、掛號及查詢用藥、檢驗,以及按時服藥提醒、防疫問答、主動追蹤居家隔離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在3月初起啟動非接觸式24小時智慧監控設備,透過智慧科技防疫,減少醫護人員與病人間接觸。

    在病患分流、場域清潔、餐食及物品配送等流程,透過人員與機器協作,不但能有效落實防疫工作,也能大幅減少接觸傳染風險,醫院要全面建立智慧醫療系統還有許多環節需要克服,像是建築老舊、動線不佳、經費不足等,但該做的事,不只要做,還要馬上做!而機器人和智動化科技只是協助醫護工作,無法取代人力,醫療或任何防疫最重要的是人機協作,讓醫護人員減輕負擔、專注於醫療、服務價值才能最大化。

    #醫護安全政府要顧
    #智動化科技實際運行於醫院
    #善用科技提升醫護工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