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偕貢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偕貢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偕貢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偕貢獻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21的網紅林時羽醫師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生殖醫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留澳同學會🦘 日前,我的患者夫婦和婆婆,帶著龍鳳寶寶來訪。這份相識的緣份,回溯至大約八年前⋯ 婆婆帶著女兒到馬偕醫院,找我做試管嬰兒療程。第一次療程即成功。之後,因為兒子與媳婦嘗試懷孕多年,仍然沒有消息,大力推薦來診。 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因為患者他們,是在澳洲求學認識的。而我,則於199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

馬偕貢獻 在 歷史老師 黑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30

🤙🏻喜歡歡迎幫我分享哦! 課綱範圍參照: 南一版 歷史(一)第一章、第七章 南一版 歷史(三)第五章 一般而言,在大航海時期的脈絡下,隨著商船而至亞洲的除了殖民者,往往還有一群宣揚上帝福音的傳教士。 但是,與福音連袂而至的,究竟是什麼呢? 戚嘉林教授於其《台灣史》之作中,直接抨擊當時的荷人名義...

馬偕貢獻 在 雙城記事 Siang Siânn Kì-S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1:24

【松山陳能記家族與心曠神怡洋樓】   #心曠神怡洋樓 在松山的松河街上有一棟洋樓,許多人會稱他為「心曠神怡洋樓」,原因在於他面松河街面的二樓門楣上刻有「心曠神怡」字樣,故稱之。根據部分資料顯示心曠神怡洋樓建於昭和年間,是時任松山庄長陳復禮的宅邸,宅邸就在松山長老教會的隔壁,可能也與陳家多奉獻於教會...

  • 馬偕貢獻 在 林時羽醫師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生殖醫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22:17:46
    有 101 人按讚

    🦘留澳同學會🦘
    日前,我的患者夫婦和婆婆,帶著龍鳳寶寶來訪。這份相識的緣份,回溯至大約八年前⋯

    婆婆帶著女兒到馬偕醫院,找我做試管嬰兒療程。第一次療程即成功。之後,因為兒子與媳婦嘗試懷孕多年,仍然沒有消息,大力推薦來診。

    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因為患者他們,是在澳洲求學認識的。而我,則於1999~2003,在澳洲做出第一例試管寶寶的 Monash Uni,攻讀生殖醫學博士。他們在澳洲的學經歷,帶給他們的事業很大的幫助。因著他們對澳洲的了解,對我也有極大的肯定和信任。所以就接受我的試管療程。

    感謝主成就這一切!感謝患者的信賴與鼓勵!感謝團隊的貢獻!
    ⋯⋯⋯⋯⋯⋯⋯⋯⋯⋯⋯⋯⋯⋯⋯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IVF
    https://www.instagram.com/SuccessIVF
    林時羽醫師の合好之旅 – 向不孕告別
    http://www.xn--kjvo3a634c.com/
    ⋯⋯⋯⋯⋯⋯⋯⋯⋯⋯⋯⋯⋯⋯⋯
    #澳洲 #留澳 #同學會 #試管嬰兒 #療程 #林時羽 #醫師 #順產

  • 馬偕貢獻 在 多益達人 林立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23:13:20
    有 1 人按讚

    Taiwan is like a diamond in Asia: Veteran educator Doris M. Brougham

    “Taiwan is like a diamond in Asia,” U.S. educator and the founder ( ) of “Studio Classroom,” Doris M. Brougham, said on Wednesday.

    “The Diamond is very small, but diamonds shine all around,” she added.

    Doris M. Brougham, who has been working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70 years, gave a speech at the opening event of the exhibition ( ) “Foreigners Love Taiwan” organized ( ) by the Taipei City Archives on Wednesday at the West Benevent Square ( ).

    Echoing ( )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Brougham, 95, said she has stayed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70 years and recalled ( ) that when she first came to Taiwan, the land was still developing and many people were facing illnesses.

    The veteran educator explained that “the great thing about Taiwan is that people are very willing ( ) to change and to learn.”

    She added that Taiwan is a beautiful place and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the place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people.”

    The 95-year-old who has dedicated ( ) several decades to English education in Taiwan amusingly ( ) shared that buffaloes ( ) could even be seen on Zhongshan Road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Taiwan.

    She recalled that she learned to speak Mandarin, Taiwanese, and even some indigenous ( ) languages. Yet, she stressed ( )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we speak.

    And we all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that we are all part of this beautiful island, she remarked ( ).

    Brougham ended her speech by stressing that Taiwanese people are very tolerant ( ), and those who have been here all agree that Taiwa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No matter what languages we speak, we are all people living in Taiwan and we are all Taiwanese.”

    The “Foreigners Love Taiwan’ exhibition will open from March 10 to April 8, between 10 a.m. to 5 p.m.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three major sections ( ): “Foreigners Who Love Taiwan,” “Sentiments Beyond 100 Years,” and “High-Five Love Taiwan,” featuring ( ) the stories of foreigners who have made selfless ( ) contributions to Taiwan, such as Mackay, Marjorie Ingeleiv, Robert Swinhoe, Sidney Barton and Marjorie Landsborough, Yoichi Hatta and more.

    資深教育家彭蒙惠女士 讚許台灣如鑽石般瑰麗

    「台灣就像顆亞洲的鑽石,雖然面積小,但各個角落都光彩奪目,散發耀眼光芒。」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女士形容道。

    在台灣深耕超過70年的彭蒙惠於週三上午參加由台北市立文獻館所舉辦位在西本願寺廣場的「吾愛台灣-愛台灣的外國人特展」開幕式活動。

    呼應此次特展主題,高齡95歲的彭蒙惠表示,自己待在台灣超過70年,她回想到剛來台灣時,這片土地還在發展中,許多人面臨著病痛,在二戰結束的大環境下,台灣相較於國外復甦的更快。

    彭蒙惠直截了當地點出,「台灣最大優點就是人們非常願意改變、願意學習。」

    她也提到,台灣是個美麗的地方,儘管「全世界有非常多很美的地方,但地方不是最要緊的,最重要的是人。」

    彭蒙惠女士奉獻台灣英語教育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她逗趣地分享道,在她初來乍到的時代,中山路上甚至還能看到水牛在逛大街。
    她表示,自己不但會說中文、閩南語、甚至還會說原住民語,然而,不管講什麼語言,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溝通,而大家彼此之間溝通連結就建立在我們都是這個美麗島嶼的一份子。

    最後,她強調,臺灣人包容度非常高,且來過寶島的人都一致認同台灣人非常友善。

    「不管講什麼語言,我們都是住在台灣的人,我們都是台灣人。」
    「吾愛台灣——愛台灣的外國人特展」即日起到4月8日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開放民眾前往參觀。展覽分為三大展區分別是「愛台灣的外國人們」、「超越百年的情感」、「High-Five愛台灣」,展出馬偕、白寶珠、斯文豪、巴爾敦、蘭大衛與連瑪玉、八田與一等等對台灣做出無私貢獻的外國人們的事蹟。

    #高雄人 #學習英文 請找 #多益達人林立英文
    #高中英文 #成人英文
    #多益家教班 #商用英文
    #國立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師

  • 馬偕貢獻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7:49:58
    有 63 人按讚

    感謝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泰山企業、立法委員邱顯智 贊助 100 箱氣泡水給新竹市 8 個疫苗施打站及新竹台大、國泰、南門、馬偕、新竹國軍 5 家醫院 。
     
    希望喝跟台灣之光李智凱一樣的氣泡水,能夠讓市府各局處的工作人員、醫護和志工朋友補充能量,繼續為大家服務。很感謝他們在這段時間的辛苦付出,讓市民朋友可以很安心又便利地接種疫苗。
     
    謝謝合作廠商開卡車載水陪著我們一整天,從早上八點半一路送到下午四點多,一口氣跑了13個地方,也很感謝聯合會的理事小胖協助聯繫醫院的放射科人員。
     
    跟小胖聊才知道原來放射師就是在醫院幫我們照X光、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的人員,一般都會以為是醫師或護理師。全國大約有6千多位的職業放射師,在新竹市的約 2 百位左右。因為有急診的關係,所以放射師也是要 24 小時輪班,蠻辛苦的。
     
    疫情這段時間,除了大家熟悉的醫師、護理師、藥師等,其實放射師也貢獻了許多心力,希望大家也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喔!

  • 馬偕貢獻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06:00:03

    《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莉婷,前往噶瑪蘭香蕉絲工坊和新社岩棺出土原址進行探訪和會議,除做成了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立即申請國家級保存者認証,以保障這些年事已高的耆老們的終生貢獻,以及重要文物新社岩棺,遷移回其原出土地,並舉辦重要追思祭儀活動的可行性。

     會議中,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教授,向參訪來賓進行簡報,分別從百年前噶瑪蘭族遷居新社的歷史、香蕉絲編織工藝振復的過程、工藝保存者耆老的凋零、流落海外的噶瑪蘭族女子禮服,和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的故事等方面介紹,娓娓道來噶瑪蘭族文化資產傳承之不易,提出三個面向的保存方案,希望文化局及中央文資局能大力協助。

    潘朝成提到,104年縣府登錄潘烏吉等六位保存者,隨著歲月流逝,至今僅剩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三位耆老還在世,朱阿菊和許來富年事已高,身體健康堪虞,目前惟嚴玉英尚能傳習這項編織工藝,這三位耆老在香蕉絲工藝瀕臨失傳之時,帶領族人傳承振復,因此希望能向中央申請這三位耆老「國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身分,以表彰他們的重大貢獻。

    再者,部落近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和文化局補助,由耆老教授,辦理傳習課程,現已培育十一位族人能按古法編織香蕉絲,也希望他們也能向文化局申請成為「縣定傳統工藝」保存者,俾利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承先啟後,文化局長江躍辰當面允諾將儘快協助幫忙。

    另經胡家瑜教授轉知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有收藏一件馬偕博士帶回國,約十九世紀宜蘭打馬煙社頭目偕阿篤(A-tok)的女兒偕阿雲曾穿著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其完全使用香蕉絲織造、服飾上有瑪瑙綴珠、垂掛銅鈴,充分表現噶瑪蘭族超群的工藝技術,潘朝成教授希望能請政府幫忙,邀集專家學者和部落族人,前往加拿大勘查並記錄該文物的工藝與圖紋,以便將來能複製一套正統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帶回部落保存。

    潘朝成教授也帶大家到位於梯田上的「Lulan」,表示當地民眾都期盼新社岩棺能重回原址。 聆聽潘朝成理事長的訴求後,我當場與江躍辰局長及文資局吳華宗主秘等和在地族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等三位耆老,一致贊同盡速提報為「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後續培育的十一位族人,也請部落依程序向文化局提報。

     新社岩棺回到原出土地的方式,請部落向地主商議無償提供使用,並且由文化局進行遺址試掘評估,後續由岩棺所有權人豐濱鄉公所向文資局提案噶瑪蘭族傳統建築放置岩棺,讓族人和學童參訪。而前往加拿大考察「噶瑪蘭族新娘禮服」的訴求,我將安排專案會議,邀集原民會、外交部與文資局一起協商合作,希望能促成這樁美事,將重要的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 馬偕貢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4-13 10:39:50

    本集主題: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介紹
         #羅慧夫長假雙紀錄片介紹

      這集邀請到基金會 #王金英執行長 專訪,談長假雙紀錄片的製作源起,還有羅醫師26年前為何會成立顱顏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運作狀況和服務項目,他們目前正在推廣的「助300位貧困顱顏患者安心上學」公益活動也請大家一起支持。

    (以下為08/23新聞稿)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8月23日(日)下午兩點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放映會,會中放映記錄羅慧夫醫師1959~1999在台行醫四十年的《長假》紀錄片,及2013年羅慧夫醫師最後一次回台拍攝的《長假過後》紀錄片。羅醫師的學生、部屬、患者暨家屬、朋友,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各行業共計200多人齊聚觀賞,大家一起感動回顧曾經與羅醫師共事相處的時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等人也親臨現場觀片並上台致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在資訊爆炸,價值觀混亂的現代社會,羅慧夫醫師一生秉持「榮神益人」的使命,奉行「視病如親」,盡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對台灣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樣的典範更難能可貴,值得推崇!

    《長假》記錄羅慧夫醫師在台行醫四十年貢獻:

      羅慧夫醫師的兒子引述馬克吐溫:「你的職業應該成為你的假期」,來形容爸媽40年在台灣的服務就如同是他們人生中的長假,基金會為其拍攝的紀錄片也以此命名。本紀錄片藉由大量的舊照片、現場記錄、人物訪談等完整呈現一個外國醫師如何如克服困難,融入台灣社會,進而成功的改革醫療體制,例如杜絕紅包文化,建立專科醫師制度……等,同時也見證台灣醫療的發展軌跡。
      1959年羅慧夫(M. Samuel Noordhoff, M.D.)以醫療宣教士身分從美國舉家來到台灣,於馬偕醫院擔任院長,他以患者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催生出燙傷中心、加護病房、自殺防治中心等一時創舉,他為患者的付出連帶也促進台灣醫療發展。
      1976年羅慧夫醫師轉任長庚醫院,擔任兩年創院院長,卸下院長職務後於整形外科專心醫治患者、培訓年輕醫生,他在整形外科主任任內,創設台灣第一個整合顱顏外科、顱顏牙科、語言治療、心理輔導及社工的「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關懷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落實全人醫療。長庚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醫師,同時也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成立,是因為有羅慧夫醫師擔任領導人,沒有自己的本位主義,處處為病人的利益著想,才有辦法整合」。而現今台灣顱顏醫療水準深獲國際肯定,羅慧夫醫師功不可沒!
      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說:「台灣有整型外科的訓練制度,雖然非羅慧夫醫師一人造就,但他的貢獻最大。」羅慧夫醫師除了致力推動顱顏醫療發展,更選派學生出國學習顯微重建、泌尿生殖重建、乳房重建等當時台灣缺乏的整形外科專業,並陸續成立顯微中心及美容中心,使台灣的整形外科更加完備。
      1989年羅慧夫用他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醫療團隊負責治癒患者生理的裂痕,基金會負責治癒患者心理的傷痕。另外,在羅慧夫醫師「培訓海外醫療人才,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的理念下,1998年醫療團隊及基金會合作開展海外醫療合作計畫,透過義診、技術傳承及輔導成立顱顏中心等方式,幫助東南亞等醫療相對落後國家也能治療自己國家的顱顏患者,這項送愛到海外的工作仍持續到今天。

    《長假過後》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

      羅慧夫醫師1999年返回美國,即使退休他仍心繫台灣的醫療團隊及基金會,每年堅持飛回台灣探視學生和過往的工作夥伴。2013年的訪台行程,羅慧夫醫師發表演說、與老朋友相見,是他最後一次回台。
      羅慧夫醫師因健康因素不便再搭長途飛機來台,但他一手創辦的顱顏中心及基金會仍延續羅慧夫醫師對患者的關懷,在台灣及醫療相對落後國家繼續照顧先天顱顏缺陷患者。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也是羅慧夫醫師的學生,他在紀錄片中受訪時說:「老師(羅慧夫)當初帶給我們這麼多,如今長庚有現在的成就,我們要把握時間繼續再推上層樓,不但是造福台灣的患者,更要為我們下一輩的年輕醫生鋪路。」
    影像傳遞正面能量 樹立有意義人生價值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辦理羅慧夫醫師紀錄片放映會是希望藉由影像的感染力,傳達羅慧夫醫師的精神,尤其現今台灣醫療亂象:例如醫院面臨「五大皆空」、醫師追逐高利潤的醫美行業、人力失衡、醫病糾紛頻傳等….問題,基金會希望透過羅慧夫醫師紀錄片喚起醫護人員從醫的初衷,同時也希望引導年輕學子樹立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