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偕皮膚科吳育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偕皮膚科吳育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偕皮膚科吳育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偕皮膚科吳育弘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17的網紅皮膚外科 王研人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兩週前 黃柏翰醫師問我:什麼是我覺得對已經有在莫氏手術的醫師 很重要的觀念或技術? 我想了一下 我覺得是足部黑色素瘤的莫氏手術。上次在台中分享的那一次 引起血液腫瘤科醫師 病理科醫師 皮膚科醫生的迴響,認為尤其在足部黑色素瘤對化療 免疫治療效果不夠顯著時 手術更是占重要角色。 台灣因制度關係,專...

  • 馬偕皮膚科吳育弘 在 皮膚外科 王研人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0 14:42:29
    有 110 人按讚

    兩週前 黃柏翰醫師問我:什麼是我覺得對已經有在莫氏手術的醫師 很重要的觀念或技術?

    我想了一下 我覺得是足部黑色素瘤的莫氏手術。上次在台中分享的那一次 引起血液腫瘤科醫師 病理科醫師 皮膚科醫生的迴響,認為尤其在足部黑色素瘤對化療 免疫治療效果不夠顯著時 手術更是占重要角色。
    台灣因制度關係,專門看皮膚病理的醫生仍然是少數。台北及淡水馬偕醫院 很幸運的就有兩位-吳育弘醫師及莊傑仰醫師。
    事實上足部黑色素瘤細胞判斷非常仰賴經驗與專業,國外臉部及身體的黑色素瘤會運用冰凍切片再加上MART-1染色,但這對於東方人足部黑色素瘤並不是那麼適用。
    這次我用了大量吳育弘醫師親自病理照相的病例,說明腫瘤邊界劃定,以及為何莫氏手術腫瘤清除率會高於傳統廣泛切除手術,歡迎有興趣的醫師提前註冊,跟我們一起在「10/17下午三點」參與這場討論!
    另外還有菲律賓的Krisinda醫師跟我們分享,非常惡性的血管肉瘤與默克細胞瘤的莫氏手術!

    OCT 17TH, 2020, SAT

    15:00 – 16:00 (UTC +8)

    MOHS SURGERY莫氏手術

    Please register before the meeting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is meeting

    Webinar registration

    https://zoom.us/webinar/register/WN_5mY5DJIhRaKpW5gb73341A

    Here is The link to Join zoom meeting

    https://cyasia.org/webinars/meeting-room/
    #黑色素瘤
    #台灣黑色素瘤六成在足部
    #莫氏手術
    #皮膚病理

  • 馬偕皮膚科吳育弘 在 皮膚外科 王研人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9 21:07:48
    有 208 人按讚

    從2020年7月開始,台北馬偕周四早上開始有「皮膚癌特診」囉!
    特診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在馬偕醫院或外院已切片診斷皮膚癌患者,在診所懷疑為皮膚癌轉介至馬偕患者。在外院切片者記得要帶病理報告。手術過的患者也可在此診追蹤。
    皮膚癌特診無法由網路直接掛號,不曾在台北或淡水馬偕就診者須先至一樓辦初診資料,再到平安樓三樓美容中心報到。看診位置在美容中心旁的皮膚科四診。
    所有的皮膚癌患者都會由我們的皮膚癌團隊,根據全球最新癌症治療指引治療。
    我們的皮膚癌團隊成員包括:
    皮膚科醫師: 皮膚病理科吳育弘醫師負責病理切片判讀。王研人醫師負責莫氏手術及皮瓣重建,我們也負責之後的長期追蹤。
    病理科醫師:病理冰凍切片的判斷:包括莊傑仰醫師,吳保樹醫師,王道遠主任及曾岐元主任等。
    整形外科醫師:負責需要全身麻醉的複雜重建手術,包括黑色素瘤淋巴結探測手術等。
    放射腫瘤科醫師:負責術後的放射線治療。通常是隆突性纖維性肉瘤(DFSP),莫克細胞瘤,及乳房外柏哲德氏病(EMPD)。
    血液腫瘤科醫師:負責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癌症個管師: 所有皮膚癌都需要長期追蹤,若病人未定期返診追蹤,癌症個管師會電訪提醒。
    #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
    #黑色素瘤
    #隆突性纖維性肉瘤
    #莫氏手術
    #皮膚癌團隊
    #台北馬偕醫院

  • 馬偕皮膚科吳育弘 在 皮膚外科 王研人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4 14:56:27
    有 200 人按讚

    今年在米蘭舉辦24th世界皮膚科醫學會(WCD),我的講題是「生殖器的基底細胞癌」(genital basal cell carcinoma) 有點傷心的是這次台灣代表全部都是Chinese Taipei 而不是Taiwan...
    感謝吳育弘醫師,莊傑仰醫師,王仁佑醫師一起完成這篇論文。簡單整理一下重點給大家:
    1. 基底細胞癌85%發生於陽光曝曬的頭頸部,但仍有不到1%的基底細胞癌發生於非常少暴露陽光的生殖器部位。
    2. 亞洲人表現常為有色素的(黑黑的),表面有輕微傷口(因生殖器部位易對磨產生傷口)的突起,主要症狀是感覺到有一顆東西在下體跟輕微疼痛。

    白人表現則較類似溼疹(因白人色素較少,但仍會對磨)常見症狀為癢感。

    3. 亞洲人生殖器基底細胞癌占所有基底細胞癌的1.8%(馬偕醫院近26年的統計,總共有33個生殖器基底細胞癌)比白人的0.27%高許多。

    4. 即使是頭頸部的基底細胞癌,亞洲人較少TP53 及PATCH1這兩個基因的紫外線相關的突變形式(大約只有20%) 白人跟紫外線相關的此二基因突變形式則高達72%。或許可以解釋,亞洲人受到紫外線暴露的頭頸部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比白人低許多 (我們此類突變少加上亞洲人不愛曬太陽)
    但不受到紫外線暴露的生殖器基底細胞癌,「非紫外線引起的突變方式」反而扮演重要角色,因而生殖器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比白人高許多。

    5. 生殖器基底細胞癌發生仍與基因突變(如TP53)較有關,與人類乳頭病毒(HPV)感染較無關。
    相對來說,大部分生殖器發生的癌症如子宮頸癌,肛門鱗狀細胞癌,皆與HPV有強烈關聯。

    #皮膚外科
    #生殖器
    #基底細胞癌
    #24th World congress of dermatology in Milan
    #莫氏手術對減少不必要正常生殖器組織浪費很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