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六月的一開始就發生了如此難忘的事
毫無預警的急性盲腸炎 來的又快又突然
只能說好感動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雖然受苦受難了一星期
不過在這段期間感受到了人間處處是溫情
也真切的體會到健康是全部最重要的事‼️
趁著零碎、有體力的時間
把發病、看病、開刀、術後都紀錄下來📝
人生第一次開刀,整個過程曲...
嗨👻
六月的一開始就發生了如此難忘的事
毫無預警的急性盲腸炎 來的又快又突然
只能說好感動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雖然受苦受難了一星期
不過在這段期間感受到了人間處處是溫情
也真切的體會到健康是全部最重要的事‼️
趁著零碎、有體力的時間
把發病、看病、開刀、術後都紀錄下來📝
人生第一次開刀,整個過程曲折又難忘😂
分享給大家 (文巨長,還要分兩篇發文)
《上篇》
——————————————————————
🔺6/1
▪️22:00 突然覺得肚子像🐸整個脹起來
越晚越痛,自行吃了胃藥和止痛藥還是無法入睡
在床上滾來滾去一直相信明天就會好了
🔺6/2
▪️9:00 痛了將近12小時真的覺得不太妙
是「持續性」的痛,不是一陣一陣的
但因為我三天前飛過香港正在自主管理間
先通報了1922 才到馬偕看診
一開始先掛門診,但醫生覺得我不像腸胃炎
懷疑是盲腸炎,立刻幫我轉到急診做檢查
▪️10:30
急診醫生問診完也覺得我是盲腸炎
於是開始一連串的採尿👉🏻抽血👉🏻X光👉🏻心電圖👉🏻電腦斷層👉🏻打點滴預備開刀(等報告出來),我就這樣躺在急診室一直吊點滴等待
▪️12:00
醫生終於走過來了,心想說挫賽要開刀了🥶😱
(今天出門時完全沒有心裡準備啊啊啊)
結果醫生卻說:「你盲腸看起來沒事耶」
「那幫你轉婦產科檢查卵巢跟骨盆腔炎好了」
▪️14:00
終於等到看婦科了,照了陰道超音波
醫生覺得我沒什麼問題呀
好像骨盆腔有點積水,但因正值排卵期
跟我說「你也有可能是在排卵肚子痛」
我心裡「????會痛成這樣嗎????」
但也不能說什麼醫生都這樣說了
▪️16:00
護士說再打完一瓶抗生素點滴就可以回家休息再觀察看看,我白血球確實達到一萬三是在發炎沒錯,不過檢查不出什麼毛病,當下肚子也不痛了,就以是骨盆腔炎結案。
最後過了八小時後我終於出院回家了!
🔺6/3
▪️00:30
可能在醫院吊了一天點滴➕止痛針所以不痛了
但半夜突然又開始發作,痛到不行😭
想說還是先吃藥躺看看,或許是藥效還沒發作
明天就會開始好轉了
(又抱著肚子又昏又痛的睡了一覺)
▪️14:00
從昨天開始吃了四次藥但都沒好轉
是一直「持續性」的痛!於是決定再掛一次門診
看診時醫生一直說
「你昨天的斷層和檢查真的都沒有問題」
「真的不用擔心 」
「該開的藥都給你開了」
但我盧了好久死不想走(因為肚子真的很痛!!)
而且我今天可以很明確的感覺出
「我是上腹悶痛+右下腹刺痛了」
醫生才說好啦等等再幫你照腹部超音波看看
▪️16:00
腹部超音波檢查時
醫生默默突然皺眉覺得一切都太奇怪了
因為我腹部確實看起來不正常
有一大顆圓圓的東西在肚子裡
但他無法判斷是盲腸化膿還是卵巢
一直自言自語說明明昨天才照過CT沒異狀阿
為什麼CT照不出來 腹超卻看見了
他請了婦產科醫生過來確認也幫我照一下
同時請放射科重新調一次我的資料再看一遍
放射科堅持說是那是卵巢發炎腫大,不是盲腸
(婦產科醫生也這麼認為)
不過胃科醫生也很堅持不能排除是盲腸的可能
醫生就這樣來來回回 又問了些其他醫師
他也不敢亂下定論
決定把我再轉去婦產科再做一次陰道超音波
▪️17:00時
右下腹的疼痛處在照超音波時被反覆一直壓
於是恐怖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了⋯⋯⋯💀
我突然間痛到連站、坐、躺都沒辦法
全身冒冷汗發抖只能縮成一團還瘋狂尖叫
病床來了也上不了病床
根本無法順利到婦產科做陰道超音波
然後我從頭到尾都是自行就醫
一直聽到護士說她沒有家屬就自己一個人‼️
好不容易被扛上病床後
到婦產科的整路上真的太印象深刻了
就像劇裡演的那種病人
抓著欄杆又哭又尖叫不停發抖還呼吸困難劇烈想吐
(原來演的都是真的)😭😂😂😂
好不容易到婦產科後
還要請兩個護士協助幫我脫下褲子
身體都捲在一起了
還要很克難的用「ㄉㄨ」的方式做陰道超音波
並同時通知家人來醫院
因為醫生決定要立刻開刀了
▪️18:00
婦產科醫生看完超音波跟各種資料
認為只有開刀才能知道實際是什麼問題
而我也只能開刀了,因為當下痛到全身僵硬而且快昏倒這輩子從來沒這種體驗超可怕
之後就開始心電圖👉🏻快篩👉🏻X光👉🏻抽血👉🏻簽手術同意書👉🏻吊點滴
這時我又突然開始發高燒,還燒到39度
肚子已經夠痛了發燒更是不舒服
在隔離區等待快篩出爐的那三小時
真的是地獄折磨啊😭
▪️22:30
快篩結果出來陰性要進開刀房了
進開刀房前其實心情突然變得很平靜
很放空的進去,既然什麼都沒準備就放心的交給醫生吧
據我爸說我開刀時間一個半小時
一開始由婦產科醫生執行腹腔鏡手術
開腹後才發現不是卵巢是盲腸
於是改由一般外科醫生來執刀
才發現我的闌尾已經發黑 囊腫很大一顆
整個腹腔腸子都覆蓋到膿液了⋯
👀...............
啊我就這樣不知道病因
不知道醫生是誰的狀況下開了人生第一刀🥺
ps. 斷層照不出來是因為我囊腫大到把盲腸都覆蓋了看不見,真的很感謝隔天幫我照腹部超音波的醫生
👉🏻盲腸炎(闌尾炎)可大可小,如果拖太久會引發腹膜炎,嚴重可能會小命不保喔喔喔真的別大意
醫生說我起碼有拖到48小時。
《等我下篇貼文》
馬偕外科門診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東提升醫療/防疫努力被看見】
根據最新的《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台東縣在醫療衛生排名大躍進,進步12名升至全國第4,謝謝🙏團隊積極爭取醫療資源、謝謝鄉親共同防疫,讓台東的努力被看見。
在疫情爆發之初,我們快速啟動村里長關懷機制、快篩站,也整合全縣醫療資源、醫院分流負責、衛生所協助偏鄉防疫,再搭配部落成立自主防疫站,團隊合作加上鄉親配合,讓台東持續+0。
提升醫療部分,慶鈴與團隊陸續爭取中央專案計畫補助,為 台東馬偕醫院增聘心臟、整形外科、眼科醫師,提供全年24小時緊急會診和手術;#榮民醫院及部立成功分院增聘腎臟專科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則延攬放射腫瘤科醫師,#南迴線也有高醫團隊提供各項專科門診,並有大腸鏡、胃鏡、乳房與C肝等特別門診,目前 #16鄉鎮市衛生所醫師均都補齊到位,11鄉鎮市衛生所也有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5G遠距視訊診療,讓偏鄉民眾享受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在《遠見》評比中,台東縣還拿到 #公共安全與消防、#地方財政全國第2名,#社會福利為第4名,我們多面向持續努力,加油再加油💪!
#台東不只是台東
#一起撐台東
遠見雜誌
台東縣衛生局
馬偕外科門診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強化台東醫療服務 16鄉鎮市衛生所醫師補齊到位】
長者這2天陸續接種第2劑AZ、莫德納疫苗,慶鈴到關山鎮衛生所了解長輩施打狀況,也特別謝謝新到任的 #洪鵬傑醫師,洪醫師曾在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服務,經驗豐富,一定可以讓縱谷鄉親獲得更即時的服務,#也讓台東16鄉鎮市衛生所都有醫師專業看診。
台東地處偏遠,很難找到願意到衛生所服務的醫師,2年多來慶鈴和衛生局積極爭取公費醫師到台東服務,去年下半年陸續有4位醫師到達仁、卑南、金峰及綠島鄉衛生所服務,今年8月 #韓妤軒牙醫師到長濱鄉衛生所報到,海岸線除了部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有1位牙醫師,幾乎沒有牙科診所,韓醫師提供偏鄉很重要的牙齒預防保健服務,讓鄉親不用再大老遠跑到台東市區看牙醫。
此外,慶鈴與團隊陸續爭取中央專案計畫補助,為台東馬偕醫院增聘心臟、整形外科、眼科醫師,#提供全年24小時緊急會診和手術;#榮民醫院及部立成功分院增聘腎臟專科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則延攬放射腫瘤科醫師,#南迴線也有高醫團隊提供各項專科門診,並有大腸鏡、胃鏡、乳房與C肝等特別門診,11鄉鎮市衛生所也提供5G遠距視訊診療。
種種努力,都是為了讓鄉親享受更便利的醫療,讓 #台東不只是台東!
#請鼓勵長者打滿第2劑擁有完整保護力
#台東持續防疫爭取醫療資源
#長者施打疫苗依中央公告盡快安排
台東16鄉鎮衛生所醫師全數補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528721
台東縣衛生局
關山鎮衛生所
馬偕外科門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66例本土,校正回歸89例、10例死亡;專責病房採兩人一室、病床數須達急性一般病床十分之一;收治確診人數無法達標,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萬華確診人數逐步下降,北市府兩點呼籲:一週採買兩次、一人確診全家篩檢】
台灣今(30)日新增26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89例(新增與回歸數共355案例)。另外,今天公布新增10人死亡,沒有境外移入個案。
今日指揮中心也提出新政策,包含要求各醫院專責病房採兩人一室、病床數也須達到急性一般病床總床數的十分之一;若輕度、中度的病人住院10天,經判斷傳染力下降,則可回到家中進行7天居家隔離。
原本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死亡人數為11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在記者會中表示,今日一名50多歲女性(案4582),5月初有萬華活動史,15日採檢同日入住集中檢疫所,但僅有死亡通報,還未取得診斷書。不過指揮中心在會後發稿澄清,因疫調誤植,該案移除,今日死亡人數下修至10人。
台北市政府今天也提出呼籲,希望民眾一週至多出門採買兩次、減少市場人流;且這次疫情多是家戶內相互傳染,因此未來一人確診,將會針對全家都做採檢。
另外,41萬劑AZ疫苗還有26萬劑未接種,陳時中今天表示,將於明天開始配發給各縣市,提供全國所有第一類醫事人員、雙北第二、三類人員接種。
■整體病例趨勢,待下週研判較清楚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266例本土個案,包含123例男性、1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4日~29日。校正回歸個案的89例中,則包含42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27日。
綜上總共355例,新北市193例最多,台北市85例、桃園市24例、苗栗縣、台中市及彰化縣各9例、基隆市8例、花蓮縣6例、南投縣4例、嘉義縣3例、連江縣、台東縣、宜蘭縣、新竹市及高雄市各1例。其中具有萬華活動史者20例、台北茶藝館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18例、關聯不明47例、疫調中169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今日死亡人數10人,包含9男1女,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其中7例具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5月6日~2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29日。
今日校正回歸的人數下降,陳時中表示,不代表5月19日起實施的全國三級警戒奏效,「目前講效果有點言之過早,」他認為下週可以對整體的疫情有初步判斷,也才能知道目前的防疫手段是否正確。此外,雙北、桃園等縣市都在規劃封城演練,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目前沒有封城計畫,會以好好實施三級警戒為主。
不過,重症人數的比例依然不容樂觀。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有9.3%病人嚴重肺炎,接近或已經呼吸衰竭的病患有258人、佔3.3%,其中180人使用呼吸器、葉克膜2人。
■居家隔離標準:住院10天後評估傳染力下降,則返家進行7天居家隔離
張上淳表示,目前專家小組已經訂出一套基本標準,針對住在醫院的輕度、中度個案,在發病10天後,若醫師評估傳染力下降,就可以回到家中,繼續居家隔離7天,一共完成17天的隔離治療,他強調,「這是全國統一的標準。」
台北市政府昨日也提出,針對輕症、無症狀患者開立居家隔離書17天,羅一鈞解釋,居家隔離17天是預開的動作,假設病患疫情沒有大變化,可以17天都待在家中觀察。17天居家隔離通知書會由篩檢單位代替衛生局開立,但若期間病患疫情有變化,改安置到集中檢疫所,也會再開立集中檢疫通知書,需要住院也會改開住院通知書。
羅一鈞說,因為發病後10天具有傳染力,因此居家隔離者、無症狀感染者,在家10天解除隔離後,須繼續在家中完成7天居家隔離;若轉住院,也須住院10天解除隔離才能回家,居家隔離期間有電子圍籬和每日關懷機制。
而為了加強對居家隔離者的監測與照顧,石崇良表示,指揮中心已經緊急採購1萬5,000個指尖血氧儀,預計6月2日送到各縣市衛生局,提供居家隔離病人使用。
安置量能部分,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目前中央集中檢疫所可以收治的房間為2,000間,現已收治1,979人,包含新北市1,184人、台北市593人,中南部的空房較多,未來3天會持續增加新的房間、加上陸續解隔離完畢的房間,估計還有600間可擴增。他表示,今天上午與雙北聯繫,今日就可以將PCR陽性的確診者,全部確實移到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感染。
■醫療量能整備:專責病房兩人一室、床數須達急性一般病床十分之一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宣布,為了可以收治更多病人,要求各醫院專責病房必須兩人一室,如果醫院因為硬體設備受限,無法做到,就要加開更多專責病房,每家醫院專責病床的床數,必須要是該院急性一般病床總床數的十分之一。
石崇良說,健保署會介入了解,如果醫院在這部分病房中沒有收治確診病人,健保則不予給付。中央也確定把收治COVID-19的確診病人數,列入醫學評鑑的監測指標,若無法達標,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他也呼籲,近日有民眾不願意與其他病人同房,目前已經規定必須兩人一室,請民眾配合醫院措施,收容更多需要醫療的病人;若民眾達到出院條件,也請配合出院,交通部會提供防疫計程車的聯絡窗口,讓民眾出院不必擔心無法返家。
由於過去兩週雙北確診大量病患,目前全台已有超過6,000名確診個案,其中3~4成需要到醫院就醫,造成重災區醫院病房爆滿、人力不足。石崇良說,目前協調結果如下:
1.使用氧氣的病患,先轉至急救責任醫院收治,若都滿床,第二階段轉到外縣市的急救責任醫院,第三順位則回到北區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2.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因為需要更複雜的照顧,第一會轉到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其次是外縣市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最後則是北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近期傳出消防員將病人送到醫院無法收治不斷轉院的問題,石崇良說,醫院得要有時間調整量能,因此無法一次快速且大量的收治病人;而台北與中南部醫學中心已建立綠色通道,互相支援病患的即時轉送,這中間院際轉送的救護車費用會由指揮中心負責。
石崇良也表示,醫院病床量能增加,人力也正盡快補足,各醫院在這一週已協調訓練其他科別的醫護投入,指揮中心已放寬津貼計算基準,投入照顧病人的醫護每人每班10,000元。
■消防前線累癱,民間救護車無法支援,形成「消防累死、民護餓死」
《報導者》自去年3月報導〈【防疫斷線】119救護員運送病患的SOS:高風險名冊看不到、拿N95口罩還得寫「借據」〉(https://bit.ly/3wIOtsB)當時即提到,民間救護車形同「防疫孤兒」,只能負責醫院院際之間的轉送,甚至也沒有被編列體制內,無法拿到防疫物資補給。
而此次雙北疫情短時間內爆發,大量病患需要分流、北病南送,或載往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與防疫旅館,這些都是用前線救護車的消防救護人力。不僅消防員自己的救護量能受到擠壓,也得面臨長時間、大量的出勤,更有染疫風險,至今也有消防員因此確診。
全方位救護車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姜尚佑接受《報導者》採訪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盤點載送資源,編列預算納入民間救護車,加入目前載送確診病患的行列,並非只是少數的院際轉送。「各縣市的民間救護車約佔整體救護車輛數20~30%,在前線消防員繃緊時期,民間救護車可以加入一起支援,讓消防員有餘裕去處理原本的緊急救護。」
姜尚佑表示,目前民間救護車反而因為一般民眾住院人數下降、門診停診、非必要醫療行為暫緩,載送轉院的件數下降,明明可作為補充人力卻始終無法加入戰力,形成「消防累死、民護餓死」的奇怪狀態。
對此,石崇良回應,指揮中心已自昨日起試辦「遠距檢傷分類」,讓居家隔離、檢疫民眾可透過此平台,讓專科醫師問診,這也會降低非必要的送醫人數,減輕一線消防人員的負擔。此外,若是醫院轉送,目前也有公費補助,民間救護車也可加入。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回應,會授權消防局去評估,如果有需要會考慮,若目前可以解決,就會以目前的系統來處理。
■北市提出兩大政策:一週採買兩次、一人中鏢全家篩檢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目前萬華的確診人數已逐步下降,目前評估沒有升四級的打算,同時各醫院的整備也開始慢慢完備,昨天開始就沒有出現救護車載病人到急診被擋下的問題,但會進一步精進,想辦法讓救護車載送的速度更快更準確。
柯文哲說,這兩週下來,只要政府的命令清楚,8成的民眾都會遵守,是高素質國民的展現,因此有幾項要點也呼籲民眾遵守:
第一,一週最多出門採買兩次。柯文哲說,目前傳統市場的人潮還是太多,希望民眾減少去市場的次數,少去、多買。北市府會協調市場自治會,希望每天暫停四分之一的攤位,大家輪流擺攤,設法讓市場人流下降。
第二,一人中鏢全家篩檢。柯文哲說,這次疫情很明顯家戶傳染占多數。目前確診者資料由各行政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做疫調追蹤,未來當出現一個確診者,健康服務中心人員去給居家隔離書時,會提供如何聯絡、如何做全家人採檢的方式,並會以公費處理,由北市府負擔。相關細節今天晚上北市府會做細部討論。
■馬偕醫院傳出院內感染,指揮中心及台北市皆否認
今日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出面爆料,表示接獲馬偕董事會和醫護陳情,醫院傳出院內群聚感染,不僅封鎖消息、也封鎖兩層樓,匡列100多名醫護人員。
對此,石崇良在記者會中表示,他今日上午才前往馬偕醫院,因為該院目前無法達到專責病房的房間數,所以暫時封鎖兩層樓,來擴充病房數,不是因為院內感染而封,嚴正否認院內感染一事。柯文哲也在北市記者會上表示,馬偕醫院封兩層樓改建整修成防疫專責病房,讓人以為是感染,「這是假新聞。」
■陳時中:國產疫苗有效性數據須說服專家;中央已與兩家國產疫苗公司簽約
針對國產疫苗二期試驗結束是否可以上市,陳時中說,知名疫苗如莫德納、輝瑞、AZ,都是二期做完、三期還沒完成就取得緊急授權EUA;而國產疫苗目前二期做了3,000多人,安全性得到認可,「但有效性受到的質疑比較多,三期是透過有接種疫苗、沒有接種疫苗的兩組人,染疫人數的比例,來證明有效性。未來國產疫苗的有效性,會跟自然感染病人的中和抗體、或有打過疫苗者的中和抗體相比來判斷,但當然要經過專家認同。」(本土疫苗進度如何?只做二期臨床試驗問題在哪?請看〈疫苗進行式〉https://bit.ly/3yQZTfE)
而目前政府已公開表示7月可以接種國產疫苗,也已簽了預採購合約。但陳時中也坦承,目前二期還未解盲,任何實驗都可能成功或失敗,都還需要科學證據。
至於近日民間欲申請疫苗來台,陳時中表示,民間組織或企業幫忙疫苗供應,若有意願或管道,可以先跟中央確認貨源。但他強調,進來的疫苗,政府必須審查是否有授權,若有就會協助後續行政流程、統一安排配送接種。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晚間則證實,疾管署28日已與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公司完成簽約,兩家合約相同,都是採購500萬劑,再加上擴充上限500萬劑的開口合約,也就是中央採購國產疫苗數量最多可能達到2,000萬劑。
■6月1日起公開物資配給資料,同時補助全國社區篩檢站設置
陳時中表示,疫情緊張時期防護衣的消耗很快,當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到一線醫療院所有物資需求時,指揮中心都會及時供應。自5月3日~27日,指揮中心已撥配一般醫用/外科口罩4,508萬片、N95口罩240萬個、隔離衣161萬件、防護衣約27萬件。6月1日起,物資撥配資料會公布在疾病管制署網站「COVID-19防疫專區」供各界查閱。
此外,陳時中說,社區篩檢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即時把病人找出來。指揮中心已訂定各地方政府社區篩檢站補助要點,鼓勵各縣市可以在個案數多、確診者足跡熱區設置,並且給具有相關接觸史、活動史的無症狀民眾篩檢。同時,為了保全醫療量能,篩檢站地點要設置在社區健康中心,或非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接下來會提供社區篩檢站設置指引做為參考。
相關補助則為每一篩檢站提供20萬元、每一案費用補助500元,採檢醫師一班6,000元、護理師等醫事人員一班3,500元、行政、清潔人員每日2,000元。
(文/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林珍娜、柯皓翔;攝影/王騰毅、鄭宇辰、蔡耀徵)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疫苗 #輝瑞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國產疫苗 #社區篩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