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馬來人的困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馬來人的困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來人的困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來人的困境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人在解決問題時會遇到的盲點。 曾經聽過一個馬來西亞的千萬富翁教訓後輩,他分享了他發達的秘密,就是要夠大膽。然後精彩的地方是他教後輩如何變得大膽 —— 你要同時擁有三個女朋友,你就會膽大了。 先說明,這個人真的是很成功的生意人。若硬要講資格的話,他絕對是有資格教人發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馬來人的困境 在 歷史哥HistoryBr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0:46:30

【別人的頻道每天人數都很穩定,歷史哥的頻道每天像雲霄飛車上上下下!前天聊美國阿富汗大失敗,果然強力黃標又發作了!竟然一貼搞了超過24小時才解除,連帶造成今天一整天影片的推播都受到限制,許多同學反應根本沒收到通知!真的是好壓抑啊!需要大家多多加入會員突破困境(連結再留言區)!最後周三早上「4在哈囉ft...

馬來人的困境 在 這個人的觀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20:35:40

M- 《菠蘿蜜》(2019) / 感謝#雪梨台灣影展 邀稿,本篇亦同步刊登於 雪梨台灣影展官網。 / 「為了爭取獨立,馬來亞共產黨在森林裡打了數十年的游擊戰。當他們的孩子在戰時出生,會被送出森林,以求生存。」 黑底白字出現短短幾行字,述說那段至今仍被掩蓋的歷史樣貌:1948年起,馬共領導馬來西亞人民...

  • 馬來人的困境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1 22:40:39
    有 44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人在解決問題時會遇到的盲點。

    曾經聽過一個馬來西亞的千萬富翁教訓後輩,他分享了他發達的秘密,就是要夠大膽。然後精彩的地方是他教後輩如何變得大膽 —— 你要同時擁有三個女朋友,你就會膽大了。

    先說明,這個人真的是很成功的生意人。若硬要講資格的話,他絕對是有資格教人發達。

    但資格是一回事,有沒有道理是另一回事。

    我記得我還是處男的時候,和兩個已婚的男性朋友聊天聊到女性的陰核,我隨口說出了陰核是在尿道口之上,然後我就被他們取笑了。我不明白是否我講不清楚,所以還繼續講出小陰唇連接處是覆蓋陰核的皮,下方是尿道口,尿道口的下方是陰道,陰道內不遠處的上壁是G點等等,這些都是書本上可以看到的。然後再被他們大笑我是處男,沒見過就沒有資格講。

    我當時確實都是沒見過真實的,我有反思,這些講性技巧的書,講G點的書,難道連女性陰部的資訊也會出錯嗎?

    我當時本來還想說看過色情片中女人的生殖器官,也沒違反我看過書的內容,但回心一想,還是不說了,不然又被朋友再罵。

    (後來我發現書本上沒講錯,我也沒意會錯,不過時隔兩三年,我也沒有必要去爭辯)

    所以已經發達的生意人告訴你只要你有了一個老婆還夠膽出軌,再招三個女友,你才會在做生意上大膽,大膽做生意才會成功,你要信嗎?

    其實你若反問這個有錢人『那麼如果我夠膽找六個女朋友,會不會比你有錢兩倍?』你應該只會給他罵。

    實際上,這有錢人就是有三個女朋友,所以他認為三個就剛好,多過了就麻煩,少過三個就不夠。

    甚麼叫做大膽?

    好像他一樣的標準,就是大膽。

    如果有另一個有錢人是曾經搶劫過,他就可能說搶過人家的錢財才是真正的大膽,就算有再多的女朋友,那種膽量是假的。然後第三個有錢人就抽口菸,笑笑搖搖頭問『你們有沒有殺過人?你可知道殺人多麼的不容易。』

    其實這就是聽有資格的成功人士剖析自己為何成功,最大的問題 —— 只要他真誠相信自己就是他口中的理由而成功,他騙到了自己就不需要面對自己是否騙你的良心。

    人都是自我的,而有成就感的人,會更傾向於認為自己不會看錯。因為相信自己不會看錯,所以也會很武斷的講出一些很簡單的解決方案。

    而普通人也要小心,因為我們在困境的時候,也會喜歡聽一些簡單的解救方案。例如川普就告訴美國人我中選的話,我會防止一些特定的回教國人民入境,我也會弄一道牆來阻止墨西哥人偷渡,我們國家的問題都源自於外來者(在馬來西亞成為 Pendatang)。

    不管是要拯救全世界,治理一個國家,管理好一家公司,乃至處理好人際關係,很多人要解決問題時,是喜歡用一個很簡單的操作方案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生意要做得成功?大膽就可以!

    追求女人要追得成功?也是大膽就可以!

    蛤?你還要問我有了老婆要怎樣追到很多女朋友?不也就是大膽就囉!

    我稱這種頭腦簡單的模式為「一物制一物」的思維。

    而它確實有它的功效,特別是假如你遇到的問題是很簡單的單一事件。

    但現實生活裡面的問題,就是偏偏的很少是單一事件的。

    例如:痛的話,就去止痛吧。這邏輯上看起來是沒錯的,但我們的身體上卻是個超級複雜的系統,痛的理由成千上萬,不能用一種方法來治療所有的痛。

    這就跟一般人看了網絡上的一些講癌症的視頻或文章,就簡單的相信了只要不吃糖或完全斷食,就可以把癌細胞餓死,但這種腦袋過度簡單的風險是很高的。

    實際上癌症有上百種,每一種的性質和療法都不盡相同。

    大家應該也有過牙痛的經驗,牙痛痛起來如同活在地獄般的煎熬,你當然可以吃止痛劑來壓抑那個痛楚,你也就可以安枕無憂,也可以正常工作,但你沒有解決到蛀牙蛀到了神經線的問題。

    同樣的不少男人跟我講過他們被老婆嚴厲微觀管理,每一個小
    事、小行為、小習慣都要管控,比一些強國的極權政府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老公一般所看到的就是「一物制一物」的操作,老婆不喜歡的,我就改或者不給她看到,思維也停留在「表面問題,表面解決」。

    你不准我跟朋友喝茶到11點,我就10點鐘回來;你不准我小便後忘記把馬桶蓋放下,我就直接坐著撒尿;你不准我看AV,我就出差時才看。

    若男人妥協了一次,老婆就OK了,我就稱這種為『表面問題,表面解決』,你的老婆真的只是不能接受你小便後不把馬桶蓋蓋好。

    但會嚴厲微觀管控丈夫的,如果妥協了一次,之後還有第二三四次不同東西要你妥協, 這就很明顯不是表面問題。

    實際上老婆嚴厲微觀管理是病徵,不是病因,你總不能只是吃止痛藥就以為可以過關。更多的時候你老婆這樣做是因為她覺得你沒有再關注她,或可能不確定你是否還愛她。但請記得,所謂的『愛不愛』和『愛得夠不夠』不會是一個簡單的標準答案。

    同樣的,如果我們生活或工作上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果用了『一物制一物』的方法,還解決不到,連續兩三次『一物制一物』都沒有明確的改變的話,我會打賭你的問題不是表面問題,而是結構性的深層問題。

    結構性的的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不會是一想就想到的那種。

    例如,馬來西亞政治人物常說人民不夠團結,所以就有些傻瓜認為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全部人只講一種語言就會團結了。實際上我們看到就算是馬來人本身都講馬來語,也要分裂成幾個政黨啊!何來團結?

    到時候就算用一種語言還不能團結,就會有傻瓜說要一個宗教。拜託,就算是回教裡面也分派,而且還是勢如水火啊!

    團結不團結根本是政治人物的假議題,你們不聽我的話,就是不團結。撕裂國家的,不是人民,而是政治人物,都是那些相信『一物可以制一物』的政棍。

    國家問題、市場問題、人性問題,從來都是很多因素交錯複雜的,你一天不學會承認、接受和欣賞這些複雜性,你就還會一直碰釘子。

    我知道一些人會說『為甚麼做人要這麼複雜?我做人是很簡單的!』

    拜託!你連做人很簡單和頭腦很簡單都分不出。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 馬來人的困境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5 17:00:01
    有 58 人按讚

    【不了解就嘲笑?#馬來西亞原住民,面對著什麼樣的現實困境?】全文:https://bit.ly/39dlKDZ

    「我們學的永遠是馬來人歷史、伊斯蘭世界史、13世紀(馬來)王朝的歷史,在那之前的呢?原住民的歷史呢?」

    馬來西亞很多原住民小孩不愛上學,並不是因為他討厭學習,而是學校的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從來都不談論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

    #延伸閱讀:西馬原住民集體死亡事件
    〖上篇〗巴迪族集體死亡事件背後,被「現代生活」吞噬的家園
    https://bit.ly/3pOZTbE
    〖下篇〗集體「改信」穆斯林,失落的西馬原住民
    https://bit.ly/39dlKDZ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馬來西亞 #原住民權利

  • 馬來人的困境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9 09:06:26
    有 15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作者粉絲頁: 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Mary's World Vision
       
    出版社粉絲頁: 八旗文化gūsa
       
       
    (主持人全部節目,都整理在YouTube頻道)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 馬來人的困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9 09:03:56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馬來人的困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17:22:41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