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馬丁海德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馬丁海德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馬丁海德格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Mitläufer,中文意思是「同路人」。1945年納粹戰敗後,法國為首的軍事法庭就着納粹黨員的身份審判了無數政商界和知識分子。黨員的情婦被當街剃光頭羞辱,據傳香奈兒靠着人脈關係才躲過一劫。Mitläufer的特殊意義在於,即使你沒有加入納粹黨,也沒有干犯戰爭罪行,但只要你的主張和思想上認同希特勒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1. 哲學的發問 陶國璋:林乃樹林的古名。林中有路。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跡處。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條路各自延展,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仿佛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來仿佛如此而已。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他們懂得什麼叫做在林中路上。———馬丁·海德格爾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
馬丁海德格 在 Y.S.C. JOH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6 12:02:59
[05.19.2020] 那夜與朋友們的對話如浪潮般一波波地不斷衝擊我的思緒,那些洗刷出來的沙數似是淘洗過的珍貴寶物,我看見裡面成千上萬的變化風景,像是電影濃縮每份生命的故事供我觀看。明瞭不同面向的聲音、紋理、形體,都如實地活在此生真假虛幻之中;它有重量,它有情感,它有我們恆常裡的那幾刻震顫;正當它...
馬丁海德格 在 藝文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4 07:11:55
. ||5月號 音樂訪問|| 「在世界上留下你愛過的痕跡,人生便無悔。」輕柔的聲線伴隨著海風撫過耳畔,聲音的主人叫謝雅兒,早前以獨立音樂人的身分推出了個人單曲〈不能回家〉和首張EP《那片海》。穿着長裙的雅兒站在海旁,無處安放的雙手時而整理著被風吹亂的長髮,時而在攝影師的指導下轉換擺動的位置,望向鏡頭...
馬丁海德格 在 麥麥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05:31:39
_ 我們絕不應該讓恐懼或別人的期望 劃定我們命運的邊界。 你無法改變你的命運,但你可以挑戰它。 _ #中國梧州 | #Photography #Silverlining - 雲上太陽 #文字 | #馬丁·海德格爾 #NIKON TAIWAN| #20200227...
-
馬丁海德格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7-15 13:00:01001. 哲學的發問
陶國璋:林乃樹林的古名。林中有路。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跡處。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條路各自延展,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仿佛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來仿佛如此而已。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他們懂得什麼叫做在林中路上。———馬丁·海德格爾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陳亮(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陶國璋:這是一個普及哲學的節目。學習哲學的過程裡,開始時總是以較冷靜而理智的左腦去思維,要求認真思考人生的本相。不過,即使最冷靜、最概念化的哲學反省,背後實都帶有深致感觸;理智與關懷需要互相補足,互為整合。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馬丁海德格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itläufer,中文意思是「同路人」。1945年納粹戰敗後,法國為首的軍事法庭就着納粹黨員的身份審判了無數政商界和知識分子。黨員的情婦被當街剃光頭羞辱,據傳香奈兒靠着人脈關係才躲過一劫。Mitläufer的特殊意義在於,即使你沒有加入納粹黨,也沒有干犯戰爭罪行,但只要你的主張和思想上認同希特勒的政治取向的話,你就是同路人,面臨清算和懲罰。較出名的有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法軍對他頒佈禁教令,大學也開除了他的教席,當時導出了一場爭議:到底有沒有「學術的歸學術,政治的歸政治」這一回事呢?
人們如常地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他的哲學觀念已因納粹思想玷污而充滿缺陷,理應全盤否定,另一派則主張選擇納粹只屬他的個人錯誤,與他的哲學無關。而眾多的求情者之中,也包括了猶太人鄂蘭——她是海德格的舊情人。
海德格承認自己犯上一生中最大的愚蠢,不應該當上弗萊堡大學的校長。由他1933年上任,到1943年受不住納粹政治壓力而請辭,10年間所做過的每一件事、寫過的每一封信、講過的每一場演講,都被人一一攤開當成呈堂證供。幾十年後重審這些供詞,你會被他的雙面特質所困惑。他一邊幫助德軍實施反猶太政策和搞再教育營,一邊卻阻止納粹學生貼反猶海報和燒書;一邊拒絕為猶太學生指導博士論文,一邊卻幫助猶太裔同事提出免被開除之訴。但我要告訴你,在這種大時代,做過一百件好事絕不足以抵銷你做過一件壞事,因為審判官正在尋找等量的罪人為過犯湊數。審判的本質是祭祀,懲罰只有在夠數的時候才會停止。
審判並不考慮情境,只在乎結果。在1933年找上一個不迷戀希特勒的德國人是非常困難的,但到1943年你會聽到另一套答案。海德格跟很多人一樣,也被那種革命的激情蒙蔽了,但被人蒙蔽並不足以成為自辯的理由。很多歐洲共產黨員都對同胞懺悔說自己不知道共產黨是這樣子的,我不知道會引狼入室,他們都希望用不知者不罪來申辯,現實卻告訴他們:即使你是無知,並不代表你無辜——你的罪性偏偏建在你的無知之上。
海德格的自責,更多的是怪責自己無知:我怎會說過「元首永遠是對的」呢?
他的不幸(也是幸運)在於,他有夠長命來見證自己的無知,懂得悔不當初。很多人還未等到極權倒下,自己便先行一步撒手塵寰,臨死時仍不知道自己所信奉的是一頭惡魔。對比那些明知是惡魔卻誓死追隨的人,他們的惡或許輕了一級,但他們還是需要為自己的無知負責,承擔自己痴心錯付所鑄成的後果。
「跟錯誤的一方成為同路人」,是一道凌厲的問罪。那些拒絕宣誓而選擇請辭的公務員,正是想避免這樣的指責,而選擇繼續打工做校長的人,所踏上的正是海德格的舊路,一生披戴着同路人的指控。十惡不赦的人其實只佔少數,他朝的清算者卻會極力希望一下子全盤否定他們的一生。能否自我救贖的關鍵,是他們有沒有在同路人之路上持續為自己製造「有利的證供」。你今天放過的一個人,可能在他朝會救你一命。
這樣說未免太功利,充滿利益交換的計算,並不出自真心。但在時下這種世道,口講道義已沒力改變任何人,但講到要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人們會較為願意改變自己。
作者
馬丁海德格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瞬間】現象學家張燦輝的「攝相」
研究死亡哲學的前中大哲學系教授張燦輝,自2012年退休之後,他趕緊寫書之餘,同時把多年來以現象學作為基礎的攝影作品整理成相集。他似乎要把畢生所知所見,透過攝影,向讀者傾囊相授。
張教授一直覺得「攝影」一詞,未能表達英語「Photography」所指「運用光線來繪畫」的意涵。「攝影」的「影」字,不過是光線被物質遮擋而產生的,只能是影像的一部分,而不能準確形容相機捕捉光線再呈現一切事物的過程。於是,他用「攝相」一詞來取代「攝影」。
「相」源自佛學,代表世界的一切現象。張教授是一位現象學家,他說,現象學教會他如何攝影,並認為攝相(攝影)是將立體空間和時間轉移到平面上,成為一個記錄,同時它是一種被動的呈現(並非如繪畫那樣可以「無中生有」)。我們透過眼睛和相機在既定的框架下觀看事物,所以拍攝的「相」是改造或轉化的現實世界,也是被重構的現象。
張教授的相集《Proximity and Distance》(中譯《似近若遠》)總結了他多年來的「攝相」活動,八十九幅遊歷於香港、台灣和大陸的人文攝影作品,觀者可以感受到這位學者如何透過攝相去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如書中,第一張作品是他在1991年拍攝天安門廣場的一個情景:一位準新娘在拍攝婚紗照,親友蹲下來旁觀,六四事件兩年後,廣場一片歌舞昇平,血腥鎮壓不再留下痕跡。無獨有偶,他在2010年在北京街頭,遇上另一對新婚夫婦在拍攝婚紗照,新娘的裙子無法扣上原本鈕釦,需額外加上安全別針,她站在一輛電單車上,像是為了勝利而高舉手臂。
張教授的構圖充滿細節,甚至是一些被遺忘的「世間相」。2016年,他拍攝台北車站,牆身掛上菩薩像和經文,攤坐地上的人,有穆斯林,有一家大小,有年輕的戀人,也有背包客,各人的輕鬆動態都被定格凝住了。他故意讓一幅攝於1985年的九龍城寨與之並置,出人意表地打破了固有的時空,相中有一個男人站在地盤外,正在目睹這座圍城滅亡的狀態,彷彿意味香港人的命運與無助。
他鏡頭下的尋常百姓生活,超越着一般人對生活的想像。事實上,他對「攝相」中的人物有這樣的看法:「人們就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所說的『存在於世界中』,你在我的照片中看到的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主觀性——對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解釋。」
全文:https://bit.ly/30YF6sj
INFO
張燦輝 - ‘域’藝術攝影及新書發佈會
日期:六月二十至二十八日
時間:2pm-7pm
地址:EastPro Art Gallery(銅鑼灣告士打道233號海聯大廈9A)
馬丁海德格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5月號 音樂訪問||
「在世界上留下你愛過的痕跡,人生便無悔。」輕柔的聲線伴隨著海風撫過耳畔,聲音的主人叫謝雅兒,早前以獨立音樂人的身分推出了個人單曲〈不能回家〉和首張EP《那片海》。穿着長裙的雅兒站在海旁,無處安放的雙手時而整理著被風吹亂的長髮,時而在攝影師的指導下轉換擺動的位置,望向鏡頭的眼眸偶爾閃過一絲羞澀。時間尚停留在只有拍照才能短暫摘下口罩的日子,顯然,2020年並非最適合新人展開征途的年份。可是,這個年輕的90後女孩說:「正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更希望自己寫的歌能夠撫慰人心,這是我一直很想做到的事。」
.
成為全職音樂人之前,雅兒是一名半職社工,在安老院和為退休人士提供服務的機構裡工作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她形容,自己對老人有一種情意結,有時在街上看到陌生的老人正在過馬路,都會想走到他們身邊,給予陪伴。「可能因為我是婆婆帶大的,她是一個很溫柔的老人家,所以我大學選擇了社工系,希望能夠為老人服務。」人們時常談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雅兒的溫柔和善良,以及對老人議題的關注,與婆婆的教誨密不可分。
.
在安老院舍工作的時候,雅兒目睹過老人離去,比同齡人更快意識到「死亡」這件事。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著作《存有與時間》裡提及:「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因而,我們的生命其實是一種倒數計時,人應該是向死而生的。雅兒看待死亡的方式正正與之不謀而合:「生我們無法選擇,死我們無法避免。當你知道終點在哪裡,才更懂得如何生活。」於是,她寫下了〈那片海〉,表達自己對生存與死亡的看法。有的人用影像記錄生活、有的人用文字寫下感想,而雅兒則選擇用音樂保留生活的痕跡。她說,寫每一首歌的創作動機都是為了記下自己的生活以及當下的想法。
.
——〈在海中央 向死而生〉
謝雅兒
.
文 / 林雨欣 @yuxin_lin
攝 / Leo @_leoel
.
完整訪問內容載於五月號雜誌中。
.
五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謝雅兒 #不能回家 #藝文青5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