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調整賽前飲食: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調整賽前飲食: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點,我會從碳水下手。
因為運動型態的改變,會有種錯覺,覺得減量後比訓練高峰期更疲倦。要注意睡眠、保暖、飲食的完善,可以適度正常的減重,但不要為了減重而犧牲運動表現,如果肚子真的很餓,吃一點優格或者堅果。
我自己不喝酒,若有飲酒習慣的建議改為低濃度微量。代謝酒精需要時間,酒精易影響蛋白質合成,進而減緩肌肉修補。建議賽前三天甚至一週完全停止飲酒(啤酒不是肝醣超補) 要喝等跑完再喝,也比較盡興。
#調整賽前心態:巔峰期已過,到了這個關頭,你要告訴自己一件事:「練習已經完成,現在練什麼都沒用了」。賽前三週還是建議保持強度練習,所謂「減量不減質」,我自己的跑量會在賽前四週達到最高峰,接下來依次遞減至 90% ➡️ 80% ➡️ 60% (不含比賽本身),給予肌肉超補償的機會,同時保持適度強度訓練,身體才不會「突然忘了怎麼跑」。 當週(若比賽是週日)減量又減質:我習慣週二跑一次 2*3200 公尺強度 (約半馬配速)、週四跑一次 5 公里(約馬拉松配速),其餘都是強度很低的輕鬆跑即可。賽前一天可跑可不跑,如果是外地馬預期會走點路的,那早餐跑大可省下來。
新手常見越到比賽越興奮,從巔峰期下來,不跑其實會腿癢。這時可以做一些其他低強度交叉訓練,例如我就會多花點時間加強核心,也會增加跑後伸展、恢復的時間,但這些東西都是平時就常做的,切忌臨時抱佛腳,多做會多錯。
訓練有素的跑者都很清楚,跑少跟跑多一樣難。
#熟悉比賽裝備:賽前二週是最後一次做賽前演練的時機,最後一次兩小時的長跑,所有打算用到的裝備:含衣、褲、襪、鞋、帽、錶、補給都要在彩排的時候全上。帶膠的方式有幾種:口袋很多的褲子、使用能量膠腰帶、或者用小別針別在衣服上,一定要先試過。舉例來說,當你身上扛了六個膠,跑起來的感覺絕對跟無事一身輕很不一樣。
比賽千萬不要穿新鞋上場,如果你要換新鞋,賽前兩週就拿出來穿。新鞋至少穿一次 Tempo + 一次 Long 確保跑快以及跑遠都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襪子也是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襪不好,容易磨,舊襪不好,容易破。我一般賽前兩週開新襪,穿一兩次確定沒問題,洗乾淨收起來,準備比賽穿。
跑的時候記得觀察身上的裝備,什麼會影響跑姿、哪個其實很多餘不需要帶、哪邊跑完會紅腫就要擦點凡士林或防磨膏。
#練習補給策略:吃能量膠需要練習,一般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單手拿膠,用牙齒咬住然後用嘴撕。賽前的 Long Run 我會練習吃 3~4 個膠,同時也練習身體吸收能量膠的能力。
沒有練習吃膠的人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口味不合吃不下;第二,引起腸胃反應想拉肚子。一定要花點功夫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口味以及能吸收的膠,個人偏好美國最大牌 GU, 台灣很多人愛吃 SIS,沒有哪個比較好,請挑自己喜歡的。另外能量膠一般含有 30~40 mg 的咖啡因,如果對咖啡因反應敏感的,可以試試無咖啡因的膠,或者兩種輪流吃以防心悸。
全馬比賽的時候,通常我會吃到六個膠,分別在第 0, 8, 16, 23, 30, 36 公里,官方建議是 30~45 分鐘吃一個,在遠遠看到水站就開始吃,進入水站前剛好吃完,從容拿杯水漱一下口吞下,跟紙杯一起丟垃圾桶。
喝水能不能停?跑得不很快的(四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停下來好好拿杯水,邊走邊喝頂多 30 秒,進個 10 次也才五分鐘。一秒都不能多花的,練習怎麼抓水杯、捏尖杯嘴、小口側頭喝、一氣呵成,進站出站有如 F1 賽車。
計畫比賽當天的早餐,我個人習慣買好麵包、香蕉、以及黑咖啡。這些東西準備起來容易,再不濟便利商店也有。重點還是一樣,比賽打算吃什麼,平時長跑前就要先練習吃。
#提前預習賽道:面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會過度放大而顯得無比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比賽要跑出好成績通常會比練習難,但如果第二次再去比,就可以比得比較好。
知道賽道長什麼樣子,風景是怎樣、終點長什麼樣子,實際看到時不安程度就會降低。城市馬 GPS 容易不準,要做好手動按錶的心理準備、使用配速手環。或者更簡單的方式:在手臂上寫下每 5K 的通過時間,這樣即使 GPS 在飄,透過看官方計時器,你也能大概知道目前的配速跟預期完成時間。
可以的話,賽前兩天挑一兩個點實際去踩點看看(但不要跑),如果沒有時間,大比賽通常會有賽道預覽影片、或者找往年的賽事轉播,跟著畫面走一次。再不行,街景總有吧?想像自己跑在裡頭的樣子,彷彿這地方你有來過,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在你腦中放個片段,騙你自己有來過。
賽前準備做足,目的不是在比賽中發揮 120% 的實力,那是不可能的,跑步不存在奇蹟。
但如果把所有障礙排除,就算不是 100%,能夠發揮個 99% 或者 98% 的實力,真的也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很少人明白,比賽其實也可以練習。 —
這些內容,同步會收錄在「那個地方」,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的,再過兩個月就知道了。
#書名並不是那個地方
#我的手跟腳一樣癢
香蕉咖啡拉肚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一杯咖啡+一根香蕉 你就會拉肚子
#戴戴金句 #戴戴語錄
香蕉咖啡拉肚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敲碗的增肌減脂運動菜單來了!》
因為運動健身的關係,平常就一直有在喝高蛋白的習慣,尤其最近在嘗試168飲食法,更是注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否充足,為了達到真正「增肌減脂」的效果,也想讓自己的身材看起來更好看,我自己訂了一份高蛋白+運動的健身菜單!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咪咪的增肌減脂運動菜單》
❤️星期一
早晨15mins舒緩輕瑜珈 + 瑜珈後喝一杯纖奇雪克
https://youtu.be/zWuaKi9ty2w
🧡星期二
8mins腹肌撕裂 + 運動後喝一杯纖奇雪克+香蕉一根
https://youtu.be/zwswG8s5ka0
💛星期三
8mins啞鈴fit上半身+ 纖奇雪克配1匙(5克)黑芝麻
https://youtu.be/Qi4XsBsjJv8
💚星期四
8mins 高強度間歇+纖奇雪克配黑咖啡粉50克
https://youtu.be/n5eeg9tAyn8
💙星期五
18分鐘壺鈴練翹臀+纖奇雪克配5顆堅果
https://youtu.be/RWQYttui9ok
💜星期六
15分鐘虐核心 +纖奇雪克配1匙(5克)五穀粉
https://youtu.be/VPlwjDf0H-Q
🤍星期日
5招練劈腿+纖奇雪克配1包抹茶粉
https://youtu.be/H4v9oT5DNJY
上面提到的「纖奇雪克」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最近在喝的高蛋白
因為發現自己有點輕微乳糖不耐,喝一般牛奶製的高蛋白似乎吸收沒有那麼好,所以試喝了一款來自美國纖奇雪克,是白胺酸+非基改大豆蛋白製作,而且還有添加益生菌,喝了不會拉肚子,感覺吸收變好很多,而且裡面添加很多維生素礦物質,讓我維持體態同時還是氣色很好,重點是素食的健身者也能安心喝!
有時忙碌我甚至喝一杯就當一餐,一杯大約150卡,蛋白質就有16g,不僅幫助熱量控制,更是可以在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增加肌肉,非常營養方便,我喜歡加點堅果或芝麻粉,一起沖泡搭配,增加好油攝取,口感更加濃郁順口,最近季節限定的草莓口味好香好好喝喔(另外還有大人的咖啡口味跟原味香草口味)
推薦給有在運動健身或想要調整體態的女孩們,或聽很多產後哺乳媽媽說想要補充營養又不想熱量爆表,也很適合喔🤗!
🟡商品詳情在這裡:https://bit.ly/35Jto5G 🟡
#纖奇懂你要的Fit #白胺酸 #高階蛋白 #雪克 #纖奇雪克 #Shaklee #嘉康利 #清潤活更新你的美力
香蕉咖啡拉肚子 在 Kara 凱拉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到了營養小教室時間!
應國外粉絲要求,我這次圖片改成雙語的,這樣可以分享給更多不同國籍的朋友😆
言歸正傳,今天這篇文章獻給我最近腸胃炎的好友(默哀三秒)。腸胃炎是每個人從小到大無可避免會中鏢幾次的一種疾病,先來聊聊腸胃炎的成因。
首先腸胃炎可以分成細菌性和病毒性兩種
#細菌性腸胃炎
常見病原菌有
☠️腸炎弧菌:嗜鹽菌,存在海水中,因此常汙染海鮮
☠️沙門氏菌:存在動物腸道中,容易汙染肉類跟雞蛋
☠️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存在於化膿傷口上,因此料理的人如果手部有受傷就有汙染風險
☠️仙人掌桿菌:常見在米飯類等澱粉、肉汁、沙拉等
☠️病原性大腸桿菌:通常是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上完廁所要洗手啊!!!)
歷年來(以民國70年-107年)以腸炎弧菌案例累積最多,誰叫我們台灣就是個愛吃海產(生魚片)🍣的國家~ 不過107年度已經大幅減少,反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跟仙人掌桿菌居多。 ⚠️意思是告訴你,除了食品業者自主衛生管理要留意外,你們記得便當隔餐就不要吃了! 滿滿的仙人掌桿菌阿!!!
P.S仙人掌桿菌又分為嘔吐型跟腹瀉型,保證可以讓你吐/拉到不要不要的
#病毒性腸胃炎
你去看醫生,醫生說你「腸胃型感冒」其實就是指你是被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因不適的症狀除腹痛、嘔吐、腹瀉外,也可能會發燒、疲倦、肌肉痠痛,所以會解釋成感冒。
常見的病毒有:
1. 輪狀病毒
2. 諾羅病毒
3. 星狀病毒
4. 腺病毒
我很倒楣的得了腸胃炎要怎麼吃?🥺
過去觀點認為要採取BRAT的吃法,也就是吃B(Banana)香蕉、R(Rice)白飯、A(Apple)蘋果、T(Toast)吐司,但這些食物雖然好消化,能提供的營養卻很有限,因此現在都改成以下的建議:
1. 少量進食
2. 避免高纖維的食物
3. 避免高油或油炸的食物
4. 避免辛辣的食物
5. 避免高糖食物/飲料
6. 避免刺激性的飲料(酒、咖啡、茶)
7. 牛奶也先不要
把握以上的原則,其他東西都可以吃啦,不需要每餐都吃吐司,除非你剛好跟我一樣月底吃土😜
‼️另外要提醒,很多人以為拉肚子脫水就要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是不對的觀念喔!市售的運動飲料糖分過高,喝下去會使腸道的滲透壓變高,反而會加重症狀,至於稀釋的話…電解質就太少,真要喝就去藥局買專門的電解水來補充。
以上就是今天的腸胃炎小知識,快tag你身邊正在受苦的朋友吧!
Photo by @davidhuangbridal
#感謝認真看完的你
#實用文章歡迎分享
#凱拉飲食小教室
#跟著凱拉動吃動
#營養師碎碎念
#nutrition
#dietitian
#gastroenter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