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飲食法
作者:牧田善二 #牧田善二
出版社: @delightpress
好讀程度:🌕🌕🌕
推薦程度:🌕🌕🌗
反思程度:🌕🌕🌗
(以上滿分為3顆🌕 / 0.5顆🌗)
肌肉和脂肪怎麼來的?
胰島素可以變成肌肉也能變成脂肪,胰島素可以將吸收進入體內的葡萄糖轉為肌肉細胞,而更多多餘的葡萄糖會...
最高飲食法
作者:牧田善二 #牧田善二
出版社: @delightpress
好讀程度:🌕🌕🌕
推薦程度:🌕🌕🌗
反思程度:🌕🌕🌗
(以上滿分為3顆🌕 / 0.5顆🌗)
肌肉和脂肪怎麼來的?
胰島素可以變成肌肉也能變成脂肪,胰島素可以將吸收進入體內的葡萄糖轉為肌肉細胞,而更多多餘的葡萄糖會變成中性脂肪,也就是脂肪細胞,造成肥胖的原因。
為何早餐要吃得像國王一樣?
早上、中午吃的食物比較會被消耗掉,而晚餐吃的食物比較容易囤積而變成脂肪,是因為早上吃完的食物可以藉由日常的運動消耗掉,晚上通常吃完就睡了,所以晚上盡量別吃醣分含量高多食物。如果真的想要吃醣分食物時,只要吃完立刻快走或散步就不會發胖。
吃油脂會變胖?
油脂是不會變胖的,會變胖的是醣類食物,因為進入到身體後會使血糖快速上升,胰島素分泌後,又讓血糖驟降,這時候會讓人很快開始飢餓,所以造成肥胖。而油脂搭配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的飆升,讓血糖維持在一定的值中,反而會讓人不容易餓,才是降低肥胖機率的方法。
為何要控制血糖的升降?
「血糖值的理想範圍在七十到一百四十之間,只要能維持在此範圍內,體重就一定會下降。」
「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若是想提升表現、增進效率,就要將血糖值維持在七十至一百四十之間,而且最好不要有任何的上下變動。」
腸道需要什麼?
水溶性膳食纖維:腸道細菌所喜愛的最佳飼料,像是昆布、海帶芽等海藻類及蒟蒻、洋菜等。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加排便量,排出體內廢物。
兩種纖維都要攝取,保持良好的腸道環境。
血糖控制方法
「先將蔬菜、蛋白質放進胃裡,即使之後再加進來米飯等醣分,血糖值也不至於驟升。」
「多吃海藻與蕈菇,幾乎零醣分(讓你飆升血糖的成分)又富含膳食纖維。」
「肉桂具有防止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殺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作用,也有降血糖值的效果。」
🍳早餐
1、先吃優格再吃麵包
「如果想吃飯、麵包或麵等醣分食物,最好時機在早餐。飯或麵包,光是接在沙拉或料多味美的味增湯、優格之後吃,便足以抑制血糖免於飆升。」
2、水果少量吃,不要打成果汁
「水果可於早上少量攝取。」
3、麵包吃天然酵母與全麥類型,搭配油脂一起吃可以降血糖,最好搭配橄欖油,若要搭配奶油務必堅持選擇優質奶油,可降血糖還能預防動脈硬化。
4、喝牛奶不如喝豆漿
5、每天都固定吃一些優格,優格可以調整腸道內的細菌。
6、想要來點甜味的話,就用蜂蜜,適量攝取具抗氧化作用的健康食品。
7、加工肉品盡量避免
🍗午餐
1、吃完午餐昏昏欲睡代表醣分攝取過多,蓋飯等餐點容易讓人突然陷入低血糖狀態。
2、調味麵包是會折壽的食物,不僅用了致癌性的酵母活化劑、會促進動脈硬化的人造奶油,甚至還加了防腐劑。
3、花三十分鐘用餐,細嚼慢嚥。
4、午餐後立即步行二十分鐘,血糖值就不會上升。
5、碳水化合物要和「油脂」一起吃,放了大量橄欖油的義大利麵對身體好的理由。
🫕晚餐
1、睡前四小時要吃完晚餐。
2、晚上別吃主食,應以菜餚為主。
3、務必注意鹽分的攝取,習慣清淡,原始味覺就會變得更敏銳。過量攝取鹽分會讓血壓升高、腎臟衰弱。
4、酒並沒有對身體不好,葡萄酒與蒸餾酒都能降低血糖。
5、請立刻戒掉睡前吃甜食的習慣,半夜低血糖發作正是身體不適的原因。
6、睡前喝點花草茶
飲食新常識
1、醣分是發胖的唯一理由
「發胖的原因不是油,也不是肉,其實是醣。」
醣分也就是所謂碳水化合物,像是白飯、麵包、麵食等醣分,所以減少醣分的攝取才能有效降低發胖的機率。
2、卡路里與肥胖無關
「肥胖是由血糖值升高所造成,因此只要減少會讓血糖升高的醣分攝取,人就會變瘦。」
3、攝取脂肪並不會發胖
「脂肪一但攝取太多,就會隨著糞便排出,意外地,並不會留在體內,但醣分卻會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
4、膽固醇數值不會因飲食而改變
「因為大部分的膽固醇都是由肝臟所製造,來自飲食的只佔一成左右。」
5、過多蛋白質與胺基酸對腎臟無益
「以人工方式攝取過量蛋白質,便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過度使用很可能進而導致嚴重損傷。」
6、少量多餐比較不會發胖
「同樣的份量,分成多次一點一點地吃,會比因此吃完更不易發胖。」
7、水果讓人發胖
「水果富含果糖,所以易致胖,人體會將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優先使用,但果糖則不能作為能量來源,而是會立刻變成脂肪儲存起來。」
8、疲勞時吃甜食只會有反效果
「因為醣分攝取而驟升的血糖值,會在之後驟降,導致焦躁不安、噁心想吐、嗜睡等各式各樣的身體不適。」
9、可能致癌的東西不能吃
「WHO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公布火腿、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是具致癌性的。」
10、吃完東西最好趕快運動
「空腹運動能燃燒脂肪是個大謊言,於餐後立刻運動,就能抑制血糖值上升幅度。」
香腸不能和什麼水果一起吃 在 比家的日式餐桌(西式的也有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人節快樂。
仔細想想,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到外面過節了,與疫情無關,一直以來,我們幾乎都是在家過各種節,情人節、聖誕節、紀念日......頂多是生日會去餐廳與家人朋友一起過,其他屬於兩個人的節日,我還是喜歡在家自己做菜慢慢吃。
今天也是這樣。
提早問了家裡另一人想吃什麼,他點了燉飯、煙燻牡蠣和翻轉蘋果塔,照例被我去頭去尾後,最後只實現了一樣,煙燻牡蠣。唉呀,我也不是故意的,畢竟,晚餐吃燉飯會太飽,然後台灣蘋果現在還不是產季嘛,所以,就,被我省略了。
但我還是做了很多道小菜喔,煙燻牡蠣、檸檬生醃干貝、油悶綜合菇、布拉塔乳酪與小蜜柑、白酒番茄燒青瓜子,不能出國,至少試著做一些曾經在歐洲吃過的下酒菜,然後喝一瓶我最愛的Txakoli,巴斯克地區最經典的白酒。
本來想說甜點可以以各種水果代替,但吃完不知為何太飽,可能是蛋白質飽吧,所以水果拼盤也省略了。
今天整天都懶懶的,晚餐也是直到快六點才開始動手,大概是大雨的關係吧,提不大起勁。不過早上我倒是去了東門市場,已經接近三個月沒踏進傳統市場一步了,在打完疫苗滿半個月的時刻,終於小心翼翼的去了一趟,買了一定要親自上市場才能買到的食材,新鮮的青瓜子 ( 我受夠超市的真空包養殖蛤蜊啦 )、四隻新鮮小鮑魚、切了一大塊台灣牛的沙朗芯、客家鹼粽、豆乾、手工香腸和一些蔬菜,開心極了,能踏進市場居然如此開心,我們的願望實在好微小啊。
剛才吃完晚餐收拾完,我們窩在沙發看了一集柯南電影版,一起直呼劇情太扯,簡直是動作片,卡通版的Die Hard,然後分食兩顆小橘子,這就是我們的情人節了,很普通,很日常,但是很自在。
大家情人節快樂。
香腸不能和什麼水果一起吃 在 下班女子的討好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能遠行的日子裡,讓我們用餐桌旅行】
#防疫蔬菜箱網購教學看這篇
#一起來認識那些餐桌上的異國食材吧
下班女子很喜歡一部Netflix的影集, Chef's Table (主廚的餐桌),常常下班一邊吃晚餐,一邊看。有一次看完熱血沸騰,跟朋友約好,每週要做一道菜,拍起來給對方看。不過約定一說出口,我立刻反悔了,因為下了班常常又累又睏,再熱愛下廚的我,常常最後餓到只想叫外送,不然就是簡單煮個麵燙個青菜就好。
這樣的菜色,自己吃還好,但怎麼好意思拍給我那些廚藝精湛的友人呢?
想來想去,忽然有些焦慮。一邊想,我為什麼要這樣逼死自己?一邊滑著手機。這時候,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降低焦慮 - 那就是購物。防疫在家,即使不出門,一樣可以購物,想必大家最近待在家防疫,但每天網路的購物車還是滿滿的等著大家結帳吧?
下班女子有個好友Ada,是專業 #侍肉師 (對,就是有這麼酷的證照),人美又專業,每次有食材上的問題,或者哪家餐廳有好吃的,問她準沒錯。這次防疫在家,不能去菜市場買菜買肉,忍不住手機滑起了Ada公司的網頁,以前都是去實體門市找她購買,這次第一次使用線上購買宅配的方式,來購買她們家的食材。
#結果花錢購物最開心
看著各國食材罐罐生菜澎湃送到的那一刻,簡直就想抱著外送員阿姨親一個。(欸!社交距離!太太請冷靜!)謝謝這些辛苦的外送人員,幫我們把一箱箱農友們的心血,送到每個人家裡。
今天來開箱分享一下,這次從Ada的公司線上購買的各國食材。而且購物網站上會有精美的圖文教大家各國食材的用法和食譜,我覺得滿實用的。
「不能遠行的日子裡,讓我們用餐桌旅行吧。」
#以下是下班女子的防疫食材開箱
🥗【新鮮香草蔬果生菜】
・綠捲鬚生菜👉適合沙拉
・串採帶莖小蕃茄(方格狀的莖太可愛了)
・櫻桃小蘿蔔👉適合醃漬生食或搭配肉類海鮮
・黃檸檬萊姆👉適合做檸檬塔醃漬檸檬
・香草蒔蘿👉適合鮭魚海鮮蛋料理
・綠櫛瓜
・黃櫛瓜
・芝麻葉👉肉類最百搭
・牛番茄
・香草羅勒
・紫洋蔥👉適合沙拉義大利墨西哥料理
・進口酪梨👉 可以製作酪梨醬、三明治、塔可餅、酪梨牛奶
🥫【異國罐裝醃漬醬料好風味】
・約旦Wild Garden鷹嘴豆泥👉可搭玉米餅、口袋餅
・希臘伊利亞達綠橄欖 ILIADA
・西班牙瑰寶黑橄欖
・美國田園黑豆罐頭👉即開即食、搭配墨西哥taco餅
・泰國暹羅泰式咖哩膏deSIAM綠、紅、黃咖哩
👉即開即用不用熬・煮,趕時間時燙個肉就可以配飯配麵了!
・泰國AROY-D椰奶椰漿👉紅綠咖哩、西米露。
#都可用太想念泰國了!!!
・英國薄荷葉醬👉烤羊排必備畫龍點睛
・西班牙醋漬小洋蔥👉適合調酒或當開胃小點
・德國冠利義大利沙拉醬👉口味清爽、適合配烤雞肉沙拉或義式冷麵
🥖【回烤一下就好吃餅皮麵包類】
・美國6吋口袋pita餅
・冷凍法國麵包法棍(Baguette) 外脆內軟麥香四溢
・墨西哥塔可餅Taco
👉吃膩自己的菜色,來點不一樣的!準備牛豬絞肉配上調味、番茄、配上酪梨醬、墨西哥豆泥、酸奶,就很吸睛。
🧈【麵包的好朋友奶油類】
・法國艾許手工奶油 Echire butter
・義大利貝爾佩斯乾酪 GALBANI BEL PAESE👉#下班女子的最愛 適合搭配餅乾麵包或者放披薩沙拉上,通勤上班帶一顆也方便!
🥛【畫龍點睛優格酸奶】
・美國 Daisy酸奶👉適合搭配料理甜點
・德國 zottis 原味優格👉是下班女子超推薦的一款優格!可以加一點蜂蜜、穀麥或者搭配 #炭烤蔬菜 或 #BBQ 都很適合!我早中晚餐都可以吃。
・澳洲 優沛蕾優格(也是我另外一款喜歡的優格)
👉使用水果低脂無化學添加,小小一罐通勤上班我會放在便當袋裡當中餐吃。
🌱【乾燥靈魂香料種子類】
・印度香料 #格蘭馬撒拉南洋咖哩(摩洛哥料理也可)
・印度 #坦度里馬薩拉香料 烤雞粉👉烤雞抹上去整個超好吃
・匈牙利紅椒粉👉適合醃製燉煮炸物
・原味生松子👉可做青醬義大利麵沙拉
・原味生南瓜子👉可做南瓜子瓦片搭配沙拉雜糧麵包
・茴香籽👉可用肉、湯、沙拉、魚類、麵包、蛋糕香料
・美國McCormick乾燥巴西里
・香菜籽👉可用印度料理 海鮮 燉肉
🍖【紅酒白酒好朋友起司火腿】
・義式Napoli沙拉米火腿👉可配紅酒沙拉三明治
・西班牙伊比利辣味臘腸片
・義大利空運水牛起司莫扎瑞拉起司👉搭配蕃茄和甜羅勒可以做出義大利經典的 #卡布里沙拉 (明天教大家做!)
・荷蘭熟成18個月西拉弗起士👉適合搭配紅酒
・法國艾曼塔起士👉適合洋蔥湯鹹派三明治
🥪【防疫在家開喝小點組】
・煙燻鮭魚開胃小點組合
・煙燻鮭魚+小圓餅+貝爾佩斯乳酪+酸豆+蝦夷蔥
🍗【肉類】
・紐西蘭冷凍小羔羊羊肩排👉適合爐烤、煎烤。因為冰箱還有很多肉品,這次我只買了小羊排,想要搭配薄荷醬。
🧂【鹽】
・法國 La Baleine 鯨魚牌猶太鹽(Kosher salt)👉適用於肉類、魚類。看很多廚藝節目和各國料理食譜,常常看到Kosher salt這種鹽,原本是猶太教徒灑在肉上洗淨血水的鹽,鹽味濃而不會過鹹,較溫和,是各大名廚指名使用,所以這次就連同其他生鮮一起下訂了。
#點完名後才發現不知不覺買了好多
最後推薦幾家,疫情之前,下班女子曾經使用線上購買的店家。
都可以買到異國食材、香料、起士、肉類、生鮮蔬果、甜點烘焙唷,一起在家餐桌旅行吧!
📌異國生鮮蔬果肉品香料罐頭
歐陸食材小舖 The EU Pantry
(這次照片裡的食材皆購買來自於此)
https://www.theeupantry.com/
📌豬雞魚牛等肉類生鮮
舒康雞 HOLSEMhttps://www.holsem-foods.com/
新合發 SHIN HER FA https://www.freshmackerel.com/fishlife
我好愛猩弟(藉機告白)
湯瑪仕肉舖 Thomas Meathttps://www.thomasmeat.com.tw/
📌蔬菜水果
熊媽媽買菜網 https://www.happy-shopping.tw/
大王菜舖子http://www.buylocal.tw/
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https://reurl.cc/kZdovb
📌乾貨香料香腸千張
食貨誌fb辦事處https://ohmylife.waca.ec/
老闆很專業 還有出書唷~
📌酒類
買酒網https://www.my9.com.tw/
那天買梅酒的酒類就在這裡買的~
(酒類購買需電話與店家連絡確認購買年齡)
你有沒有什麼線上食材購物好店呢?
歡迎跟下班女子分享唷!!!
📌鮮花 花器
為你的日常買花
有很多專業的花類知識唷
📌香料
食色 Shise | 天然香料研究所
有很多專業的香料包可以選購唷
香腸不能和什麼水果一起吃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