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高中留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高中留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高中留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高中留級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革2.0】一字一淚。 //日前,香島中學一名任教 12 年的音樂科老師懷疑因容許學生於音樂考試演奏《願榮光歸香港》被校方通知來年不獲續約。另一名體育科老師,亦因同類原因而遭遇同一命運。音樂老師其後向全體師生發出題為「有關我來年不獲聘任的公開信」的電郵,稱曾收到校長警告,指她與校方政治立場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頭子,你最光榮的時刻是何時?全日本的時代嗎?而我,只有現在啊!」《男兒當入樽》的故事中,櫻木花道面對全國霸主山王,賭上自己的人生。這部在90年代掀起籃球熱潮的熱血漫畫,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主角們帶着各自的故事與滿腔熱血,站上高中生最光輝的舞台—全國大賽。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在這支球隊上看到了同樣...

香港高中留級 在 Kris, Portraits & Wild Lif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8:18:01

嗨~這是我! 一個從小在台灣基隆長大的野孩子 現在該說是個依舊愛山愛海的野男人 這是我讓版面更個人化的第一步… . 久違的出國、久違的擕伴海外旅行 但卻是我第三次飛到泰國玩耍 除了炙熱不變,其他全是新的體驗 但好像太愛往南飛,新馬也超過三次 南半球的澳洲也一次這樣只是比較久 . 說到出國… 記得第一...

香港高中留級 在 港。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06:39:22

【#港故】力挫老牌勁旅勇闖四強 殺入新伊館冀創造歷史 . 想睇返原汁原味足本片段,即刻follow👉@oncckonggu👈同去IGTV📺睇啦! . CLICK link in Bio👆SUBSCRIBE our Youtube channel🎞 for more videos! . 「老頭子,你最...

香港高中留級 在 短髮女生的抗癌日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01:22:32

Fall 回想起考大學入學試,最後一部分是抽一張英文生字卡,然後做一個限時三分鐘的個人英語短講,剛巧我抽到的生字是「fall」,當時我以高中時留級作例子去演說。 假如現在再給我機會以同一條題目去演講,我會以自己一年前「突如其來的跌一跤」作例子。期間我經歷了好幾次化療,曾經身心都有軟弱無力的時候;...

  • 香港高中留級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6 21:59:32
    有 4,620 人按讚


    【文革2.0】一字一淚。

    //日前,香島中學一名任教 12 年的音樂科老師懷疑因容許學生於音樂考試演奏《願榮光歸香港》被校方通知來年不獲續約。另一名體育科老師,亦因同類原因而遭遇同一命運。音樂老師其後向全體師生發出題為「有關我來年不獲聘任的公開信」的電郵,稱曾收到校長警告,指她與校方政治立場不一致,因此估計政治分歧是停止續約的主因。

    ......

    中五的雀仔和啷啷,還有中二的阿蛋都是香島中學本土關注組的成員,訪問當日,三人一看見記者,先是靦腆,不用一分鐘後便滔滔不絕地說起對學校的控訴;尤其每當記者問起學校的左派特色時,三人總不約而同地露出不屑及無奈的表情。

    校規寫明要『愛祖國』?「嗯,第一句就係。」早會校方會派《大公報》同《文匯報》?「嗯,不過個個都係直接扔去廢紙回收箱。間中回收箱仲會有份《人民日報》。」每月都要唱國歌?「我唔會唱嗰首。對我嚟講,國歌係《願榮光歸香港》。」中五的雀仔說,讀了五年香島,現在不懂也不會唱校歌,尤其是最後一句 — 「有了您,祖國多一份光榮」。

    ......

    某次題為《那一次我哭了》的考試作文中,阿蛋一字一筆地寫下抗爭期間被催淚彈弄哭的經歷,當時全班只有他一人在作文中提及社會運動。他坦言,「最初估計唔會高分,最多只係會 5、60 分掛。」沒想到,中文科老師最後以「離題」為由判下不合格之名。「學期初時,老師話『離題』係指內容與事實不符,例如寫『升上太空』就係與事實不符。」儘管阿蛋不解為何在香港遇上催淚彈原來可比「升上太空」,但他對試卷分數也不以為然,因此沒與中文老師爭辯,只直言希望日後不會再由中文老師任教。

    阿蛋指,在該香島中文老師的教材中,更曾以「如果你想表達對除夕夜旺角暴徒的憎惡...」作抒情例子,功課上又要求學生抄寫「愛中國」的名言。這似乎不是孤例 — 根據學生說法,香島中學亦要求中一新生參加軍訓,期間學習摺被單摺到豆腐磚般整齊;又要唱中國的軍歌;班級活動和比賽不時以「愛祖國」作主題。

    相比音樂科李老師因沒禁止同學上音樂堂時演奏《榮光》而不被續約,雀仔與啷啷認為,學校不是要「政治中立」的老師,而是要「政治正確」的老師。

    ......

    當日在香島中學門口進行的人鏈活動,記者留意到不少其他學校學生聯群結隊地到場支持。對此,雀仔和啷啷興奮地解釋:「係啊,佢哋以前全部都係香島!我哋朋友嚟。」

    據三位香島學生的說法,每到中三升高中時,校方通常會收取大量新來港、讀 DSE 課程並打算以本地聯招入學方式報考香港大專院校、較為勤奮用功的內地學生。同時,初中成績及操行較不佳的本地學生則會被勸退學。一來一回之下,學校的升讀大學率及排名,就更好看。

    雀仔和啷啷形容做法變相等同「大清洗」,「班裡面原本三分二嘅香港人,變成大陸學生佔三分二。我嗰班得 10 個香港學生,隔離英文班......仲少。」啷啷說。她們形容如今的校園,小息時,班房是普通話;走廊來來回回又是普通話;中一級強制普教中之下,校園裡面聽到最多的亦是普通話。

    現在,雀仔和啷啷一心想著努力讀書,為的是不用留級,可以更快畢業:「每日返學最希望都係放學,離開呢個地方。」//

    ▶️ 從國歌法認識國民教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zXfRxWg0M
    ⏺ 誰在製造無trust社會?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ui-yuan-jia-shu-38572179

  • 香港高中留級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1 09:08:53
    有 11 人按讚

    【鏗鏘集陳老師四千字長文分享】

    《君問考期未有期——蒸魚的教育》

    這一年春天,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香港中學文憑試一波三折,應屆中六考生面對未知的考期,備試心情難免受到影響。他們就好像一個廚子去蒸魚,卻硬被人揭開了蒸蓋,一道真氣如鍋裡的水蒸汽般洩出,即使覆蓋續蒸,怕且也難蒸得好吃。詩藍這個比喻貼切生動,實在驚喜。我當時借喻發揮,鼓勵同學快點把蒸鍋蓋好,重拾溫習的動力。

    「然而,我們卻沒有選擇吃甚麼魚的權利。」這是詩藍的同學在看完節目後的感想節錄,他將蒸魚的比喻再引申一重,實在深得我心,而這句話正是我想談的主題。

    如果用蒸魚比喻考文憑試,同學說我們沒有蒸魚的權利實在是一個精彩又啜核的諷刺。甚至我會問,為甚麼一定要蒸魚?難道我不可以蒸排骨?蒸豆腐?

    的而且確,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

    除了少數能夠支付高昂學費的學生能夠透過其他課程及考試升學,一般香港學生都必須接受本地十二年免費教育,看似人人有書讀,然而代價卻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接受文憑試課程的篩選。於是乎疫症一來,在這每年春夏之交的考期,文憑試延考的宣布一拖再拖,最終在開考前六天才公布延考一個月。如今,疫情未散,高峰未見,政府下達禁聚令,限四人以上的群眾聚集。在同樣的施政邏輯下,數萬人應考的文憑試理應再延遲甚至取消,然而教育局及考評局卻依然故我,優哉悠哉。

    何以在英美等國早已宣布取消升學考試,而且教育局亦已宣布香港中學文憑試以外的所有考試取消的情況下,對於文憑試考期的取態卻仍然模稜兩可,莫衷一是?疫情之下舉行公開考試,無異於送考生上試場親吻病毒。難道不考文憑試學生就不能證明自己上大學的能力?難道不考試,中小學生就不能夠升班,要全世界留級一年?難道香港學生除了考試之外,就甚麼也不懂嗎?對不起,這只證明了香港教育是何等失敗。除了考試成績,學校似乎拿不出甚麼來證明學生在學行各方面的提升。

    香港一般文法中學,都是以文憑試考核內容作為設計課程的藍本,尤以高中為甚。上課時最常聽到學生問的問題是:「考唔考㗎?」不考,就不重要了嗎?中國文學科在文憑試的考核中刪除了文學史的部分,但讀過文學、喜歡文學的人都知道,文學史是學習中國文學各種體制流變的基礎知識,隨便刪減,不考便不讀,這算是甚麼教育?其實這只制度課程裡的是冰山一角。當整個教育制度以至課程設計、師生教學都與一個公開試高度掛鈎;當社會的上流動力、大眾輿論以至教育工作者都沒有質疑過公開試的選才成效;當所有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在這場公開試的遊戲中,試問何來選擇的機會?

    十二年的教學生涯,我有幸在兩所不同的學校裡執起教鞭,遇過的學生不計其數。記得當年初出茅廬便要任教末代會考班,班上四十多位同學,上學遲到缺席狀態奄奄一息,教到《水滸傳》中武松吃那「三碗不過崗」時說的「鳥話」,同學卻歡呼雀躍;旅行宿營集體參與樂在其中,大家打成一片無話不談。會考放榜當日,全班只有兩位同學取得十四分以上升讀預科,其餘同學歡呼幾聲,或伴以幾滴不捨之淚,便作鳥獸散了。當中不少學生至今仍有連繫,看著他們成家立室,建立事業,廿多歲的他們可謂青出於藍。會考?早己成塵封的歷史。大家流連忘返的是那段青蔥不羈,自由放任的歲月。成年之後,明白到「讀書」只為了一張入場券,需要的自會重拾學習生活,不需要的又怎會強求?考不到大學便沒出息,實在是一句天大的謊言。

    後來回到母校供職,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升大學率,學生對成績的緊張程度比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校內排名較後的同學總是鬱鬱寡歡,儼然是一個失敗者,看著「學霸」同學在台上風光得獎,自己卻一無是處。然而,他們眼中只看到眼前八百歲的彭祖,卻沒有留意到世上也有朝菌與蟪蛄。當然,所謂大小長短不過相對,或者換個舞台,人人都可以是乘風展翅的大鵬。這是莊子教曉我的道理。

    問題是,香港有提供過文憑試以外的另一個舞台給學生嗎?

    當年教育改革,聲稱要減輕學生公開試的壓力,於是取消會考高考,改考一次文憑試,難道考少一次試就可以減輕學生壓力嗎?以往不喜歡走學術路線的學生,會考過後便可以離開校園闖自己的世界,甚至中三畢業便可以修讀一些職業導向的學校,為將來投身社會裝備自己。今時今日,十二年免費教育對於大部分志不在學術研究的年青人猶於軟禁生活,朝八晚四的困獸鬥,還未算上做功課、補習的時間,難道這是學生應有的青蔥歲月嗎?球場上的汗水、舞台上的光影、操場上的嬉笑、遊戲中的分數,全都不為家長甚至教師所認同,他們認同的就只有成績單上的考試分數,與及進入大學的資格。公開試的地位定於一尊,其實是所有成年人的共業。偏偏當中不少人經歷過公開試的煎熬,當年對考試的憤恨痛斥,如今過海神仙全盤轉嫁給下一代,這真的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嗎?

    《無間道》中韓琛開場時有這樣的一段話:「我條命,睇相佬話係『一仗功成萬骨枯』。但我唔同意。我認為我哋出嚟行嘅,係生係死,應該由自己決定。」公開考試放榜日,新聞報道的必然是那十數個狀元,快樂的是那少數取得大學學位的準大學生,然而剩餘的大多數只能化為一堆統計數字,散落在茫茫人海之中。為甚麼年青人就不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選擇自己的路向?任由他們浮沉在考試的無間地獄之中?

    公開試以外,學校為了在停課的日子追趕「進度」而要求教師作網上教學。有學校甚至以能夠按照日常上課時間表作網上教學為榮,大肆宣傳,竟也換來不少掌聲,實在令人心寒。非常時期要求一切「如常」,面對本來已被扭曲的「正常」,所謂的「如常」簡直就是無視教育的初心與學生的需要。

    話雖如此,不少教師都因此而被逼學習不同的電子教學方式。當教書也可以透過電子方式處理的時候,資訊發達的年代,一片傳天下,還需要那麼多教師上班嗎?於是這又衍生了另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只需要學文憑試的課程內容,其實學校真的可以關門大吉。找幾個教師把要教的內容都錄成短片,學生按時收看,頂多派一隊教師輪更回答同學的提問,這不是更符合成本效益嗎?

    但大家都必然覺得這樣不妥,但又似乎找不問題所在?其實,這就是香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避而不見的問題:一直只重視智育(嚴格來說是考試)的發展,而忽略了德、體、群、美等四育發展。簡單一點說,香港教育只是「教書」,不是「教人」。

    在考試操練之下,課外活動只能是「課外」的活動;德育課每周一節且隨時可以拿來趕課程或者調堂;早會只用來訓斥學生或檢查校服,凡此種種在本港學校可謂常態。然而當社會愈進步,科技愈發達,只重考試教學的教師便會漸被淘汰,因為網絡和書本可以取代所有傳授硬知識的教師。反之,現代人在網絡年代中最欠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一句「早晨」、一句「多謝」都說得那麼生硬,甚至在現實不敢發言表達意見,害怕自己成為嘲諷的對象。久而久之,沒有討論,沒有交流,沒有感情,沒有語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只剩下螢幕上的圖案與字母,失去理性只有謾罵與斥責,這還是我們喜歡的世界嗎?學校其實正正提供一個人與人相處的平台,讓學生在小時候開始學習溝通交流,而教師就應該作為一個學習促進者的角色,與學生對話,一起生活。*

    昔日資源匱乏,階級分明,知識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上,教師彷有無上權威。來到今天科技發達,社會趨向平等,知識已是大眾財產,師生之間還應存在昔日的楚河漢界嗎?何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課室學生何止三十,難道他們就不是人嗎?「尊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一場疫症,讓我們看見香港教育制度的荒謬,失去了公開試,學生十二年的中小學生活猶如白過,絲毫沒有參考價值。與其討論文憑試應否如期開考,倒不如問一問自己,香港「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和文憑試,以至社會的「核心價值」,是否還值得擁護?還是應該推倒重來?

    噢,突然想起一個蒸魚的問題:高官才俊的子女需不需要學蒸魚呢?

    從一 2020.04.07

    *教師在現今扮演的角色,筆者曾另文《人工智能時代的學校與教師——從推動「電子學習」說起》:https://chauchong.wordpress.com/2017/12/07/%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6%99%82%e4%bb%a3%e7%9a%84%e5%ad%b8%e6%a0%a1%e8%88%87%e6%95%99%e5%b8%ab-%e5%be%9e%e6%8e%a8%e5%8b%95%e3%80%8c%e9%9b%bb%e5%ad%90%e5%ad%b8%e7%bf%92/

    後記:

    首先,我要衷心感激香港電台記者及是次製作的編導 Candy,還有攝影哥哥、收音哥哥,以及一眾幕後的工作人員,你們對製作的認真與努力讓我想起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在專業製作的同時,Candy又不斷與我們溝通,釋除疑慮,務求照顧受訪者在非常時期接受訪問的心情。這是在鏡頭背後觀眾所看不到的美好。

    老實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師,只是有幸得到港台的邀請受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代表,代表全香港千千萬萬默默耕耘的好老師受訪。大家在片段裡看到的師生關係,是我作為學生所經驗過的。六年小學七年中學甚至在大學裡,我有幸遇到過很多不辭勞苦奉獻生命的恩師,當中有很多直到今日仍然緊密聯繫,甚至今日成為同事。我之所以選擇執起教鞭,全因爲我的老師身教言教,告訴我作為老師的偉大與責任。畢業以後,有幸在供職的兩所學校裡遇到很多熱血奮鬥的同事,即使不再同工,多年來也彼此勉勵支持,成為生命中的導師與好友。如果鏗鏘集要把每一位我認識的好老師都作採訪,我想可以做一年的特輯。

    感謝每一位的支持。昨夜至今收到很多朋友、學生、舊生、同事、舊同事,甚至網上很多很多的讚賞。謝謝大家。我希望這些美麗的讚美可以分享給每一位好老師,特別是教養我長大成人的老師們。因為我是看著你們的身影長大的。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各自的界別發揮自己,讓香港再次成為我們熟悉的家。我會好好照顧學生,大家不用擔心。

    最後,再一次感謝香港電台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昨晚的鏗鏘集讓我與很多老師朋友學生甚至本不相識的人再次連繫起來。感恩!

    鏗爾琴聲和戰鼓 鏘鏘鐵馬荷金戈

    祝港台節目收視蒸蒸日上!

    【原文載作者網誌:https://chauchong.wordpress.com/2020/04/08/%e3%80%8a%e5%90%9b%e5%95%8f%e8%80%83%e6%9c%9f%e6%9c%aa%e6%9c%89%e6%9c%9f-%e8%92%b8%e9%ad%9a%e7%9a%84%e6%95%99%e8%82%b2%e3%80%8b/】

    圖: RTHK 香港電台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 香港高中留級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8-21 19:31:12
    有 104 人按讚


    所有的學習壓力,以經濟分析觀點看,都是實際社會求生存(就業或創業)所需技能之壓力的傳遞。

    也就是社會競爭壓力越大,學習壓力就會一路傳遞到越小的階段。比方說,香港澳門的知名幼稚園新生入學就要面試、筆試、口試(連家長都要)還有比拼身家背景,同時入學後還有留級制度。何以哉?因為港澳社會競爭壓力大得嚇人!

    在全球市場自由化下,競爭是無國界。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說那些主張「讓小孩輕鬆無壓力學習」都是無腦言論,因為這些論者根本不知道壓力從何而起。

    經濟學認為競爭起自於「稀缺」(scarcity),而自由市場的競爭準則就是以價格為依歸的生產競爭 -- 提供市場所需,換得購買力。

    當你的技能沒有市場時,你個人就沒有租值,猶如莊子故事中某位屠龍高手,因世間無龍可屠,所以此技再高明也毫無價值。反之,你希望自己未來有高收入,你現在就要投資時間與精力在學習市場需要的技能。

    判斷未來市場所需技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訊息費用!除了運氣,唯一的克服方式就是靠廣泛學習累積大量多領域知識,來降低技能失去市場青睞的機率,也降低轉換其他謀生技能的成本。這件事本身也是苦差事,一點也不輕鬆。

    即便你家財萬貫,你的小孩也得從小學著「防騙防錯誤投資」,壓力也不小,否則後代一夜傾家蕩產也是必然。

    當然,如果我們的政府故意笨到讓不知世事殘酷的學生來決定學習教材,而非由市場決定(如美國許多私立大學教材就是高度市場需求導向),那我們對台灣下一代競爭力也就沒啥好期待。話說如果這些學生有能力審訂教材,那他們也不需要當學生了!蔡英文政府如此作為,教人不得不想起當年毛澤東如何鼓動無知高中生當紅衛兵的惡行。

    是的,文言文消磨意志,不學算了。

    是的,歷史都只是騙人的故事,不學算了。

    是的,英文是帝國主義餘孽,不學算了。

    是的,數學不過是資本家剝削勞動階級的伎倆,不學算了。

    是的,物理化學也都很消磨學習意願,不學算了。

    我實在建議,這些怕吃苦的年輕人,乾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啊!我忘了你們看不懂文言文,大概也不曉得出處,那回家問把拔馬麻喔~乖~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54276

  • 香港高中留級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0 17:55:10

    「老頭子,你最光榮的時刻是何時?全日本的時代嗎?而我,只有現在啊!」《男兒當入樽》的故事中,櫻木花道面對全國霸主山王,賭上自己的人生。這部在90年代掀起籃球熱潮的熱血漫畫,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主角們帶着各自的故事與滿腔熱血,站上高中生最光輝的舞台—全國大賽。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在這支球隊上看到了同樣的堅持、同樣的熱血、同樣「只有現在」而拼上一切的中學生涯。由學界D2經歷數次敗仗、出局,慢慢升上D1組。對上沙西區勁旅,一度落後20分下逆轉奪冠。三年裏由精英賽十二強、八強,到今年四強,成功踏上籃球員夢寐以求的舞台—伊利沙伯體育館,這就是林大輝中學男籃奮鬥的故事。

    籃球就是中學生涯的一切

    「我好似無時無刻都同籃球一齊,朋友、兄弟、自信嗰啲都係籃球畀我嘅。」已經中六的球隊主力陳仲顯,回想起自己的中學生涯。籃球彷彿就是他六年裏的全部,無論是午休還是放學,或是放假,似乎只要一有空閒,他就會在籃球場上奔跑。教練、隊友、兄弟,陳仲顯在籃球上找到了自己的故事,在球場上打出了自己的信心與價值。

    同樣是中六,擔任球隊隊長的張峰碩,也在不斷進步的球隊中看到了自己的目標,並帶領着球隊一步步向目標進發。對他來說,籃球就是他中學生涯中的唯一色彩。「籃球就係呢幅黑白畫上面嘅色彩,嗰啲色彩就係籃球嘅回憶同埋成就。」張峰碩看着手中的籃球笑道。

    見證球隊成長的伯樂

    球隊打出歷來最好的成績,開心的除了球員外,還有一個陪着球隊訓練、見證球員長大的老師陸志成。「最初林大輝中學係一個籃球嘅『魚腩部隊』,我哋唔係一隊好強嘅隊伍,所以我哋每一場比賽都一定要好努力,先有機會贏。」陸Sir神采飛揚地說起球隊的努力和成績,一時忘記了自己身上的傷。在運動中傷到四條肋骨的他,負着傷觀看學生在這屆精英賽八強的賽事,在球隊擊敗傳統勁旅英華書院的那刻,興奮地衝上前和球員相擁,肋骨的傷也好像不痛了。的確,沒有甚麼事情能夠比得上,去見證自己的學生踏上香港籃球員的「聖地」。

    本身也是籃球員的陸Sir,很欣慰能夠帶領學生走進伊利沙伯體育館的賽場。「新伊館呢個地方,係一個籃球員嘅朝聖之地,能夠去射上幾球,人生係無憾嘅。」

    「黃金三角」的教育方針

    身為老師的陸Sir,看到學生在球場上證明自己的努力,固然開心。不過他更關心的是學生在品格、學業上的發展。他知道球員生涯的艱辛和短暫,只有在籃球、品格、學業三方面平衡發展,日後才會有更好的前途。畢竟不少學生因為傷病、學業、或工作而放棄了熱愛的籃球。

    曾因成績差而留級的隊長張峰碩就十分認同陸Sir的說法,「要堅持讀書,如果唔係就可能無大專呢個舞台。」視運動為一種教育的陸Sir,希望透過體育去影響、去磨練學生。他認為打籃球的過程需要刻苦的練習,亦會面對不同的挫敗,而人生就是這樣,需要刻苦與挫敗的磨練,才有機會成功。

    衝進新伊館 四強迎戰強敵男拔

    東網「睇體」屆時會現場直播「2018-2019年度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四強(26/1)及決賽賽事(27/1),而林大輝中學在四強將碰上拔萃男書院。「希望可以喺球場上發揮到自己,做到最好。呢件事咁難得,可能一生只有一次。」陳仲顯難掩心中的興奮。

    大戰前夕,今集《港。故》先用5分鐘,帶大家走進林大輝中學這個「魚腩」翻身的熱血男籃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