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是為一個校內資料館整理館藏,即是「幫手執嘢」。
把每件舊物的資料輸入電腦作紀錄,對我來講是一個舒適還有點好玩的工作,表面上我摸來摸去是在量度其尺寸,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出產年份,實際上我是在作時空旅行-- 雖然在Facebook 上也能不時看到「舊時香港」的Post,但若有一件當時的物品...
最近的工作是為一個校內資料館整理館藏,即是「幫手執嘢」。
把每件舊物的資料輸入電腦作紀錄,對我來講是一個舒適還有點好玩的工作,表面上我摸來摸去是在量度其尺寸,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出產年份,實際上我是在作時空旅行-- 雖然在Facebook 上也能不時看到「舊時香港」的Post,但若有一件當時的物品拿在手上,回到過去的感覺會更加強烈呢。
這設計學科的資料館,收集了從50年代到00年代的書刊雜誌,還有些不同種類的包裝盒,如火柴盒和月餅罐。十幾款中港台20 世紀中段出版的華文雜誌,美術、攝影、電影、政治等等週刊月刊,圖文並茂,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話,每本書都足夠消磨大半天。當年的草根階層,大概都難以接觸到這些書刊,這一代的我們就有福啦。
50年代書籍,有些拿起時會不停掉下紙屑,翻開時可能整本解體,要很小心呵護著看。也有些書身仍然壯健,那些製作成本應該比較高,看起來不是通俗的讀物。再看,原來70年代書刊的排版美感、印刷效果和釘裝技術已和今日差不多,不少是完全看不出有四、五十年歴史。
記錄時,常要換算中華民國的年份,但我總記不起要轉為西歷是需要減個幾多年,總要上網去「解碼」。感覺上還沒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的書 (即1976年之前出版) 更值得珍惜,好像如果大家都丟掉了它,它就彷彿並未存在過世上似的?因為當中有些可能從未被作紀錄呀。
有些書名開宗明義是關於香港文化研究,由作者口講給你聽這時代那方面如何如何;我覺得更有趣的是看一些普通的街道或人物照片、當時人寫的生活逸事和雜談,去感受一下當年的社會氣氛。
工廠興旺的時期是怎樣的?讀到一篇12歲小女孩借來鄰居14歲姐姐的身份證去工廠求職的短篇小說,覺得「童工」的年代很遙遠,在工廠返工也是-- 自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返工廠已等於返「廉租寫字樓」,工廠如有貨可出,多數是作為中轉站的貨倉;又有很多Jumbo size 單位變身成「板間單位」(像我之前的Band房),總之很少真的作工業製造用途。現在,冇錢時到地下或一樓的「工廠飯堂」開飯 (都要$40 - 50 一個餐嗚嗚),有錢就到樓上的隱世靚Cafe去Hea一個下午了。
很喜歡看到不同年代的樓盤廣告,痴線㗎50年代十幾萬一個全新交通方便住得下一家人的市區單位!還有當時賣樓盤的告白跟賣香煙的告白差不多,都是標榜「價廉物美」,原來做廣告的如此老實過。看著廣告之中電話號碼,隨年月出現格式改變、數字增加,就想到香港在短短幾十年間,真的多了很多很多人、變得很擠。
旅發局指南、市政局 (以及相對歷史很短的區域市政局) 年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相集、娛樂雜誌,加加埋埋,可拼湊出那個我未經歷過的年代的生活面貌。看到市政局的洋紫荊花型Logo,全港分為十一區的地圖-- 沒錯填海是實在地把土地改變了一點點,但改變最大的,還是人們怎麼「看」這片土地。又讀到一些外藉官員所撰寫的工作報告,人,也變了很多。
說到娛樂雜誌,今日看舊時的依然富娛樂姓,即使是已經過期50年-- 由邵氏初代的影星看起,到「後來的」司祺妹,咪咪妹,音音妹 (最近仍有戲上,要支持!),全盛期都是女神級。再看看邵氏有過甚麼「第三類電影」,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不變的,竟然是穿白波鞋的潮流,由白飯魚到Mcqueen 也好,白波鞋總是中外永恆的經典呀。
香港身份證號碼格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的工作是為一個校內資料館整理館藏,即是「幫手執嘢」。
把每件舊物的資料輸入電腦作紀錄,對我來講是一個舒適還有點好玩的工作,表面上我摸來摸去是在量度其尺寸,翻來覆去是為了尋找出產年份,實際上我是在作時空旅行-- 雖然在Facebook 上也能不時看到「舊時香港」的Post,但若有一件當時的物品拿在手上,回到過去的感覺會更加強烈呢。
這設計學科的資料館,收集了從50年代到00年代的書刊雜誌,還有些不同種類的包裝盒,如火柴盒和月餅罐。十幾款中港台20 世紀中段出版的華文雜誌,美術、攝影、電影、政治等等週刊月刊,圖文並茂,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話,每本書都足夠消磨大半天。當年的草根階層,大概都難以接觸到這些書刊,這一代的我們就有福啦。
50年代書籍,有些拿起時會不停掉下紙屑,翻開時可能整本解體,要很小心呵護著看。也有些書身仍然壯健,那些製作成本應該比較高,看起來不是通俗的讀物。再看,原來70年代書刊的排版美感、印刷效果和釘裝技術已和今日差不多,不少是完全看不出有四、五十年歴史。
記錄時,常要換算中華民國的年份,但我總記不起要轉為西歷是需要減個幾多年,總要上網去「解碼」。感覺上還沒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的書 (即1976年之前出版) 更值得珍惜,好像如果大家都丟掉了它,它就彷彿並未存在過世上似的?因為當中有些可能從未被作紀錄呀。
有些書名開宗明義是關於香港文化研究,由作者口講給你聽這時代那方面如何如何;我覺得更有趣的是看一些普通的街道或人物照片、當時人寫的生活逸事和雜談,去感受一下當年的社會氣氛。
工廠興旺的時期是怎樣的?讀到一篇12歲小女孩借來鄰居14歲姐姐的身份證去工廠求職的短篇小說,覺得「童工」的年代很遙遠,在工廠返工也是-- 自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返工廠已等於返「廉租寫字樓」,工廠如有貨可出,多數是作為中轉站的貨倉;又有很多Jumbo size 單位變身成「板間單位」(像我之前的Band房),總之很少真的作工業製造用途。現在,冇錢時到地下或一樓的「工廠飯堂」開飯 (都要$40 - 50 一個餐嗚嗚),有錢就到樓上的隱世靚Cafe去Hea一個下午了。
很喜歡看到不同年代的樓盤廣告,痴線㗎50年代十幾萬一個全新交通方便住得下一家人的市區單位!還有當時賣樓盤的告白跟賣香煙的告白差不多,都是標榜「價廉物美」,原來做廣告的如此老實過。看著廣告之中電話號碼,隨年月出現格式改變、數字增加,就想到香港在短短幾十年間,真的多了很多很多人、變得很擠。
旅發局指南、市政局 (以及相對歷史很短的區域市政局) 年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相集、娛樂雜誌,加加埋埋,可拼湊出那個我未經歷過的年代的生活面貌。看到市政局的洋紫荊花型Logo,全港分為十一區的地圖-- 沒錯填海是實在地把土地改變了一點點,但改變最大的,還是人們怎麼「看」這片土地。又讀到一些外藉官員所撰寫的工作報告,人,也變了很多。
說到娛樂雜誌,今日看舊時的依然其娛樂姓,即使是已經過期50年-- 由邵氏初代的影星看起,到「後來的」司祺妹,咪咪妹,音音妹 (最近仍有戲上,要支持!),全盛期都是女神級。再看看邵氏有過甚麼「第三類電影」,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不變的,竟然是穿白波鞋的潮流,由白飯魚到Mcqueen 也好,白波鞋總是中外永恆的經典呀。
香港身份證號碼格式 在 後生仔起台灣做地產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式居留證
一直以黎因為居留證號碼
同台灣人身份証號碼格式唔同
起網絡上訂票都好鬼麻煩
要用返護照號碼去登記
-
我自己有好幾次經歷
第一次係剛黎到台灣讀書
想同朋友跨年上台北101睇煙花
點知 高鐵訂唔到,火車訂唔到,連客運都唔得
最終要用最傳統方式
親自走去櫃檯買個一日既飛😅
-
另一次去睇醫生想掛號又係
格式錯誤冇得網上掛號
都係要親自去到醫院
好在既係
台灣醫院唔洗好似香港咁等幾個鐘先有得睇
-
最近一次應該係初入公司員工登記
因為要用電腦key入去
但係到統一證號個度
又係格式錯誤
結果要麻煩秘書幫我手寫
佢都話已經好多年冇用手寫新入職員工資料😂
-
-
終於台灣政府算係幫助
外來人在台生活便利
-
石仔提提你有換新居留證記得去銀行做更新啦
#等你攞到台灣身份證都仲要搞多次
-
另外石仔為自己打個廣告
無論係租樓買樓
只要係起網上或591上面有睇到既樓盤
石仔都可以代理得到
一定會用專業既態度服務大家
LINE : toroshek
香港身份證號碼格式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能城市
文:薯伯伯
智能城市,靠的不止是硬件。我的香港特區護照還有一年多的年期,但因為不是經常在香港,而且護照本身也用得七七八八,便趁有時間去申領新護照。申請的方法很多,可以親身去入境處辦理,也可以電子交表。對我來說,網上辦理的操作似乎最為簡便,結果卻居然花了一個多小時。
我先打開「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網上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網站(https://goo.gl/5o51Qa),選擇「網上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本地申請)」,跟足所有指示,上載照片,下載並填寫申請書。申請書是屬於可以填寫的 PDF 格式,唯獨是「領證辦事處簡碼」及「地址」屬於不能正常填寫的部份。我心想可能不用理會,便用 Adobe Reader 把可以填寫的位置,例如個人資料、申請頁數等都填好了,然後上載申請書,卻一直出現錯誤訊息,表示要「選擇領證辦事處簡碼」(錯誤 500-E-2006)及「填寫住址」(錯誤 500-E-2028)。
不過在表格裡,按來按去也是無法選擇領證辦事處簡碼及地址。我嘗試不同的方法,例如用 Adobe Acrobat 或 PDF Expert 等把相關簡碼及地址寫入,卻又顯示格式不對。自問對電腦操作算是摸索得頗為純熟,平日也通常是別人問我電腦操作問題而不是我問別人電腦操作問題,這次卻百思不得其解。當晚太夜,實在想不出解決方案,就等到翌日再探索一下。
到了第二天繼續去試,仍然出現相同的錯誤。我看到一站通上有一個服務熱線,號碼為 31288668,是電訊盈科負責解答市民有關網上服務的技術查詢。我在大除夕的早上打去,不到一分鐘就接通,效率值得一讚。我把相關情況跟支援人員交代了,他馬上就問我軟件的語言版本,並且給出解決方法,快捷兼準確。我聽到答案時,忍不住笑了出來,我笑的原因,是驚訝誰又會想到是這樣解決。稍後我會在文章結束時把方法寫出來,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的電腦水平,能否摸索到這個答案。
聽朋友說以前在網上遞交表格時,過程相當順利,沒有遇過我這種情況。不過在網上搜尋一下,似乎也有不少人與我一樣,經歷相同遭遇。我用的是 Macbook,估計是 Adobe Reader 在不同平台上,會有不同的預設設定(default settings),又或是在最新的版本裡更改了相關設定,導致舊有的可填寫表格不能正常使用。
軟件不停更新,舊表格在新的軟件裡不能正常使用,也不能怪設計系統的人,但是提供技術支援的職員,一聽我所提及的問題,就能立即精準地提出解決的方法。如果這麼簡單的解決方法,可以寫在網頁較為當眼的位置,又或是最起碼在「常見問題」一欄裡略為提及,申請人就不用花上那麼多時間去尋找答案。不難想像,負責接收護照表格的入境處,以及負責技術支援的電訊盈科,是完全分開獨立運作。入境處在招標找承辦商時,估計也從來沒有要求對方定時反映最近經常出現的不尋常情況。而當然更重要的是,與其用可填寫的 PDF 檔案去提交表格,若然改用網頁表格等,又會否更為方便,也能支援更多不同的平台,例如智能手機。
最近政府開始更換新的智能身份證,晶片容量加大,加密技術有所改變,不知算不算是與科技同步,但除了過 e-道時不用插卡外,到底新的身份證對一般市民有甚麼明顯便利,實在不得而知。連這張卡的技術資料,在新智能身份證的官方網站上(https://www.smartid.gov.hk/)也完全沒有提及。我只在一份入境處遞交給立法會的文件,搜查到相關資料(https://goo.gl/cBVmCK)。舊有身份證的晶片容量是 32 或 36 kb,新智能身份證則是 80 kb,資料保安由 PKI 密匙改為 BAC+PKI 密匙,接觸式改為雙重界面,增加了無線傳訊。網上預約可以自動填表,但不知實際操作如何。
不過就算新的智能身份證所用的硬件如何「先進」,但要發展智能城市,最關鍵的永遠是軟件部份,不是指電腦編程的軟件,而是決策者本身做事的作風。就像近日「關愛基金」的派錢安排,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來可以做出皆大歡喜的事情,卻連交表過程也像是臨時臨急湊合而成,事先沒有想過當中引起的混亂。後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又聲稱,若要用電子方式交表,則要花上額外 18 個月時間去製作網站。在大事上政策傾斜不同權貴的政府,在小事上當然要顯得格外公正。製作電子表格如此要務,必須又要公開招標,才能符合透明公開的程序,總不能用 Google Forms 去接收資料吧。但是,18 個月,時間難道不是漫長得有點離地嗎?
相比起來,新加坡政府說要發展「智能國」時,有著實質可行的計劃,例如最近加強了電子平台 MyICA,誓言要在 2020 年前全面停用紙版的申請表格,而「智慧國及數字政府辦公室」(SNDGO)更表示,將允許公民和企業以方便和安全的方式做網上交易,包括電子支付、智能國家傳感器平台、智能城市交通等。反觀在香港,不知道政府是否覺得花上 29.1 億元去更換新技術的智能身份證,就等如發展「智能城市」,好像是說只要花錢買紅酒,便等如懂得品酒一樣,簡直異想天開,痴人說夢話。
智能城市,靠的不止是硬件,還有決策者的思維及遠見,否則就是窮得只剩下錢,落後得只剩下科技了。
注:有關申請香港特區護照時,萬一遇到 PDF 表格不能填寫,解決方法如下:在 Adobe Reader 裡,選擇 Preferences,選擇 Internet,選擇 Disable "Allow fast web view" 這一個選項。之後再打剛申請表格的 PDF,奇跡就發生了,這時「領證地點的簡碼」及「申請人地址」均可以填寫,之後就能成功提交申請表格。(不知道有多少讀者,可以猜到這樣的解決方案?反正我就肯定猜不出來。)
———
照片: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有一所 Banksy (可能)有份參與的酒店,名叫 Walled Off Hotel,酒店外面是以色列軍方所建的分離牆,酒店稱這裡最大的賣點,是擁有世上最醜惡的景觀。照片中的是酒店大堂餐廳裡,會自動演奏的鋼琴。攝於 2017 年 3 月 19 日。
———
感謝閱讀此文!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請隨緣分享文章,因為分享不單是美德,更是對寫作人最大的鼓舞。
如果一篇文章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旺角序言書室、誠品書店及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