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綠化面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綠化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綠化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綠化面積產品中有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貴絕啟德區內新盤首批開價嘅The Henley III有咩咁特別?景觀、設施、交通配套有咩優勝之處?立即去片睇!你仲可以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進入tv區收睇其他新盤介紹!立即下載:http://onelink.to/g4f3ed...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毛城城 MoC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係時候放狗喇】前排日日落雨,冇得同狗狗出街,呢幾日終於好天了!今次介紹嘅狗公園位於元朗區!!!就係洪德路休憩處喇!!! 公園面積約有五百平方米,而且鄰近公園,位置非常方便。設施亦相當齊備,有寵物沖身處,洗手盤、狗糞收集箱及寵物廁所等,不過寵物廁所就好似冇乜人用,生哂草。 出入口有雙閘設計,確保...

香港綠化面積 在 Gi Gi Wong王老太愛吃愛旅行Samsung手機隨手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22:24:13

景觀是無敵的,可惜污染太嚴重,完全影響到了視野,一年沒幾天空氣是乾淨的,真搞不懂?完全沒有工廠工業的香港,郊野公園(綠化帶)佔香港總面積近70%,怎麼會空氣污染那麼的嚴重?!!#Airpollution#smog The landscape is invincible. Unfortunatel...

香港綠化面積 在 喊左舒服d?Ronnie Yi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0:55:53

#詢問度極高 #無敵大海景 #理想既居住環境 香港呢個石屎森林🪨最重要嘅係空間感 最近我地去左黃金海岸睇示範單位 大家睇到我地既Story都好有興趣😆 Inbox都覆唔切🙏🏻 香港黃金海岸環境非常舒適,有山有水有沙灘🏖️ 綠化空間非常多🌳 環境真係令人好放鬆😌壓力一掃而空 可選擇的戶型好多,海景...

香港綠化面積 在 Ayu T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09:20:25

今日一家大細去黃金海岸睇樓~ 🏡 參觀完兩個單位之後真係好想搬入去住吖。 🥰超級無敵靚海景加上綠化環境。👌🏻有身處係外國既感覺。 快d 介紹比大家睇睇先~ 心水之選🤩 海灣別墅-複式連天台單位 實用面積有成2195 ​平方呎,建築面積:2940 ​平方呎。四房 (兩套房) 仲連埋​500​平方呎私...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4 19:45:05
    有 1 人按讚

    貴絕啟德區內新盤首批開價嘅The Henley III有咩咁特別?景觀、設施、交通配套有咩優勝之處?立即去片睇!你仲可以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進入tv區收睇其他新盤介紹!立即下載:http://onelink.to/g4f3ed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1 23:59:45
    有 157 人按讚

    【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09:23:41
    有 86 人按讚

    即日專欄:數碼港擴建工程要全速進行

    科技創新大有錢途。過去的兩個月,香港便出現了3間獨角獸公司。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初創公司提供不少機會,吸引國際投資者前來,亦不斷有消息,指初創公司獲大企業及富豪垂青,成功籌集A、B、C輪投資。倘若香港不好好把握機會,便會肥水流向別人田。

    香港有不少機構負責培育初創公司,數碼港是其中之一。早在2019年,財政司長已經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擴建數碼港5期,今年6月成功獲立法會批准撥款,之後正式向城規會申請,包括興建10層高的辦公室,提供約66,000方米總樓面面積,設施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數據服務平台、多功能會議廳及配套設施等。

    任何城市規劃都有程序及需要聆聽社會各界意見。據了解,數碼港在整個數碼港5期的規劃中,已經聽取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例如在物業高度、與周遭設施的連接、整體環境的融合、綠化及車位方面等,已經作出修訂。然而,有意見希望於海濱公園加入康樂設施,可能令到工程又要再拖,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社會大眾及各持份者就未來的數碼港海濱公園設計給予意見無可厚非。不過,有西九文化區的藝術公園及海濱長廊大受歡迎的例子在前,要數碼港海濱公園加入康樂設施就有點令人費解。對廣泛的用家而言,例如初創公司及IT業界組織,他們都希望維持一個開放自然的環境、一個靜態康樂的綠化空間,數碼港海濱公園正好是港島區最合適地方,跟九龍區的西九文化區的藝術公園互相呼應。

    正如西九文化區的公園有文化氣息,數碼港的海濱公園亦會增設具智慧生活元素的設施,如5G連接網絡等,配合數碼港的工作及科技發展,同時加入更多寵物設施及服務,重新鋪設草皮,引入園林綠化。此外,數碼港更會改善海濱公園的登岸台階,提供可供遮蔭的上蓋,並沿岸加設安全設施及增設防撞欄等,安排會更合乎成本效益。

    蘇州過後無艇搭。2019年財政預算案宣布至今已經超過兩年,當中蘊藏多少機會,絕對有數得計。香港要加快興建設施以便培育初創公司發展,數碼港5期工程因此應該馬上起動。

    原文:https://bit.ly/3kFdO44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數碼港 #獨角獸 #財政預算 #西九 #5G #財政司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毛城城 MoC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05 17:21:51

    【係時候放狗喇】前排日日落雨,冇得同狗狗出街,呢幾日終於好天了!今次介紹嘅狗公園位於元朗區!!!就係洪德路休憩處喇!!!

    公園面積約有五百平方米,而且鄰近公園,位置非常方便。設施亦相當齊備,有寵物沖身處,洗手盤、狗糞收集箱及寵物廁所等,不過寵物廁所就好似冇乜人用,生哂草。

    出入口有雙閘設計,確保安全,亦有蔭棚同長椅,方便狗主休息。每日24小時開放。
    位置:5/5
    空間:3/5
    設施:5/5
    Mocity總評分:4/5

    #十八區狗公園 #元朗狗公園
    #洪德路休憩處
    #毛城城 #MoCity
    #寵物 #pets
    #################
    一站式寵物資訊平台-【毛城城MoCity】,想睇更多有關寵物嘅猛料? 記得上 www.mocity.com.hk 喇!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22 08:00:00

    2019香港花卉展覽已於3月15日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展期至3月24日。今屆以大紅花為主題花,合共展出約42萬株花卉。今次花展採用了大量「山竹」塌樹作為展品素材,請來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等,將它們製成雕塑、家具等於花展場內展出,既環保又有心思。今年花展的主題是「大紅花說願」,大紅花在香港處處可見,陪伴市民日常生活;它色澤豐富,充滿生命力,更有「凝聚、綻放、繁榮」的美好寓意,相信不論是市民抑或遊客,都會喜歡。今屆花卉展擺設總面積較去年增加7%,預計入場人次達70萬,主園景以「運動」和「鐵路發展」為主題。今年另一重點是,大會邀請了本地藝術家,將超強颱風「山竹」吹倒的樹木,製作成雕塑和裝置藝術,藉以宣揚「廢柴!不廢」的精神,推廣環保和廢物利用。今年參與花展的機構共264個,當中有104個來自20個國家的參展機構,包括日本、澳洲、韓國、荷蘭等,場內的特色植物及食用植物花園,展出特色大紅花栽培品種,當中有單瓣和重瓣,部分花徑達18厘米。今次展出的大紅花,除了常見的紅色,亦有粉紅、黃、白等顏色,另有雙色及一花多色,值得欣賞。展覽期間,大會將舉辦一連活動,包括學童繪畫比賽、攝影比賽、展品比賽、音樂及文娛表演、花藝示範、廚藝示範、綠化活動工作坊、綠化推廣攤位、導賞服務、康體活動及親子遊戲等。

  • 香港綠化面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5-06 08:00:00

    葵涌邨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大窩口以東及葵興以西,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荃灣新市鎮及葵青區最大公共屋邨。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4個階段重建,重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採購)作總體設計,而其中部分期數更外判給幾間不同的大型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作詳細設計,第3期由ARC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4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5期及第7期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和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外牆顏色以米黃色作主調,搭配白色及墨綠色,與近年的私人住宅發展選色相近。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後,共18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據立法會文件披露,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葵馥苑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原設計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2年改為紀律部隊宿舍。葵涌邨重建前屬徙置區,分為上邨(1-26座)和下邨(27-42座)。葵涌邨於1960年興建,1964-1965年入伙,屬荃灣區第三個房委會公共屋邨,亦是荃灣區第三個大型公共屋邨。重建前的葵涌邨分別有42座住宅大廈及4座工廠大廈,住宅大廈稱為葵涌徙置區,通稱「葵涌新區」或簡稱「新區」,全部均屬第三型七層高共用廁所的徙置大廈,葵涌邨部份徙置大廈全黑色的外牆在當時一直是屋邨的特點;而工廠大廈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73年前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公園亦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該邨的徙置大廈在興建時沒有獨立廁所,居民需使用設在大廈中間或末端的公共廁所。其後一些樓宇加裝獨立廁所,中間的公共廁所拆去。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三期重建,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葵涌工廠大廈於2002年拆卸,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伙,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項目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邨內有4個公共空間,其中第3期平台種植葵樹 ,地面鋪上藍色地磚代表河流,與葵涌之名相呼應。葵涌邨獲2008年優質建築大獎的住宅類別優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