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糧食自給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糧食自給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糧食自給率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Being Hong K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粒粒皆辛苦。在香港種米除了醫肚,除了為本地糧食的自足,以及鄉村文化的永續重建基礎,更為城市人帶來生活和精神另一種療癒。 在越趨現代化的城市,人們每天營營役役反迷失自我價值。過往幾年無力感彌漫城市,與此同時自新界東北議題,大眾開始關注鄉郊自然,社區園圃、天台耕種或是假日農夫等種植活動相繼而生。不少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
「香港糧食自給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林公子生活遊記 旅遊情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2 12:36:32
粒粒皆辛苦。在香港種米除了醫肚,除了為本地糧食的自足,以及鄉村文化的永續重建基礎,更為城市人帶來生活和精神另一種療癒。 在越趨現代化的城市,人們每天營營役役反迷失自我價值。過往幾年無力感彌漫城市,與此同時自新界東北議題,大眾開始關注鄉郊自然,社區園圃、天台耕種或是假日農夫等種植活動相繼而生。不少人...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2:43:39
【肥水不流在良田】 武漢肺炎令香港人心惶惶,中國物資供應不穩的傳聞,即使有政府保證封關不封貨,但市民還是連日搶購日用品和糧食,白米、麵包、廁紙等貨架全數清空。沒有紙巾或者還有別的辦法,但斷糧卻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即使本港糧食供應仍然穩定,但我們是否應趁機反思依賴糧食進口的模式?重振本地農業、推行...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11:14:25
自給自足,好重要。 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人心惶惶,市民搶購衞生用品也搶購糧食,更顯得提升糧食自給率對城市的重要性。 每當政局不穩、前景不明,又或者是疫症來襲,總會出現搶購風潮。03年SARS曾經出現搶米現象,近日再次發生。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糧食都需要依靠入口供應,但在非常時期,缺乏土產食品卻容易引...
-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30 10:00:04#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30 18:00:19兩星期前襲港的超強颱風「山竹」,為香港帶來三十五年來最強的十號風球,幸好沒造成人命傷亡,但全港至少18000棵樹卻被「山竹」吹斷樹幹,甚至連根拔起!到底是颱風太猛?抑或是樹木不夠強壯?
大樹也住「劏房」
「平時樹木嘅根係四方八面咁延伸,但香港啲樹好慘地,只有『四方格』嘅範圍,根本無咩能力抵禦強風。」熱愛大自然的環保達人Kelvin無奈地說。
風災過後全城返工
十號風球過後的第二日,全港幾百萬「打工仔」要照常上班。「嗰日其實都覺得幾慘,出入好唔方便,要跨過啲樹先去到,喺咁嘅狀況下,係唔係唔應該返工?」
在港大做研究助理的Kelvin,17號當日決定不上班,除了收拾自己的家,更幫鄰居去處理門前倒塌的大樹:「我哋嘅社區好需要大家去幫手收拾、整理,就算唔係你受災,可能你鄰居都好需要幫忙,做一啲簡單清潔,但係嗰日大家都要湧去返工。」
環保生活是一種態度
是否需要上班,或許不是每個「打工仔」可以自己決定的事,但是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是可以控制在大家的手:「我們太習慣方便,而忽略咗我們喺享受呢啲方便嘅同時,背後其實係有一啲人或者動物、環境,承受咗嗰個傷害。」Kelvin嘆息,我們要善待大自然,否則人類最終會自食其果:「杏花邨二十年前巨無霸嘅發泡膠兜,依家被沖返嚟,終有一日係會返嚟。」
冧樹用處多多
畢業後去澳洲修讀過一年永續農業(Permaculture)的Kelvin,日常生活都非常環保,家裏九成物品都是執拾回來,或朋友轉贈的,他很提倡生活和大自然的融合,除了在元朗家門前的空地,栽種不同的植物外,平時亦會執拾樹枝生火煮食:「除咗用嚟煮食之外,啲灰都可以用喺農地上,當營養補充劑咁樣。」
堆填區為「歸宿」?
但今次冧樹實在太多,Kelvin和朋友幾經努力,都只能「消化」三分一棵大樹,雖然政府事後有在啟德開設「臨時木料廢物收集處」,但空間有限,大部分的冧樹,最終都是被送去堆填區棄置。「如果有大啲嘅農地,再加上適合嘅配套或機器,香港係有能力消化更多樹枝、樹木,甚至其他園林廢物。」Kelvin說。
被忽略的農業
但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地少人多,還有多餘的空間去做農地嗎?耕田和香港是否格格不入?
根據漁護署的調查,截至2016年底,香港約有3700公頃的荒置農地,相等於大概195個維園面積,其中屬於私人的荒置農地佔約八成:「有唔少地產商將呢啲農地收購,然後囤地,希望有機會改變土地用途,起樓、起國際學校之類等,如果可以將呢啲農地復耕,其實香港都可以做到一個相對嘅糧食自給率。」曾經做過一年全職農夫的Kelvin娓娓道來。
在家也可做「農夫」
要做農夫或許不容易,但Kelvin鼓勵大家,如果有在家種開一些觀賞植物的話,不妨可以試下種些可觀賞又可吃的植物,例如蘆薈和香草類等,令種植和生活的關係更緊密。
「山竹」雖然已離我們而去,但它為香港帶來了不少「手尾」,今集《港。故》用8分鐘,由一位環保達人來分享,生活除了返工、賺錢和買樓之外,其實更可以做一些調整,去令我們跟大自然不再對立,相處得融洽一點。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粒粒皆辛苦。在香港種米除了醫肚,除了為本地糧食的自足,以及鄉村文化的永續重建基礎,更為城市人帶來生活和精神另一種療癒。
在越趨現代化的城市,人們每天營營役役反迷失自我價值。過往幾年無力感彌漫城市,與此同時自新界東北議題,大眾開始關注鄉郊自然,社區園圃、天台耕種或是假日農夫等種植活動相繼而生。不少人透過耕作實踐自主,城裡繁重的擠壓的,彷彿在田間找到療癒。六,七十年代政府致力開墾水塘並將河水截流,令新界大量農田失去農作必需的水源; 八、九十年代後,地產主導城市命脈,香港的農業從有變無。如今,香港只餘不足2%的蔬菜自給率;加上財團囤積農地,政府欠缺清晰有效的農業政策,說起復耕,談何容易?在2019年冬季號 ,我們便走進客家村荔枝窩與大嶼山二澳,看到不同背景的農者以復耕實踐各自願景,有人矢志重建村落,亦有人為了遠離都市,實驗耕作體驗簡樸的田園生活。
近期創刊的社區報《埔journ》 埔Journ|大埔人的地方誌,則讓我們看到一班大埔居民,孜孜種植香港米,一方重塑鄉郊社群倫理,一方實驗本地糧食生產的可能。「種植食物同時種植環境和社區,讓人和自然共存。」與水源共生的大埔,撇除外間食買玩的旅遊視角,其實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為本地生產提供了條件。貫穿大埔中心地帶的林村河全長逾10公里,河水從大帽山猴岩頂經山峽流向林村谷,孕育了大小農田,也因而成為了農夫們投入林村谷農田的契機。一眾大埔居民在林村實驗各樣米種,如老鼠牙、花腰仔、齊眉等,同時擔當起維護農田與推廣耕作的角色。而經營農田的過程,亦遍編織出一個社區互助網絡,如居民之間會互相送贈糧食,或是互相分享務農知識,解決稻田難題。
復耕稻米之路遙遙,即使將現時全港110,000公頃農地用作生產稻米,亦無法供應港人的消耗量。但全球風雲萬變,一場疫症已將本地潛在的糧食危機表露無遺,如浸大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長黃煥忠提醒,中國有天或再無義務為香港提供優質糧食,屆時,香港又能如何保障糧食安全?認真發掘、善用社區蘊藏的天然資源,或許就是踏出本地生產的首步。
尚有更多社區專題故事收錄於《埔journ》創刊號
#埔journ #大埔社區報 #大地予我 #本地復耕 #2019就係香港冬季號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林公子生活遊記 旅遊情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6 17:57【除咗水同蔬菜】香港一早糧食獨立咗啦!
*以下內容轉自連登*
香港的鮮活糧食主要靠外國進口,有傳言指出中國是最大進口國,新鮮豬肉、牛肉、蔬菜等食物,9成靠北方供提香港。如果中國一旦「斷水斷糧」,香港人便會「沒有東西吃」、「隨時得死」……但記者翻查近年政府的香港商品貿易進口數據,以及漁護署的鮮活食品統計數據,發現實況和想像大相逕庭。
真相一 無大陸 無雞肉吃?雞肉方面,其實現在香港街市出售的活雞,百分百是出自香港本地雞場。據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主要鮮活食品供應參考數字」,截至今年九月,香港本地農場平均每日供應近萬隻活雞。內地的進口活雞供應量,隨著2014 年時於貨源中發現禽流感而減少,政府自2016 年起亦沒有再進口中國活雞。若以雞、鴨、鵝等家禽的進口數字統計,中國只佔整體進口家禽總數的19%,其活家禽只佔0.03%;而美國和巴西才是最大進口國,兩國供應的冰鮮家禽共佔總數的7成。
真相二 無大陸 無豬肉吃?豬肉方面,據漁護署數字,今年9月平均每日會從中國進口近1700隻活豬,佔市場9成,而本地也會供應近180隻活豬,佔1成。但把活豬、豬肉、豬內臟、火腿、五花腩等細項都加起來,中國供港新鮮豬肉佔14%,只佔整體供港豬肉約22%;而其次是美國佔16%。若只計豬排中國進口量只佔13%,而巴西佔27%,是其2倍。
真相三 無大陸 無牛肉吃?香港所有活牛均由中國進口,今年9月平均每日會從內地進口近56隻活牛。但在活牛、牛肉、牛內臟等總和之中,中國供港新鮮牛肉只佔1.4%,整體供港牛肉只佔約2.3%;而佔整體進口量最多的是巴西,佔50%;其次是美國,佔21%。另一方面,港人吃火鍋最愛的肥牛、牛排等急凍或冷藏牛肉,6成由巴西進口。
真相四 有大陸米= 有飯吃? 根據工業貿易署的食用米進口資料,截至2019年7月31日,約52.9%食用米來自泰國,29.3%來自越南,其次才是中國,佔7.7%,不足1成。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澳洲、柬埔寨等地的食用米加起來亦佔有1成。
真相五 水果由大陸進口? 香港進口的水果中,中國、美國、南非各佔總進口量超過1成,分別佔約14%、12%和10%。而進口得最多的水果是柳橙,約佔總進口量2成,由美國進口的佔多數。而香蕉多數由菲律賓進口,約佔9成,中國只佔1%。
真相六 街市9 成賣大陸菜? 香港的進口蔬菜中,有近9成來自中國。但翻查資料,1985年時,香港的「新鮮蔬菜供應自給率」達30%,證明本地不是沒有能力「自己蔬菜自己種」,而是政府強調本地生產的食物「旨在補充不足,而非用來與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地競爭」、「著重於出產高價及新鮮的食物」,沒有制定自給率目標等相關政策支持本地農業。雖然如此,據2018年《香港便覽》,本地生產的蔬菜可供應需求量的 2%,比起2016年1.7%有所上升。(香港《蘋果動新聞》/提供)
https://tw.appledaily.com/supplement/20191029/VCJP5PFDC7U3BTR6WB54LL7WRY/
香港糧食自給率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給自足,好重要。
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人心惶惶,市民搶購衞生用品也搶購糧食,更顯得提升糧食自給率對城市的重要性。
每當政局不穩、前景不明,又或者是疫症來襲,總會出現搶購風潮。03年SARS曾經出現搶米現象,近日再次發生。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糧食都需要依靠入口供應,但在非常時期,缺乏土產食品卻容易引起社會恐慌,尤其是米食等主糧,往往首當其衝。
其實早有社會學家認為,香港在糧食和食水供應依賴內地,無疑是「錮身鎖命」。幸好近年本地不少有心人提倡復耕,不止種植蔬菜,也嘗試培植曾經名聞一時的本地米種,致力提供更有質量保證的糧食選擇。即使香港絕不可能達到糧食百分百自給自足,復耕農地、提升糧食自給率還是有其必要。
今期 #就係香港 收錄了《香港農業夢,睡去又醒來》的故事,#REvisit #REthink 也#REcreate 香港農業的前世今生。
訂閲網址: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本土農業 #本地米 #復耕
歷史圖片: 政府圖片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