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有趣街道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有趣街道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有趣街道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有趣街道名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64的網紅Knowher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opaau土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沙嗲牛肉麵、西多士、乾炒牛河、炸豬扒配雞翼⋯⋯這些「邪惡」又吸引的,全是茶餐廳常見美食。價錢親民、方便快捷,是香港飲食文化一部份。大部份港人心中都有一間心水茶餐廳。有間因食物高質不少人千里迢迢也要走入元朗一嚐美食,那就是:永順食店。 位於元朗一條街道,位置不顯眼,店前卻有長長車龍和人龍。最遠近馳...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Timtam Famil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7:53:10

#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 #車迷必去 見到有呢個 #賽車體驗館,第一時間就想帶Timtam仔去玩,簡直就是車迷的玩樂聖地🤩 不過一大一細門票要$380,只係去玩電動車的話,值唔值得呢?去到先發現原來仲有好多嘢玩,有好多有關賽車的發展和知識,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只是一餐晚餐價錢,我覺得絕對值! ⭕️有...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7:56:33

【中西文化共處之地——荷李活道】 相信無論對於本地人或非本地人而言,香港街道的中文名稱總令人覺得饒有趣味。不少街道都是從洋人名字直接翻譯,但荷李活道的命名卻不為人所知。雖然它同屬開埠初期所建的道路,但它與同期出現的街道不相同,荷李活道並不直接命名於所紀念之人的名字。前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博士曾...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07:27:40

最能療癒人心的照片,除了自然風景,大抵就是童年的遊戲。 環境愈是局促,生活愈是艱難,從孩子身上,總能找到一種純粹,笑是笑,哭就哭,還有無邊的想像加創造力。 在香港戰後逐漸起發的五十至九十年代之間,本地著名攝影家邱良以及當時不少新聞歷史圖片中,都讓我們看到一個仍在建設的都市,孩子們還能自由放任地在...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2:41:42
    有 127 人按讚

    [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想當時人的需要及心境,怎樣是剛剛好,甚麼是知足,由一幢建築物無聲去說。

    Kevin Mak的照片不用多說了,靚到令人覺得不用客氣。

    原文刊Andthen.hk
    ————————————
    誇而不浮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想像一個中年人,五十歲上下,沒有足夠年資去接受敬禮,擠不進殿堂,卡在時間線上的某點,遭冷落一旁,尷尬地一臉蒼白——而他曾經踏實和誠實地,為社會交出貢獻,可是始終沒有換來掌聲。

    以人喻物,城內也有好些這樣的建築。
    建於戰後六、七十年代,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龐大至近乎霸道,常被形容為怪獸(近年民間比喻更有趣,Marvel宇宙裡的變形俠醫Hulk),敢於不加粉飾,客觀事實裸露人前,統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1950年代由瑞典建築師Hans Asplund首先提出,及後經英國建築師夫婦Alison 與 Peter Smithson,以及建築評論權威Reyner Banham大力推廣,影響力在七十年代尤其重大,香港也沒有例外。

    粗獷主義有幾個特點,強調不經修飾的外觀,幾何結構直截了當,鋼筋混凝土外露,樑柱和核心筒等一目了然,外觀上著重表達力量,並且刻意不施油漆粉刷或批盪,看上去灰頭土臉地粗糙。

    這些建築常用於建設學校、政府大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樓宇,本身帶有強烈的實際功能性——甚至可以這樣說,它本來就不要求華麗,不為點綴市容而來,是實實在在應付民生的工具,不矯情,不說多餘廢話。

    粗獷主義的實驗味道,讓它素來不為主流美學擁抱,然而有建築師不表認同。
    深水埗openground的最新展覽《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罕有地給這類建築一支射燈,以照片,研究資料及建築圖則,展示15組粗獷建築,站在香港某角落,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

    譬如每次經過葵涌都嘆為觀止,「點解工廠可以咁靚」的東海工業大廈,1975年落成,大部分牆壁用上麻石飾面,樸拙,卻有沉實的帥氣。每個建築組件都設有凹槽,可以像積木似的曡起砌成,極具快靚正的香港精神。
    策展團隊甚至認為,大廈結構的精密程度,可以跟1970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相提並論。

    展覽中亦有鮮被提及,異常科幻的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建於1972年,位處山上,當時為避過大規模挖掘工程,禮堂一方坐落山坡,另一方由懸臂式支柱支撐,結果構成飛碟狀,懸浮半空,極具前瞻,超越學校建築的想像。

    而粗獷至世界聞名的代表,要說到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大膽地設計成梯形,外牆傾斜,能夠反射陽光,避免體育館受日照長期曝曬,非常聰明。
    兩個大型懸臂樑的邊陲,刻有類似葉紋的V字紋道,下雨時出水管的水沿樑柱流到地面,硬漢內藏浪漫巧思。

    值得留意的是,展覽名字在建築前加上「未知」:一來粗獷主義不算廣為人知,同時因為英殖香港華洋共處的背景,增加建築的複雜性,讓某些疑似粗獷主義建築的定義,還需繼續討論。

    另一個未知,涉及建築的生死存亡——粗獷主義向來備受爭議,不獲廣泛重視及欣賞,加上漸因失修而破落,本來就已碩果僅存的粗獷建築,近年面臨消失,比如荒廢好些年的清水灣邵氏片場,現正開始拆卸重建。

    留下來的倖存者,亦不代表可以安全。部分業主因了解不多,以保養的名義,替建築抹上油漆或批盪,外表亮麗了,但跟粗獷主義的原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展覽中的幾幢中大建築,除了牟路思怡圖書館,其餘巳被翻新,不復最初落成的模樣。

    這現象非香港獨有。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策展人及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啟動SOS Brutalism計劃,建立網上數據庫,列出世界各地相關建築,以作監察和保育,至今載有超過二千座建築,其中約二百座標為瀕危紅色,代表面臨清拆或錯誤改建。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建築群,一直是SOS Brutalism檔案中唯一的香港建築;今日再檢索,裡面已加進新的項目:中大科學館、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並包括已通過撥款,將會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註:策展團隊認為郵政總局更接近典型現代主義,有待商榷)。

    撇開主觀的美醜定斷,粗獷主義建築,記錄了戰後的社會面貌,捱過了最窮苦,未正式邁向富裕,平凡實用便是最大安樂,那是樂得簡單的年代。
    曾經在當時,人們需要快捷,低成本,坦蕩蕩地真實的建築物;然後許多年後的今天,誠實直白的建築,或事,或人,會不會得到嘉許?

    —————————
    丨認真做無聊事 x knowhere 丨
    日期:8月21日-9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7pm
    地點:中環PMQ B座 H205 knowhere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0 20:30:05
    有 12 人按讚

    【東區拋售潮》每隔一條巷子就看的租售立牌 這些明星投資的名店也黯然退場】

    疫情重創店面租賃市場,根據北市地政局統計,北市去年9大商圈主要街道店面月租金,皆呈現下跌趨勢。其中主要街道最貴的忠孝商圈,店面平均單坪租金從1萬4746元,跌至1萬3765元,降價981元。

    受到疫情影響,去年起,店面租金呈現出量下跌,商家汰換明顯,今年再受疫情影響,租金下跌趨勢,短期難被扭轉。

    現在走進東區黃金地段巷子裡,租、售立牌每隔一條巷子就看的到,滿滿空店面少了租客,閒置的店面也讓想退場的房東變多了,據了解,目前掛網求售就有多達31家,12間開價破億元。

    昔日明星餐飲大排長龍,疫情衝擊紛紛退場

    台北市東區商圈也聚集不少明星投資的餐飲事業,在疫情之前也出現大排長龍的繁榮盛況。

    曾極一時的港式餐廳「華嫂冰室」是不少名人的最愛,周杰倫在香港時就曾帶大批人馬前往用餐,周潤發等巨星也曾去用餐,然而台灣從5月中以後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讓許多店家業者苦不堪言。

    全文:https://is.gd/kLHQEw

    #店面 #台北 #餐飲 #余文樂 #吳珊儒 #東區 #華嫂冰室 #無聊咖啡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最新》防疫版「英雄遊行」將登場 蔡英文週三接見東京奧運中華隊選手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520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Timtam仔的成長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8 19:50:15
    有 63 人按讚

    #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 #我地一家玩左6個鐘😅
    #詳細玩樂分享 #去的話記住睇埋小Tips⭐️

    見到有呢個 #賽車體驗館,第一時間就想帶Timtam仔去玩,簡直就是車迷的玩樂聖地🤩 不過一大一細門票要$380,只係去玩電動車的話,值唔值得呢?去到先發現原來仲有好多嘢玩,有好多有關賽車的發展和知識,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只是一餐晚餐價錢,我覺得絕對值!

    ⭕️有咩玩?

    由Yum Me Play與德國汽車品牌Mercedes-Ben今個夏天攜手呈獻 The Junior Racing Academy(簡稱JRA)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整個賽車體驗館的設計好有連貫性,由7個體驗區組成,每個活動區設有多個互動且有趣的學習站。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STEAM知識,認識更多賽車的知識。

    🤩第一階段:認識賽車

    💡賽車係幾時發明?
    💡第一場賽車比賽係邊一年舉行?
    💡車隊有幾多人組成?
    💡賽車有咩詞彙可用A-Z代表?

    為了先讓大小朋友認識賽車知道,第一階段設置了比較知識性的區域,A-Z的賽車詞彙設計很有心思,從小朋友熟識的英文字母引發他們興趣,一起發掘賽車的知識。

    🤩第二階段:動手砌戰車

    呢一part係最多人玩嘅區域,小朋友可利用全球首個金屬積木設計品牌 #Metomics 的組件設計、打造自己的賽車。旁邊更有木造賽道,讓小朋友放上自己賽車模型,測試賽車速度和堅固度。

    🏎 #適合6歲以上玩:
    由於金屬積木比例細粒,比較適合大d的小朋友玩,大約適合6歲以上,Timtam仔的戰車是由爸爸協助砌成,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意外的是,在場很多女孩子都鐘意砌車玩車架!我家妹妹就是其中之一😉

    🏎 #適合3至6歳玩:
    3至6歲的小朋友可以用比較大件的車輛建構組件砌出3D汽車模型;另外場地設置電腦,讓小朋友為汽車紙模板選擇顏色,再打印出自己喜愛的汽車模板,場地更設有說明書,教導小朋友親手將紙模板摺成賽車,可帶走成為紀念品。

    🏎 #大人都有得玩:
    有三部賽車遊戲,設有三面屏幕,模擬賽車比賽,比起以前機鋪玩的賽車Game,而家的遊戲像真度高很多,相當刺激好玩🥳

    同場展出星級賽車手的簽名頭盔等珍貴展品,更介紹了三位值得大家留意的冠軍賽車手,其中令我最深刻就是唯一一位女性冠軍賽車手,至今紀錄仍未被人打破,好犀利!😎

    🤩第三階段:成為賽車手!

    終於來到小朋友最期待的區域,就是在賽道上駕駛電動車,在賽道上奔馳,感受賽車的刺激和樂趣!

    除了小型賽車場,有另一個遊戲,賽車模擬體驗中加入最先進的 FPV技術(First Person View,第一身視角)。車手配戴FPV眼鏡後,利用實際大小的賽車軚盤控制模型賽車,以第一身視角穿梭於香港的中環街道,爭奪冠軍。這個模擬器亦適合成人體驗,爸媽可以與小朋友一同參與,在激烈比賽中增進親子關係!

    💁🏻‍♀️ #Timtam媽媽遊樂小Tips:

    ⭐️ 展館地點在酒店的高層,可飽覽整個維港景色,如此美景記得好好欣賞

    ⭐️場地另有區域設置STEAM學習玩樂工具、書籍及禮品可選購,更有玩具及書籍試玩及閱讀,不過最吸引我嘅係個無敵靚海景,記得去打卡😎

    ⭐️入場前職員會比工作紙大家,完成後可作$15使用,不過工作紙另一好處,是帶領大小朋友對整個展館加深的認識,尤如一個文字版導賞員,建議大家和小朋友一起完成!

    ⭐️ 交工作紙時,可填問卷拎埋積木禮品,很精美!

    ⭐️三歳以下嬰兒免費入場

    ⭐️ 門票係可以玩成日,只要keep住手帶,可以自由出入,我地玩了三小時後食完Lunch再去玩,玩到6點先走,真係放哂電,我指我嘅電!🙈

    💁🏻‍♀️總結:玩左6個鐘,而且係大人都有得玩,我都增加了不少賽車知識,呢個價錢,絕對值得!

    🏎🚗🚙🚕🚓🚘🚖🏎🏎🏎🚙🚓🚗🚕🚖

    「#JRA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2021年7月23日至9月12日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 B2 樓層 Taste Chamber (Avobar旁)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早上10時 至 晚上7時
    💳通行証價格:港幣320元(包含YUM ME PLAY會籍及親子賽車體驗館體驗通行證。會籍福利包括購物優惠、伙伴教育機構的獨家禮遇及更多。)($380一大一小親子票星期一至四使用)
    📲活動詳情網站:https://www.klook.com/zh-HK/activity/58439-mercedes-benz-presents-junior-racing-academy-hong-kong-2021/

    #親子頭條 #yummeplay
    #juniorracingacademy
    #steamlearning #室內活動好去處
    #賽車 #親子好去處 #親子食玩買 #暑期活動
    #Timtam仔的成長日誌 #Timtam仔 #樹熊妹
    Yum Me Play
    Parenting Headline 親子頭條
    K11 MUSEA
    METOMICS

    🔹🔸🔹🔸🔹🔸🔹🔸🔹🔸🔹🔸🔹

    👨‍👩‍👧‍👦 其他親子好去處:

    ⭐️九龍灣Megabox 玩樂園: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87534264612317/?d=n

    ⭐️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親子一天遊: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446381828727559/

    ⭐️ 屁屁偵探特展:(至到9月26日)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452221468143595/

    ⭐️ 小太空人快來拯救地球💪🏼 可持續發展館S Gallery : (可預約至10月)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62491617116582/?d=n

    ⭐️一齊來做小小工程師: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387559187943157/

    ⭐️認識龍捲風、山泥傾瀉、火山、颱風、地震展覽:https://bit.ly/3b30pgu

    ⭐️露天電影院: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36383319727412/?d=n

    ⭐️玩轉香港首個Legoland 探索中心:
    https://bit.ly/3dW1b0Q

    ⭐️ 全港首創 - 公園設施由你砌:
    https://bit.ly/3vnWtyB

    ⭐️ 行山 🏞 有野玩、有古蹟睇、仲有動物睇!
    https://bit.ly/3efLdP8

    🌎認識社區認識香港

    📍西營盤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21765374522540/?d=n

    📍灣仔

    #香港第一間發電廠 |Bakehouse review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46051472093930/?d=n

    #修頓球場兒童樂園 |#利東街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39239886108422/?d=n

    🔹🔹🔹🔹🔹🔹🔹🔹🔹🔹🔹🔹🔹🔹🔹

    ❤️ 想更快知道好玩的親子遊😍
    記得Follow我地👇🏼
    FB: Timtam仔的成長日誌
    https://m.facebook.com/timtamblog/
    IG: http://www.instagram.com/cheerfulchristy
    Youtube: Timtam Family
    https://youtube.com/c/TimtamFamily

    ❤️🧡💛💚💙💜🖤🤎🤍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18:00:07

    沙嗲牛肉麵、西多士、乾炒牛河、炸豬扒配雞翼⋯⋯這些「邪惡」又吸引的,全是茶餐廳常見美食。價錢親民、方便快捷,是香港飲食文化一部份。大部份港人心中都有一間心水茶餐廳。有間因食物高質不少人千里迢迢也要走入元朗一嚐美食,那就是:永順食店。

    位於元朗一條街道,位置不顯眼,店前卻有長長車龍和人龍。最遠近馳名的,要數沙嗲牛肉麵,湯底濃郁,花生味夠香。麵質亦同樣講究,只選用出前一丁和蟹王麵,後者尤其好吃,口感彈牙又掛湯,牛肉份量也不吝嗇,胃口大絕對能心滿意足,美味程度算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另一款招牌,炸豬扒三文治同樣出色,炸漿夠薄夠脆口,豬扒有肉汁不嚡口,預先有揼鬆,中間夾了塊芝士,夠邪惡,令三文治不會太乾,中和了口感。種種跡象,都能感受到老闆對食物的要求和功夫。食店賣的只是平價茶餐廳食物,但樣樣都力求做到最好,難怪店前總是車水馬龍了。

    永順食店原先只是間默默無名的工友食堂,老闆為人低調不靠宣傳,卻憑著一番功夫和誠意打響名堂。在香港,用心的小店仍然不少,要在食物中找到心思,小店仍然是一件瑰寶。

    永順食店
    地址:元朗安寧路2號冠煌樓地下
    電話:2474 7074

    #沙嗲牛肉麵 #元朗美食 #西多士 #永順食店 #炸豬扒 #茶餐廳 #香港美食 #元朗

    更多土炮好片:
    柴灣40年古法叉燒 新桂香燒臘
    https://youtu.be/zx_wqdZJEbQ

    旺角中式老餅家 鎮店之寶雞仔餅
    https://youtu.be/dIxQeKU_ROw

    水滾茶靚 港式點心 歎一盅兩件
    https://youtu.be/eK8bjW4RIvE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05 18:00:09

    落街睇戲、落街食飯、落街跑步、落街買菜…是香港人的生活日常,經常將「落街乜乜乜」掛在嘴邊。我們為何不說「落道」、「落巷」、「落路」、「落里」…非說「落街」不可? 原來一切源於開埠後的港英時代,據悉開埠前的街道規劃並不完善,路面不平之餘,道與道之間也錯綜複雜,無法跟現時 4500 條街道的完備道路網絡比擬,港英政府最初由中、上環開始作城市規劃,逐步為市民修路建街。為了統一街道標準,市政局遴選街名委員會於 1963 年正式把「街」定義為:市區樓宇前面道路;「道」定義為:市區大路或新界大路。從此,「街」在港人心中泛指屋企樓下的行人道,久而久之「落街乜乜乜」成為約定俗成的港式俚語。

    普遍來說,「道」比「街」長,如:北接太子南臨尖沙咀的彌敦道長 3.6 公里、貫穿中環心臟地帶的干諾道長 3.5 公里、始於灣仔東接維園的告士打道長 2.2 公里;至於街,普遍較短,即使是橫跨深水埗太子的汝州街,也只得 960 米、東接窩打老道西接渡船街的登打士街只有 670 米,像白楊街般僅有數百米的街⋯更是不勝枚舉。不過,仍有街比道長的特別例子,如:界限街比梳士巴利道長 0.8 公里、亞皆老街比德輔道中長 1.3 公里、基隆街比金馬倫道長 600 米等。

    #道 #街 #彌敦道 #告士打道 #界限街 #梳士巴利道 #亞皆老街 #落街迷思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 香港有趣街道名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19:06:16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