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最早 街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最早 街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最早 街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最早產品中有1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808的網紅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報名網址 click to sign...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薄扶林村—200年歷史港島古老寮屋村 探前牛奶公司牧場遺址 四代村民搞保育保家園:每兩三年就話要拆 超過200年歷史的薄扶林村,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已經記錄在《新安縣志》內。背山面海、周邊被牛奶公司主牧場包圍,2014年更被列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的監察名單。每年中秋火龍在月下躍動,...

香港最早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3:59:29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趕快到小隊IG自介連結去活動報名網站喔...

香港最早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7:56:30

城市是那麼方便,城市又那麼壓抑,還好香港城市一直與自然為鄰。城後面有山,城中間有海港,城內不同角落還有鳥和樹。細心觀察,自然,就在身邊。 書中也有大自然。 「就係香港」編輯部精選十多部有關大自然的紙本書及雜誌收藏,於中環街市pop up store 閱讀室內展出。選書有的以細膩的素描及生動插畫去...

香港最早 在 Erica La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3:24:48

雖然冇得去旅行 但係香港其實仲有好多地方可以本地遊😎 今次我就「吃喝玩樂 開心中西區」(媽媽想放空好耐了🥳) 由8月起一連六個月舉行超過500 間中西區商戶同組織舉行奬賞計劃😍 傳統老店、 中西式食肆等等除咗提供優惠🈹 仲有足金大抽獎同福包送暖行動❤️ 勁吸引! 藉住呢個企劃首先係北園酒家食咗勁健康...

  • 香港最早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7:05:56
    有 35 人按讚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報名網址 click to sign up👉🏻https://wenk.io/t10ZvEeE
    👉🏻名額加開,盡速報名以免向隅。
    ◾2021/10/1(五)Fri. 13:00-17:30 on「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YouTube頻道👉🏻一定要記得先報名喔 ! !

    ⌓⌓ ⌓⌓ ⌓⌓ ⌓⌓
    在漫畫的閱讀世界裡,多元的題材能呈現出獨到的故事、風格及魅力,以及背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映照出當地的社會及文化面貌。在這次的講座中,分別邀請了研究學者、編輯、創作者等,分享來自香港、德國、法國、馬來西亞等不同地區的漫畫創作題材及特色。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
    ◾引言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陳怡靜
    ◾講師:
    香港資深動畫人 盧子英
    積木文化主編 李華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Ivan Gros 葛尹風
    馬來西亞藝術家 NOvia Shin冼佩珊
    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語言與文化學院研究暨教職人員 陳蘊柔

    ⌓⌓ ⌓⌓ ⌓⌓ ⌓⌓
    🌍香港資深動畫人 盧子英🌍
    自1970年代開始獨立動畫及短片創作,獲獎無數,是香港最早一批的專業動畫人,並身兼動畫評論、歷史研究、香港動畫業及文化協會秘書長等多種身份,發表大量動漫畫及相關文字,近年出版《動漫摘星錄》並擔任2014年「香港台灣動畫五十年大展」策展人。
    ⌓⌓ ⌓⌓ ⌓⌓ ⌓⌓
    🌍積木文化主編 李華🌍
    現任積木文化主編,積木文化「漫繪系」書系出版艾曼紐.勒帕吉《那年春天,在車諾比》、墨必斯《伊甸納》、史蒂芬.勒窪諾瓦《消失的維納斯:奧塞美術館狂想曲》等,以各種漫畫題材的選書出版呈現歐洲漫畫的豐富樣貌。
    ⌓⌓ ⌓⌓ ⌓⌓ ⌓⌓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Ivan Gros 葛尹風🌍
    法國藝術家,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含法國文學、風格學、漫畫報導文學等,並以版畫創作出版《版畫,狂想:從法國到台灣,開啟一連串藝術與文學交織的對話,即興,且自由! 》。
    ⌓⌓ ⌓⌓ ⌓⌓ ⌓⌓
    🌍馬來西亞藝術家 NOvia Shin 冼佩珊🌍
    熱衷於紀錄馬來西亞的文化及歷史,並運用插畫、漫畫、動畫、裝置藝術等藝術媒介,並以精緻豐富的細節呈現在地日常風貌。近期漫畫作品〈老吉隆坡的24小時- 9am-12pm 〉收錄於《熱帶季風Vol.2:東南亞映像》及德語漫畫雜誌《Strapazin》。
    ⌓⌓ ⌓⌓ ⌓⌓ ⌓⌓
    🌍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語言與文化學院研究暨教職人員 陳蘊柔🌍
    現於德國美茵茨大學任教並攻讀翻譯與文化研究博士班,進行漫畫翻譯(德翻中)、幽默與諷刺等課程授課及研究。輔仁大學德語語文學系碩士班畢業,碩士論文題目為德語自傳圖像小說《餘生末日》敘事研究,曾於《熱帶季風》、《Taiwan Comix》、Openbook發表漫畫評論、海外漫畫報導等文章。

    ⌓⌓ ⌓⌓ ⌓⌓ ⌓⌓
    ✨快來報名講座,欣賞不同國家的漫畫風情!
    ✨這場講座是平常日,有報名的小隊員們要記得準時收看喔!
    ✨活動完全免費,名額有限,不要錯過囉!

    ⌓⌓ ⌓⌓ ⌓⌓ ⌓⌓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漫畫題材面面觀
    💕追蹤漫博小隊 Instagram|https://wenk.io/t20tq6Nv

  • 香港最早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2:06:13
    有 32 人按讚

    城市是那麼方便,城市又那麼壓抑,還好香港城市一直與自然為鄰。城後面有山,城中間有海港,城內不同角落還有鳥和樹。細心觀察,自然,就在身邊。

    書中也有大自然。

    「就係香港」編輯部精選十多部有關大自然的紙本書及雜誌收藏,於中環街市pop up store 閱讀室內展出。選書有的以細膩的素描及生動插畫去描繪香港及外地珍罕的自然生態,呈現生物多樣性,;有的將大自然與身心靈連結,也有呈現大自然獨一無二的藝術性一面。當中一些有數十年歷史的珍貴藏本,更我們由從前的香港走到現在,感受在地的變化。

    1931年的《The Hong Kong Naturalist》期刊,由香港最早期的博物學家香樂思(G. A. C. Herklots)編著,並滙聚了生物學家、民俗學家、考古學家、健行探險家等的研究。除了詳盡資料,書中還有早年珍貴的手繪彩色插圖,包括多種本地原生植物及鳥類,加上典雅的排版風格,都讓人感受到近百年前的時代氣息。

    同樣以手繪彩色插圖去再現本地自然生態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Bird》,是前市政局七十年代中期的出版物。書中記錄了近四百種香港常見雀鳥,並詳盡記述了觀賞的生態點,例如香港魚塘、灌木叢、海沙、沙灘、石灘、都市、樹林等等。除了家燕、相思鳥等常見雀鳥,也收錄有不少稀有品種如灰樹鵲、松雀鷹,每一品種都描述了雀鳥的外貌特徵與辨認方式。同系列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Animals》,亦包含豐富的彩色動物插圖,本地各類原生動物包括哺乳、爬蟲、兩棲類、淡水魚、甲殼類,到無脊椎生物,都一一收錄在案,同時將香港的生態棲息地,由泥土到都市,都逐一闡述。

    《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則是香港第一代新聞主播朱維德的攝影著作。六、七十年代時已拿著Leica相機,朱維德走遍香港各處奇險或偏遠的山、波濤或隱秘的海岸,行山拍照之外,每到之處都會仔細採訪當地的居民。這些珍貴的黑白相片讓人回顧七十年代前尚未發展為新市鎮的沙田,未填海的屯門灣和大埔墟,還有大嶼山各處原始的山景地貌。

    近年出版的《感知西半山 就是自然》則以龍虎山為主題,卻有別於一般的行山指南,書中邀來本地藝術家、作家、地景建築師等,重新描繪及想像大自然和人的連結,書中觸及人文歷史、社會結構、建築、自然史、動植物學等,並以散文、短篇小說、畫作、攝影,甚至代入昔日「山民」(即是大樹)的角度,以大樹寄來的短箋等不同形式,重現一個立體而豐富的西半山。

    「就係香港」於中環街市的pop up store 設下小小的閱覽室,以由現在起至本月底,以「城市和自然」為主題,與讀者分享這些編輯部選書。歡迎大家路過時稍緩腳腳步,坐下來,好好呼吸大自然的氣息。

    「就係香港」流動編輯室+Pop up store
    日期: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
    地點: 中環街市Shop P05B (2樓)
    開放時間: 周一至日 10am-10pm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popupstore #中環街市 #就係香港編輯部 #readingcorner

  • 香港最早 在 Into the Wild 流浪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0 23:07:06
    有 33 人按讚

    呀 !!! 久違了的小旅行,輕背包重頭活動。我有份一齊行一齊諗的。
    包飲包小食,名額得好少,
    快啲去輕背包FB報名啦 🙌☺️
    ✌️👉 輕背包 Sherpas (已火速爆滿,加開9月5日團)

    //【異 度 西 域】
    #本地鬼故遊~~~👻🧟‍♀️

    聽說,在香港島西區有一座山城,她靜悄悄地見證香港自十九世紀開埠以來的變遷,展現華洋雜處的特色。由一百多年前的荒蕪之地,演變成今天的多元小區。

    在這裏,有香港最早設立的銀號、醫院、戲院、妓院、大笪地、遠洋船碼頭,更是1894年香港鼠疫爆發之溫床。

    山城之中,流傳不少都巿傳說 —— 高街精神病院半夜怪聲、東邊街靈異車禍、二戰日軍重現太平山街、中區警署冤魂惡鬼⋯⋯

    這個晚上,我們由大館開始,穿越時空,和大家一起細聽港島西域的前世今生,和一段段靈異經歷。

    —— —— —— ——

    🏴‍☠️ 行程:故事由中環大館(舊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始,西營盤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作結,沿途會於旅遊主題cafe圍爐講故。夜幕低垂之際,一起匍匐於斜坡階梯,在微弱泛黃街燈下,訴說這個屬於每一個香港人,疑幻似真的傳奇歷史。

    🧙🏽‍♂️ 說書人劉學成:獨立藝術家。帶領大家遊走於西區的大街小巷,在古蹟前娓娓道來我城的塵封往事,道出一段段靈異虛幻的故事, 從中探索城市中不由自主的變遷,在口耳相傳中留住被遺忘了的歷史、文化和人情。回憶裏一同探索人鬼之間的朦朧界線。

    🧛‍♂️ 隨團旅人Franky:【輕背包】合夥人之一。喜愛以旅人視角去審視週遭一切。在世界新常態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對山城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流連於中西區半山之橫街窄巷和榕樹牆下。

    💀 日期:9月4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廿八
    💀 時間:7:30pm - ~11pm
    💀 費用:農曆七月體驗價 HKD380。已包括旅遊主題cafe自選特色飲品及夜巿小吃、本地遊保險、小費

    👽 人數:上限12位

    請PM我們報名,先到先得,團滿即止

    🔮 溫馨提示:生肖屬貓者,命格與本行程相沖,各位請自行評估潛在利益及風險

    以上本地團之代理旅行社為「潛水遊有限公司」(旅遊牌照號碼:353926);以上本地團及代理旅行社已獲”有條件豁免舉辦本地遊旅行團”之申請。//

  • 香港最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6 20:00:10

    |薄扶林村—200年歷史港島古老寮屋村 探前牛奶公司牧場遺址 四代村民搞保育保家園:每兩三年就話要拆
    超過200年歷史的薄扶林村,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已經記錄在《新安縣志》內。背山面海、周邊被牛奶公司主牧場包圍,2014年更被列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的監察名單。每年中秋火龍在月下躍動,村內煙霧瀰漫,為村民驅除瘟疫。看上去一堆堆殘舊的鐵皮屋,蘊藏一個又一個人情故事。

    「薄扶林村起源非常神秘,不像新界鄉村,這裏沒有祠堂,家族沒有太多歷史記載!」高永康(Nigel)的太公在1889年定居於薄扶林村,家族四代人在村內長大,他現在是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的成員。薄扶林原本的寫法為「薄鳧林」,是香港最早期的村落之一,有人說因為附近水塘有不同的鳥類棲息,所以用上「鳧」字。

    「根據村民口述歷史,張保仔當年有份協助村民起屋,因為張保仔最大的巢穴就在對面海的南丫島。張保仔在1810至1820年間歸順了清政府,不排除部份海盜選擇離開,定居在村內。」Nigel解釋,薄扶林村像一個大寶藏,不少人回來尋根,很多舊有歷史文化有待慢慢發掘。巧合地,記者的爸爸及爺爺在八、九十年代曾經在薄扶林村居住,今天就跟Nigel認識這條客家鄉村孕育的文化故事。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薄扶林村 #牛奶公司 #客家 #張保仔 #南丫島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香港最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11 10:15:11

    葉子盛是香港最早期的年輕農夫,他的老農田有機農場已成立了二十年。他出身於農家,父母靠種菜賣菜養活了他們五兄弟,而葉子盛亦自小便下田幫忙,幼承庭訓學會了不少種植知識。大學畢業以後,短暫教過書,在NGO工作過,最終還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城市的生活,於是當年還少年,已告歸田,決定以耕作為生。


    足本訪問: https://bit.ly/2DPgYiM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相關影片:
    【生命鬥士】值得鄭秀文都讚 前女歌手車禍癱足27年 靠聲控製花椒辣椒油:即使手腳不能動 腦袋仍可很靈活(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gREGjaLELTg)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問問日本人】點樣分辨中國人VS香港人中國旅客經常大聲說話? (果籽)(https://youtu.be/MaMNuX7464I)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的士急色男女】 男女車廂纏綿全城睇晒 業界轟放片者累死同行 20200712 (壹週刊) https://youtu.be/qCtU5Lc07Sg


    #農夫 #本地農埸 #本地菜 #有機耕作 #耕田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 香港最早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2-13 20:30:00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蘇鑰機博士 Dr. Clement So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香港新聞博覽館董事)

    題目:《香港新聞博覽館》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香港新聞博覽館經過10年的籌備於2018年12月5日開幕,該博覽館是亞洲第一個以新聞作主題的博覽館 ,介紹香港開埠以來新聞媒體的發展過程,並透過新聞片段,帶出香港百多年來政治、經濟及社會變化,而選址於必列啫士街2號必列啫街街市,這幢三級歷史建築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批落成的其中一座公共街市,這個街市的前身是公理會佈道所,年輕的孫中山先生來港求學,就讀於附近歌賦街的中央書院,寄住在佈道所,加上中區亦是華人報業的發源地,香港最早期的報社都在這一帶設立辦事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