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景物描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景物描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景物描寫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角落裡一雙眼睛正好斜望你: 敘事詩作的鏡頭運用──以詩集《光隱於塵》為例 ◎韓祺疇 一、前言 日常的題材不會使詩歌變得平庸,只要把平淡的場景加以調度,不難挖掘其中藏匿的詩意,香港詩人周漢輝於2018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光隱於塵》,正是作出這樣的美學嘗試,光與塵的互相隱現,便是詩與日常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線上聽:https://RHL.lnk.to/EARAY -- 繼2017年「浩計畫」席捲華語樂壇並造成熱烈迴響後, 時隔近一年,李榮浩2018年第五張創作專輯即將在10/17正式發行, 並且隨之再推全新企劃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為新專輯暖身! 🎥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 🎥 首部曲:迷你...
香港景物描寫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1:34:53
【王家衛編年史】(二) .1994夏 王家衛在這一年交出了兩部戲。 先在暑假上映的一部是,利用《東邪西毒》剪片時間快快趣拍完的《重慶森林》。 這部被王家衛形容為心態好似讀書時拍習作,拍下重慶大廈的人文風景之外,更把90年代中環那種精緻而又不中產、作狀但又絕不難頂庸俗的香港地道生活呈現出來。如果要選一...
香港景物描寫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36:38
因為寫《每當變幻時》,我聽番《每當變幻時》,然後又聽番不少盧國沾。 兩年前舊文。改動了少少。 ————————— 【每當變幻時,我聽盧國沾】 實不相瞞,每當在家做嘢做到心情變幻時,我通常聽廣東歌。 1.或許有點老餅,最常聽的是關正傑,《天蠶變》,更加是每逢一聽就必定令我抖擻精神的金曲——我不期然就...
香港景物描寫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2:13:31
每當變幻時,我聽盧國沾 實不相瞞,每當在家做嘢做到心情變幻時,我通常聽廣東歌。 1.或許有點老餅,最常聽的是關正傑,《天蠶變》,更加是每逢一聽就必定令我抖擻精神的金曲——我不期然就會想像到自己單拖站在山坡上感受命運在冷笑(我啲嘢做極都做唔完)的孤高。 2.其實我從不覺得聽關正傑老餅。你會笑一個喜歡莎...
-
香港景物描寫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05 10:00:01*數位線上聽:https://RHL.lnk.to/EARAY
--
繼2017年「浩計畫」席捲華語樂壇並造成熱烈迴響後,
時隔近一年,李榮浩2018年第五張創作專輯即將在10/17正式發行,
並且隨之再推全新企劃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為新專輯暖身!
🎥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 🎥
首部曲:迷你專輯《王牌冤家》
同步釋出兩首復古電子迷幻單曲
「王牌冤家」以及「念念又不忘」
本次同名單曲〈王牌冤家〉描寫情侶間巧妙「冤家路窄」的宿命,MV以80年代作為藍圖,邀來曾為李榮浩拍攝過〈喜劇之王〉、〈不將就〉、〈戒菸〉等充滿電影張力的MV、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奪下西班牙南方影展最佳影片金獎的導演陳宏一執導、以《七月與安生》入圍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攝影余靜萍掌鏡,造型則由曾以電影《花吃了那女孩》勇奪第45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的Luke為全劇演員打造!
MV故事背景發生在1980年的某個夏天,李榮浩先是和一位陌生女孩相遇,兩人相談甚歡後一起回到女孩的住所,李榮浩卻在開門霎那感覺對眼前的景物似曾相識。經過一次次相處,李榮浩對女孩的熟悉感越來越強烈,記憶與現實總在他腦中不斷重疊交錯,似有若無的牽連也彷彿他們上輩子就已經認識,有時甚至對彼此的爭執與放肆都無可奈何。直到有天,李榮浩彷彿被什麼給敲醒,他才突然回朔,原來,他倆早在數年前就已經相遇,當時女孩在歌舞廳打工,李榮浩則是時常光顧的客人,而他們當時也在無奈之中失去聯絡。而故事最後沒有說破,尾聲不僅留下開放式的謎團,如夢似幻的劇情更讓觀眾深深著迷。
而因MV的年代發生在80年代,為呈現「真實」,導演特地在開拍前一個月從國外訂購幾乎快停產的8釐米及16釐米底片,更特別挑選會使用底片攝影的攝影師及助理,前置作業十分謹慎繁複;此外,這次MV包括美術、鏡位...等,也皆巧妙與好萊塢電影《王牌冤家》致敬,密集花了兩天共40個小時攝製。
而在拍攝過程中,導演更帶著李榮浩走訪不少台北「神秘景點」,包括林森北路上的復古舞廳、台北50年歷史的老宅公寓,充滿「非現實感」的復古氣氛讓李榮浩笑說有種回到父母親年輕的時候!
--
• 王牌冤家
曲:李榮浩
詞:李榮浩
芒果冰
加了空氣變成綠色
像我們之間的髒話和情話 都毫無規則
如果說
失去記憶 就能忘記
那我們失憶後又一見鍾情 又要怎麼辦
殺了寂寞 才能活
饒了我 你又難過
原來路窄 又相愛 又說散
原來相愛相殺真存在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們生死相隨
去到東南西北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們生死相隨
總會有人不對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承認我不對
你承認你後悔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就算撕心裂肺
最後也是一對
製作人Producer:李榮浩Ronghao Li
編曲Arrangement:李榮浩Ronghao Li
吉他Guitars:李榮浩Ronghao Li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榮浩Ronghao Li
和聲Backing Vocal:李榮浩Ronghao Li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李榮浩Ronghao Li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李榮浩Ronghao Li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北京一樣音樂錄音室Beijing Young Music Studio
混音室Mixing Studio:北京一樣音樂錄音室Beijing Young Music Studio
母帶後期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李榮浩Ronghao Li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周天澈TC Z.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TC Faders
--
◼︎ 更多李榮浩相關資訊:
李榮浩官方臉書FB:https://www.facebook.com/ronghaoli711
李榮浩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ironghao85
李榮浩官方新浪微博:http://tw.weibo.com/leeyoungho
華納音樂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香港景物描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角落裡一雙眼睛正好斜望你: 敘事詩作的鏡頭運用──以詩集《光隱於塵》為例 ◎韓祺疇
一、前言
日常的題材不會使詩歌變得平庸,只要把平淡的場景加以調度,不難挖掘其中藏匿的詩意,香港詩人周漢輝於2018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光隱於塵》,正是作出這樣的美學嘗試,光與塵的互相隱現,便是詩與日常的藏顯。《光》獲得2020年文藝復興純文學類大獎,此前周漢輝已屢獲港台的文學大奬1,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2018年代表香港參與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評論人鄭政恆形容:「毫無疑問,他是我輩中,最出色的詩人之一。(所謂我輩,指七八十年代之間出生)」2。截止本文撰寫的2021年1月,有關《光隱於塵》的書評不多,論者多以其單首(或三至四首)作品作為評論對象,計有鄭政恆〈我與你:香港詩人周漢輝〉3、吳美筠〈複調與多重視角的生死相聚──評周漢輝〈禮儀〉〉4、鍾國強的〈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5和〈茶與水,那些消逝中的光影──讀周漢輝〈姑姑〉兼及中年的詩〉6;或把周漢輝放置在同代作者中,指出他有異同輩人的寫法與關懷面向,例如《聲韻詩刊》第34-35期的「香港青年詩人專輯」收錄了鄭政恆〈香港詩人的個性〉7、關天林〈十八羅漢,各自證果:「香港青年詩人專輯」引論〉8、余文翰〈詩意的承擔──略觀香港青年詩人寫作〉9,都特別點出周漢輝詩中鏡頭技巧的自覺運用,和對基層生活、宗教主題的發掘。
礙於篇幅,本文雖以《光隱於塵》作為評論對象,但主要挑選其中〈迴轉〉、〈無傷〉和〈阿門〉三首,分述其中不同的鏡頭技法,繼而說明這些寫法如何呈現詩集的概念,構成其「光隱於塵」的詩學概念。
二、香港敘事詩的承接與革新
1994出版的《十人詩選》中,也斯在序文裏陳述「生活化」的定義,希望在當時「政治主導的壯麗言辭」與「堆砌典故的偉大文本想像」兩種主流之間,書寫非政治化的個人日常生活10。此後成為了本土詩歌一個重要論述。如果循敘事詩的傳統往上回溯,則有1969年古蒼梧、戴天主持「創建學院詩作坊」,他們反對超現實主義,強調明朗的詩句、口語,影響李國威、關淮遠、鍾玲玲、癌石 (張國毅)、關夢南、李家昇等學員11,1970年代中關夢南、葉輝等人創辦《秋螢詩刊》,幾度停刊又復辦,周漢輝正是從《秋螢》中成長的詩人。但與他的前行者不同,周漢輝雖然重視日常情味,但在《光隱於塵》裏更展示對敘事技法的自覺摸索,於前代香港詩人的作品中少見。周漢輝詩作的敘事和關注面向也多向電影取材,如他曾在訪問中自道:「我很喜歡侯孝賢導演曾說到的『藝術就是距離』。以往我傾向熱情投入、充滿能量,自從轉寫平實的寫法後,便覺得距離很有用,距離令你看很更清楚。」12
但必須提出,敘事詩只是香港詩歌的傳統之一,與周漢輝生於同一年代的詩人,例如關天林《空氣辛勞》對字辭的尖銳摸索、陳子謙《豐饒的陰影》擅以時政入詩、羅樂敏《而又彷彿》透過山海思索哲理,儘管詩風相異,都對香港詩歌各有開拓承繼,其中風貌可參考吳耀宗所編的《香港新詩80後22家》。
三、文本分析:詩作裏的鏡頭技法
(一、)蒙太奇:〈迴轉〉13
詩作講述在老人院工作的「你」是單親媽媽,但這所安老院卻會把老人安置在天台上,赤身露體地洗澡,事情被揭發後,安老院倒閉,「你」因而失業。〈迴轉〉一詩密度甚高,幾個場景包括「與女兒在壽司店」、「在安老院工作」、「在教會崇拜吃聖餐」,反覆轉換但不散焦,靠住食物來凝聚 「你」一生的盼望與苦難:「你再喝/一口熱茶,從前日子歷歷流過/是你來為苦難命名,婚變,失業/迫遷,誕女,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
詩作的蒙太奇場所轉換,共有五處,除了運用視覺上物件的重疊,也借用宗教典故作嫁接。以下舉其中兩例,說明其場所跳接以及連結兩處畫面的媒介:
1. 「軍艦壽司航去,你喝一口熱茶/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擱下」(壽司店)跳接到下句的「杯子筷子,純熟戴起手套口罩/一列老人早脫光衣褲,向你蠕進」(老人院),借放下餐具這一動作進行轉換,運用視覺作重疊;
2. 「生活在門牆以外,而安老院/明天開始停業整頓。最後晚餐/(…)/眾口吃掉簾邊日暈,霉牆上/聖母塑像合掌中漸暗了臉色──」(老人院)跳接到「當光復照,她轉換姿勢和神情身形豐滿起來,懷抱著聖嬰」(教會)。此處的嫁接較為複雜,從老人院結業前吃的最後的頓晚餐,轉接到教會為紀念《聖經》中最後晚餐的事跡,所舉辦聚餐;同時在畫面呈現上,借老人院的聖母像與另一教會聖堂的塑像作為參照物,讓時空轉換,所以聖母塑像才會「轉換姿勢和神情」,因為在畫面漸暗與陽光復照之間,詩行所述的時空已經改變。
由此回看詩題〈迴轉〉,既指涉迴轉壽司,也是「你」人生之迴轉,為老人喂食、洗澡。其後糞污排泄物、糊狀飯菜、肥美的三文魚、聖母塑像等景物,不斷在詩作中交替,像是人世繁盛與虛弱的兩面,被作者翻來覆去,驟現在眼前。〈迴轉〉一作厚實,用詞極其濃縮,如:「朽軀」、「緩嚼」、「接啃」,加上畫面短促嫁接,營造獨特的敘事語感,與一般強調通暢易明的敘事詩,大為不同。其中一大分別,是因為周漢輝的作品雖多有真實藍本,亦以生活細節架構故事,但敘事涵接卻以想象力居多。若要勉強類比,就彷似記錄片與電影,周漢輝的詩作像後者,即便走寫實風格,也免不了營造情節。因而這種手法雖有其魅力,也並非無往不利,像何福仁評〈守山人〉一作,形容〈守〉雖是好詩,收結卻「過於戲劇性」,並指周漢輝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稍嫌意象繁密,像搖得很厲害的鏡頭,反令焦點模糊起來」14。另外,〈迴轉〉在場景的嫁接上,多使用破折號,雖意在提醒讀者,不致在層層轉移中失焦,但未免有濫用之嫌,令行句變得累贅囉嗦。
(二、)倒向回轉鏡頭:〈無傷〉15
〈無傷〉一作中,詩人把一宗樹木倒塌事件,以倒向鏡頭的方式呈現,回溯「你」在意外前的種種。把詩作的倒向時序弄清後,整首作品與現實事件的時序對應就變成:
現實中事件時序先後,1為最早,括號內為詩句對應的現實事件
5.(你死後,街燈熄滅,下了一場雨)
細雨後街燈亮起,你
也醒來,向光點了點頭
4. (你受了重傷,胸骨從皮肉露出,流血不止,在呼喚中失去呼吸──打呵欠、打噴嚏指涉呼氣和吸氣)
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
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
3. (第二件塌樹意外發生,你被塌樹壓倒)
而樹未倒下來,你下班再路過
停住:想看幾片又一年的落葉
卻見葉子飛回枝頭,你仍守著崗位
代替在此受傷的同事:昨天也有塌樹
2.(第一件塌樹意外發生,原本看守此處的保安受了傷,工人們以電鋸鋸去樹枝,清理現場,之後下了一場雨,你代替同事看守塌樹處崗位)
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
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
而你正坐在管理處,面對噪音投訴
有時勸解,有時只好同怨
1.(你待業在家,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
像當保安前,待業時你總是
清早躺著聽鄰居鑽牆、敲鑿
以此概念重讀詩作,就能發現「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其實是極為高超的敘事手法,詩人把倒播的鏡頭畫面,描寫得不動聲色,令讀者誤以為是正常的物理活動,即便是「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也只不過是超現實的寫法。但在詩作的結尾揭盎回轉鏡頭的概念後,前事種種就翻轉成新的景像。而詩題「無傷」,既是指把鏡頭倒播,一切意外就不曾發生,也判批城市的冷漠,在一單樹木倒塌意外後,工人們清理現場,彷彿一切無礙,然而過了不久又再次有同類意外,釀成致命死傷。〈無傷〉一作寫死亡,但筆調克制,倒轉鏡頭的寫法也拉遠了讀者與事件的距離,但仍見其中的悲憫與控訴,不落俗套,避開了周漢輝詩作中偶有累贅之嫌的缺點。
(三、)空鏡頭:〈阿門〉
空鏡頭是周漢輝詩作時有的手法,透過定鏡,任由事物演化,展示他對人間種種不動聲色的觀望。鍾國強評〈阿門〉16的空鏡頭運用,有以下說法,值得參考:
周漢輝顯然喜用鏡頭的切換來表達言外之意:向逝者―─親人、甚或至親的人(詩裡沒有明言,但如依〈姑姑〉的脈絡觀之,當可如是理解)―─道別,「你」卻沒把焦點完全放在「儀式」和「靈柩」上,而是一再「分心」:先是「凝看天花板漏滲水滴」,繼而「偷看靈柩旁的一朵水花起起滅滅」。這種貌似與逝者「疏離」的述寫,一如詩的開首寫「你」位於「末座」的「距離」,都是一種正言若反的手法:親人離世觸發的思緒與記憶、死別傷懷與往生寄盼之間的容隙,在在需要一種空間化了的時間來消化。此所以兩個穿插其間的空鏡頭,是緩慢的、悄靜的「水滴漏滲」;是「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而不是「一朵朵水花起起滅滅」。」
空鏡頭當有借物喻情、引發聯想的作用。「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自然聯想到時間之流上的人之生死。這隱喻其實稍欠新意,但配合全詩的生(嬰孩/嬰兒車)―死(靈柩/輸送帶)、開―關、昇―降等一系列關連喻象,亦能恰切地起呼應作用。17
生死議題重大而沉重,借用水滴這樣微細而輕盈的意象,不是平靜過後的舉重若輕,而是把悲痛藏得更深遂。空鏡頭在〈阿門〉作裏支撐起整首詩作,主題與技法的鋪展互相補充,但仍需提出在一些作品中,空鏡頭的出現未能起到點睛之效,反覺刻意,例如〈大尾督環保行〉寫作者帶年幼學生郊遊,敘事結構相對顯淺,以景托情,借人事流露情意,但結尾的「天空飄過第一朵雲」18,無論是營造氣氛還是連結主題,都未如〈阿門〉般引人深思,或可再斟酌。
四、結語
《光隱於塵》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你」作為第二人稱敍事,時刻與人物保持距離,但作者對「你」的生活全盤掌握,亦間有俯瞰/遠景觀察的視角,令這種第二人稱敍事已幾近是全知的上帝角度,同時又提醒我們其實對人物的遭遇無能為力。周漢輝的詩作從不避人間險惡,甚至詩中所述一宗慘劇的餘悸猶在,另一層艱苦又再掩至;然而他的作品也並非賣弄悲情,人世的苦況恆常,但暗地裏總會存有盼望。書名《光隱於塵》叫我們相信在蒙塵的世界裏,光明才是本質,但我更喜歡「只有大暗生自微光」(〈山海十四行〉)的形容,就像〈阿門〉的結尾:「雜物圍堆起一棵鳳凰木/花燄借外光點燃你的瞳仁」,平常的事態也有其光芒,縱使這「點燃」其實是呼應前文裏,輸送帶盡頭火化靈柩的烈燄。絶望與希望互為表裏,我們在日常裏思考死亡和生存,更貼合詩中的種種人事。
參考資料:
1包括青年文學獎首獎、秋螢新人詩獎、城市文學創作獎首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首獎、大學文學獎首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首獎、聯合報宗教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金車現代詩網路徵文獎等。
2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62至169。
3同上註。
4同上註,頁154至161。
5同上註,頁148至153。
6同上註,頁142至147。
7宋子江編,《聲韻詩刊》(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7年4月第35期),頁7至8。
8同上註,頁20至25。
9同上註,頁9至13。
10王家琪,〈本土詩觀的角力史──從七十年代說起〉(香港:《字花》,2016年第五十九期)。
11杜家祁,〈現代主義、明朗化與國族認同 ── 香港六十年代末「創建學院詩作坊」之詩人
與詩風〉(香港:文學論衡第18-19期,2011)。
12黃柏熹訪,〈凝望城市的「沉默」人物——訪詩人周漢輝〉(香港:《虛詞.無形》,2019年
11月),網站: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1108.html。
13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39。
14關夢南編,《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作品集2017》(香港:白綠出版社,2018年)。
15同註13,頁34。
16同上註,頁138。
17鍾國強,〈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50。
18同註13,頁50。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周漢輝 #光隱於塵 #鏡頭
香港景物描寫 在 四枝筆 Four Pen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晚安,中秋連假快樂 🎑
前天終於公佈了我們最新的巡迴《世界末日前的浪漫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巡迴是因為我們 即 將 發 行 新EP了!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把所有人的計畫都打亂,包含我們在錄製新作品的執行上,
總之,在跌跌撞撞之下,這張EP終於能夠在這可以堪稱世界末日的2020末發行了。
今天要跟大家詳細地介紹〈美麗的人〉這一首歌的故事,
從發行至今,一直有看到大家對這首歌的想法與揣測,有些人說是一段愛情的盡頭、有些人說是香港反送中,也有一些人覺得是在討論自殺,這些各種意義上的投射其實都是正確的,每個人會因為自身的生命經驗不同在同一首歌得到不同的投射,那今天我要講講身為創作者本身的發想與投射。
這一首歌我在描寫的是「自殺」這件事,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身邊的人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我是在大學期間深刻體驗了這件事的影響,朋友在結束生命以前打了電話給我,然而因為學校的事情,我跟朋友說我晚一點再打給你,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以悲劇的方式做為結尾了,因為這件事,在撰寫這個題材時,當時產出了一版把「自殺」怪罪在人與人之間太冷漠的歌詞,其實是在怪罪於我自己吧,過了幾年後,重新審視這首歌時,也許是因為經歷了更多,面對死亡這件事時,已經能比較坦然面對每人對生命的選擇,可能時間久了,我也比較能原諒自己了吧,所以我重新寫出了現在大家聽到的這個版本,這首歌承載了兩個時空的我,「美麗的人」最後一段也就是我面對死亡的歷程,時間輪轉,雖然死亡總是令人傷心,但死亡也能夠讓人變得溫柔而堅強。
2020年發生了許多自殺的故事,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永遠無法去理解這些殞落的生命,只能祝福他們能夠解放痛苦得到自由,而活著的人也要努力擁抱生命的苦澀,如果可以的話,也請多擁抱身邊的人,讓我們都能成為美麗的人。
這次的EP跟巡迴,四枝筆準備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非常希望你們能夠來參與這一場演出,互相給一個擁抱,讓世界末日前的浪漫,沒有末日,只是浪慢。
活動頁面:https://business.facebook.com/tours/1240815746271160/
購票連結:⚡️即刻開賣
🏠 11/13 台北 海邊的卡夫卡 Kafka by the Sea
https://pse.is/v2ahz
🌊 11/14 高雄 LIVE WAREHOUSE
https://pse.is/v85zv
🎵 11/20 台中 元氣唱片行
https://pse.is/skl8z
🌀 11/21 新竹 彌聲Mixing Studio
https://pse.is/twk43
🌹 12/04 台東 鐵花村 | 音樂聚落 ‧ 慢市集 |
鐵花吧消費入座,客人進來點一杯飲料即可入場
🧙♀️ 12/12 台北 女巫店
https://pse.is/t9zv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OEc92rFUM
香港景物描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書事了 ◎熒惑
案頭的詩集以讀不完的姿態向著我
像一根永遠老不去的杖
尋找立足的地方。想像有水
想像一條河憑空,餵養整個種群的魚類
此時我必須沉著。當某本書咆哮
若是歷史,歷史此時定然被風剪接
若是科學,承受了多年日照我應料到──
我的房間有窗,窗外是樹
樹外好像有人工溪澗,短短幾步
有時貓踩午夜的落葉離去,在僅有氣味中
生命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
待到明日就會被樹消弭掉
當印著的一個個名字以謙卑的眼神看我
我感到自己即將成為紙,也成為如他們一樣
順著河水的流向,一本不呼也不吸的書
--
◎作者簡介
熒惑
本名阮文略,1986年生。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中學生物、化學及生命教育科教師,「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團隊成員。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吐露詩社社長,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著有詩集《突觸間隙》、《香港夜雪》、《狐狸回頭》和《赤地藍圖》。
--
◎「詩.聲.字」小編 陳琳linlin(陳琳 linlin) 賞析
那些沒有被看完的書,站在書架上的時候,都在想著什麼?
在這首〈書事了〉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出,詩人在閱讀時的體驗、來不及閱讀的那些書的感受。但到底,那些被我們所冷落的書發生了什麼事?
詩作的一開始便點明書讀不完的窘境:「案頭的詩集以讀不完的姿態向著我/像一根永遠老不去的杖/尋找立足的地方。」以杖、河水比喻詩中主角有許多待閱讀的書,有些甚至連立足之地都尚未找到。而這些讀不完的書,其實也可以代表對知識、創作無盡的追尋,所以永遠都有「讀不完的書」。
這些未被閱讀的書可能會產生怨懟,因此,詩中主角於是開始想像,如果某本書開始咆哮:「若是歷史,歷史此時定然被風剪接/若是科學,承受了多年日照我應料到──」。在詩中也可以窺見現代都市裡的一些生活情境。
詩人在想像書本咆哮後,描寫自己的房間有窗,而窗外,「窗外是樹/樹外好像有人工溪澗,短短幾步」,詩人在此處並未確切的寫出是人工溪澗,只說「好像」,然而溪澗是可以「好像」的嗎?溪澗難道也可以「人工」嗎?這裡詩人留下了一個可以思考的線索,在現代都市中,許多自然景物已然人工營造,但這樣子的人工感,卻也凸顯了生活在其中的徬徨、不確定感。當然,這裡的「人工溪澗」,也和前面出現的:「想像一條河憑空」相呼應。這條河,可以說是人工的河,卻也可以是沒有具體形象的知識長河,在滔滔流水中,讀不完的書就好像無止盡的知識,讓「我」不斷的探尋。
詩作的開始是以「案頭的詩集」切入,而結束,則是以書本上的印刷字。在面對這些無盡的知識時,詩中主角的感受是:「我感到自己即將成為紙,也成為如他們一樣/順著河水的流向,一本不呼也不吸的書」。一本不呼也不吸的書,乍看之下有些突兀,畢竟書怎麼會呼吸呢?會這樣描述,除了描寫詩中主角快要被書淹沒、身處在快速流動的社會裡,喪失了自我獨特性的感受外,也同時寫出前人的知識,都已經「順著河水的流向」,在流水中不斷向前,也同時與前面「讀不完的姿態」相呼應。
在知識長河裡,詩中的「我」,感到自己也即將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成為一本滿載知識、「不呼也不吸的書」,只待下一個閱讀者,靜靜翻開書頁。
--
美術設計: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香港詩 #熒惑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p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