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建築師考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建築師考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建築師考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建築師考牌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Being Hong K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足本PRO版】《博收購系列 (2 of 4) - 收購舖/樓重建,條數點計?》 Senario 1: 單一號碼收購重建 個案地址: 土瓜灣馬頭圍道101號,大家姐海天堂龜苓膏舖,叫價3500萬 買舖 要買得 PRO,上集就俾你啲博收購重建基本知識。 記住,上集我解釋過,如果幢樓嘅 RDV Re...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7:56:31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7:17:57

每個男仔都有一架dream car!! 今日鋒媽就帶鋒鋒到MegaBox Kids Kids Car 試車😆 ,鋒鋒表示最鍾意🏎️一級方程式賽車🏁咁話😙 ,希望大個考車牌揸真嘅車咁話😌 Kids Kids Car佔地12000呎,有七個主題區,場內嘅「車手」都唔少,可想而知幾受小朋友歡迎😍 🚜小...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21:58:12

【#她們的建築】八十年代初,土生土長的梁幗平(Nora) 剛考獲建築師牌,便因緣成為美國著名建築師Paul Rudolph的助手。協助他完成金鐘的力寶中心,及後持續與他在東南亞的建築項目上合作,前後跟他共事了十一年。 力寶中心由一九八四年開始設計,於一九八八年建成,當時的金鐘尚未有太古廣場,與中環...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1:19:07
    有 44 人按讚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1:45:20
    有 81 人按讚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率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7 09:48:54
    有 130 人按讚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28 01:45:46

    【足本PRO版】《博收購系列 (2 of 4) - 收購舖/樓重建,條數點計?》 Senario 1: 單一號碼收購重建

    個案地址: 土瓜灣馬頭圍道101號,大家姐海天堂龜苓膏舖,叫價3500萬

    買舖 要買得 PRO,上集就俾你啲博收購重建基本知識。 記住,上集我解釋過,如果幢樓嘅 RDV Redevelopment Value  係高過 EUV Existing Use Value 就有重建價值,否則只會有市建局用公家錢來收購,蝕住都要做做才會有人收購, 私人發展商是不會考慮。 

    咁我後面幢樓又點呢? 依家同你計計數。有啲悶,但我相信呢個係香港史上最詳盡講收購舖/樓真實個案嘅video. 

    我後面馬頭圍道101號,地盤面積895呎。我做過重建報告,即使重建,最好就係重建起幢6層高嘅大廈,合共17米高,總樓面3395呎。法例規定, 如果你層樓係高過15米,但少過18米嘅話, 做住宅嘅地積比率就最多3.6倍, 非住宅就5.8倍。 覆蓋率方面,住宅就最多6成, 非住宅就可以去到97.5%。

    下面啲數字可能你會聽到頭都暈,買舖博收購係好煩㗎, 如果你唔想煩,記住全香港有個證監會攞正牌,最好最正兼唯一嘅「開放式」商舖基金,就係我哋旗艦嘅「盛滙商舖增值基金」, 籌備咗好多個月,八月份正式推出啦。將會係香港首個「開放式」商舖基金,開放式因為投資期三年起,之後每季度可以按最新估值增持或者贖回基金單位, 期間亦都可以喺二手市場自由買賣, 唔使下下買賣成間舖成本咁貴。 鍾意嘅,你可以繼續長揸基金單位,留俾子孫, 我都打算買呢啲基金單位留畀我三個女,我哋不斷會係香港買有潛質嘅舖, 務求做大個portfolio 及比到投資者穩定嘅租金收入及升值回報。有興趣可聯絡我同事們了解更多。

    依家來真啦,計計數,大家姐間舖嘅地盤面積依家係895呎,不過要減去 back lane (後巷) 嘅149呎,set back 先至有返起碼3米嘅空間走火。剩返起樓嘅 clear site area 就係745呎。再減60呎用唔到嘅騎呢空間,site coverage 100% 間舖就係建築面積685呎,再減去大廈 lobby /入口/公用空間,實用saleable area 只剩下545呎。樓上就有5層,site coverage 係6成,895呎 x 60%等如每層一梯一伙建築面積542呎,減去135呎公用空間,實用saleable area 407呎,合共建築面積3395呎,減去公用空間815呎,實用面積 saleable area 就有2580呎 。

    假設新樓樓上每呎實用賣$15000,地舖每呎賣$50000,無車位提供,呢個地盤嘅 Gross Development Value (總發展價值)就係$57,796,764。減去發展成本,包括:

     (1) Marketing cost 約樓價2%,賣樓都要賣廣告推廣呀
     (2) 時間成本 present value (折現值) 每年約5%,就當佢要一年半後先賣樓花
     (3) 再減拆樓成本 demolition cost ,依家總建築面積只得4800呎,拆樓就要成約$1000呎。記住,越細面積,成本每呎越貴。大啲面積的話,我老婆屋企姓彭,做俊和, 佢哋話通常拆樓一般係起樓成本嘅十分之一。
    (4)再減建築費,住宅每呎3000,地舖每呎2800,即係建築成本約1022萬.
    (5)再減professional fees 建築師,測量師,工程師,律師,會計師,設計師都要錢呀! 就當佢係拆樓同起樓成本另外多5%
    (6)再減5% contingency buffer 偶然性洗費
    (7)再減利息成本約5厘,平均借約9個月。
    (8) 再最後,所有支出打個 present value 折現值約每年5%

    上面12345678加起來,總發展成本就係2119萬。利用所謂嘅 Residual Method 餘值估價法, 把 Gross Development Value 嘅5780萬減去 Development Cost 2119萬,就係剩返3661萬。

    發展商都要賺錢嘅,就再減預期15%嘅利潤,即係478萬,就等如Redevelopment Value 重建價值約3180萬,呢個亦都係個 Land Value 地價。

    之前講過,呢幢大廈嘅Existing Use Value 係6134萬,但對發展商來講,Redevelopment Value 就只得3180萬, 因此佢攞3180萬出嚟去收購呢棟大廈的話,無人會賣畀佢。 所以單一地盤去睇,呢個係無重建價值。 除非嗰個係是市區重建局來收購, 為咗市區發展,蝕本3千萬佢都要收購才有機會做成, 因此市建局成日都話啲project要蝕錢幾十幾百億都要焗住做。 但老實說,咁細嘅地盤,市區重建局亦都唔會吼。 佢哋重建得都一般起碼要有成4000至8000呎以上嘅地盤。好似呢個咁,得895呎? 未發生過。

    又回到後巷,如果你識得計數,上面話我哋計過,單一number 重建的話,最好係6層高,總建築樓面只得3395呎。除以地盤面積895呎, 地積比率都只係用咗3.8倍, 點解唔用盡佢呢,上面有話呢道係住宅(甲類)嘅地盤,Site A, 即住宅最高可以起到7.5倍, 加埋商業元素,仲最多可以去到9倍添。點解唔起高啲呢?

    因為消防條例規定, 如果棟大廈唔高過六層, 同埋最高嗰層唔離地超過17米的話, 一條樓梯就夠啦。 唔使前後樓梯, 地盤已經夠曬細,慳番好多位。

    仲有,即使唔理,要用盡地積比率9倍,起到最高, 棟一支牙籤樓係道,每呎建築費貴之餘,住宅嘅覆蓋率site coverage ratio 會縮到剩返33%, 即係每層建築面積285呎, 再減埋前後樓梯, 電梯大堂, 公用設備位置, 實用面積只係剩返一百呎都唔夠, 真係分分鐘變成一張龍床都未必fit得落嘅單位。 梗係賣得唔值錢, 建築費都蝕埋。 因此,地盤細,反而未必會用盡地積比率。地盤大先至經常用盡。

    講完一大輪嘢, 先至解釋完第一種發展方法(單一 number) which 係唔make sense 嘅,希望你follow 到條數。 係咪聽到頭都暈呢,上面嘅數字係要啲時間消化下嘅,再去片:

    有前景嘅舖,可以「一舖養三代」。如似我後面呢間 大家姐涼茶舖咁,原業主係1967年用5萬元買返來, 依家市值,重唔重建都好,都起碼二千幾, 52年間升成四五百倍,差唔多平均每年十倍。你話係咪真係一舖養三代?

    仲想博收購? 就再計真啲條數。Senario 2: 連埋則邊相連舖,兩個 number 發展又點呢? 下集同你講。

    Summary :
    《博收購系列 (2 of 4) - 收購舖/樓重建,條數點計?》 Senario 1: 單一號碼收購

    個案地址: 土瓜灣馬頭圍道101號,大家姐海天堂龜苓膏舖,叫價3500萬

    如果重建,最佳選擇是六層高大廈,一梯一伙,合共建築面積3395呎,實用面積2580呎。地舖實用佔545呎,樓上五層實用佔2035呎。

    假設新樓落成,樓上實用每呎$15,000,地舖實用每呎$50,000

    GDV 總發展價值是 5780萬
    減: 總發展成本2119萬
    減: 發展商樓價15%利潤,即478萬
    = RDV 重建價值約 3180萬

    相比: EUV 現用值 6134萬

    RDV < EUV,因此無重建價值,否則蝕本近三千萬

    盛滙投資商舖基金/買舖/租舖/放舖熱線: 2830 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購買李根興的「買舖 要買得 PRO」書,請付款$198,透過以下渠道:
    (1) PayMe at 9745 3555

    (2) 永隆銀行戶口
    020-644-0000-3123
    (Bridgewa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付款後,請留你的地址給我們,我們會馬上郵寄給你。或你可到我們盛滙辦公室領取。 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一期1502至3室。電話 2830 1111。我會親筆簽名給你。多謝!

    #買舖博重建如何計數,#香港史上最詳盡的舖樓收購影影,#收購舖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2-26 00:36:51

    兩位九十後建築系碩士學生,已畢業的劉頌銘(Mig)及還在修讀建築系碩士的馬祖輝(Joe),畢業不打算考牌反而去玩水泥出產品,更認為「正路唔走,走歪路。」於一年半前成立「倒模」水泥生活品牌,稱自己做水泥佬,是因為受到水泥佬那種大隻粗獷和線水泥時細心的一面吸引,粗獷意思是他們大膽的設計,同時亦可細心地完成每件作品。他們更發現水泥這功藝在日本和台灣是門專業,可是在香港卻被統稱為水泥佬/裝修師傅,加上香港建築物普遍用油漆將水泥覆蓋,令人欣賞不到它的美,頓感可惜。雖然未真正踏入建築界,也心明畢業後考牌做建築師只有不停在建築公司內埋頭苦幹,「香港的建築條例令設計很多規限,多數是室內或產品設計才可讓建築師發揮創意。」Mig說,所以希望開始做這沉悶工作之前,可以試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與水泥的緣份始於他們去日本親身看過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採用清水混凝土設計的著名建築,將水泥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用手感受水泥冰冷的觸感,令他們有興趣更深入去研究它。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 香港建築師考牌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03-29 14:08:02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裝飾藝術博物館擁有的珠寶在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品之一。

    永久陳列在畫廊專門致力於1200件追查珠寶的歷史,從中世紀一直到今天。 戒指,項鍊,手鐲和引腳都在一個時間順序平行於知識的技術願景。
    由建築師羅伯托Ostinelli,畫廊佔據了樓梯的兩邊有兩個空格。 第一個房間的房子舊藏品,二是致力於現代藏品。 這兩個空間用玻璃橋墩上面的博物館入口大廳連接。

    過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集合提供十八世紀的珠寶的絕佳範例。 下面是一個獨特,種類繁多,以法國十九世紀的一顆明珠。 捐贈亨利Vever,這個集合是寶石的所有歷史學家的參考。 新藝術運動是由一個特殊的收集珠寶由勒內·拉利克,喬治·富凱,呂西安·蓋拉德和Vever家表示。 裝飾藝術風格和30年代由設計師喜歡雷蒙德聖殿,讓德普雷,讓富凱和旺多姆廣場,寶詩龍和卡地亞廣場的大房子主要說明。 一個選擇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珠寶被聚集在長廊的中心。

    除了橋,步道大約需要1940個法國設計師,如線魏特琳,阿爾伯特迪拉茲和珠寶藝術家(喬治·布拉克,亞歷山大·考爾德,亨利·勞倫斯,讓LURÇAT)。 重建表的十年中60-70與純化珠寶托倫,讓範亭,Costanza酒店,亨利Gargat,索特薩斯和創造斯堪的納維亞藝術家的討論。 80年代以來,珠寶商如吉爾斯Jonemann有助於培養獨立精神的年輕的法國創立,很好的體現,直到今天。 罰款收繳歐洲設計師完成本課程以醒目的作品,往往破壞了傳統的觀點,即人能擁有的一顆明珠。 一些珠寶品牌,如梵克雅寶通過標誌性的作品其生產的拉鍊項鍊1954年或表示的環夏威夷於2004年。 一些獨立的珠寶商也被展出。

    除了按時間順序呈現,面對舊件,牆櫃,抽屜帶來的對生產的飾品不同的角度,從最令人驚訝和各種原材料。 市民可以發現寶石或高級珠寶使用,以及材料的多樣性曾在珠寶:黃金,白銀以及替代材料,如鋼,鑄鐵,鎳,有機材料,如珊瑚,象牙,珍珠和喇叭的母親,或者更不尋常的毛或鱗魚。 塑料和水鑽強調生產的服裝首飾的多樣性。 演講的最後一個級別允許設計和施工寶石和各種類型的群體的各個階段的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