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回歸後 大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回歸後 大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回歸後 大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回歸後產品中有2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外媒採訪鄭州水患 卻遭包圍痛斥「抹黑」 民粹主義席捲全球 新聞自由如何維護? 🔔 🔔 🔔 移工遭「禁足」 該怎麼兼顧防疫與人權? 失聯移工逾5萬人 如何避免成為防疫破口? 「洗工」頻傳 政府擬祭新法規範 合理嗎? 🔔 🔔 🔔 《#斐姨所思》每週二晚間7點30分,在《#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臉書粉...

香港回歸後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8:27:27

《#手捲煙》抽的是寂寞與道義 (8.6/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手捲煙》是一部香港黑幫犯罪電影,由陳健朗執導,演員林家棟、袁富華、白只、太保主演,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

香港回歸後 在 JC製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25:21

蘋果日報創刊26週年!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26年前,《蘋果日報》創刊號的社論頭一句說得鏗鏘響亮。這麼多年來,我們經歷時代變遷,目睹物換星移,見盡人心變向,我們仍然秉持着辦報初心,忠誠地謹守工作崗位,老實地做驕傲的香港人。 回帶至1995年6月20日 「創刊號」A1頭條是關於第一...

  • 香港回歸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香港回歸後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0:49:28
    有 32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香港回歸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09:57:35
    有 262 人按讚

    特區政府上周一連三日,舉辦多場《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邀請多位中央重量級官員南下。到底十四五規劃將對香港帶來甚麼影響?

    我自己的個人意見,覺得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十年執行「十二五規劃」及「十三五規劃」的成績表,並不合格!國內發展一日千里,但香港多方面都原地打轉,例如你走入國內城市,會發現與十年前的變化很大,當中除了硬件配套外,專業管理、合規流程及服務態度等都出現很大進步,雖然仍有改善空間,但不少範疇的質素已經比香港好。

    反觀香港在過去十年,整體上進步不大,最慘是一些特區官員的心態,仍抱着以前港英政府倡議的不干預政策,大量積聚多年的主要問題,包括經濟發展產業單一、土地及房屋供應、青年上流困難、社會深層次矛盾等,全部繼續慣性執政思維,繼續只玩複雜流程而沒有改善。

    例如在上周的宣講會中,在座的一些建制派議員,問題仍在圍繞十四五是否有惠港政策、國家有甚麼支援、香港應該發揮甚麼角色等……如果我是國家領導,肯定會聽到火都黎埋!「十四五」是遠景目標綱要,定下是國家的大方向目標,作為特區身份的香港,應該想一想本身的執行計劃,可以協助國家達到這些目標,而不是坐喺度等「十四五規劃」下有乜着數畀到香港!國家需要香港作出貢獻,但香港有不少領導,卻只停留着「如何抓緊發展機遇」的心態,夢想以為發展機遇會飛到頭上,在「躺平」姿態下伸高雙手就可以抓緊。如果連思路都融入不到國家大局發展,要香港作出貢獻,就更加難上加難。

    「十四五」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雙循環優勢」,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於去年五月提出的經濟政策,以「國內內循環、國際外循環」所打造的雙循環為經濟主體。很多媒體會畫成兩個相等的圈,但其實經過近年國際關係的轉變後,這兩個圈是一大一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是大圈,重點放在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外循環只是一個小圈,需要保持一定開發但並不依賴。

    雙循環以內圈為主,對香港地位的影響將會非常大。以前香港憑着對外的優勢,可以在外循環擔當重要角色,但如果雙循環變成一大一小,香港就要設下新的定位,可以在內循環做乜貢獻?香港回歸後一直在內循環的貢獻不算太多,未來國家的內需循環才是主體,所以香港的定位,也應該從這方面努力發展。

    我認識一些國內的朋友,近年對香港有些微言,覺得香港這個不太乖的孩子,自己沒有甚麼成績做出來,不停伸手問中央拿着數,但卻不提及自己應盡的責任。對於一些港人治港的領導,回歸後到今天二十幾年,竟然還不停問香港可以扮演甚麼角色……有冇搞錯?如果你係老闆,有員工做了二十幾年都唔知自己係乜角色,估計應該炒咗好耐。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5753

  • 香港回歸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21:10:33

    外媒採訪鄭州水患 卻遭包圍痛斥「抹黑」
    民粹主義席捲全球 新聞自由如何維護?

    🔔 🔔 🔔

    移工遭「禁足」 該怎麼兼顧防疫與人權?
    失聯移工逾5萬人 如何避免成為防疫破口?
    「洗工」頻傳 政府擬祭新法規範 合理嗎?

    🔔 🔔 🔔

    《#斐姨所思》每週二晚間7點30分,在《#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臉書粉絲團、#范琪斐 YouTube官方頻道、Clubhouse同步直播。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與夥伴們,邀大家一起上線聊聊天,關心國內外重要議題。喜歡我們的節目請別忘了訂閱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喔!

    追蹤《#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掌握全球脈動
    👉https://bit.ly/3vG5Nhg
    范琪斐 YouTube 官方頻道
    👉https://bit.ly/3f6WZvI
    《斐姨所思》Podcast
    👉https://bit.ly/3j2l8FX


    🔔 🔔 🔔


    00:00 節目開始囉~
    02:53 家中小物分享
    04:43 破題:民粹下的新聞自由
    06:01 香港回歸後第一面金牌?!
    09:03 網友互動|你覺得哪一個奧運項目最好看?!只能選一個喔!-1
    11:01 挪威手球代表隊不想穿比基尼褲想穿短褲比賽!
    11:57 范姐小物亂入汪汪汪汪汪汪
    12:42 各運動項目其實皆有其規定服裝—網球威廉絲姊妹
    15:02 網友互動|你覺得哪一個奧運項目最好看?!只能選一個喔!-2
    20:14 未來中國不允許開新的補教公司?!
    22:42 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的民主進程倒退?!
    24:16 鄭州事件—城市發展應將極端氣候納入設計

    Part 1|由鄭州事件來看民粹下的新聞自由

    25:50 主新聞:鄭州連日暴雨
    28:23 如果採訪現場記者並非來自德國,而是來自BBC?!
    29:01 民粹情況不僅發生在鄭州,也發生在美國?!
    34:00 那麼台灣情況如何?

    Part 2|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許淳淮╳新加坡學者 伊恩-談疫情中的勞工權益

    37:00 主新聞:移工於疫情下的處置狀況
    38:42 疫情下台灣對移工的處理政策合理嗎?現在移工們的狀況如何?
    42:07 苗栗當時對移工的「禁足令」是有法源依據的嗎?
    46:26 台灣政府對移工於疫情期間的處理評價如何?
    50:10 新加坡對移工的政策與狀況如何?!
    55:45 新加坡如何將人群分類?!
    57:15 新加坡又封城了?!原因是KTV高級阿公店?!
    58:49 新加坡的移工有疫苗可以打嗎?
    59:53 移工沒有選票權益被枉顧,結構性問題如何被解決?
    1:03:15 可以借鏡新加坡處理移工問題的哪些優點?
    1:04:10 台灣仲介到底在做什麼?與日本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1:08:08 本國人與外國人「打疫苗」的相關資訊落差
    1:09:42 為何台灣的仲介常常力有未逮?這樣的狀況為何無法改善?
    1:10:16 哪些國家是沒有「仲介」而是直接聘僱外籍勞工的?—韓國
    1:12:00 如果不嚴格管理,出現防疫破口怎麼辦?
    1:15:36 台灣有沒有好的仲介公司?20年來移工聘僱問題有無改善?
    1:18:32 網友反應|討論立場太偏勞工,如何與資方、政府三方保持平衡
    1:19:36 逃逸移工造成雇主困擾/如何看待勞動部、勞工、仲介新推出法案
    1:24:02 長照問題轉移給移工的現象
    1:28:34 若取消仲介,移工比照國內勞工依自由市場機制運作會如何?!
    1:30:35 結語

  • 香港回歸後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2 14:56:02

    格價專家 :
    Gearbest 購物平台 ( 係時候喺網上買聖誕禮物啦, 唔平唔介紹畀你哋啦)
    https://tinyurl.com/y2e3bvcf


    ?今晚11點直播!國泰大地震, 我被裁員了!!!今晚開live, 你哋有冇興趣吹水!!! 今晚有好多我以前啲舊相片, 如果今晚唔收睇直播, 日後只有鑽石會員才可以收睇重溫。
    #國泰裁員 #國泰 #cathaypacific #裁員 #大地震 #國泰大地震 #空中服務員 #空姐 #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大裁員,整體裁減8500個職位,未來數星期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國泰港龍今天起停止營運。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表示,陸續有地勤人員收到電話,部分人收到電郵,重災區是入職20、30年的舊合約員工,她估計國泰直接裁減舊合約員工,只有資深的管理人員才可留低。吳敏兒說,國泰指今次重組後每月減少5億現金支出,但集團目前仍每月流失15至20億元現金,憂國泰今次裁員只是第一輪計劃。

    吳敏兒批評國泰管理層在過去一段時間與工會溝通時,從未交代有否嘗試其他節省成本方法,以減少營運開支,今日卻直接裁員。她又指,即使將來恢復招聘,員工都不會再獲得原有待遇。

    政府早前向國泰注資273億元,吳敏兒認為,政府在事件中絕對有角色,有責任責成管理層,確保被裁員工獲合理賠償。她說,國泰若以員工被減薪後的薪金計算賠償,是不能接受。

    另外,國泰機師組成的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指,國泰未就裁員計畫與工會正式會面,對此感失望。工會暫時未知有多少機師受影響,希望國泰尊重和執行現有合約,並公平對待所有機師。協會今日內會與國泰管理層會面,表達訴求。


    早年國泰機師團隊主要以外藉機師為主,近年才吸納本地機師,而前年修訂新入職機師的薪酬福利,又將部分薪金及獎金將與飛行時數掛鈎,新入職本地機師收入較之前遜色,年薪約50多萬元。至於空中服務員,網上資料顯示,每月薪金約3萬元左右。

    疫情影響:200多個航點 VS 26個航點

    對於港人來說,國泰的一大優點是直航航線多。國泰航空以及旗下港龍及快運等航空公司,在全球一共有119個直航航點,若加上聯營航班就共有255個。作為比較,國泰主要競爭對手、同樣以國際航線為主的新加坡航空及旗下航空公司就一共有136個直航航點。

    隨着新型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地陸續「封關」,只營運國際航線的國泰尤其受影響。現時國大部分航點均暫停運行,10月及11月仍然運作的航點就只有26個。

    國泰成立於1946年,是香港第一間提供民航服務的航空公司,由兩名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軍機師創辦,分別為美籍的Roy Clinton Farrell及澳洲籍的Sydney Hugh de Kantzow。國泰初時於上海以「澳華出入口公司」的名義發展,首創運送貨品來往中國及澳洲,之後再到香港營運。

    到1948年,當時的英資商行太古洋行收購了國泰45%股權,澳洲最大的私營航空公司澳洲全國航空,則收購了35%;其餘20%,則由原創辦人各持10%。同年10月,公司正式註冊名稱為「Cathay Pacific」,當中「Cathay」為中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古稱,意即「契丹」;「Pacific」則象徵兩名創辦人,希望國泰客機可從中國飛越太平洋的夢想。

    國泰並非當時唯一於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1947年時,有另一間「香港航空」(與現時的香港航空無關),不過1958年時,由國泰全面收購,並接收其原有航線,包括東京、台北等。自此,國泰成為唯一於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雄霸航空業一段時間,直至港龍航空於1985年成立。

    在獨佔香港航空界的數十年間,國泰在1960年,為首家國際航空公司開辦前往大阪的航線;1982年,推出首個香港直飛加拿大溫哥華的不停站服務;之後再先後推出香港直飛英國倫敦的不停站航班。1986年,國泰正式晉身藍籌股之列。

    曾4度獲評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踏入2000年後,國泰多次獲獎,更分別於2003年、2005年、2009年,及2014年,獲Skytrax評為年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另外2006年,國泰成功收購競爭對手港龍航空。

    雖然風光數十載,但國泰亦不時爆出工潮,也並非首次大規模裁員。1981年6月,1,500名地勤人員就加薪問題,與資方談判破裂,於是發起3日罷工,當時所有乘客行李因此毋須過磅。1992年底,國泰出現人手不足,勞資就此談判,空服員工會拒絕加班,資方解僱3名員工,結果到1993年初引發員工大罷工,歷時17日,最終由當時立法局介入,設立監察會,確保員工不被秋後算賬,3名員工復職,終化解工潮。

    屢爆工潮 勞資關係長期成焦點

    到1999年,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指,國泰單方面更改機艙服務員的薪酬架構,暫停一年增薪點等,就此入稟高等法院,官司持續多年,直至2005年3月,工會獲得勝訴,國泰需賠償3.5億元。到2007年,勞資雙方就醫療自付診金政策再起爭拗,計劃於聖誕節旅遊旺季罷工,事件由勞工處介入協調,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之後2012年底,250名國泰員工在機場示威,抗議加幅僅2%,並發最後通牒,再次計劃於聖誕節期間罷工,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化解工潮。

    國泰裁員亦絕不手軟。在香港回歸後,旋即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旅遊業受重創,國泰當時亦受到打擊,決定裁員760人。到2017年5月,由於之前燃油對沖錄得85億元的巨額虧損,最終國泰由盈轉虧,需裁員600人;同年11月,國泰被剔出恆指成份股之列,失去逾30年的「藍籌股」地位。

    第一部份:底薪 規定每月飛70小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泰航空空姐表示,早期入行的是計固定薪金,但新一批入行的,已經人工分「底薪+津貼」。

    底薪規定每月飛行工作70小時,入職時薪大約108元。換言之,70小時X108元=7560元。

    底薪及時薪也會隨着年資調整,年資較高的,時薪達350元。70小時以後的工作時間,就按時薪計,即是多勞多得。

    第二部份:津貼 早午晚餐、洗衣、過夜費

    津貼方面,主要是在外地的早午晚餐;如逗留過夜, 會包括洗衣費及過夜費用 。因此,空中服務員要省吃省用,該筆津貼才可袋袋平安。

    津貼會按各地的消費水平設定額,例如:日本逗留24小時,三餐津貼是12000至13000日圓,折算港幣900元。但台灣逗留24小時,津貼只有港幣600元。若然逗留時間較長,也會有洗衣津貼。

    「早午晚三餐,晚餐津貼較高,但一旦航班時間調整,就未必攞到呢筆津貼。」該名國泰空姐稱:「如果想收入高,有些人會調多幾班長途機。」

    航空公司嚴格規定,在以下時間on duty(執勤),才可享用早午晚餐津貼。

    早餐 0600-0859

    午餐 1200-1359

    晚餐 1800-2159

    受訪空姐表示,近年公司緊縮開支,例如:縮短在海外逗留時間、執勤時間在早午晚餐以外,自然可減少餐飲津貼。另外,每餐津貼費用也不時調整,加上美元強勢,他們的津貼以當地貨幣計算,經折換後,收入也打了七折。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香港回歸後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7 14:28:59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0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6cmul6BC4Z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經過16次會議,仍未選出主席,明天內會舉行兩場會議,分別由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主持,會否出現混亂衝突,仍是未知之數。內會停擺導致立法會無法履行應有職能,癱瘓超過半年,突顯本港制度崩壞,政治鬥爭凌駕一切,任何微細環節都可以成為死鬥工具,不講合理合度,總之勝者為王,如此惡劣的政治文化,不可能孕育出健康的民主果實。立法會癱瘓問題必須解決,社會上下需要認真思考,任由議會失序失範失能無了期持續、鬥爭一日未分勝負都毋須讓立法會正常運作,是否真的可以容忍接受。去年10月立法會復會,至今半年有餘,然而內務委員會仍未選出正副主席。民建聯李慧琼爭取連任內會主席,不能主持內會選舉,改由民主派的副主席郭榮鏗主持。

    蘋果頭條
    林鄭月娥政府向全民派發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CuMask),項目涉款最少3.6億元公帑,惟政府無按照常規招標,更對生產商背景諱莫如深,引來各方揣測,一度傳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新興織造廠或南豐紗廠有關,傳媒追查後發現疑為「針織大王」羅定邦家族成員開設的越南工廠生產CuMask,但創科局堅拒確認。多名立法會議員炮轟當局「黑箱作業」,令人質疑涉私相授受,有利益輸送之嫌。
    創科局長薛永恒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被問到為何政府拒絕公佈生產商資料,又不公開招標,薛稱口罩是全球疫戰的關鍵物資,生產商、原料以至物流等全屬敏感資訊,擔心一旦洩漏會引起麻煩,如被「截糊」、物料被搶購,又或有人抬價,影響生產。

    東方正論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日前在立法會提到,自警方拘捕一名傳媒集團老闆和另外一些有權勢人士後,針對警隊的行為變本加厲,這些人的目的是希望嚇怕警方,讓警方不敢向他們執法,讓他們犯法之後可以逍遙法外,這一席話可謂發人深省、擲地有聲。是的,該名傳媒集團老闆向來是反對派的金主兼總指揮,「為美國而戰」,香港回歸後一直隻手遮天,所有亂事皆有他的身影,如今折墮落網並首次走上法庭,豈會甘於失敗,就此收手?

    星島社論
    經過多天零本地感染後,政府昨決定放寬部分防疫限制,七類暫關閉的場所可「解封」,食肆每枱人數亦增至八人,有關業界都稍為紓懷,起碼令生意由「危殆」轉為「嚴重」,是經濟復甦的好開始。然而,由內地與澳門來港的出入境口岸,仍實施嚴格限制,人流近乎絕迹,若情況繼續,旅遊、零售與運輸等行業難望好轉。目前內地疫情已基本消退,澳門連續二十七日無病例,等於回復正常,港府應積極研究一套較寬鬆的安全管制措施,再與兩地政府磋商,適時重開口岸,逐步增加人流,加速重振香港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天說香港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預計第二季形勢亦難樂觀,可見經濟情況已十分嚴峻,必須注射多支強心針,才可脫離險境。

    經濟社評
    港府宣布向全民派發可重用的銅芯口罩,昨天開始接受網上登記,一改過往官僚作風,展現出政府服務智能化的施政新風。市民期待當局在派發1萬元時也能簡化行政程序,讓救命錢能盡快到手,惟落實時須顧及便利和私隱,以免引起不必要爭拗。
    創科局首天截至昨晚7時接獲逾60萬宗申領口罩的登記,涵蓋逾160萬人,即全港有21%人申請。盡管有很多人同時上網登記,需排隊等候,但運作大致暢順,平均2分鐘完成登記。市民收到完成登記短訊後,口罩將郵遞到登記地址,整個流程約2周。
    為全港750萬人派發口罩是一項龐大工程,第一道網上登記的考驗明顯過關,第二道考驗是郵遞派發,若能在兩周派到市民手上而沒甩漏,創科局便能交出亮麗成績。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