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產品中有9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看見世界天氣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有位嫁來台灣20年的中國新娘傳私訊給我,她跟我說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人這麼仇中,她的家鄉在北京,而北京人講到台灣都是印象很好的,而且對台灣的看法都跟兄弟一樣,所以她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中國。 我回覆她這段話: 中國對台灣一直都不友善,三不五時派共機來嚇台,不允許台灣加入WHO,用飛彈對著台灣...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Mario 孝仔 & Mom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排除萬難回到香港, 最後一步就是要隔離14天啦! 在我們隔離第三天,酒店卻出現一件令人驚慄的事! 我們能安然渡過隔離的生活嗎? //MORE TO WATCH// 【歧視】英國街頭實測 | 戴口罩旁人即跑... 被當成怪物?| 華人在歐洲會被歧視? | 在英香港人告訴你排華的親身經歷 https:...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35:19

《港人移民台灣》 ⁡ 作者|王紀芙 校正審查|厚澤 ⁡ ⁡ ❙ 作者簡介 ⁡ 王紀芙,一六·台北投稿作家。曾經撰寫《仇亞犯罪—疫情之下浮現的種族歧視傷疤》。 ⁡ - ⁡ ❙ 香港移民潮及移居台灣的原因 ⁡ 北京當局繞過香港立法機構,違背對於「香港五十年不變」、「高度自治」的承諾,大幅限制香港言論自由...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斜槓空姐Cind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42:19

這句廣東話學起來 包準香港人對你親切友善! #一卡酷皮箱 #心娣聊空服 我是台灣人 我不太會説廣東話 我只會講一點點 「右滑聽聲音🔊」 國泰航空空服員 Evita✈️ ◾︎中山大學研究生的Evita當時不安於現狀 因此獨自一人踏上了 上海 奧地利 的交換生之旅 回到台灣後銜接進入一間科技...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8 18:54:19

足本睇片👉🏼:https://bit.ly/3pIMP7t 去年八月,沙田石門開了一間手工朱古力店Hello Cocoa,賣的五十多款朱古力,材料全是 老闆盧禮宇以台灣家鄉的可可豆,在店內自產自銷。而這間香港少有的手工朱古力店,背後承載着着盧氏夫婦的希望,以及他倆對兒子Coco的愛。 36,00...

  •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看見世界天氣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6:23:28
    有 943 人按讚

    昨天有位嫁來台灣20年的中國新娘傳私訊給我,她跟我說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人這麼仇中,她的家鄉在北京,而北京人講到台灣都是印象很好的,而且對台灣的看法都跟兄弟一樣,所以她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中國。

    我回覆她這段話:

    中國對台灣一直都不友善,三不五時派共機來嚇台,不允許台灣加入WHO,用飛彈對著台灣,甚至整天恐嚇要武統台灣。打壓西藏、新疆、香港,曾經承諾不會干涉香港的民主政權,如今卻出爾反爾的剝奪香港人享有民主的權利,也伸入黑手將蘋果日報停刊。

    病毒最早在武漢爆發,中國早在去年12月就爆發疫情,卻因為愛面子的陋習選擇隱匿,連吹哨人李文亮醫師都被言論審查,因為如此極權又不透明的獨裁執政方式,造成本次疫情擴散到全球。

    台灣人一向是愛好民主及自由,中國如此封閉、極權、獨裁、一言堂的控制思想執政方式,台灣人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何況看到香港的慘況,就知道台灣人絕對不會願意被中國統治。

    與其質問台灣人為什麼不喜歡中國,不如問問中國自己到底對台灣幹了什麼?為什麼台灣人不會討厭美國、日本、英國、澳洲,反而會討厭中國?看看中國對待台灣的方式(飛彈對準台灣、不準台灣加入WHO、買斷台灣的邦交國、打壓台灣藝人逼迫承認一個中國、施壓其它國家聯合起來霸凌台灣、派共機來威脅台灣、連買疫苗都要偷偷買、整天恐嚇要武統台灣)。

    我相信沒有任何人、任何國家被這樣對待欺負及霸凌後,還能喜歡上施暴打壓者的中國!

  •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7 21:54:15
    有 23 人按讚

    這篇是極少數我願意接受邀稿寫作的文章...

    【面對變動的時代,更需要獨立書店的觀點】
    ~二0二0年友善書業獨立書店「非文學類」排行榜觀察(文章出自《閱讀的島》)(此文近3000字)

    文|洪震宇

    二十一世紀才邁入第二十年,就遇到這個世紀變動最劇烈的一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讓全世界閉關自守,人心惶惶之際,只有台灣迄今安然無恙,但是全球化的停滯,衝擊各行各業,台灣也不能倖免。

    此刻,當時代的高速轉輪突然停滯的時刻,正是透過閱讀沈澱與靜思的時機。從今年友善書業合作社的非文學類排行榜的變化來看,可以看出變化幅度與軌跡。

    觀察2017到2019年這三年的十大排行榜,共同點就是台灣在地化的課題。2017年是職人類書籍掛帥,包括《做工的人》、《靜寂工人》、《開店指難》與《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談的是工人、獨立書店店長與記者的職業故事,另外幾本也都以台灣議題為主。

    2018年入榜的書籍,幾乎都以生態、農業與環境、藝術與文化主題為主。像《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手繪台中日和》、《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等書。

    2019年的台灣在地主題更豐富多元,進榜多達九本。從山林與海洋構成的自然環境,包括《黑潮島航》、《台灣山林百年紀》,建築類的《台灣日式建築紀行》與《街屋台灣》、飲食類的《台灣漬:24節氣的保存食》、地圖指南類的《台灣地圖》、《臺北歷史地圖散步》與《台灣最美的地方:國家公園地圖》、歷史,甚至還有屏東在地書籍《本地The Place03:屏東》。

    這三年的排行榜,融合城市與鄉村,山巔、海濱與群島各個不同類型獨立書店的非主流觀點。這些觀點不同於主流銷售排行榜,也與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 book」年度好書有所區隔(2017年《靜寂工人》獲得金鼎獎、《做工的人》入選「Open book」、2018年《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與2019年《黑潮島航》入選「Open book」)。

    ==2020年排行榜的年度課題==

    獨立書店的觀點,也會隨著大環境挑戰而流轉與變動。從大環境來說,2020年呈現跟過去三年截然不同的劇烈變動。疫情的衝擊改變過往的生活型態,例如無法出國,要保持社交距離,也增加更多個人時間,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思考未來的因應之道。另外,下半年的報復性國旅,也增加國人往在地旅行的機會,同時香港抗爭的議題一直延燒,雖然疫情讓這個抗爭熱度趨緩,但是中國對抗爭人士大動作的拘捕,仍然引發台灣人的關心。

    在這些趨勢下,2020年十大排行榜名單展現很大的變動。主要是出現兩本翻譯書、兩本與政治議題有關的書,還有三本關於香港議題的書,相對於去年九成都是台灣本土文化、生態與歷史為主的書,今年只有兩本入榜。

    仔細檢視榜單,前三名內容就跟過往特色截然不同,也代表今年獨立書店的三種新觀點。前三名依序是《給未來的讀者》、《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與《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分別呈現自我反思與探索、伸張民主與真理、創造在地與世界連結的三種觀點。

    ==三個觀點,三種探求==

    先談自我反思與探索的角度。《給未來的讀者》最令人意外,過往第一名都是談比較大的議題,例如《黑潮島航》談環境,《如此人生》與《做工的人》談的是被忽視的勞動者,然而《給未來的讀者》看似非常軟性的「雞湯文」,其實是談很堅硬的閱讀價值,透過簡短溫暖的文字,鼓勵閱讀者在個人的微小世界中,創造好奇探索的旅程,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

    由於作者李惠貞經常帶領讀者在獨立書店進行閱讀探索的活動,也曾在友善書業的社員大會演講,對於獨立書店的店長來說特別有共鳴,更會與讀者分享《給未來的讀者》的觀點。

    另一本進榜的翻譯書《就是走路》,也類似《給未來的讀者》的風格。文字簡短溫暖且知性,透過走路來探索自我,也是一種閱讀世界的方式。這兩本書在疫情動盪的年代,傳達追尋平靜時光與自我沉澱的意義。

    今年排行榜呈現的第二個觀點是伸張民主與真理。以《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為例,這是鄭南榕1985~1987的文選,為什麼要閱讀三十多年前的文章?身處自由時代的我們,再去看當年的論述,依然覺得很熟悉,沒有任何違和感,同時論理清楚,仍具有時代精神與意義。

    榜上另一本也讓人意外的是《北農風雲》,作家吳晟談的是女兒吳音寧在北農擔任總經理時,被政黨與媒體惡意打壓的過程。同樣也是清楚的說理,運用證據去反駁惡意抹黑,目的是還原事實,追求公平的真理,具有透過公共論述來突破假新聞的價值。

    伸張民主與真理的觀點,也適用在三本香港議題的書籍上。《被消失的香港》是藝術畫作,呈現香港人民抗爭的意義,以及威權打壓的恐怖。《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則是運用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媒體力量,透過現場報導與攝影,有脈絡的第一手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歷程。《香港第一課》是有系統的探討香港遭遇的各種問題,從認同的爭議、制度的爭執與未來的方向,一層一層追根究底,找出底層的問題與脈絡。

    這五本書都是談公共議題的政治之書,在今年排行榜上比重最高。獨立書店的店長們一定特別關心民主與自由,真理與公平的價值,才會推薦給讀者,希望持續關心台灣與香港的未來。

    最後一個觀點是創造在地與世界的連結。在地化不是為了內縮,而是為了與外地、世界更好的溝通,入榜的《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談的是台灣熱門的地方創生議題,主張深度找尋台灣各地的風土價值,透過系統化的方法與流程,以人類學的在地紮根態度與方法,由下而上的挖掘與設計,不能濫用政府資源,才能夠帶來文化、社會與經濟三贏的價值。

    這本書能夠排行第三名,代表散落在台灣各個角落、重視風土文化內涵的獨立書店,也關心書店如何能成為共好平台,協助地方、社區實踐文化、社會與經濟的三贏。本書作者也經常到各地的獨立書店演講,希望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討論地方風土如何創造永續經濟的議題。

    另一本《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則是深入高山肌理深處,透過臺灣高山植物擔任引路者,呈現百萬年來臺灣島與全世界的連結,讓讀者重新認識臺灣高山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獨特價值。

    最後一本翻譯書是比較學術的《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要讓讀者反思觀光發展的正負面衝擊,包括保留文化遺產、發展生態觀光維持生態保育,也有失去地方主體性、環境污染等議題,讓我們思考發展觀光的類型、方式與價值,也能與《風土經濟學》相互呼應,也傳達獨立書店重視觀光議題的公共性。

    ==獨立書店,向讀者提問==

    綜合觀察2020年非文學類榜單,能看出獨立書店的觀點與選書提案力,對不同議題的倡議與主張。尤其今年榜單有三本書各自獲得其他書籍大獎,是四年來最多的一年,也能看出店長的慧眼,包括《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獲得金鼎獎,《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得到台北國際書展的編輯獎,《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入選「Open book」美好生活書。

    在這個閱讀日漸式微、讀者不太去書店買書的年代,每年還會出現三十家新書店,這傳達什麼意義與價值?也許是與變動的時代對話,更重視獨立思考的價值。

    如同《給未來的讀者》最後一章的提問:「你想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獨立書店用2020年的這十本書向讀者提問,也為讀者解答。

  • 香港人對台灣人友善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6 20:00:20
    有 22 人按讚

    【人生沒有捷徑】#丁菱娟 的單車環島心得

    我們這一團有7、8個香港人彼此揪團,遠道而來參加環島。他們年紀都比我大,可是體力和身體狀態都非常好,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我問他們怎麼可以這麼輕鬆?他們說,在香港時彼此都是單車社的團員,每週都會相約騎車,看來訓練有素,大家努力準備後一起來完成夢想,真是件浪漫又美好的事,跟抱著僥倖心情的我相比起來完全不同。

    第四第五天之後,整個體能開始崩盤,每踏一步都痛苦萬分,臀部肌肉更是痠痛到不行,一路落後。還好領隊對我非常友善,在一旁陪我一起騎,安慰我慢慢來,才稍微緩解我的焦慮。雖說可以上「保姆車」,但是看到一整團 #比我年長的人 都還精神奕奕的向前邁進,我覺得太丟臉,於是咬牙繼續騎下去。

    踩著踩著,實在太累了,我一度想掉眼淚,心想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看不到前面的車尾燈,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自不量力」。

    我忍不住問領隊,「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有什麼可以騎到終點的秘訣?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

    領隊說,我送妳九個字:「一直踩,一直踩,一直踩。」

    簡單的道理,卻經常做不到 👉 https://bit.ly/3lQwht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