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奠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奠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奠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奠寫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六月十三,在府番 ◎波戈拉 那一日,臨時搭建了靈堂 趕車先至窄仄的巷弄 再跪爬進袓厝,越過祭品與飯供 遠看見木質的棺槨 在門埕,父親徹夜守靈 也不說什麼話 對爺爺輕念道:孫子復返了 六月十三,在府番 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 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 廳內恆躺的爺爺不再離家 他睡在...

  • 香奠寫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9 21:00:01
    有 86 人按讚

    六月十三,在府番 ◎波戈拉
      
    那一日,臨時搭建了靈堂
    趕車先至窄仄的巷弄
    再跪爬進袓厝,越過祭品與飯供
    遠看見木質的棺槨
    在門埕,父親徹夜守靈
    也不說什麼話
    對爺爺輕念道:孫子復返了
    六月十三,在府番
      
    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
    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
    廳內恆躺的爺爺不再離家
    他睡在無日夜的房間
      
    府番,用台語讀
    像復原;復原未亡者不及結痂的人生
    或逝者無能痊癒的病症
    應是隱隱作痛的吧?
    生命的破折號──
    彷彿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而我們終究是受傷了
    沒有任何一滴淚、能將其完好
      
    父親失了他的
    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
    沒能說的、沒有字
    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
      
    鄉間的草寫法依舊潦草
    遠處的路赴更遠的路
    爺爺啊繞過塵世的小徑
    父親為他滌淨最後瘦楞的身軀
    徒留昔年的舊服:是靜止的六月十三
    在炎夏持續晾曬著,心的懸念……
    懸念似蟬喧囂
    穿衣者已然脫殼
      
    六月十三,在府番。紛來拈香、祭奠
    親友們在院落圍談與
    群聚,彷彿各個走位又回歸的棋
    反覆下一場未竟而待退的局
      
    --
      
    ◎ 作者簡介
      
    波戈拉,本名王勝南,1985年生,高雄人,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痛苦的首都》、《陰刻》。
      
    --
      
    ◎小編淵智賞析
      
    林榮三文學獎的行數限制是35-50行,在此一巨幅的行文規模下,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蕭貽徽的〈乘客〉、〈並不〉這種偶然的殊異作品外,許多得獎作品都以敘事見長,而波戈拉的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便是一篇極為經典的傳統抒情詩。
    書寫葬禮的作品其實並不少見,〈父後七日〉以黑色幽默重新面對生命禮俗的傳統;電影《孤味》也以反敘事的形式,重新詮釋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放下與完整,雖不免流於鄉土連續劇,但卻依然帶著台片的特有風味。而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相較之下,則相較更為四平八穩。從葬儀形式的描述開場,接著利用了多次「復返」、「復原」等與「府番」諧音的詞彙,來轉銜出此詩最主要的命題:「生死」。死者的離去帶走的往往不是他們自己的生命本身,也帶走了生者還存活著,並與他們緊緊相連的一部分,只留下被撕扯開,而殘賸的傷痕。
      
    然而死者終究已矣,作者便將關懷之眼投射於尚存活的人,亦即他父親。「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一代承繼另一代的愛與傷痛,彷彿那些時空到頭來終究復沓,但他們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在當下,好好地折元寶與紙蓮花,燒給地底下的爺爺;而對逝者的懷念,終究讓父親失語,尤其是在過去未及開口的愛與感謝:「父親失了他的/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沒能說的、沒有字/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但卻也只能以舊衣服與最後一次替父親的滌洗,作為剩餘的溫柔。至此,爺爺的死終究成為了一把手術刀,割開了原先糾纏繁複的血緣,也讓時間本身的線性開始失去意義,而成了「爺爺死前」和「爺爺死後」的兩段式人生。「懸念似蟬喧囂/穿衣者已然脫殼」。
    末段則回到了喪禮後的聚會描述,親友們彼此對話,除了靈堂裡亡者的死,卻也昭示了生者依然在延續他們各自的人生。
      
    縱觀全詩,其實並不難懂,隱喻也不多,敘事成分頗高,但在全詩鋪寫的過程裡,我們可以看到縈繞在祖父子三代的親情,卻也沒有流於情緒,整首詩的哀傷都是以一種輕緩的方式流動於讀者與作者之間。或許有些傳統禮俗至今已不被多數人所接納,但禮俗背後,真正應該被代代相傳的,或許是那些依然在互相擁抱的人們。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近5屆的林榮三新詩獎首獎,都玩了一些小學就教過的文字遊戲,像是排比、雙關、諧音(小學老師在你後面,他表示欣慰)。
     
    ——By 小編A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波戈拉 #六月十三,在府番 #林榮三文學獎 #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父親#祖父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9.html

  • 香奠寫法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20 22:25:01
    有 11 人按讚

    筷之怪談與它們的產地:生活中常見的筷,如何成為跨時空地域恐怖怪談的重心──《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防疫囤貨的話這本先買起來

    首先要說《筷:怪談競演奇物語》這本書非常特別,讀完也讓人覺得萬分驚艷,此書由臺港日五位作家-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與陳浩基協力完成,分別為〈筷子大人〉、〈珊瑚之骨〉、〈咒網之魚〉、〈鱷魚之夢〉與〈亥豕魯魚〉五篇物語奇譚,前三章各章獨立,但第四與第五的收攏迴旋,竟將具有共同要素的故事接龍,推向一種異文卻同聲相和的餘韻繞樑,相當不可思議。

    據書末後記指出,編輯的企劃過程,曾針對這樣「共創」概念的故事接龍,歷經池水生波瀾的幾度思考籌謀,最終拍版定案為,將具有文化共通性、生活日常常見的「筷子」,作為跨時空地域恐怖怪談的連接橋樑,並在「和筷子有關的怪談/都市傳說」與「左手上有魚形痕跡的人」的前提上,由五位作者各自發揮:

    〈筷子大人〉以三津田信三所專擅,生活日常常見民俗儀式及其文化內蘊(如作家三部曲的《忌館》、《蛇棺葬》與《百蛇堂》應用喪葬禮儀相關),開展聲音畫面同步的驚悚怪談,筷箸儀式的許願與執行,自有其得利與風險。

    劇情彩蛋更略有些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的趣味-眾人共同來到一地(夢境),卻是暴風雨山莊密室與眾人一一死去,並伴隨象徵物事(筷)數目遞減的懸疑。

    第二的〈珊瑚之骨〉則是最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少年少女從校園惡作劇與好奇心牽引出來的緣分,圍繞著銀鍊繫結的珊瑚筷展開,但為追索這神秘珊瑚筷的謎團,卻更牽連出鮮為人知的信仰與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故事一結解,一結又為此相連,最終由晶亮淡藍的薄荷糖與魚胎記形狀,串結為相遇不相識的難過憂傷,一貫具有薛西斯筆下,精巧華麗字句的雕琢,卻是若隱若現男女戀愛發展的對峙張力與結局的迂迴惆悵之感。

    〈咒網之魚〉是從香港陰森可怖的「新娘潭傳說」出發,結合現今網路世代與資訊平臺競放的特點,為追流量屢出怪招的想法,最終卻導致,所謂的妖魔鬼怪,不過是人心、人性與人之所行的顯影,及因果報應屢試不爽的業障循環。

    不得不說,夜透紫相當能掌握流行趨勢入題為材,並於書面呈現生動的畫面變化,不過最叫人驚詫的是,本以為層層遞進即將撥雲見日的推理謎團,曲折迂迴過後,卻又迎來另一次的逆轉,叫人心頭一跳。

    〈鱷魚之夢〉是以鱷魚吞噬城市的意象,隱喻象徵被沉入水底,封藏不可揭露的過去與秘密,命運二字的機關安排,叫人不禁想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否都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

    也曾在臺灣作家合著《華麗島軼聞:鍵》的故事接龍中,彈奏出劇情迴轉高低音的瀟湘神,此次則以性別差別待遇被歧視霸凌的天涯淪落女,回望過去的記憶與現在時式的謎團追尋,做了相當有社會寫實意義的漂亮結尾。

    最後的〈亥豕魯魚〉則可說是叫人拍案叫絕!畢竟在第四則短篇,瀟湘神貌似已然將故事與謎團收尾,讀者在翻頁之前,實在難以想像最末將如何開展收結。

    不過不愧是超強的推理小說家陳浩基,從〈亥豕魯魚〉不知題名為何意的標題,娓娓講述一見鍾情的戀愛禁忌,如何演變成重大傷亡,繼而峰迴路轉,死生契闊又起死回生的命運安排,都將在關鍵珊瑚筷、那古董失物的犯罪中找到答案。

    特別有趣的是,解謎過程裡,資料翻查暨翻案的範疇無限大-不管是神話、歷史,或生命一樁懸案各自表述的觀察,乍讀以為是另開新篇的寫法,讀到最後,竟是收攏全書,迴旋呼應的銜尾蛇圓環,環環相扣,絲絲入扣,讀完由衷佩服。另外要補充的是,其實故事接龍這一文體,自有其特殊性。

    若以十四世紀英國文學之父喬叟(Geoffrey Chaucer)最名聞遐邇的《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為例,這些意欲前往坎特伯利聖地朝聖的旅人,為共同目的來到一地,單篇獨立故事各具階級身份視域的差異,無意間奠定故事串故事,或故事與故事彼此相連相繫的形式,可說是最能體現時代階級序列差異與社會生活風貌的作品。

    這樣的形式經後世轉衍承繼,開枝散葉,也競演綻放為各具特色的作品內裏,如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結合臺灣妖怪與現時島聞的《說妖》二卷,以「說妖」儀式傳說,聚集了八個社會角色各異,窮途末路的人共同出現在一個謎樣的異度空間裡,開始分述故事、召喚妖怪前行,更與人愛恨嗔痴導致的因果業障脫離不了干係,這是比較接近《筷》神秘儀式出發推動故事的設計。

    而臺灣小說家們合著的《華麗島軼聞:鍵》則是關注30年代至戰後初,歷史文學民俗與信仰的故事接龍,與《筷》同樣,都是不同作者在具有部分共通的前提下,一同前來切題的小說展演,以此各有專擅又各異其趣地,串起了臺灣日治時期藝文界,妖怪物語、百合絕戀、耽美BL、懸疑推理與純文學的虛實相間。

    另外,在如今暢銷書市排行榜上,也常見有解憂雜貨店、深夜食堂、山茶花文具店、三島屋等熱賣作品-由一個定點的特殊職性,人與人貫連相繫,然後生命故事串生命故事,故事與故事間,甚至彼此迴旋呼應,鏡映社會寫實與生命歷經,或許這也可以被視為,在3C產品盛行,人與人之間疏離產生反作用力?

    以上諸多,都可看出故事接龍,這個作為一種可標誌時代特色風情或人類生活樣貌印記的文體,現正以蓬勃的朝氣,千變萬化之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主要介紹書目

    三津田信三, 薛西斯, 夜透紫, 瀟湘神, 陳浩基《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臺北:獨步文化,202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468?sloc=main

  • 香奠寫法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1 17:38:01
    有 288 人按讚


    好文要推

    沙士歷史,正被淡化

    數天前,董建華及陳佐洱都分別高調感謝中央在沙士期間對香港的支持,本傳媒覺得很奇怪,因為這根本乎是核爆級「關公災難」,任何一個當年經歷過沙士的香港人,不論是屬於任何政治光譜,都應該不會「多謝」中國的,因為當年的災難的源頭,根本就是中國。

    本傳媒翻查新聞,發現大公報在2017年5月27日,對沙士有以下的一段描述,實在令人憤怒:

    「2003年初,一種不知名的新型致命肺病悄然出現,隱蔽地潛伏在人體,不知不覺下擴散至全球。同年二月下旬,受感染的旅客入住旺角一間酒店,把新型病毒帶入香港,並傳染其他人,觸發疫情在香港爆發。當時,新型肺病尚未有名稱,但世界各地都有醫護人員受感染,當中包括香港,世衛收到各地通報,發現有同一種新病毒正在各國地區擴散,於3月16日將該肺病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即沙士或非典型肺炎)。」

    就是這一段,已經足以打爆電腦或掟電話,整個事件的描述,竟然完全沒有提及中國、內地、廣東省的字眼,「受感染的旅客」彷彿是從天而降一樣。然後,報道再寫:

    「中央政府一直關心本港疫情,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4月29日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時,表明若香港需要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中央政府會出錢全力支持,保證「供得上、拿得出」,中央贈送香港的醫療物資及快速試劑其後運抵香港。」

    這段跟董建華及陳佐洱的口徑是一致的,某程度上也是歷史事實,雖然有報道指有些物資不符合規格,根本沒有用,這點在此按下不表。

    其實,自2014年起,中央頒布白皮書後,當年罪魁禍首的身分已被淡化,甚至已經沒有出現,反而成為了「救港英雄」,至於病毒來源、隱瞞病情等歷史,一直在慢慢消失。

    因此,董建華並不是老懵了的「關公」,陳佐洱也不是隨便發噏風,一切似乎都正在按1984式的處理手法走下去,而從大公報這篇「歷史回顧」的寫法,可以看到沙士的歷史細節,正在慢慢被人修改,而且是非常明目張膽地做。

    劇本已經寫好,演員們已經埋位,機已roll。

    所以,只要您是香港人,不論是站在政治光譜的哪一部分,請一起捍衛歷史真相。歷史事實,一句也不能少,更何況是源頭!

    大公報原文:

    《港人齊心抗疫 擊退沙士》

    再提「沙士」、「非典」,港人至今仍然聞之色變!2003年沙士爆發,在香港奪去299條人命,1755人受感染,九龍灣淘大花園淪為重災區。在沙士陰霾籠罩下,街上人人戴上口罩,本港經歷股市大跌,百業蕭條。最終,在社會各界齊心共同抗疫下,經過106天奮鬥,成功擊退沙士。港人也從抗疫過程進一步提升衛生意識,為日後對抗其他傳染病奠下重要基礎。

      2003年初,一種不知名的新型致命肺病悄然出現,隱蔽地潛伏在人體,不知不覺下擴散至全球。同年二月下旬,受感染的旅客入住旺角一間酒店,把新型病毒帶入香港,並傳染其他人,觸發疫情在香港爆發。當時,新型肺病尚未有名稱,但世界各地都有醫護人員受感染,當中包括香港,世衛收到各地通報,發現有同一種新病毒正在各國地區擴散,於3月16日將該肺病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即沙士或非典型肺炎)。

      威院半癱瘓 淘大淪重災區

      在2003年3月10日,威爾斯親王醫院證實已有10多名醫護人員出現喉嚨痛及發燒的徵狀,威院一度將8A內科病房封鎖,隨後發現病毒在醫護人員親屬間傳播,染病醫護人員急增至50人。由於有大量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醫院陷入半癱瘓狀態,該院急症室於3月19日宣布關閉。沙士疫情引起社會緊張,坊間甚至誤傳煲醋可以預防怪病,不良商人把防疫用品坐地起價,惹來社會批評。

      3月26日,衛生署正式確定沙士已在社區內爆發,淘大花園更慘淪重災區,短短數日間感染人數由7人增至85人,為防止病毒進一步蔓延,政府下令全面隔離淘大花園E座,居民不准出入大廈;4月1日傍晚,當局進一步宣布,將700多名淘大居民送到位於西貢和東區度假村隔離暫住。

      四月初,沙士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各區都出現感染個案,沙士陰霾籠罩下,街上人人戴上口罩;4月15日,世衛正式將本港列為沙士疫區,港股大跌,樓價急挫,百業蕭條,學校亦需停課。面對嚴重瘟疫,本港社會各界齊心,人人注重衛生,在協力攜手擊退沙士後,良好的衛生習慣維持至今。

      106天奮鬥 走出陰霾

      中央政府一直關心本港疫情,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4月29日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時,表明若香港需要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中央政府會出錢全力支持,保證「供得上、拿得出」,中央贈送香港的醫療物資及快速試劑其後運抵香港。

      四月下旬,沙士疫情開始緩和。5月23日世衛解除香港旅遊警告,翌日本港首現「零感染」,6月12日香港在沙士疫潮中,首次錄得「零感染」和「零死亡」的雙零紀錄。6月23日,香港終於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疫區名單上除名,經歷106天奮鬥,疫潮告一段落。整段期間共有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包括奪去六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和兩位私家醫生性命,是香港近年最嚴重的瘟疫。

      抗擊沙士後,港人不少生活習慣改變,例如聚餐時加入公筷;商場、政府大樓等公眾地方都置有免費的殺菌搓手液等。亦有更多市民為強健體魄,公餘願意多做運動,香港醫療系統防疫意識亦見提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