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首富新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首富新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首富新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首富新境產品中有4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929紐約時報 *【葉倫警告說,違反債務限額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再度發出警告,除非國會暫停或提高債務上限,否則聯邦政府可能將於 10 月 18 日用罄手頭資金,導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事情好多真的是非常不想想文案呢 但是總之今天主題是講A.I人工智慧 馬斯克發表了新的機器人項目叫Tesla Bot 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擔心機器人戰爭還太早 但是人工智慧在未來到底有沒有可能攻擊人類? 所以今天來講《Overwatch》的背景故事 故事也是相當有趣而且非常的哲學又有深度 各位觀眾你們看...

首富新境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4:27:35

【@marketfocus.hk 】【逃生門已關?】涉逃140億關稅 創辦人是前東北首富 中國忠旺無法公布業績 突然停牌散戶中伏 . 「中國忠旺(1333)」創辦人、億萬富豪劉忠田早前遭美國司法部指控,指6間與他有關聯的公司涉喬裝掩蓋鋁出口,以逃避高達18億美元(約140億港元)的美國關稅,即是涉嫌...

首富新境 在 Tiffany T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5:52:04

一堆人跑來謝謝T妹教他們操作,我幾天前分享以太幣時一股7萬現在9萬多,光一股幾天內就賺2萬!恭喜買多股的人賺更多!想想為什麼全球首富馬斯克也投資以太幣,包括Twitter 老闆也極為瘋狂加密貨幣,這幾年漲這麼瘋狂肯定有原因!這些人沒有智慧嗎?有錢人願意去研究、思維是看未來,但我發現大多窮人很不愛研究...

首富新境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1:56:57

上天只給每個人公平的 24 小時,用力地走完一輩子,也只累積到一個人份量的生命經驗,如果能夠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就像是我們在世上多活了好幾回一樣,這樣的人生一定會變得更有趣,也有更多獲得成就的可能性。 - 我很喜歡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的時間機器理論 他在講的是全球網路產業的發展趨勢 會因為國家的發...

  • 首富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1:30:10
    有 969 人按讚

    0929紐約時報

    *【葉倫警告說,違反債務限額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再度發出警告,除非國會暫停或提高債務上限,否則聯邦政府可能將於 10 月 18 日用罄手頭資金,導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economy/yellen-powell-senate.html

    *【科技股下滑和債券收益率攀升,股市呈現5月以來最糟的一天】
    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週二下跌 2%,這是自 5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投資者面臨央行即將放緩大規模購買債券舉措。Forex.com 高級金融市場分析師Fiona Cincotta表示:大幅拋售凸顯了市場對美聯準會動作的緊張程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stock-market-today.html

    *【英國出現汽油危機】
    司機加油站外排長隊、超市貨架被搶空。由於脫歐和疫情造成勞動力短缺,運送燃料和物資的卡車司機大批減少,加油站油罐和超市庫存難以得到補充。隨著不安情緒蔓延,英國多地出現恐慌性搶購,危機進一步惡化,更引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europe/why-uk-fuel-shortage.html

    *【加拿大將阿富汗難民重新安置目標提高一倍,達到4萬人】
    加拿大外交部長表示,加拿大已將計畫接收的阿富汗難民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4萬人。這實現了總理杜魯多的競選承諾,其政黨在剛剛過去的選舉中贏得連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world/americas/canada-afghanistan-refugees.html

    *【米利為打給中國的電話事件辯護】
    美國最高級別軍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Mark A. Milley上將在國會作證,為他在川普政府最後幾個月的行為進行了辯護,堅稱他與中國軍方對等官員的兩次通話是其職責所在,且沒有繞開非軍方領導層。米利還警告稱,美軍撤出阿富汗後,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非常有可能”在那裡重建。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8/us/senate-hearing#milley-trump-china-pelosi

    *【大選失敗,德國基民盟陷入混亂】
    基民盟在德國大選中失敗意味著什麼?這是基民盟自成立以來最糟的一次失利,梅克爾領導的保守黨正在目睹自己權力的流失。敗選曝露出該黨的艱難處境,也讓人們對保守主義運動的長期生存能力產生擔憂。而傳統上的左右翼政治分野已經陷入混亂,德國的未來仍然難以預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europe/germany-election-merkel.html

    *【美國數千名紐約醫療工作者在截止日期前接種疫苗】
    州官員說,隨著疫苗接種要求於週一全面生效,該州超過 650,000 名醫院和療養院工作人員中的 92% 已經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這比一周前有了顯著增加,當時該州 82% 的療養院工作人員和至少 84% 的醫院工作人員至少接受了一次劑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nyregion/vaccine-health-care-workers-mandat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對疫苗態度的最新調查顯示,Delta變異是人們決定在今年夏天接種疫苗的主因,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說他們在符合條件時會接種疫苗的原因。但調查也表明,近四分之三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對加強劑的看法截然不同,稱施打加強劑表明疫苗沒有作用。
    #輝瑞和BioNTech表示,已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資料,証明他們的疫苗對5至11歲的兒童是安全有效的。這兩家公司還表示,將正式向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提交申請,要求批准其疫苗對兒童投入使用。
    #洛杉磯湖人隊球星LeBron James說,原本對施打疫苗存疑,但他坦言自己最後還是接受施打了疫苗。其他幾個備受關注的NBA球員拒絕在下個月NBA賽季開始前接種疫苗,讓所屬球隊很頭痛。
    #CDC報告發現,第三劑疫苗的副作用與第二劑相似。在第三次接種疫苗後,79.4% 的接受者報告了注射部位的反應,如疼痛或腫脹,而第二次接種後這一比例為 77.6%。出現全身反應(如發燒或頭痛)的人數略少:74.1% 的人在第三劑後報告了這些副作用,而在第二劑後為 76.5%。
    #在突破性Delta變異案例激增後,哈佛商學院將研究生課程轉移到網上。
    #由於每日新增冠狀病毒病例數量下降,且疫苗已覆蓋近 60% 的人口,日本將於週四結束其緊急狀態措施,希望此舉有助於振興該國經濟。這是自 4 月 4 日以來日本第一次沒有任何地區處於緊急狀態。
    #敘利亞衛生官員和援助組織說,敘利亞正在經歷冠狀病毒感染的大量激增,因為全國各地的醫院都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應對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病例湧入。
    #羅馬尼亞周二創下了迄今以來最高的單日確診病例,同一天,該國政府開始為33%已施種完畢的成年人提供加強劑。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8/world/covid-coronavirus-vaccine

    *【孟晚舟回國引發對中國“人質外交”的擔憂】
    兩名加拿大人和兩名美國人的獲准離開看起來像是拜登政府的政治決定,一些人對此提出批評,稱這將削弱美國的制裁和起訴等工具。印第安那州眾議員Jim Banks在寫給司法部長Merrick Garland的一封信中寫道:“將她放走,甚至連最輕微的懲戒都沒有,美國是在向任何可能的犯罪分子宣傳,我們對執行制裁並不認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us/politics/huawei-meng-wanzhou.html

    *【日本新的首相候選人即將勝出】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今日將舉行總裁選,獲勝者將接任月底離任的菅義偉也將鎖定下一任首相之職。現任疫苗大臣河野太郎在民調中領先,但在自民黨內部並不受青睞。河野不墨守成規,一直在爭取公眾輿論支持,他在Twitter上發佈有趣的推文,有時親自回答疫苗問題。在社會議題上他持左傾立場,反對核電、支持同性婚姻。這都令他與影響力強大的黨內保守派高層格格不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world/asia/japan-taro-kono-prime-minister.html

    *【恆大與中國曾攜手共進,如今卻被推向懸崖】
    許家印曾是中國首富,也是中國經濟崛起的象徵。他通過瘋狂借貸和拉攏政商關係將恆大發展成為中國最多產的開發商,但北京如今不再容忍這種戰略。恆大的成功反映了中國從一個農業經濟體發展至一個擁抱資本主義的國家的轉型,它的掙扎也讓外界得以一瞥這個國家未來的金融新形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8/business/china-evergrande-economy.html

    *【從關塔那摩到阿爾巴尼亞,一名新疆維吾爾人流亡的15年】
    9·11事件發生時,凱西姆正在經陸路由中國遷往土耳其的途中,他在阿富汗被賞金獵人抓住並交給了美國人,被美國軍方指控為與塔利班結盟的恐怖分子。在關塔那摩被關押四年後,他被無罪釋放並被送往阿爾巴尼亞。因為主張新疆獨立,凱西姆被中國認定為恐怖分子,一旦回國很可能再次入獄。他只好以“人道主義保護”身份在阿爾巴尼亞生活至今。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928/uyghurs-guantanamo-albania-china/

  • 首富新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1:57:39
    有 14 人按讚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 首富新境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1:57:25
    有 84 人按讚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