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首先其次再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首先其次再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首先其次再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首先其次再次產品中有5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建立公正文化,鼓勵提出問題,而非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談談公司化以外的台鐵改革」 昨天在交通委員會備詢時,王國財交通部長不斷強調「普悠瑪是車子的問題、太魯閣是工區管理的問題」。但是,這些只是個案問題嗎? — 2018年的普悠瑪事故,撞出了台鐵驗收管理和車輛維護的問題,也讓台鐵進行了總體檢...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預算包裹申覆,無視議會審議權? 本日為主計處報告,森堡質詢內容如下: 首先,針對上次臨時會議會對本年度縣府的預算決議,縣府於上週五發布新聞稿並提出覆議案,這是縣府的法定權力,森堡予以尊重。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森堡也多次呼籲縣府儘速依法提出預算解凍或覆議。議會年度預算審議是否有程序或瑕疵問題,我們姑...

首先其次再次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55:33

🍀時間不是治癒傷痛的良藥,寬恕才是。⁣ ⁣ 醉過方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受過傷害才知道心有多痛⁣ 寬恕非易事⁣ 卻也是在這複雜的社會裡⁣ 我們經常需要面對及學習的功課⁣ ⁣ 🍀一般人總說,時間是治癒傷痛的良藥,時間久了,你的傷痛就會慢慢減少,甚至淡忘。其實不然,縱使牆上的釘子拔走了,釘痕猶在。就...

首先其次再次 在 蔡弘因?瘦身/營養/專業課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4:27:42

奧運過去一段時間了 不過有一個很特別的短跑選手吸引了我🏃 他是一位亞洲人,在準決賽跑出了自己百米最好成績9秒83,這是人類百米歷史第13名、亞洲第1名🏃 但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蘇炳添」還差一個月滿32歲,這對跑百米來說,是絕對的高齡❗️ 跑步是特別需要肌肉爆發力的,而32歲的運動員,肌肉已經...

首先其次再次 在 Wang Qwei王葵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0:13:39

「戴口罩衝浪真的可行嗎?」 最近被最多人問的是這個問題 昨天全台微解封,但是北部一帶的海岸還是持續封鎖中,一部分的人選擇南移,另一部分的人則選擇開始倡導戴口罩衝浪這件事,試著集結大家的力量去推動政府有條件解封北部浪點(雖然我覺得根本天方夜譚,如果有用的話南提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力量去推動,還是一樣不能...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21:00:25
    有 1,237 人按讚

    「建立公正文化,鼓勵提出問題,而非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談談公司化以外的台鐵改革」
     
    昨天在交通委員會備詢時,王國財交通部長不斷強調「普悠瑪是車子的問題、太魯閣是工區管理的問題」。但是,這些只是個案問題嗎?
     

     
    2018年的普悠瑪事故,撞出了台鐵驗收管理和車輛維護的問題,也讓台鐵進行了總體檢。
     
    體檢報告要求台鐵建置安全管理系統(SMS),台鐵因此在2018年設立「營運安全處」,推動建置及落實安全管理系統。
     
    然而,今年4月的太魯閣事故,又撞出了台鐵對於工區管理的問題。 
     
    重大事故後的「總體檢」完成後,又再次發生重大事故,凸顯台鐵的問題不是個別問題,而在整體的組織與文化。
     
    可惜的是,王部長的台鐵改革,「總路線就是公司化」,彷彿只要公司化,所有問題都會跟著解決。
     
    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首先是組織的問題。
     
    台鐵是三級機關中,具有超高密度組織法規範的特殊機關。​包括「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組織條例」​、「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分支機構組織通則​」、「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餐旅服務總所組織條例」和「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總所組織條例​」。
     
    連餐旅服務單位都要組織條例,就可以知道機關組織的僵化和龐雜。而運務、工務、機務及電務四大分支,看似各司其職的組織分工,實則各自為政,讓人力到資訊都難以統合。
     
    這個問題,王國材部長非常清楚。因此在上任之後,就表示將設立「分區營運中心」,整合運務、工務、機務及電務的運作。
     
    但是,「分區營運中心」並沒有組織法上的定位(事實上,連營運安全處都是黑機關!)。​這些仰賴部長授權而存在的單位,到底能多大程度「整合」台鐵,讓台鐵更安全,甚至建立「合作文化」?
     
    可惜的是,從行政院到交通部,並不認為制度上的組織改造,應該優先於台鐵的公司化。
     
    其次,則是文化問題。
     
    特別是從公務機關的究責文化,走向公正文化(Just Culture)​的決心。
     
    什麼是公正文化?
     
    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9859號文件第1版有非常清楚的定義:「一個良好報告文化之根基乃為不處罰環境,員工須了解並認可何謂可接受行為和不可接受行為。雖在一個不處罰環境下,但管理者絕不容許明知故犯或是刻意違反之行為。在特定環境下,公正文化認可需有處罰行動,並試圖去定義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動或活動之界線。」
     
    簡單講,在承認人會犯錯的前提下,可以欣然接受小孩指出國王沒穿衣服,員工指出台鐵螺絲掉滿地。
     
    只有在互信文化下,才能鼓勵員工主動提出重要的安全資訊。
     
    可惜的是,過去台鐵家醜一旦外揚,台鐵最先想到的都不是「怎麼解決問題」,而是「趕快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於是,從下班後主動巡查通報斷軌的道班領班、指出列車習慣性超速趕點的司機,到普悠瑪事件後具名接受媒體採訪點出問題的技術人員,都被一一懲處。
     
    這樣的組織文化,如何鼓勵員工主動反映問題、解決問題?
     
    最後,在制度上,鐵路法也沒有和「民用航空法」一樣,有對主動提出問題者減輕或免除處罰的保障。
     
    民用航空法第112-1條:「對於前二條未發覺之違規,主動向民航局提出者,民航局得視其情節輕重,減輕或免除其處罰。」​這就是希望藉由制度性的保障,建立起「公正文化」,讓員工更容易主動表達疑慮以獲得資訊,防微杜漸。
     
    人命關天,高度強調風險管理以確保安全的航空業,對吹哨者有相關保障,同樣涉及高度風險還常常出狀況的鐵路,又怎麼能不重視?
     
    可惜的是,部長在今天的質詢上面表示,應該只需要內部規定做就好。只是,內部規定,難以成為阻卻法律責任的事由。
     
    台鐵近年來,建置和落實安全管理系統的嘗試,我認為要予以肯定。
     
    不過,如果不能直面沉痾已久的組織與文化,那麼,再多SOP的建立,只怕就像軍隊中的「喝水小卡」或保15-002表格(裝備檢查及缺失改正表),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和偽造了更多文書之外,也難以阻止下一個普悠瑪,下一個太魯閣事故的發生。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17:59:01
    有 0 人按讚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17:56:34
    有 0 人按讚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04 15:55:07

    預算包裹申覆,無視議會審議權?

    本日為主計處報告,森堡質詢內容如下:

    首先,針對上次臨時會議會對本年度縣府的預算決議,縣府於上週五發布新聞稿並提出覆議案,這是縣府的法定權力,森堡予以尊重。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森堡也多次呼籲縣府儘速依法提出預算解凍或覆議。議會年度預算審議是否有程序或瑕疵問題,我們姑且不論。然而,上週縣府送議會的覆議案,卻無視預算凍結或刪除的情況,一律提出覆議,再「包裹式」的送進議會,這無異於藐視民意機關的預算審議權,預算倘若只能照案通過,那以後預算乾脆縣府自己編、自己審,何必再送議會?森堡希望府會要能互相給予尊重!

    其次,針對年度決算短絀擴大問題,上一年度短絀31億元,主計處長預估本年度為短絀25億左右,未來每年短絀約20億左右。對此,森堡再次詢問主計處關於基金運用方式是否妥當?基金運用不用送追加減,可以「超支併決算」,繞過議會監督,形成縣府的財政黑洞。這項議題森堡過去已提出多項建議,包含多項基金應該可以歸在行政單位的預算執行即可,透過基金的清整合併行政預算編列,議會才有權力省視預算,並刪除不當的支出,不辜負選民的託付,替縣民看緊縣庫荷包。對此,森堡希望主計處針對基金檢討提出專案報告,就算最後沒被議會接納,也能提供縣長專業建議,這不僅關係縣庫長久,也與縣長的「嚴守財政紀律」政見息息相關。

    最後,森堡希望主計處在下次定期會開會時,能補足各局處的預算執行率。(決算會期補上去年的執行率,預算會期能補上該年度至預算會期時的執行率)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Zhang Daxian】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03 16:38:02

    自从我们上次播报了各位仙友的研究投稿,就有很多小伙伴积极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了过来,不得不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才,认识大家真的超开心的!
    这不,这位叫“夏亚你算计我”的仙友,就提出了一个让我感到震惊的细节。他说:黄忠在开大状态下,每一下大招的伤害,都类似改版后玄策的平A,分为三段。玄策的平A分为近端物理加成0.8,然后远端在近端基础上有额外物理加成0.4,然后在这0.4之中,仅有0.2的部分可以暴击。此为三段,而黄忠大招的分段伤害官方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但应该和玄策的算法类似。重点是,虽然分段伤害无法三段触发末世,但却可以三倍触发装备被动--精准!没错,黄忠和玄策,在使用包含“精准”被动的装备时,都可以三倍触发该效果。由于黄忠本身是射手,本来就可以双倍触发精准,因此黄忠相当于在开大状态下拥有6倍精准效果!
    乖乖,说实话,看到这个投稿时,我是不信的!于是我准备亲自测试一波,来看一下黄忠大招在训练营的实测效果,看是不是真的有6倍!

    首先,我们下掉所有的铭文,尽可能降低暴击几率。其次为了准确测试伤害,我们选择护甲为0的河道蟹,作为攻击对象,且我们不连续平A,每A一下都等1.5秒使黄忠的被动消失,避免被动改变黄忠的AD面板。最后取没有装备速击之枪和装备了速击之枪的两次测试伤害最大值,他们分别为671和854,那么速击之枪增加了黄忠大招约183点伤害。当然伤害有上下浮动,183点伤害和6倍速击之枪的精准被动增伤180点非常接近,这几乎已经验证了黄忠是真的可以触发6倍的精准效果。
    之后,我们又让黄忠在不开大的状态下平A河道蟹,无速击之枪伤害为320-325左右,有速击之枪为379-383左右,两者最大值的差值为58,非常接近双倍精准的60点增伤,从结果可见,我们的测试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天哪,黄忠真的可以触发6倍的精准效果!那么理论上,破晓的被动也可以被黄忠触发。也就是说,纯净苍穹的精准35点增伤,在黄忠开大时可以变成210点,而破晓的50点普攻增伤,在黄忠开大时变为300点。这两件装备不计算ad收益就可以提升黄忠大招每一下普攻510点伤害!
    我们还测试了出来,4级黄忠仅装备一把破军,打出来的伤害竟然和只出一把速击之枪的黄忠差不多,这已经非常能说明“精准”被动对于黄忠的意义了。但最可怕的是精准加成甚至可以参与暴击!


    我们还测试了出来,4级黄忠仅装备一把破军,打出来的伤害竟然和只出一把速击之枪的黄忠差不多,这已经非常能说明“精准”被动对于黄忠的意义了。但最可怕的是精准加成甚至可以参与暴击!
    怎么样,看完这期视频,是不是感觉整个人刷新了世界观,黄忠的6倍精准效果,让他在前期到4做完鞋子就可以裸一个速击之枪,890块超高性价比,开大即可打出破军的伤害!之后合成无尽,纯净苍穹,破晓,然后还是随机应变,敌人喜欢突脸就买个泣血+不详,2技能丢脚下,敌人突过来直接纯净苍穹开启,原地战个痛快。

    当然,能把速击之枪和纯净苍穹用成神器的,还有一个玄策,但玄策是近战英雄,无法触发远程英雄的双倍精准效果,但依然还是有三倍的。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仙友的投稿,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可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畅所欲言:
    想要腰不酸,腿不疼,吹牛的样子更神气吗?那就给我们投稿吧。《仙声》《荣耀发财快报》等着你!一经采纳,还有现金红包!你还在等什么?赶紧来上电视吧!

    各位仙友,欢迎来到指法芬芳张大仙正版频道,大仙荣耀,荣耀发财快报,大仙录播,这里应有尽有,快来大仙的仙府一起玩耍吧!
    欢迎加入大仙粉丝群,群聊号:908337971
    欢迎订阅大仙的ins:zhangdaxian688

    订阅【指法芬芳张大仙】: https://bit.ly/2voWIfM
    【大仙荣耀】播放列表: https://bit.ly/2W9kJmT
    【张大仙录播】播放列表: https://bit.ly/2L6KYt2
    【大仙不闹】播放列表: https://bit.ly/2vkaLDq
    【大仙发财快报】播放列表: https://bit.ly/2W2R1jo
    【大仙搞笑集锦】播放列表: https://bit.ly/2DAYPBJ
    【仙声】播放列表:https://bit.ly/2DBi7a4
    【每日仙放送】播放列表:https://bit.ly/2DwR2F2

  • 首先其次再次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20 12:02:51

    20181008
    劉櫂豪新創基地:設立一億元新創基金 鼓勵青年創業

    今(8)日台東縣長候選人劉櫂豪於台東糖廠的Chiao橋空間,舉行「新創基地 活力台東」政見發表記者會,公布第五支競選政見形象短片,影片中介紹多位青年回到台東實現夢想,帶出劉櫂豪認為青年的想法如種子般,實現過程中只要善待就會盛開成有活力的產業。今天的政見發布記者會,台東市長候選人洪宗楷、台東市民代表候選人王泰捷、民進黨台東縣黨部執行長吳嘉清及創業青年蔡仁豪、羅智輝Sakinu、陳栩奕、林智偉、林世娟、Ashima、林奕伶、陳彥光及MOMO一家人、楊舒婷、黃麒豪、劉家祺等共同來見證並以行動表示支持。劉櫂豪期許自己成為青年創業者的好夥伴,並表示未來會整合中央、地方、民間資源,設立一億元新創基金來幫助年輕人。

    劉櫂豪表示,年輕人有各式各樣的創意跟想法,他提出新創平台協助年輕人在這塊土地上實現夢想,創立友善創業環境是身為好縣長的責無旁貸責任。除了現在自己努力推動的基礎建設外,此次競選縣長並提出文化立縣、友善農業、新創基地、南島首都四個主軸,這四個面向是台東縣將來發展方向的具體目標。

    劉櫂豪更表示,新創基地就是基於台東年輕人目前面臨外地就業、及現在少子化等問題所提出,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留在故鄉打拼、圓夢。劉櫂豪說明政見,提出兩個面向,首先未來會結合中央、地方、民間資源成立一億元創業基金,解決資金問題;其次將閒置空間打造群聚創業聚落,共享設備資源,提供法律諮詢、稅務協助等相關單一窗口創業協助。未來一定會讓台東成為讓每個人都能夠在這裡創造事業、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今天看到許多擁有創新想法的年輕人來到現場,劉櫂豪十分感動與振奮,回想起自己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曾有過打威廉波特少棒、小說家、戰地記者、導演等夢想。劉櫂豪期許自己做台東夢的推手,陪伴台東不同年齡層的好朋友擁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年輕世代,正是讓台東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重要原因,感謝現場參與的每一位青年好朋友。

    劉櫂豪特別提到,幾支結合政見的CF發佈記者會,都選擇在不同的地方,除了能結合劉櫂豪的政見主軸外,也讓大家認識到台東多元、獨特的不同角落,像是曾在中華會館、黑孩子咖啡、089快樂農場,今天「新創基地 活力台東」記者會選擇在橋Chiao,正是因為智偉和小卷營造了一個充滿彈性與自由的空間,這裡可以舉辦市集、劇場、音樂表演、座談等等,正符合劉櫂豪鼓勵大家把想法勇於實現出來的精神。

    「新創基地 活力台東」影片中的創業青年之一,開設Keep Dance Studio舞蹈工作室的蔡仁豪表示,原本在高雄的他,有天父親問說,「你要繼續在別人的土地上打拼,等到有一天回到台東才發現家鄉一直沒有往前嗎?」所以他選擇回到家鄉,希望透過自身經驗、資源讓更多台東學子體會到街舞這個美好的文化。他也感謝劉櫂豪所推動的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讓他舉辦全國性街舞大賽,讓台東喜歡跳舞的人能有機會跟外縣市的人交流。

    另一位影片中的主角羅智輝Sakinu表示,十年前他為了追求音樂夢搬到台北,三年前為了讓家鄉有更好的音樂環境而搬回台東。他提到,台東孕育出許多國際知名的歌星,但是卻依然沒有好的環境留住大家,許多像他一樣玩音樂的人還是只能在台北,他回到創辦屋瑪客工作室,Umaq為排灣語「家」的意思,就是希望讓喜歡音樂的年輕人有個可以創作、練習、玩音樂的空間。他期許,未來台東一定能成為整個亞洲最棒的音樂首都。

    台東市長候選人洪宗楷表示,大家現在都積極在解決台東老年化、少子化、人口外移問題,其中經濟發展最為重要,台東適合發展農業、觀光。而發展觀光的前提是文化底蘊,台東的文化底蘊相當足夠,再來就是政府要能營造空間讓他們發揮。劉櫂豪所提出的文化立縣及新創基地,就是可以讓年輕人有出發的地方。他強調,他提出台東市的兩心四軸和劉櫂豪提出的新創基地概念相結合,一定可以讓台東成為台灣最美的一顆星。

    劉櫂豪再次感謝今天出席記者會的青年,感謝有大家充滿創意的想法,讓台東成為更有活力的地方,在中正路巷子開設青蔦菓子咖啡館的黃麒豪、楊舒婷,他們有精緻的咖啡與甜點,在三坪的空間裡客製英語教學的Solo Studio林奕伶、悠瑞克伴手禮店老闆劉家祺、熱愛表演,也是第一屆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得獎者台東劇團陳栩奕、庫站咖啡陳彥光一家人、自己來服飾店Ashima等多位在台東新創業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